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納電影節(jié)期間刷微博和微信公號,看明星公關通稿上各種“征戰(zhàn)”、“艷壓”,就想起電影《雨中曲》的開頭。
那是在好萊塢的中國戲院門口,一部電影正為首映式舉行紅毯秀。率先走上紅毯的是一位搔首弄姿的性感女神,綽號拉鏈女郎;接下來是位打扮得像黑蜘蛛精的異國明星,她有件昂貴的配飾——有男爵頭銜的新婚丈夫;最后,當晚最大牌的明星到場,粉絲激動地暈倒,男星唐先是就著緋聞打太極,接著又回顧一番成名歷程,端上一盆勵志雞湯,熱熱鬧鬧皆大歡喜。
《雨中曲》中的紅毯秀發(fā)生在1927年,但片中表現(xiàn)出來的紅毯規(guī)則延續(xù)至今,仍然行之有效,比如,都要在紅毯上艷壓群芳。還有,你總能看到天氣并不冷,但女明星身披皮草。
關于服裝和天氣的關系,紐約著名設計師邁克爾·柯斯(Michael Kors)發(fā)表過精辟的論調(diào):如果你因為天氣原因穿衣服,你絕對是窮人。暴風雪中一位女士穿著無袖連衣裙和涼鞋,你自動就聯(lián)想到她有私家車和專職司機在旁邊等候。他說出了紅毯乃至一切名利場上最重要的dress code(著裝規(guī)則):看上去財大氣粗比看上去性感都重要,所謂show-me-the-money。于是,有大品牌、電影節(jié)最大贊助商撐腰的中國明星團浩浩蕩蕩走上了戛納電影節(jié)的紅毯,“實力搶鏡”。也確實做到了,公關稿上說價值1700萬(貨幣單位是人民幣還是歐元?我真的沒聽錯?!)的禮服,無人能敵,參加過戛納電影節(jié)的戴安娜王妃都沒穿過如黑金般豪貴的禮服。
戛納電影節(jié)性質(zhì)不同于奧斯卡,明星走紅毯是為了宣傳電影,所以歷來穿得沒有頒獎禮那么隆重。戛納電影節(jié)紅毯的著裝要求是,男性穿無尾晚禮服,系領結,穿系黑鞋帶的黑色皮鞋;女士穿裙裝、高跟鞋,并不要求是禮服,如果是禮服也是輕松的雞尾酒禮服,很少見大拖尾長禮服,章子怡還穿過褲裝走紅毯。若干年前,國內(nèi)的時裝編輯從戛納回來說,比起奧斯卡,戛納的著裝更隨意,讓人感覺舒服。那時,時裝、紅毯秀還沒有蓋住電影本身的光芒。
好像是從龍袍開始改變的,各種花團錦簇的禮服被中國明星穿上了紅毯,到去年癲瘋級別的大花被面,展示出一個奇異的美麗世界。再看今年的各場紅毯秀,歐美明星也不甘落后,隆重得好像每條紅毯盡頭擺好了一座座金棕櫚,一路走來人手一尊。
紅地毯不再是電影人討論自己作品、彰顯明星成就的地方,它成了展示高級定制禮服和珠寶的T臺,走在上面的是年度風頭最勁的明星。今年朱迪·福斯特、茱莉亞·羅伯茨和喬治·克魯尼夫婦為新片《Money Monster》一起走紅毯,要不是羅伯茨光腳引起媒體的熱情,克魯尼的老婆一定比她們更能引起旁邊等待的全球媒體的興趣。
今年,羅伯茨本來穿了一雙黑色高水臺露趾鞋子,可能是穿的時間太久,腳很疼痛,走紅毯時她脫掉了鞋子,上臺階輕輕提起裙擺,露出了光腳。
著名到羅伯茨這個程度,可以藐視一切規(guī)則。有評論家尖刻地說:大多數(shù)女人寧愿穿著高跟鞋下地獄,也不樂意穿著平底鞋上天堂。光腳足以把羅伯茨載入戛納的花邊史冊,紅毯服裝也預示了明星的演藝生涯,這正是紅毯有趣的地方。龍袍比大花被面有助于提升星運?至少現(xiàn)在看起來管用。如果造型師品位好,選了件20世紀中期時裝大師讓·德賽(Jean Dessès)的古董小禮服,就算你后來拍了多少部《BJ單身日記》續(xù)集那么爛的片子,時尚眾神殿里也將永遠供奉你的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