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
我相信,每一個人降生到這個世界上來,一定有一個對于他來說最合宜的位置,這個位置仿佛是在他降生時就給他準備了的,只等他有一天來認領(lǐng)。我還相信,這個位置既然僅僅對于他是最合宜的,別人就無法與他競爭,如果他不認領(lǐng),這個位置就只能浪費掉,而并不會被別人占據(jù)了。
然而,一個人要找到這個對于他最合宜的位置,卻又不容易。環(huán)境的限制,命運的捉弄,都可能阻礙他走向這個位置。即使客觀上不存在重大困難,由于心智的糊涂和欲望的蒙蔽,他仍可能在遠離這個位置的地方徘徊、折騰。尤其在今天這個充滿誘惑的時代,不少人奮力爭奪名利場上的位置,甚至壓根兒沒想到世界上其實有一個僅僅屬于他的位置,而那個位置始終空著。
從理論上說,每一個人的稟賦和能力的基本性質(zhì)是早已確定的,因此,在這個世界上必定有一種最適合他的事業(yè),一個最適合他的領(lǐng)域。當然,在實踐中,他能否找到這個領(lǐng)域,從事這種事業(yè),不免會受客觀條件的制約。但是,自己應該有一種自覺,盡量縮短尋找的過程。在人生的一定階段上,一個人必須知道自己是怎樣的人,到底想要什么。
我們活在世上,必須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個人認清了他在這世界上要做的事情,并且在認真地做著這些事情,他就會獲得一種內(nèi)在的平靜和充實。
在商場里,有的人總是朝人多的地方擠,去搶購大家都在買的東西,結(jié)果買了許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還為沒有買到另外許多自己不需要的東西而痛苦。那些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的人,就生活在同樣可悲的境況中。
人的稟賦各不相同,共同的是,一個位置對于自己是否最合宜,標準不是看社會上有多少人爭奪它,眼紅它,而應該去問自己的生命和靈魂,看它們是否真正感到快樂。
怎樣確定一個職業(yè)是否適合自己?我認為應該符合三個條件:第一,有強烈的興趣,甚至到了不給錢也一定要干的程度;第二,有明晰的意義感,確信自己的生命價值借此得到了實現(xiàn);第三,能夠靠它養(yǎng)活自己。
最好的職業(yè)是有業(yè)無職,就是有事業(yè),而無職務、職位、職稱、職責之束縛,能夠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時間,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例如藝術(shù)家、作家、學者,當然,前提是他們真正熱愛藝術(shù)、文學和學術(shù)。否則,職位、職務、職稱俱全而惟獨無事業(yè)的所謂學者、作家、藝術(shù)家,今天有的是。
你做一項工作,只是為了謀生,對它并不喜歡,這項工作就只是你的職業(yè)。你做一項工作,只是因為喜歡,并不在乎它能否帶來利益,這項工作就是你的事業(yè)。
最理想的情形是,事業(yè)和職業(yè)一致,做喜歡的事并能以之謀生。其次好的是,二者分離,業(yè)余做喜歡的事。最糟糕的是,根本沒有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