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個人防衛(wèi)武器(PDW),可真是炙手可熱。它比手槍、沖鋒槍威力大,比卡賓槍、步槍便于攜帶,適用于室內近戰(zhàn)(CQB),尤其受到特種部隊的喜愛。不過,隨著防彈衣越來越普及,恐怖分子越來越專業(yè),現(xiàn)有口徑的PDW的威力已經(jīng)不夠用了。怎么辦?設計新槍成本太高,換個合適的口徑最劃算。就這樣,新型PDW“蜜獾”誕生了。
什么是LVC
說起“蜜獾”的身世,不得不先說說美國特種作戰(zhàn)司令部(USSOCOM)的LVC項目,也就是“低能見度卡賓槍”項目。這個項目要求新槍必須便于攜帶,噪聲更小,穿透力更強。為什么需要這樣一支槍呢?看項目名稱就知道,新槍是要用在能見度低的戰(zhàn)場上,比如夜晚、光線昏暗的室內等,可以執(zhí)行偷襲、解救人質、拔除崗哨的任務,俗稱“摸哨槍”。美國AAC公司向USSOCOM提交的“蜜獾”就是這種槍,不過它使用的不是步槍彈,所以被歸到了PDW家族中。
熟悉的陌生槍
雖然是PDW,但“蜜獾”的長相并不獨樹一幟。它的機匣形似M4卡賓槍,便于用慣M4的特種兵能盡快適應新槍。護手和機匣頂端設有皮卡汀尼導軌,用于安裝日間/夜間光學瞄準鏡、紅點鏡/反射式瞄準鏡、全息瞄準鏡、夜視鏡、熱成像儀等常見的瞄準具,是目前流行的設計。而類似MP5沖鋒槍和MP7個人防衛(wèi)武器的雙桿式伸縮槍托,則最大程度減輕了槍身總重。當然,最能體現(xiàn)它“摸哨槍”身份的,要數(shù)槍口安裝的消聲器了,讓整支槍看起來更像特種部隊用槍。
新彈種誕生
比起HK、FN、柯爾特等大公司,研發(fā)“蜜獾”的AAC公司算不上豪門。然而“蜜獾”還是引起了USSOCOM的注意,這其中最功不可沒的,就是它使用的300 BLK彈,又稱7.62×35毫米彈。這種子彈看似與北約制式5.56×45毫米彈一樣長,彈頭卻更大、更重。與MP5使用的9毫米手槍彈和MP7使用的4.6毫米PDW彈相比,其停止作用更好,打人更疼,讓敵人在巨痛下無法立即反擊,比其他PDW前輩的單兵防衛(wèi)作用更強。
另一種選擇
USSOCOM曾考慮使用俄制7.62×39毫米彈作為LVC的子彈,也就是AK-47使用的步槍彈,它的彈頭直徑與300 BLK彈一致,但彈殼部分卻很“壯”。這種體形的子彈必須裝在彎型的彈匣里,彈匣容量偏低,攜帶起來不像300 BLK彈那樣方便。因此經(jīng)過比較,300 BLK彈還是更適合LVC。
多功能PDW
P90、MP7等PDW開始服役后,這類槍械的弊端也漸漸顯露,問題之一就是它們只能用作單兵防衛(wèi)武器。士兵上戰(zhàn)場,總不能只防不攻吧??墒浅R姷?.7毫米和4.6毫米PDW彈的穿透效果沒有步槍彈好,射程也不夠,和步槍彈根本沒法比。有了“蜜獾”之后,這個問題有了很大的改善。因為300 BLK彈有亞聲速和超聲速兩種,使用亞聲速彈搭配消聲器可以當PDW用,而換上裝有超聲速彈的彈匣,“蜜獾”又迅速變身成類似卡賓槍的殺器。
挑戰(zhàn)MP5
MP5沖鋒槍是美國特種部隊常用的近戰(zhàn)槍械,但無論是便攜性還是殺傷力方面,它都顯得有點難以應付未來戰(zhàn)爭,因此被替換是早晚的事。經(jīng)過測試,MP5靜音型的槍口初速為274米/秒,槍口噪聲是126分貝,而“蜜獾”的槍口初速雖與MP5靜音型一樣,槍口噪聲卻小了2分貝,精度也提升了2~3倍。另外,在總重和尺寸上,“蜜獾”也比較輕巧。從這些對比看來,“蜜獾”勝過MP5已是不爭的事實。
不難看出,“蜜獾”雖然各方面性能都不錯。但由于設計與M4相似,因此USSOCOM很有可能放棄購買新槍,只把現(xiàn)役的M4改裝成使用300 BLK彈的版本。加上研發(fā)300 BLK彈槍械的競爭對手逐漸出現(xiàn),如西格-紹爾公司的P938,“蜜獾”會不會被USSOCOM選中,還是個未知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