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森
每年高考結束,作文都將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從高考考生到一線教師,再到專家學者,有的是長篇評論,有的則是支言片語的見解。這說明高考在國人心中的重要意義,更說明作文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016年的作文在命題方向上則有了很大的新突破。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對現行教育的反思,二是對語文學習的思考。這兩個方向可以說是離學生最近也最需思考的。學生是直接的受教育對象,他們有權利更有義務去思考自己所受的教育如何。當然,從命題者的角度來講,敢于將教育問題提到前臺,讓幾百萬的考生來評論,這是命題者的勇氣,也是命題者的良知。
新突破一:唯分數論的教育反思
2016年的“全國卷一”作文,所給材料是據夏明作品改動的漫畫。材料要求考生“結合材料的內容和寓意”來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該套試卷適用于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安徽、福建等9個省近300萬考生。這道作文題雖是漫畫題,但內容基本上還是清楚的??忌材茉诳紙錾隙虝r間把握。漫畫分兩組,第一組,兩個學生,左邊的因為考100分得到了親吻,右邊的因為考了55分挨了一巴掌,即受到了懲罰。第二組,依然是這兩個學生,左邊的考了98分,卻挨了一巴掌,右邊的考了61分得到了表揚。這幅漫畫深刻而形象地表現了當前中國教育現狀的分數至上。以分數論成功,課堂教學的效果全部用分數來衡量,沒有人的元素,不考慮學生的思維、道德、情感情緒、好奇心、尊嚴等分數外的東西,甚至將其扼殺掉,教育只注重結果。是優(yōu)秀,是進步便可得來表揚,反之,則遭遇批判。
這種教育現狀其實在很早時候就有人提出,只不過那些指出題的人都是一些專家學者。中學一線老師卻依然以分數至上,無可奈何,當今中國,高考指揮棒綁架了整個教育,基礎教育是分數教育。在這種背景下,又有誰敢越雷池半步,從小學到高考,模式化的訓練,一切為了分數,除了分數,再無其他,這是一種非??膳碌慕逃C}者卻勇敢地把這一問題推到幾百萬考生面前,讓每位考生去思考、去反思,這不得不說是命題上的一種新突破。
新突破二:語文學習的思考
歷年的語文高考作文很少有直接關注語文學習的。當然,筆者這里指的語文學習是狹義的。如果從廣義上來講,語文學習似乎無所不包。正如《語文學習》期刊所提出的口號:“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把語文與生活等同起來,一方面可以見得語文對生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道出了語文學科的特殊性,即學科的界限不那么明確。也正是因為這樣,在現今中學里,對語文的重視程度不似外語、數學、物理等學科那樣,甚至有的學生也覺得,語文學與不學差不多,反正認真學考試成績是那樣,不認真學語文成績也是那樣。他們完全抱著一種功利性的心理去學語文,把語文等同于其他學科,只為高考賺點分數,這又如何談“語文素養(yǎng)”的問題。無怪乎現在很多大學老師在抱怨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太低,語言表達力太弱。
正是因為這樣一個語文學習現狀,今年的高考作文有近1/3的作文題把目光投入到語文學習上。比如“全國卷二”關注到的“語文素養(yǎng)提升的途徑”,讓考生結合自己語文學習的體會談自己的看法;“北京卷”中的“神奇的書簽”為題,要求考生表現愛讀書,讀好書的主題;“天津卷”中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閱讀”。這些作文題都是直接關注著語文學習的本質東西,引導著幾百萬的考生去思考語文學習本身的問題,這應該說是今年的作文命題上又一新的突破。
回到我們的中學教學,語文教什么、學什么,這“什么”在某種意義上來講,就是語文是什么的問題,如同“全國卷二”作文題中所描述的“語文學習關系到一個人的終身發(fā)展,社會整體一的語文素養(yǎng)關系到國家軟實力和文化自信力?!边@是對語文學習功能作了一個很好的界定。對中學生來講,語文的存在,就像《奧義書》中所說的“鹽溶于水”那般,十幾歲的青少年,正是自我認同形成的最關鍵時期,這時候的教育將給他們的人格打上底色,而語文教育,就是那層底色。語文雖不似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音樂等那般明確,但它作為一門學科,其“課標”也早就對其性質任務作了明確規(guī)定:“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錢理群教授在《語文教育門外談》中也說:“語文教育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對彼岸理想世界的向往與想象,對人類、自然、宇宙的大關懷,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煥發(fā)出內在與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永不停息的精神的探索,永遠不滿足于現狀的批判與創(chuàng)造的欲求?!边@些其實都是對語文學科作了一個比較好的詮釋。
高考作文題能夠將語文學習、語文素養(yǎng)提高等問題設為寫作思考的方向,的確是一次命題上的大突破。這樣,考生就會去思考自己的語文學習問題,并去思考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如何提高。
綜上所述,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題,在寫作方向上有了這兩大新突破,這也許是一種命題上的嘗試,雖然在命題語言或方式上有一些不足,但這一定是給作文命題創(chuàng)新做了一次良好的開端。在此,筆者當然還是希望以后的高考作文題能多貼近學生自己的學習生活,尤其是與他們切身所受的教育問題或是直接與語文學習有關的問題。這樣的命題,無論是從公平性上還是從寫作內容上,都能讓所有的考生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這樣的題,無法套作,也無需進行例子準備。這樣的作文題,確實能真正考出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及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