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云
農(nóng)村學生在語文學科里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是閱讀,對于閱讀題,大多數(shù)學生感到望而生畏,束手無策,從而影響語文學科的總體成績。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一個重要的知識輸入過程,通過閱讀能開闊學生的視野,積累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墒窃陂喿x答題過程中學生往往由于審題不清、歸納概括不全面或者由于理解出現(xiàn)誤差影響了問題的解答。根據(jù)近年來我校學生在閱讀能力方面存在的問題,本人就如何提升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談幾點拙見。
一、分析作品結構,概括作品主題
這里主要考查的是從文章結構和主題兩方面去把握文章的能力。分析文章結構就是分析文章如何按照全文線索來安排材料,弄清它的段落層次、開頭結尾、過渡銜接等問題,這是分析的重點。把握一篇文章的結構,弄清它的層次關系,包括段與段之間的關系以及一段內(nèi)容內(nèi)部的層次關系,這樣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例如在學習《橋之美》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概括文章結構,并且試著用一個詞語來概括每一部分的內(nèi)容。通過閱讀和梳理,便于學生把握文章的結構,并且概括出文章主要描寫的內(nèi)容是:橋之美態(tài)、橋之美蘊、橋之美感、橋之美境、橋之美形、橋之美趣……結構清楚了,主題也就不言而喻了。這樣學生對作品主題也就有了深刻的認識和全面的理解。在把握思路的基礎上對文章進一步分析和概括。在理解文章時,分析是基礎,表述是關鍵,要注意提高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智慧。
二、分析文體特征,理解表現(xiàn)手法
把握文學作品文體特征及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鑒賞評價、探究作品的基礎。文章取材廣泛,筆法靈活,文情并茂。對于大多數(shù)文學類文本來說,其主要特征一般就是“形散神聚”。學生在理解時要特別關注用來表情達意的人物、事物、景物和事件等,并且要關注組材的結構。學生需要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等手法來抒發(fā)情感、闡發(fā)哲理、表達志趣、寄寓情趣。
文章的寫作目的大多是用來表達情感的,作者往往通過聯(lián)想的方式將上下幾千年、縱橫幾萬里的材料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需放開時“放得開”,要收攏時“收得攏”,自由而不失度,變化而不離宗。在題材上需要注意以小見大,特別重視“真實”,不僅描寫真人真事,更要抒發(fā)真情實感,表達真知灼見。一旦作假,就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在行文上常常以某一事物為線索貫穿全文,使脈絡清晰可見。
敘述、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是文章中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通過這些手法的恰當應用,學生的情感會透過多樣的形式滲入到作品的內(nèi)部中去,從而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內(nèi)涵和本質。文章巧妙地運用比喻、擬人等各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增強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變得更加生動、形象。若能合理運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懷等表現(xiàn)手法則更能使文章達到引人入勝的境界。
三、體會重要語句,品味精彩表達
所謂“重要語句”是指他們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如果學生沒有理解這些語句,就可能影響他們對文章的準確把握。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內(nèi)涵,品味精彩語句的表達,這是鑒賞評價散文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探究疑難問題的基礎。重要的語句在文中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在文章的結構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一種是承載著作者重要情感、哲思的句子。重要語句更需要學生認真思考和品味。
例如在學習《故鄉(xiāng)》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去品味“故鄉(xiāng)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墻,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通過分析這個重要語句,我們便明白了文章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因此教師應多鼓勵學生自主分析,了解作品的深層含義,感受重要語句的言外之意。通過分析和探究,學生能深刻體會其中最為關鍵的就是一個“變”字,通過這個變字,學生能深入地挖掘原因,進而找到造成人物悲慘命運的社會根源,對文章的把握就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階段。
學生要學會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在文章中涉及使用什么樣的詞語來品味,選用什么句式來品味,選用什么修辭手法來品味等。對這些精彩語句加以品味賞析,從而加深對作品的語言風格的理解。
四、欣賞作品人物形象,領悟作品藝術魅力
欣賞作品的人物形象,賞析作品的本質內(nèi)涵,領悟作品的藝術魅力,是多年來閱讀文章的重點,也是考生答題的難點。在欣賞人物形象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人物、景物和事物形象等方面對作品進行分析和提煉,促使學生深入到文章的本質中去進行分析和探究,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充分發(fā)揮其潛能。
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析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通過肖像描寫以及作品中的人物故事描寫,從多方面襯托出了藤野先生是一個不注重穿著、生活樸素、簡單的人。日本愛國青年尋釁滋事,給藤野先生作反面襯托,表達了他是一個正直熱忱、沒有民族偏見的人。文章用不同的描寫方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將藤野先生的高大形象在學生的大腦中呈現(xiàn)出來,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
總之,“教學有方,教無定法”,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總結各種不同的形式和內(nèi)容,通過有針對性的講解使學生能夠了解閱讀考查的方向和重點,掌握閱讀的解題技巧,從而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提高和綜合素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