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麗敏
涼床就是竹床,在竹制的器物中算得上是大件了。制作涼床是扳匠的手藝活。竹子得選碗口般粗的,刮去表面的一層竹青,剖成半寸寬的竹條,在井字形的支架上排齊,用竹釘拼接成密實的床板。制作涼床的關鍵之處在于“扳”的功夫。在院子里生一個火堆,將整根竹子放在火焰上翻轉著熏烤,烤出紅亮的油光時扳成U形,再將床板嵌入事先剜好的凹槽內(nèi)。
一張制好的涼床不能馬上使用,得先抬到河里,將其四足朝天地沉入水底,中間壓上幾塊石頭浸上幾天。這是為了驅(qū)除竹身里潛伏的蟲子。
將新制的涼床擺在屋后的樹下,一個又一個夏天,涼床的顏色由青轉黃,再度成肉紅色。穿著白棉布夏褂的老人更老了,身子也縮小了不少,在涼床上坐著,遠看像個孩子。
對我來說,在涼床上吃晚餐是一天中最溫馨的時刻。涼床的一頭點著驅(qū)蚊的艾草,另一頭蹲著黃狗,早就聞到魚腥味的貓在涼床下穿來穿去,尾巴不停地卷著主人的小腿,蹭著主人的腳丫子,嘴里討好地叫個不停。
晚餐以后,涼床成了孩子們的游戲場。他們在涼床上吃西瓜、下五子棋、講故事,輪流打著蒲扇。
在白天消耗了很多能量的人們這時安靜了很多,也許是天空的深邃與神秘使大家陷入了一種遙遠的玄想吧——夏夜的天空是深藍色的,平闊光滑,誘人飛進去、躺進去。
(摘自《器物里的舊時光》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