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杰 馬丹妮
?
別問我是誰,請叫我雷鋒!
文-張杰馬丹妮
今天我們如何學雷鋒?
三月屬于雷鋒。
學習雷鋒好榜樣,今年已是第53個年頭。一個普通戰(zhàn)士,為什么會凝聚幾代中國人的共同記憶?一個年僅22歲的中國青年,為什么近半個世紀之后仍在被人們懷念?究竟是什么東西觸及靈魂,值得我們如此富有耐心、鍥而不舍地“學而時習之”?
其實中國向來不乏“楷?!迸c“典范”,惜乎“各領風騷三五天”,即宣告風流去。更有甚者,則成了“兩院”院士——要么進了醫(yī)院,要么進了法院?!把劭此鹬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富有懷疑精神的中國人,骨子里相信一個道理:人世間,除了生死,沒有什么是時間的力量改變不了的。因而孔子說:“死生之義大矣哉?!倍覀兤胀ㄈ藙t常講一句話:蓋棺論定。
雷鋒,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22歲,隔山隔水活在我們的追憶里,年復一年,音容宛在。有多少中國好榜樣能像他一樣“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但,雷鋒身后也并不總是風平浪靜、水波不興,一度也曾洪水滔天、唾沫飛濺。諸如坊間聒噪“雷鋒叔叔出國了”、“雷鋒三月來四月走”、“雷鋒是面小紅旗,需要時拿出來揮一揮,不用時束之高閣”云云。更有網友拿今日事作怪,戲謔發(fā)帖:“老人跌倒,你敢扶嗎?雷鋒要活在這個時代,還不得被訛哭啊?”
《古尊宿語錄》中,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毖嗳覆蛔R鴻鵠。夏蟲不可語冰。雷鋒不言自在。
今天我們學雷鋒,不是非得在三月5日這天集體跑到街道上拾垃圾擦欄桿,或者一窩蜂擠進敬老院給老爺爺老奶奶重復梳頭洗腳,那樣,我們只會淺薄了自己,也輕慢了雷鋒?;蛘哒f得更直接些,哪怕你對“組織起來”的學雷鋒方式有個人心理上的抵觸,也不代表你因此可以妄自菲薄雷鋒。蓋因“雷鋒”已不僅僅是一個人,更是一種精神、一種信仰、一種文化價值觀。在這個很多事物都被有意無意拿來解構、消費的年代,當社會的道德底線和心理預期一再降低,我們?yōu)槭裁床黄鞄悯r明地捍衛(wèi)我們的精神高地?近人郁達夫把話說得很直接也很決絕:“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的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國家,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p>
一直以來,很多人熱衷考證、探討昔日四大文明古國,何以中國碩果僅存。我的理解是,中國是一個崇尚禮儀、講究文明、有文化道德感的民族,具有極其濃厚強烈的凝聚力、向心力,好比九曲黃河,盡管歷史上也曾有過支流分岔,但最終卻是每每實現自我修復歸于一統。文化的力量由此可見一斑!雷鋒精神,正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現代一脈,其有源頭和淵藪,兼有現實的土壤與傳承,其最大程度地求真、求善、求美,符合中國人真誠、善良、美好的天性,所以它跨越時間長河,骨肉豐滿,深入人心,沒有過時也不會過時。
莫說70后、80后淡忘了雷鋒叔叔,莫說90后、00后不記得雷鋒模樣,且看今天中國年輕人最活潑生動的網絡世界,“雷鋒體”何其流行:“我隨手一打就是十五字,不用謝,請叫我雷鋒”、“發(fā)福利了,不用謝,請叫我雷鋒”、“送好評了,美圖送給大家,不用謝,請叫我雷鋒”……外化于行,內化于心,所謂知行合一,說的就是這個道理。雷鋒,就在我們身邊。
今天,雷鋒精神還有一個現代性外延:公民精神。因為每個人都不是孤島,所以“我為人人,人人為我”。而質地,則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志愿精神”,所謂“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汶川大地震、北京奧運會這樣的大事件、大場面,已經充分見證了雷鋒精神鮮活充沛的當下性;而在我們這些普通人平凡瑣碎的日常生活中,“積小善而聚大德”的每一次助人為樂、見義勇為、樂善好施,又何嘗不見證了一個事實:每個人的心里住著一個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