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
日本喜劇泰斗、著名作家昭廣的成長故事在日本家喻戶曉,每一個閱讀它的人都會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在日本戰(zhàn)后那段物質(zhì)極度匱乏的日子里,昭廣的外祖母用信念和智慧精心料理自己的生活,雖然身處困境,卻依然用滿腔的熱情去搜索快樂和幸福,用真心去展露笑容。她不僅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把生活打理得溫暖而光亮,而且教會了外孫如何在困境中發(fā)現(xiàn)幸福和快樂,如何在挫折中保持堅強。
二戰(zhàn)結束以后,因為生活的變故,年僅八歲的昭廣被寄養(yǎng)在鄉(xiāng)下的外婆家里。外婆家十分貧窮,昭廣喜歡運動,外婆沒有為他購買體育用品的能力,就建議昭廣練習跑步,因為跑步是不用花錢的。昭廣后來竟然成為了運動會的賽跑好手。
為了維持生活,外婆在家門外的小河里橫著放了一根木頭,用以攔截上游漂浮過來的各種物品,穿破的衣物、挑剩扔掉的蔬菜、畸形的水果、樹枝等等,外婆說這是她家的超市。每當上游漂下來很多東西的時候,看著這些戰(zhàn)利品,昭廣和外婆都會為這意外的收獲而歡呼雀躍。樹枝晾干就可以生火,長得不規(guī)則的蘿卜切成小塊以后味道與好蘿卜一樣,畸形的黃瓜切成絲以后味道與好黃瓜也沒有兩樣。有時候什么也沒有攔到,外婆會自言自語地說:“今天超市休息嗎?”
昭廣小學的成績一直不好,每門功課總是考一分、二分、三分。每當昭廣把成績拿回家的時候,外婆看著成績就會說:“不錯,加在一起不就是五分多了嗎?人生就是總合力。”
昭廣與外婆一起生活了八年之久。在開朗、樂觀的外婆那里,昭廣從長輩樸素而真摯的生活故事中學會了一個人如何面對艱苦和挫折,如何微笑著面對困境。
是的,貧窮也是可以快樂的。生活是一面鏡子,我們從生活中看到的東西恰恰是我們自己心靈的映照。如果你的心靈是陰暗的,那生活在你的眼里就是灰色的;如果你的心靈是晴朗的,那你眼里的生活就是陽光明媚的。人生有幸福也有苦難,可是我們往往注重了對苦難的警覺,卻忘記了對快樂和幸福的留意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