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系研究

      2016-05-31 01:45:18李燕林
      關鍵詞:桂北遺跡耦合

      李燕林,黃 松

      (1.廣西師范大學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廣西桂林541004;2.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廣西桂林541001)

      ?

      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系研究

      李燕林1,黃松2

      (1.廣西師范大學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廣西桂林541004;2.廣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廣西桂林541001)

      摘要:作為民族地區(qū)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的核心內容,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存在密切的空間關聯(lián)和相互作用關系。論文從數量空間關系、質量空間關系和空間耦合關系3個方面,提出普適性的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系定量研究方案,并以兩類資源優(yōu)勢突出的桂北地區(qū)為典型區(qū)域展開研究。結果表明: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數量空間關聯(lián)指數R值為0.357,其顯著性檢驗顯示兩者之間數量空間關聯(lián)密切;耦合協(xié)調度CI值越高表明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質量空間關系越密切,桂北地區(qū)平均CI值為0.95,達到優(yōu)質協(xié)調等級,表明兩者之間具有很高的質量空間關聯(lián);耦合型資源評價值D越高表明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耦合關系越密切,桂北地區(qū)平均D值為0.93,陽朔、七星、疊彩、鹿寨、魚峰、象州等16縣(區(qū))D值較高,平樂、柳南、柳北、城中等部分縣(區(qū))D值較低,表明兩者之間空間耦合關系總體密切但分布不均衡。

      關鍵詞:地質遺跡;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系;桂北地區(qū)

      地質遺跡是地球46億年演化過程的遺存,是在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下形成、發(fā)展并保存下來的具有獨特性和典型價值的、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產。中國國土資源部頒布的“國家地質公園規(guī)劃編制技術要求”所附“地質遺跡類型劃分表”將地質遺跡分為地質(體、層)剖面、地質構造、古生物、礦物與礦床、地貌景觀、水體景觀、環(huán)境地質遺跡景觀7大類,可見,地質遺跡涵蓋了除氣候和生物(不含古生物)之外的絕大多數地理環(huán)境。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的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是重要的人類文化遺產。人類對自身與自然關系的探索與認識由來已久,可追溯到由莊子闡述后被漢代思想家董仲舒發(fā)展并由此構建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主體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以及萌芽于古希臘盛行于18世紀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F今,在人類影響下的自然環(huán)境變化,以及在自然環(huán)境影響下的人類適應性,得到國內外科學界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己經成為一系列自然和人文科學的主要研究對象[1-4]。

      桂北地區(qū)(桂林、柳州、來賓3市)是廣西乃至西南地區(qū)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優(yōu)勢極為突出的區(qū)域。該區(qū)地質遺跡種類齊全、數量眾多、等級優(yōu)越,以巖溶地貌、丹霞地貌、砂巖峰林地貌、花崗巖地貌為代表的地質遺跡在全國名列前茅。同時,桂北地區(qū)是我國典型的少數民族聚居區(qū),居住著壯、苗、瑤、侗、回等少數民族,民族文化資源極為豐富,擁有多處(項)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此,本文以桂北地區(qū)為典型研究區(qū)域,提出作為民族地區(qū)自然要素與人文要素核心內容的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系定量研究的普適方法,并在翔實的實地調查基礎上,定量分析兩者之間的空間關系,為揭示民族地區(qū)人與自然關系及成因機理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為民族地區(qū)以地質公園為載體的這2種最具優(yōu)勢旅游資源的整合開發(fā)奠定基礎。

      1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分布與等級

      在該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系統(tǒng)調查的基礎上,按桂北地區(qū)各縣級行政區(qū)劃單元統(tǒng)計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的數量分布,并分別采用國土資源部《地質遺跡資源調查規(guī)范》中的“地質遺跡景觀綜合評價標準”和國家旅游局《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中的“旅游資源評價賦分標準”,對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定量評價和等級劃分,為兩者空間關系的定量研究奠定基礎。

      1.1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的分布與等級

      1.1.1資源分布

      桂北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地質遺跡共231處,在各行政區(qū)劃單元中,桂林市以119處地質遺跡位居第一,所轄區(qū)縣中桂林市轄區(qū)最多,陽朔縣次之;柳州市以67處地質遺跡位居第二,所轄區(qū)縣中柳州市轄區(qū)和鹿寨縣最多,柳江縣次之;來賓市以45處地質遺跡位列第三,所轄區(qū)縣中象州縣最多,金秀瑤族自治縣次之(表1)。

      表1 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分布

      表1(續(xù))

      1.1.2等級劃分

      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等級劃分結果表明(表2):該區(qū)國家級以上地質遺跡43個,所占比例為18.6%,是廣西高等級地質遺跡資源分布富集區(qū);該區(qū)世界級地質遺跡的類型豐富程度較高,既有兼具科學和美學價值的喀斯特地貌(象鼻山、蘆笛巖、九馬畫山、黃布灘與“仙女”群峰)、丹霞地貌(八角寨)、風景河段(大圩至福利漓江河段),又有以科學價值見長的全球界線層型剖面(碰沖石炭系“金釘子”、蓬萊灘“金釘子”),有利于不同類型的地質公園建設和特色旅游開發(fā);該區(qū)呈現出一條近南北向貫穿的世界級地質遺跡發(fā)育帶,即自北部桂林市資源縣的八角寨→中北部桂林市區(qū)的象鼻山、蘆笛巖和桂林市陽朔縣的九馬畫山、黃布灘與“仙女”群峰→中南部柳州市區(qū)的碰沖石炭系“金釘子”→南部來賓市興賓區(qū)的蓬萊灘“金釘子”,世界級地質遺跡縱貫南北的空間分布格局有利于該區(qū)地質公園建設和特色旅游開發(fā)的空間組織。

      1.2桂北地區(qū)民族文化資源的分布與等級

      1.2.1資源分布

      通過實地考察并結合資料收集,桂北地區(qū)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資源共273處(表3),在各行政區(qū)劃單元中,桂林市以162處民族文化資源位居第一,所轄區(qū)縣中桂林市轄區(qū)遙遙領先;柳州市以68處民族文化資源位居第二,所轄區(qū)縣中三江侗族自治縣最多,柳州市轄區(qū)次之;來賓市以43處民族文化資源位列第三,所轄區(qū)縣中象州縣最多,忻城縣和金秀瑤族自治縣次之。

      1.2.2等級劃分

      依據“旅游資源評價賦分標準”對桂北地區(qū)273處民族文化資源進行定量評價與等級劃分(表4),分級標準為:≥90分、75~89分、60~74分、45~59分,分別對應世界級、國家級、自治區(qū)級、縣市級民族文化資源,結果表明,桂北地區(qū)擁有6處世界級民族文化資源,國家級和自治區(qū)級以上民族文化資源數量分別占該區(qū)總數的17.92%、53.85%,民族文化資源品質優(yōu)越。

      表2 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等級劃分

      2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系定量研究方案

      在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詳細調查(表3、表4)的基礎上,嘗試從兩者的數量空間關系、質量空間關系和空間耦合關系3個方面,提出具有普適性的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系定量研究方案。

      2.1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數量空間關系研究

      2.1.1研究思路

      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在宏觀空間上呈點狀分布,兩者之間可能存在正關聯(lián)、負關聯(lián)或無顯著關聯(lián),其關聯(lián)性的測量是反映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系的重要手段。運用GIS圖形管理和數據庫管理工具,借鑒生態(tài)學景觀(資源)要素空間關聯(lián)分析方法[5],設計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數量空間關系研究方案。

      表3 桂北地區(qū)民族文化資源分布

      表3(續(xù))

      注:對于民族服飾、歌舞、節(jié)慶等非物質類民族文化資源,以歷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或規(guī)模最大的民族聚居地為其傳承地。

      首先,在GIS軟件支持下生成正方形統(tǒng)一網格樣方圖層。樣方大小的確定對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數量空間關系的計算有重要影響,過多或過少都會使計算結果產生明顯偏差,須根據景觀(資源)取點直徑確定網格間距。其次,將統(tǒng)一網格圖層與景觀(資源)圖層疊加,進行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點取樣,獲得復合圖層。再次,由復合圖層相應的拓撲數據庫統(tǒng)計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點在各樣方中的二元數據。最后,為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點列出二元列聯(lián)表,計算出兩者之間的數量空間關聯(lián)指數。

      2.1.2計算公式

      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之間的數量空間關聯(lián)指數R由式(1)計算:

      (1)

      式中:a為全部樣方中同時包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點的樣方數;b為全部樣方中僅包含地質遺跡點的樣方數;c為全部樣方中僅包含民族文化資源點的樣方數;d為全部樣方中同時不包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點的樣方數(下同);R的取值介于-1到+1之間,R>0為正關聯(lián),R<0為負關聯(lián)。并用式(2)對R值進行顯著性檢驗。

      表4 桂北地區(qū)民族文化資源等級劃分

      (2)

      2.2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質量空間關系研究

      2.2.1研究思路

      數量空間關聯(lián)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民族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系,但尚難以反映不同等級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間的空間關系,而高等級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聯(lián)是影響民族地區(qū)人與自然關系及以地質公園為載體的2種優(yōu)勢資源整合開發(fā)的核心要素。因此,進一步揭示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聯(lián),需對兩者的質量空間關系進行研究。

      采用耦合協(xié)調度分析進行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質量空間關聯(lián)研究。協(xié)調度分析一般采用靜態(tài)要素間的距離協(xié)調度來判斷其協(xié)調性。將反映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質量空間關系的距離協(xié)調度稱為耦合協(xié)調度,先分別累加得到研究區(qū)域各區(qū)劃單元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的質量評價總分值,再測定兩者評價總分值的耦合協(xié)調度,其數值高低反映兩者質量空間關系的密切程度。

      2.2.2計算公式

      設X、Y分別代表研究區(qū)域內各市縣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的質量評價總分值,X、Y的相對離差系數C越小,表明兩者質量空間關系越協(xié)調,則有:

      (3)

      變形得:

      (4)

      令:

      (5)

      因此,0≤CI≤1。X、Y間協(xié)調狀態(tài)最佳時,CI值最大,C值最小。

      也可借鑒物理學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數模型,建立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計算協(xié)調度。設多要素變量Ui(i=1,2,3,…,m),Uj(j=1,2,3,…,n),則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耦合度模型為:

      Cn=[(U1·U2·…·Un)/∏(Ui+Uj)]1/n。

      (6)

      當只有2個要素(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時,兩者的耦合度函數為:

      C=2[XY/(X+Y)(Y+X)]1/2。

      (7)

      顯然,式(5)開平方后即得式(7)。鑒于0≤C≤1,取平方后變小的數值能更精確地表現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間的質量空間關系。因此,最終選取式(5)作為計算模型,將CI稱為反映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質量空間關系的耦合協(xié)調度??筛鶕詈蠀f(xié)調度與協(xié)調等級對應表5,對研究區(qū)域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質量空間關聯(lián)進行判斷,耦合協(xié)調度CI越高表明兩者質量空間關系越密切。

      表5 耦合協(xié)調度及協(xié)調等級對應表

      2.3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耦合關系研究

      2.3.1研究思路

      雖然CI通過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之間的協(xié)調程度反映了兩者之間的質量空間關系,但某些情況下,單純依靠CI值有可能產生誤判。如,X、Y均取值0.01與分別取值0.8和0.9的耦合協(xié)調度,前者竟大于后者。為克服這一不足,借鑒前人協(xié)調發(fā)展模型[6],構建進行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耦合關系研究的耦合型資源評價模型。

      2.3.2計算公式

      將度量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耦合關系的定量指標稱為耦合型資源評價值:

      D=(CI·T)θ,

      (8)

      T=α·P+β·Q,

      (9)

      α+β=1,

      (10)

      其中:D為耦合型資源評價值;CI為耦合協(xié)調度;P、Q分別為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評價總分值;α、β、θ為可變參數,一般取θ=1/2,α、β則需根據研究區(qū)域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實際情況而定。D值越高,表明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耦合關系越密切。

      該模型綜合了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質量水平及其協(xié)調狀況,有效地避免了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整體質量水平均較低,但兩者協(xié)調的不足。與耦合協(xié)調度模型相比,耦合型資源評價模型具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整體性和適用性。

      3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空間關系

      3.1數量空間關系

      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在宏觀上呈點狀分布,可認為桂北地區(qū)每個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都是可以確定具體位置的點,并將其在地圖上表現出來,形成了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分布圖層。由于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多為山體、洞穴和河流,民族文化資源多集中在民族村寨,以一般山體或村落覆蓋面及其緩沖區(qū)為參考確定取點直徑為2.5 km,網格間距按一般旅游景區(qū)范圍取點直徑的4倍為10 km(經度約0.08°)。本文在桂北地區(qū)行政區(qū)劃圖上沿經線和緯線方向間隔0.08°畫等距直線,將桂北地區(qū)劃分為832個樣方。利用MapInfo軟件制作桂北地區(qū)網絡樣方圖層,將之與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分布圖層疊加,得到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關系及樣方分解圖(圖1)。經計算,同時包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樣方數為88個,僅包含地質遺跡的樣方數為67個,僅包含民族文化資源的樣方數為117個,同時不包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樣方數為560個,即a=88、b=67、c=117、d=560。

      將數字代入空間關聯(lián)指數計算公式(1)得:

      將數字代入R值顯著性檢驗計算公式(2)得:

      3.2質量空間關系

      桂北地區(qū)各縣(區(qū))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的賦存狀況應由該地區(qū)所擁有的地質遺跡和民族文化資源的數量及其質量等級綜合體現。將桂北地區(qū)各縣(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以行政區(qū)劃為單位進行逐項匯總,得到各縣(區(qū))地質遺跡評價總得分(Xi)和民族文化資源總得分(Yj)(表6)。

      圖1 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空間分布及樣方分解示意圖Fig.1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quadrat decomposition of geological relics and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in northern Guangxi

      區(qū)縣地質遺跡評價總得分XiX'i=XiX民族文化資源評價總得分YjY'j=YjY秀峰區(qū)4520.948121.64象山區(qū)2250.476591.33七星區(qū)5521.148171.65疊彩區(qū)6181.286761.36雁山區(qū)3840.803920.79臨桂區(qū)5811.203470.70靈川縣5881.223520.71興安縣4190.874370.88全州縣3180.662900.58陽朔縣10222.127911.59平樂縣1270.262480.50恭城縣3160.656411.29資源縣6361.326691.35

      表6(續(xù))

      桂北地區(qū)33個縣(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協(xié)調等級中,有22個為優(yōu)質協(xié)調、5個為良好協(xié)調、4個為中等協(xié)調、2個為勉強協(xié)調,平均耦合協(xié)調度達0.95,說明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在質量上具有很高的耦合協(xié)調度。

      3.3空間耦合關系

      結果表明:盡管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具有顯著的空間關聯(lián)和極高的耦合協(xié)調度,但33個縣(區(qū))耦合型資源的分布是不均衡的,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存在質和量的差異; 耦合型資源評價值最高的區(qū)縣在桂北地區(qū)的3個地級市中均有分布,分別為桂林市的陽朔縣(1.37),柳州市的鹿寨縣(1.25)和來賓市的象州縣(1.23),此3縣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總體質量位列桂北地區(qū)前列,說明在桂北地區(qū)資源耦合協(xié)調度水平極高且差距很小的情況下,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的總體質量決定了耦合型資源綜合評價水平;耦合型資源評價值高于平均值的區(qū)縣桂林市最多,分別為七星區(qū)、疊彩區(qū)、秀峰區(qū)、灌陽縣、臨桂縣、靈川縣、興安縣、永??h、資源縣、龍勝縣、荔浦縣;柳州市次之,分別為鹿寨縣、魚峰區(qū)、柳江縣、融安縣、融水縣;來賓市最少,為象州縣、金秀縣。

      表7 桂北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耦合協(xié)調度

      表8 桂北地區(qū)耦合型資源評價值

      上述研究以及筆者在民族地區(qū)開展的大量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調研[7-8]均表明:首先,民族地區(qū)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密切的空間關聯(lián)是明顯存在的普遍規(guī)律;其次,地質遺跡與民族文化資源存在相互作用關系。地質遺跡及其自然環(huán)境構成影響和制約民族文化產生、發(fā)展與演變的“地學基因”,而民族文化資源則是體現各民族對地質遺跡及其自然環(huán)境的選擇與適應能力的創(chuàng)造物(如梯田、干欄式建筑等)。這種通過地質遺跡對民族文化的影響和民族文化對地質遺跡的影響所反映出的民族地區(qū)自然與人的相互作用關系,揭示了兩者密切空間關系的成因機理。

      參考文獻:

      [1]MESSERLI B, MARTIN GROSJEAN, THOMAS HOFER, et al. From nature-dominated to human-dominated environmental changes[J]. IGU Bulletin, 2000, 50(1):23-38.

      [2]ROBERT G VARADY, KATHERINE B HANKINS, ANDREA KAUS, et al. Nature, water, culture, and livelihood in the lower Colorado River basin and delta-an overview of issues, policies, and approaches to environmental restoration[J]. 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 2001(49):195-209.

      [3]MARC TADAKI, JENNIFER SALMOND, RICHARD LE HERON, et al. Nature, culture, and the work of physical geography[J]. 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 2012,37(4):547-562.

      [4]葛云健, 張忍順, 楊桂山. 絲綢之路中國段佛教石窟差異性及其與丹霞地貌的關系[J]. 地理研究,2007,26(6):1087-1096.

      [5]郭晉平,張云香. 關帝山林區(qū)景觀要素空間關聯(lián)度與景觀格局分析[J].林業(yè)科學,1999,35(5):28-33.

      [6]廖重斌. 環(huán)境與經濟協(xié)調發(fā)展的定量評判及其分類體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為例[J].熱帶地理,1999,19(3):171-177.

      [7]黃松. 新疆地質遺跡的分布特征與保護開發(fā)[J]. 地理學報, 2006,61(3):227-240.

      [8]黃松, 李燕林. 北部灣經濟區(qū)地質遺跡特征分析[J]. 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4,32(3):133-140.

      (責任編輯馬殷華)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Research of Geological Relics and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in Northern Guangxi, China

      LI Yanlin1,HUANG Song2

      (1. College of Vocation-Technical Teachers,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4, China;2.College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Guangxi 541001, China)

      Abstract:As the core contents of natural and human factors, there exist a strong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interacti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logical relic and ethnic cultural. The paper proposed a universal quantitative research program of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geological relics and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from the aspects of quantity spatial relationship, quality spatial relationship and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and taking northern Guangxi as typical research area,for these two kinds of resources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quantita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index value R between geological relics and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in northern Guangxi is 0.357, the close quantity spatial relationship is distinctness from significance testing; The higher the coupling degree value CI is, the more closely the quality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relics and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are. The average CI in northern Guangxi is 0.95, and achieved excellent coordination level,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re exist a very high quality spac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higher the evaluation value of coupling resources D is, the more closely the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logical relics and ethnic cultural resources are. The average D in northern Guangxi is 0.93, among these districts, Yangsuo, Qixin, Diecai, Luzai,Yufeng and other 16 counties are high, but Pingle, Liunan, Liubei,Chengzhong and other parts of counties are low, which indicates a great comprehensive level of the spatial coupling relationship but lack of balance of distribution.

      Keywords:geological relics; ethnic cultural resourcs; spatial correlation; northern Guangxi, China

      中圖分類號:P9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6600(2016)01-0197-13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36101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08BMZ041);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基金資助(NCET-12-0652);廣西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1GXNSFA018004)

      收稿時間:2015-07-13

      doi:10.16088/j.issn.1001-6600.2016.01.030

      通信聯(lián)系人:黃松(1967—),男,湖南常德人,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博士。E-mail:hs0773@126.com

      猜你喜歡
      桂北遺跡耦合
      “桂師人畫桂北”2023年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教師桂北寫生美術作品
      非Lipschitz條件下超前帶跳倒向耦合隨機微分方程的Wong-Zakai逼近
      韓信在淮安的遺跡
      華人時刊(2021年17期)2021-12-02 03:25:52
      驚艷!可可托海的地震遺跡
      桂北鄉(xiāng)賢所撰《資深集》及《資深集補篇注釋》相關問題述略
      學術論壇(2018年6期)2018-03-25 02:21:22
      方外觀遺跡舊照
      紫禁城(2017年6期)2017-08-07 09:22:52
      2016 年5 月桂北地區(qū)一次對流性暴雨過程診斷分析
      基于“殼-固”耦合方法模擬焊接裝配
      大型鑄鍛件(2015年5期)2015-12-16 11:43:20
      天下第一道秦直道:石門關遺跡
      求解奇異攝動Volterra積分微分方程的LDG-CFEM耦合方法
      德化县| 青冈县| 和林格尔县| 永宁县| 通渭县| 定南县| 准格尔旗| 额敏县| 开原市| 富宁县| 科技| 江山市| 左贡县| 延边| 汤原县| 舞阳县| 若尔盖县| 永吉县| 宁津县| 澜沧| 内乡县| 文化| 扬中市| 石门县| 广汉市| 济源市| 泸定县| 乌拉特后旗| 阜新市| 岗巴县| 崇义县| 精河县| 叙永县| 岚皋县| 搜索| 安达市| 垣曲县| 罗山县| 福海县| 永福县| 永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