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麗輝 魏東
摘 要 水稻是我國重要的農作物之一,水稻的生長與肥料的管理息息相關,水稻的各生長階段均需要提供相應的養(yǎng)分以保障水稻的正常生長,即水稻的產量與肥量密不可分。基于此,闡述水稻施肥量與施肥期的關系,針對水稻生長的不同階段分析了肥量的使用技術,并據此提出了施肥技術過程中的注意事項,以為水稻的種植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 水稻;施肥量;施肥期;控制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9.014
1 水稻施肥量與施肥期概述
1.1 施肥量的確定
施肥量的確定要結合水稻的需肥量及土壤的供給能力綜合考慮。在整個水稻的生長過程中,一般每生產稻谷100 kg需氮1.6~2.5 kg、磷0.8~1.2 kg、鉀2.1~3.0 kg,氮、磷、鉀的需肥比例約為2∶1∶3。在生產中,應根據生產目標分配肥料量,要對水稻種植地進行土壤測試,根據測試數據以科學確定最終的施肥量。通常情況下,兩者成負相關的關系,土壤肥力越高則施加的肥料越少。同時,不同的土壤在性質上存在較大差異,所需追加的肥料也不盡相同,在具體施肥過程中要區(qū)別對待,氮、磷、鉀配合施用。基本上我國的多數稻區(qū)當季化肥的利用率中,氮肥為30%~60%,磷肥為10%~25%,鉀肥為40%~70%,但是并不是絕對化的,需要根據具體的土壤特性科學測定用肥量,以達到科學種植的目的。
1.2 施肥期的確定
水稻的生長周期可分為苗期、分蘗期、穗期、結實期4個不同的生長階段,不同生長階段的水稻具有不同的特性,對于施肥的需求同樣有所差異,也由此將水稻的施肥分為基肥、分蘗肥、穗肥、粒肥4個階段,各具特點,分別如下。第一,基肥。主要以農家肥為主作用于土地平整期間,用量占到整個用量的50%左右,用于育苗過程中的養(yǎng)分需求,為其后期的生長奠定基礎[1]。由于基肥具有肥效長于均衡的特性,能有效改善土壤的特性,促進作物生長。第二,分蘗肥。顧名思義,主要用于促進水稻的分蘗,以促進水稻根數的增加,對于水稻產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分蘗肥的施加時間在水稻移栽后的2周左右,需注意的是要分兩次進行。第一次施分蘗肥是在水稻返青后,施加7~8 kg的尿素并輔助硫酸鋅等;第二次在分蘗盛期每667 m2施尿素或高氮復合肥7~8 kg,保證全田生長整齊,起到保蘗成穗作用。第三,穗肥。一般在水稻移栽后的6~7周施加穗肥,以促進水稻的促花和?;?,前者能夠起到分化枝梗于穎花的作用,后者用提升穎花數的效果,避免在生長過程中發(fā)生退化,以提升莖鞘貯藏物積累的效用。一般,每667 m2
水稻需要施加8~12 kg的尿素或施加10~15 kg的復合肥,以為水稻中期的生長提供必備的養(yǎng)分,同時預防穎花退化,同時具有養(yǎng)根、健葉、壯稈、防倒伏的作用。群體過小的地塊可以提前到穗分化時期施用[2]。第四,粒肥。粒肥是在水稻的結實期施用,通過提升水稻的光合作用以強化葉片的性能進而促進水稻顆粒的生長,增加顆粒數并減少空粒數,提升水稻的產量,而且對于較為瘦弱的植株的生長更加有利。同時,對于灌漿期較長的水稻品種,施加一定量的粒肥,增產效果同樣較為明顯。
2 水稻施肥技術方法
2.1 前促施肥法
此施肥方式是將所有肥料全部在作物種植前期施用,且其施肥量占到總施肥量的70%以上,主要施加于植物生長的初期,剩下的30%左右肥料集中于移栽返青階段[3]。前促施肥法的對于秧苗的生長、分蘗的發(fā)育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利于促進植株的茁壯生長與提升水稻的產量,在實際施肥過程中應合理運用,把握施肥的最佳時間,為水稻的生長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前穩(wěn)-中促-后保施肥法
采用該施肥方法的目的在于合理控制施肥量,使各種肥料施加量相對適中,達到一種合理狀態(tài),通常是減少前期的氮量,增加中期的穗肥,后期施加粒肥,具體使用量要根據水稻的生長情況而定,避免超量導致負面效應,同時避免量不足致使水稻發(fā)育不良,導致減產。
2.3 前促-中控-后補施肥法
該施肥方式相對其他施肥方式更為全面,作用于水稻生長的各階段,使之在水稻的各個生長階段均能夠獲得所需的養(yǎng)分,尤其適合于生長期較長的水稻。該施肥方法的特點是:其一,控制稻田的施肥量,尤其是早期的施肥量;其二,在水稻生長的中期階段控制氮肥使用量,避免過度施肥導致植株過度生長;其三,在水稻生長的后期階段追加氮肥量,促進顆粒的飽滿度和粒重。同樣,在此階段需要確定用肥量。
3 水稻施肥注意的事項
3.1 氮肥施用要控制
氮是水稻生長的必需元素,應用于水稻的生長發(fā)育,但需要控制好施肥量,不宜過度。如果施氮量過多,會導致植株的瘋長且顆粒缺乏飽滿度,空包現象較多,過長的植株易招致疾風的侵襲,遇風倒的概率相對較高。上述問題發(fā)生最終損害的是水稻減產,影響種植戶的收益。因此,在施肥過程中要控制量,重點對發(fā)育較差的禾苗進行追肥以實現彼此的平衡,進而達到增產的目的。
3.2 有機肥要施足
有機肥在20世紀水稻種植中運用率較高,主要是以人畜的糞便與其他秸稈類的植物堆積,經過長時間的腐敗而成,含有各類微量元素。除氮、磷、鉀外,還有鈉、鎂、硫、鈣和各種微量元素,是一種養(yǎng)分比較全面的肥料,農家肥具有肥效時間較長的特點,由于該類物質中含有一定的微生物,積累到一定的量能有效改善土壤的性質,進而利于提升作物的生長,是重要的養(yǎng)料之一。同時,有機物還具有保水的作用,對于水稻的生長提供了必備的水分,尤其對于缺水的地區(qū)的水稻種植更具優(yōu)勢。
3.3 綜合磷鉀肥,增施多元肥
水稻生長過程中磷鉀肥是不可少的肥料,主要用于強化植株的發(fā)育,提升其生長的活力。同時,更利于促進水稻的光合作用和養(yǎng)分的分散,進而促進谷粒更加飽滿。一般,磷肥伴隨著基肥一同使用,而鉀肥則需要分別在穗揚花后期及灌漿期各施肥一次。此外,要增施多元肥,植株生長除氮、磷、鉀基本元素外,還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如鋅、錳、硼等,此類元素是水稻生長過程中的重要因素,無論是對于根系的生長還是顆粒的發(fā)育均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在施肥過程中適宜采用噴施的方式。
參考文獻
[1]安錫松.水稻施肥中的主要問題與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研究[J].農技服務,2016,33(5):118.
[2]江書朋,陳吳澗.水稻施肥技術研究進展[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27(2):17.
[3]宋光林.優(yōu)質高產水稻施肥的基本原理[J].農業(yè)與技術,2015(4):123.
(責任編輯:劉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