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橋
【摘要】調式音階在音樂基礎理論和視唱練耳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擴招背景下,調式音階教學現(xiàn)狀卻不容樂觀。如何激發(fā)學生對調式音階的學習興趣,從而讓他們掌握調式音階理論知識和建立起良好的調式感,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我們著力于探討手勢和多媒體結合的形象化教學研究。我們的研究將有助于基本樂科教學改革和提高基本樂科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調式音階;手勢;形象化;直觀教學
緒論:國內絕大多數(shù)基本樂理教材中所涉及的調式類型均為三種。即大小調、中古七聲調式與中國民族五聲調式。其中,大小調分別為自然、和聲、旋律調式三類共六種形態(tài);中古七聲調式依次分為伊奧利亞、多利亞、弗里幾亞、利底亞、混合利底亞、愛奧里亞與洛克里亞七種調式類型;中國民族五聲調式分為宮、商、角、徵、羽五種類型。各類調式相鄰音級為大小二度、增二度與小三度音程按照不同的順序結合而成。面對如此多的調式類型,如何識別與如何記憶便成為初學者的難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一般將音階分成不同音列的組合形式,而音列又由不同的音級按照各種音程關系構成。因此,要學習調式音階必然從音程學習入手,學習音程的必要條件則是對五線譜要熟悉。能否不因五線譜的不熟悉而形成學習的障礙,可否尋求一種簡便、快捷的方法帶領學生迅速進入調式音階的學習,諸如此類的問題常常成為廣大音樂基礎課教師急需解決的教學難點。手勢形象化教學雖不能完全替代傳統(tǒng)的文本教學模式,但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五線譜不熟悉與教學進度的矛盾,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增加了感官刺激的同時也增強了記憶的效果,音樂文本的知識得以立體化展示,教學的效果將得到明顯的提高。
一、調式音階在具體教學中的現(xiàn)狀
從我院教學實踐與反饋來看,調式音階的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自我院擴招以來,樂理、視唱練耳教師資源不足,使得原有的小班課教學不得不擴大為大班課教學。學生數(shù)量的增多帶來的是生源質量的相對下降,水平參差不齊。同一班級或同一專業(yè)的學生基礎差距明顯加大,不同班級或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音樂基礎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
(二)傳統(tǒng)的教材教法主要是針對具有一定基礎的學生,而且最主要的還是針對小班課甚至一對一的精英式教學模式。對于擴招帶來的諸多問題還沒有及時的予以解決。教師很難照顧到每一位同學,在進行調式音階教學時,幾乎是滿堂灌,教學形式單一,過程顯得枯燥無味。
(三)在知識爆炸今天,學生所面臨的學習內容是如此之多,除了各種必修課程以外,各類選修課也占據(jù)了學生大量的空閑時間。大多數(shù)同學不能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或學習的節(jié)奏。他們除了知道自己的主修專業(yè)需要大量練習以外,對于樂理、視唱練耳這類與專業(yè)相關度較高的音樂理論基礎課程明顯重視不夠。
如何使基礎較差的同學能夠快速跟上教學進度,縮小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同時也使本身基礎較好的同學能夠從不同的角度理解各種調式音階的知識,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在教學中適當引入手勢形象化教學模式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與可行之法。
二、手勢形象化教學的理論分析
手勢形象化教學是指在教學中利用手指這種體態(tài)語言,輔以圖片、音響等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將手勢進行動、靜結合的方式,使教學內容更生動、易理解,更形象化。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主動思考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它利用手指組合,將調式音階的特點較之譜面和文字更直觀、生動的表達出來。通過手指的不同組合,調動學生自主記憶相關知識的能力。通過現(xiàn)場手勢對知識進行講解,結合手勢的圖片展示提問,用相關音響資料對聽覺進行刺激,根據(jù)音響比劃手勢,能讓學生有興趣參與到教學中來,避免單一枯燥的譜面和文本講解。
許多表演專業(yè)學生對音樂理論的文本形式不感興趣。手勢形象化教學利用體態(tài),結合視覺和聽覺,較之傳統(tǒng)授課模式讓學生從心里上對所學內容能更加注意和感興趣。
匈牙利音樂家教育家柯達伊的手勢教學法運用于課堂教學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們借鑒前人經(jīng)驗,在調式音階教學中引入手勢形象化教學,對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有著積極作用。
三、手勢形象化教學在調式音階教學中的應用
大小調音階手勢教學
上述圖示中,“1”代表大二度,“1/2”代表小二度,“1又1/2”代表增二度。對應音程關系的不同,手指間的疏密關系也不同。
五聲音階手勢教學見《五聲調式音階結構的手勢教學法》。①
四、手勢形象化教學在調式音階教學中的作用
(一)簡化難度,激發(fā)興趣
根據(jù)調式音階中音與音之間的音程關系,用手指將其組合而出,較之純文本的描述更加直觀、具體。先從視覺上簡化抽象概念,再根據(jù)手指組合的改變聯(lián)想到調式音階的改變,從學生心理上提高課堂參與度,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記憶效率
音樂記憶類似語言記憶,和聽、唱、讀、寫分不開。傳統(tǒng)教學中只靠對譜面和文字的講授,不利于學生調動全方位感官來記憶所學知識,即使當時記住,也不長久。運用手勢形象化教學,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以及手指的動作,加上課堂要求做記譜練習,將聽、唱、讀、寫真正的結合起來,讓學生有關記憶的各個反射區(qū)做出反應,幫助學生提高對所學的調式音階從結構到音響的記憶效率,達到長時記憶的目的。
(三)補充文本和譜面的形象化
文字和譜面?zhèn)鬟_給學生的信息是平面的。通過手勢、圖片、音響,進行模唱、視唱、構唱和聽唱等練習,讓學生將所學知識變成立體的。
(四)增加課堂知識容量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由于難點、重點多,所授調式音階內容也受限,學習效率不高。加入手勢形象化教學能易化難點,加強重點,學生接受較快,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有更多內容進行教學,進而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復習與練習,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另外,由于借助多媒體,可以采用大量不同樂器的音色進行教學,較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單一的鋼琴音色更加豐富,讓學生能夠更多接觸除本專業(yè)外的樂器音色,豐富聽覺體驗。
(五)注意問題
將手勢形象化教學運用于調式音階的教學中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總結了采用該教學模式后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1、由于面對的是不同專業(yè)的同學,他們對于調式音階的接受能力也不同。在授課時應根據(jù)同學實際情況來使用手勢形象化教學模式。鋼琴、弦樂等同學因為接觸樂譜時間很長,在專業(yè)訓練的過程中已經(jīng)多次訓練過部分調式音階了。針對他們,文字及口頭講述就能讓其明白意思,再輔以一定的手勢,活躍課堂氣氛,就可以收到較好的效果。面對聲樂、民樂、管樂、音樂學的同學時,他們大多音樂經(jīng)歷教前面兩類同學要少一些,授課時,手勢形象化教學所占比例就要多一些。讓這些同學先建立感性認識,再進行理論聯(lián)系,接受起來會容易很多。
2、要注意講授知識和訓練的比例。傳統(tǒng)模式中,會有大量習題和聽唱練習來鞏固所學調式音階的內容。由于這個內容教學反饋不是太好,于是放慢速度采用題海戰(zhàn)術來加深理解?,F(xiàn)如今運用了手勢形象化教學,學生理解和接受的速度較之前快,這時容易忽略訓練。如果習題和聽唱練習訓練得不夠,會出現(xiàn)遺忘很快的現(xiàn)象,不利于將所學知識掌握得很牢固。所以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設計好教學內容和相關練習的比例非常重要。
3、手勢的準確和音響的配合很重要。音樂是聽覺藝術,在音樂理論的學習中不要忽略這一特性。手勢的準確和表述的清晰直接影響學生的第一感官,如果模糊甚至錯誤,對學生的誤導很嚴重。教師必須熟練掌握,并本著嚴謹?shù)膽B(tài)度使用手勢進行調式音階的教學。
五、結語
調式音階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個和調式調性有關的內容。無論哪種教學模式都應該明確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來進行。手勢形象化教學簡單、易學,但不能完全忽略傳統(tǒng)模式中的樂譜分析和講解。在授課過程中,根據(jù)課堂情況合理靈活地使用手勢形象化教學,揚長避短,方能發(fā)揮其優(yōu)勢,解決問題,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注釋:
①《五聲調式音階結構的手勢教學法》 陳大蒼 發(fā)表于2003年03期《音樂探索》
參考文獻:
[1]楊立梅 編著《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2000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2]陳大蒼《五聲調式音階結構的手勢教學法》 發(fā)表于《音樂探索》2003年 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