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洪峰
腰- 硬聯合麻醉不同穿刺間隙在剖宮產術中的麻醉效果比較
焦洪峰
目的:通過比較腰-硬聯合麻醉(CSEA)不同穿刺間隙在剖宮產中的麻醉效果,以探討CSEA的合適間隙。方法:選擇ASA Ι~Ⅱ級,剖宮產患者120例,分成兩組,每組60例,均行CSEA麻醉,A組采用L3/4間隙,B組采用L2/3間隙。兩組穿刺成功后,蛛網膜下腔注入0.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mL)1.8/3mL,0.2mL/s注入。給藥后用針刺法測定感覺阻滯平面,給藥后15min,阻滯平面未達T6水平者,經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麻醉期間連續(xù)監(jiān)測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和心電圖,觀察并記錄給藥后15min脊麻平面、麻醉效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新生兒1min和5min的Apgar評分。結果:15min脊麻平面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兩組間麻醉效果無明顯差異,B組低血壓、惡心嘔吐發(fā)生率高。結論:CSEA采用L3/4間隙穿刺,在剖宮術中既能達到滿意的麻醉效果,又能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
麻醉;脊椎;剖宮產術;麻醉穿刺間隙
腰-硬聯合麻醉(CSEA)用于剖宮產手術,具有麻醉用量少、起效快、效果確切的優(yōu)點,又可發(fā)揮連續(xù)硬膜外麻醉的靈活性,補充腰麻平面的不足,并能提供術后鎮(zhèn)痛。但腰麻下,剖宮術患者易出現低血壓、惡心嘔吐、呼吸困難等并發(fā)癥。如何防止并減少這種并發(fā)癥是臨床麻醉工作中應該面對的問題。資料報道CSEA穿刺間隙一般為L3/4或L2/3,本研究將就不同穿刺間隙在剖宮術患者中的應用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
60例擇期剖宮產產婦,ASAⅠ~Ⅱ級。分成兩組,每組60例,A組穿刺間隙為L3/4,B組穿刺間隙為L2/3。A組年齡(29.2±4.5)歲,身高(157.5±4.6)cm,體重(67.8±7.9)kg。B組年齡(27.6±4.2)歲,身高(163.5±4.8)cm,體重(71.3±7.2)kg。兩組年齡、身高、體重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 麻醉方法
產婦入室后監(jiān)測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的同時開放靜脈通路。麻醉前先輸入平衡液500mL。A組行L3/4間隙穿刺,B組行L2/3間隙穿刺。確定穿刺間隙的方法:取兩側髂嵴的最高點作連線,與脊柱相交處,即為第4腰椎或L3/4脊突間隙[1]。穿刺間隙的確定均由兩位麻醉主治醫(yī)生同時確定,有異議者不納入本研究范圍。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蛛網膜下腔穿刺針,見腦脊液后,注入0.5%布比卡因(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mL的混合液)1.8mL,注藥速度0.2mL/s,然后向頭側置入硬膜外導管3~4cm。調節(jié)麻醉平面在T6以下,平面欠佳時,硬膜外注2%利多卡因。血壓下降>30%或收縮壓<90mmHg,注入麻黃素10mg,同時床左側15~20°,將腹部推向左側,盡可能地減少仰臥位綜合征的發(fā)生。
1.3 觀察指標
(1)仰臥位后采取針刺法測感覺阻滯最高平面,以1、2、5、15min測定阻滯平面,未達T6者,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2)連續(xù)監(jiān)測血壓、心率、脈搏、血氧飽和度和心電圖。(3)記錄低血壓、惡心嘔吐、呼吸困難和術后頭痛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新生兒1min和5min的Apgar評分。(4)麻醉效果評定:優(yōu),患者無不適,肌松好,手術順利;一般,患者有輕微不適伴輕度牽拉反射,但可配合手術;差,有明顯牽拉痛,肌松差,需輔助鎮(zhèn)靜、鎮(zhèn)痛藥物才能完成手術。
1.4 統計學處理
表 1 兩組間脊麻平面、硬膜外用藥量及并發(fā)癥的比較
15min脊麻平面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術中B組未追加硬膜外藥物,A組低血壓、惡心嘔吐發(fā)生率明顯低于B組,見表1。
兩組麻醉效果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2。術后均無頭痛等并發(fā)癥,兩組新生兒Apgar評分1min評分均>7分,5min評分為10。
表2 兩組間麻醉效果比較 例
1981年Browntidge首先將CSEA技術應用于產科麻醉,現已得到廣泛應用。臨床證實CSEA保留了蛛網膜下腔阻滯和硬膜外阻滯的優(yōu)點,起效迅速,鎮(zhèn)痛完善,肌松完全,可控性強,并可用于術后患者硬膜外自控鎮(zhèn)痛,能迅速解除臨產婦的痛苦,減少胎兒宮內窘迫時間,可以在產婦平臥后即可開始消毒手術,短時間內即可達到完善的麻醉效果,為手術快速娩出胎兒贏得了時間?,F在改良后筆尖式穿刺針減少了穿刺后頭痛發(fā)生率,減少了產婦的痛苦,用藥量相對較小,明顯減少了局麻藥中毒的發(fā)生率,所以更適合于當今剖宮產手術[2]。但是由于CSEA時腰麻快速和較大范圍的脊神經阻滯,特別是阻滯平面過高時,其支配范圍的動靜脈迅速擴張,導致血壓迅速下降,嚴重者可影響呼吸功能。且CSEA時產婦更易出現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出現低血壓、惡心嘔吐、頭昏,甚至昏厥等不良反應,還會引起胎盤灌注降低,可引起胎兒宮內窒息、神經發(fā)育受損。如何防止CSEA在剖宮術中的低血壓,文獻報道方法很多,有快速預輸液體、右臀墊高15~20°、子宮向左推移、提前使用小劑量的升壓藥等,但控制合理的麻醉平面是最關鍵的措施,避免麻醉平面過高,使用較少的麻醉藥物尤為重要。本研究顯示:穿刺間隙的選擇對于麻醉平面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在使用重比重腰麻液的時候,L2/3穿刺間隙的麻醉平面要高于L3/4的穿刺間隙,發(fā)生術中低血壓惡心嘔吐較多,隨著CSEA在剖宮術中的廣泛應用,選擇L3/4的穿刺間隙更加安全,并發(fā)癥更少,L3/4穿刺間隙在CSEA中更值得推廣。
(作者單位:河北省邯鄲市人民醫(yī)院)
[1]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現代麻醉學[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084.
[2]任利兵,王義梅.腰麻-硬膜外聯合阻滯麻醉在急診剖宮產580例中的應用[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6,6(1):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