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向東
你可能不知道張小龍,但一定不會不用他的微信。張小龍從一個靦腆失落的程序員,變成了中國最具商業(yè)價值的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品中的“微信之父”。
張小龍在華中科技大學的七年求學經(jīng)歷中,他個性比較沉默,專注于自己感興趣的事情。1997年張小龍編程的Foxmail面世,并迅速憑借口碑達到400萬用戶,他因此成為全國“十佳程序員”??墒墙酉聛?,與他齊名的求伯君、雷軍、王江民等程序員每個時代都有劃時代的產(chǎn)品,順應移動上網(wǎng)的趨勢,騰訊也應該推出自己的拿手產(chǎn)品。馬化騰當晚便回復同意。2010年11月,微信立項,張小龍帶領廣州研發(fā)中心的幾十個人開始嘗試做中國的kik。
做微信時,張小龍和團隊十幾個成員就在一間幾十平方米的房間,同十幾臺計算機為伴,白天靠零食度日,夜晚叫外賣果腹。大家人人一張行軍床,累了苦躺一會兒。張小龍有個外號叫“礦工”——因為他養(yǎng)成在夜里通宵開發(fā)產(chǎn)品的習慣。后來張小龍又說“路上太堵,怕趕不上”。他是想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研發(fā)上,在微信中他也無時無刻不透露出喬布斯至簡的風格。
一天,他想人們每天在遵守常規(guī)、按部就班地上班,就覺得如果什么都滿意了、滿足了,那已經(jīng)變成很平常、平庸的狀態(tài)了,就失去了活力。他突然有了一個靈感,在微信里安置汪峰的歌,刺激一下大家。因為汪峰的歌是搖滾風格,最有生命力。
功到自然成,就這樣張小龍的微信橫空出世了。此前有三個團隊都在做微信,但條件最差的張小龍卻勝出了。
微信運作后,張小龍每天要花費6~8小時,親自上網(wǎng)逐條瀏覽用戶關于產(chǎn)品使用的帖子。有人說,你一個大領導干這太浪費時間,讓下屬去做這瑣碎的事,你只需聽匯報。但他拒絕使用“二手貨”,他說從被別人提煉過的內(nèi)容中無法體悟出用戶的真實感受,無法掌握用戶具體細致的需求。就這樣,微信越來越完善和簡單,越來越好用。
微信讓溝通零距離,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過去兩年,微信用戶從5000萬猛增為4億多,騰訊控股則因微信市值破千億美元。他為此入選了“2014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年度人物”。
有人感嘆張小龍“做了三次,就成功了三次”,但他其實始終在做一件事,堅持做喜歡做的,終于等來了屬于他的“遲到的獎金”。
(摘自《高考》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