顧曉莉
時下,宮斗劇熱播,《金枝欲孽》《步步驚心》到后來的《甄嬛傳》《羋月傳》等電視劇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收視狂潮。觀眾的心情隨著劇中人物的悲喜而跌宕起伏,為悲情小主的不幸命運惋惜,更為后宮娘娘們的厲害手腕所折服。成功絕非偶然,縱觀全集,劇中的“狠角色”無一不是飽讀詩書、才智過人、懂取舍知進退、識大體顧大局,最終贏得皇帝賞識,一次次地化險為夷,終能后宮獨大。作為一位語文教師,這引起了我的思考:娘娘們的大智慧小計謀能否與我們的語文課堂相結合,從而開創(chuàng)一番不同的天地呢?
一、收買人心。巧妙“悟文”
“得民心者得天下”。收攬人心是一種無言的說服,更是求人成事的極致?!疤依畈谎?,下自成蹊?!苯谖覉?zhí)教了《金蟬脫殼》,課文所描述的是自然界中蟬脫殼這一神奇有趣的現(xiàn)象,平時不太善于觀察生活的人是很難看到這一奇特景象的。根據文章的學習重點——了解金蟬脫殼的過程,感受其神奇有趣。我想,光靠文字是不足以讓學生真正理解的。于是,在課前我查找資料,上網尋找合適的課件和動畫,還特地準備了“秘密武器”——幾個真蟬殼,以便讓學生更好地認識。
文章的第四、第五自然段是重中之重,我先讓學生自學,邊讀邊想象蟬脫殼的樣子,圈畫出關鍵的字詞。巡視中我發(fā)現(xiàn)同學都不太理解文中對“蟬尾脫殼”的描寫。我請同學先找出動詞,再模仿蟬兒來做一做,親自來體驗。學生熱情高漲,學習興趣濃厚。在此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大家特別喜歡“抖動”一詞,都一邊嬉笑一邊賣力起勁地做著動作,但大多數做得并不標準。于是我趁機介紹了“扭動”和“抖動”的區(qū)別。經過指導,配合著一系列動作,大家邊做邊讀,很快就掌握了金蟬脫殼的過程。
課文四、五兩個自然段是需要背誦的,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學生對這項任務的完成質量并不高。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背誦熱情,提高當堂背誦的能力,我設計了一個“背誦比賽”,背得最快最好的同學將得到一份獎品。當我把“秘密武器”——幾個真蟬殼放上講臺,由于之前教學的鋪墊,學生早已對金蟬脫殼產生了濃濃的興趣,如今見到了真蟬殼,他們立刻興奮地尖叫起來,都想得到蟬殼好好欣賞。接下來,學生們認真準備,積極背誦,整個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雖然最終只有幾位同學得到了蟬殼,但我立刻進行了引導:沒有得到蟬殼的同學不要遺憾,只要你走進大自然去仔細觀察,細心發(fā)現(xiàn),就一定會找到許多更大更好的蟬殼的??粗鴮W生們臉上堅定的表情,我不禁喜從心來。這幾個蟬殼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大家在輕松的氛圍下既掌握了課文內容,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又培養(yǎng)了留心觀察的習慣,真是一舉多得?。?/p>
二、聲東擊西。巧妙“障眼”
作文綜合了語文學科的各項能力。它不僅是學生語文素質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基礎能力。但是學生對于寫作往往是頭疼至極。在教學習作七《寫一次體驗活動》時,我?guī)ьI學生做了一個“盲人過河”的游戲。同學們一聽“游戲”便炸開了鍋,難掩興奮之色,早已忽略了游戲的目的和由來。在活動中,大家有說有笑,玩得十分盡興。游戲結束,當我說出趁熱打鐵,及時把這次游戲過程寫下來時,大家竟然欣然接受,一致同意。顯然這次其樂無窮的游戲讓學生找到了很多寫作靈感,樂寫善寫完成了第一步。在進行簡單指導后,同學們開始埋頭寫作。本次作文表達一反平常過于雷同,缺乏新意,表達空洞的現(xiàn)象,竟出奇的精彩:“經過了這次體驗,我知道了盲人的艱辛不易,甚至隨時會發(fā)生危險。我們只是在游戲中扮演了一回盲人,而真正的盲人將要在黑暗的人生道路上生活一輩子,這是多么痛苦?。 奔葘懞昧俗魑?,又順理成章地進行了思想教育。對于游戲時自己緊張害怕的心情也描寫得十分生動:“我的心都快要蹦到嗓子眼了?!薄半p腿不自覺地直打哆嗦,幾乎站都站不穩(wěn)了,就像狂風中的干樹枝般弱不禁風?!薄霸居侄逃謱挼臉蛎骖D時變得長而狹窄,時間也像故意跟我作對似的,過得特別慢。我覺得眼前一片漆黑,好像跌入了無邊的黑暗之中。”學生們妙語連珠,把習作寫得生動極了。這樣的活動,既能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又能從中進行作文教學,學生舒心,老師放心,豈不快哉?
三、故作愚鈍。巧妙“引導”
教學中,教師有時不必急于彰顯知之者的魅力,可以盡可能傻一點,故意向學生示其困惑,進而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究、戰(zhàn)勝挫折的欲望。比如,教學《飛奪瀘定橋》一課,學生突發(fā)奇想地提問:“老師,敵人明明知道紅軍要過大渡河,為什么事先不干脆把橋炸掉呢?”對此,我故作“愚鈍”,沒有馬上回答,而是順應他的問題附和道:“敵人真是傻得出奇,如果把橋炸掉,不知要省多少事兒?”“瀘定橋只剩幾根鐵鏈,紅軍為什么還能飛躍天險,戰(zhàn)勝敵人呢?”問題拋出,學生頓時議論紛紛。
生1:瀘定橋的地勢那么險峻,只有幾根鐵索連接對岸,水流湍急,紅軍想過去的確很難,沒有必要炸橋。國民黨也沒想到我軍會那么英勇,他們以為,只要將橋上的木板拆掉,就可以阻止我軍的進攻,簡直可笑。
生2:在當地能建造這樣的橋實屬難得,炸了以后再建造就更難,再加上輕敵心理,所以沒有炸橋。
生3:飛奪瀘定橋充分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英勇無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他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精神可歌可泣,讓我十分感動。
這樣故作“糊涂”,迫使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既培養(yǎng)了學生不盲從、不依賴的品格,又給學生留下了盡情揮灑的自由空間。
四、將計就計。巧妙“生成”
新課程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其間充滿靈動和不確定性?!坝媱澸s不上變化”,早已設計好的環(huán)節(jié)經常會出現(xiàn)突如其來的“意外”,這種意外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自然生成,也是教學智慧產生的最佳情境。教師應該獨具慧眼,巧妙捕捉有益的“小插曲”運用在教學活動中,掌握“將計就計”的小本領,讓課堂在意外中生成精彩,在靈動中生成智慧。
課上,我正在巡視學生的讀書背誦情況,忽然發(fā)現(xiàn)一位學生手上拿著語文書,眼睛卻不時往桌肚里瞟,我輕輕走到他跟前,彎下腰一看,原來他在看連環(huán)畫《哪吒鬧?!?。他羞得滿臉通紅,我本來氣得想沒收他的書,再當眾責罰,轉念一想,他雖然上課三心二意,但愛讀課外書也有積極的一面,靈機一動,就拿著連環(huán)畫走上講臺,對同學們說:“剛才有位同學在看神話故事《哪吒鬧海》看得入迷了,連老師走到跟前都沒發(fā)覺,大家想聽這個故事嗎?”學生興奮地回答“想”,我就繪聲繪色地把故事講給大家聽,并把其中生動形象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如“心急如焚、興風作浪、氣急敗壞”等。接著讓同桌兩人互相講故事,再上臺演一演。這樣,學生在理解詞意的基礎上學會運用,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一舉多得。課后我又找那位男生談話,鼓勵他今后繼續(xù)多讀課外書,但上課要專心。從他的眼神中我讀出了感激、慚愧和改正錯誤的決心。面對課堂上生出的枝節(jié),教師不要急躁,只要因勢利導,順學而導,緊扣文本,展開深度對話,自然能收到出人意料的驚喜。
總之,成功的教師絕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領導者”,而應是一個不斷獲取新技能,時刻開啟“超能”模式的智者,這樣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占領屬于自己教育領域里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