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許多朋友的微博和朋友圈都被“鞋墊奶奶”刷屏了。這位93歲老奶奶在杭州慶春路某美食城下擺攤賣鞋墊和小人書,老奶奶身材瘦小,白發(fā)蒼蒼,在寒風中顯得異常孤獨和無助。
此消息一出,熱心市民紛紛前往援助。鞋墊不過七八元,而熱心市民愿意花幾十元、幾百元乃至上千元來買,全然不顧老奶奶拒絕的意愿。一個孱弱的已過鮐背之年的老奶奶,被高大的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俯視包圍,她會有怎樣的感受?此舉顯然不是行善者應有的作為。
熱心市民的出發(fā)點是積極的、美好的,懷揣著樸素的善意。然而一味地跟風圍觀、問長問短,無疑會讓老奶奶感到壓抑、局促和不自在,不平等的行為和做法更讓她失去本該擁有的尊重和尊嚴。當你的愛心給對方造成困擾、成為對方的負擔時,愛也就失去它本來的意義和價值。
誠然,我們不可否認惻隱之心的向善性,但盲目的同情只會帶來消極和負面的影響。本著真誠、平等、禮貌、尊重的態(tài)度去對待受助者,才是愛的正確打開方式,才能收獲良好的成效。平等、尊重是每個人在待人接物時都應遵守的基本準則。如果違背了這個準則,那么“善”也就變味了。
(轉自《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