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馬
開會是一種重要的領導方法。作為黨和國家的領袖,毛澤東非常重視會議對統(tǒng)一思想、協(xié)調(diào)行動、推動工作等方面的作用。他對會議問題作過一系列的論述,還親自主持召開過許多重要會議,探索和形成了一套獨特又有效的開會方法。學習毛澤東的會議論述和開會方法,能夠幫助領導干部提高指導和主持會議的能力,提高通過會議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管用好用的開會指南
毛澤東反對開死板呆板的會。在延安時,他就批評說:“‘一開會,二報告,三討論,四結(jié)論,五散會。假使每處每回無大無小都要按照這個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黨八股嗎?在會場上做起‘報告來,則常常就是‘一國際,二國內(nèi),三邊區(qū),四本部,會是常常從早上開到晚上,沒有話講的人也要講一頓,不講好像對人不起??傊豢磳嶋H情形,死守著呆板的舊形式、舊習慣,這種現(xiàn)象,不是也應該加以改革嗎?”
從延安整風開始,毛澤東就倡導改革黨的會風。他在許多場合和多篇文章中都談到這個問題,內(nèi)容豐富,見解精辟。
為什么要開會?毛澤東指出:“有了問題就開會,擺到桌面上來討論,規(guī)定它幾條,問題就解決了?!彼麖娬{(diào):“一年開幾次會,或者大會或者小會,解決當前發(fā)生的問題。如果有問題,就要從個別中看出普遍性。不要把所有的麻雀統(tǒng)統(tǒng)捉來解剖,然后才證明‘麻雀雖小,肝膽俱全?!辈皇蔷湍硞€問題來解決某個問題,而要“從個別中看出普遍性”,這樣就放大了會議的功能。
關于會議的規(guī)模和類型,毛澤東說得很具體:“大型會議、中型會議和小型會議,都是必需的……小型會議,參加的幾個人,一二十人,便于發(fā)現(xiàn)問題和討論問題。上千人參加的大型會議,只能采取先作報告后加討論的方法,這種會不能太多,每年兩次左右。小型和中型會議每年至少要開四次。這種會最好到下面去開。”毛澤東說:“小型會議最好商量問題,我對小型會議很有興趣,時間不長,就地召開,這種形式最好?!?/p>
應當如何開會呢?
提前“安民告示”。毛澤東要求:“開會要事先通知,像出安民告示一樣,讓大家知道要討論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并且早作準備。”他反對倉促開會:“有些地方開干部會,事前不準備好報告和決議草案,等開會的人到了才臨時湊合,好像‘兵馬已到,糧草未備,這是不好的。”他也反對突然開會:“開會前十分鐘把文件拿出來,要人家通過,不考慮別人的心理狀態(tài)……要文風浸潤,不要突然襲擊,使人猝不及防?!?/p>
認真寫好發(fā)言稿。毛澤東多次要求,出席會議的領導同志“均須寫成發(fā)言稿”。他強調(diào):“發(fā)言內(nèi)容應盡可能有較深刻的思想性,而以具體經(jīng)驗和計劃數(shù)字充實和證明之。”毛澤東詳細指導說:“開會的方法應當是材料和觀點的統(tǒng)一……要學會用材料說明自己的觀點。必須要有材料,但是一定要有明確的觀點去統(tǒng)率這些材料。材料不要多,能夠說明問題就行,解剖一個或者幾個麻雀就夠了,不需要很多?!彼赋?,發(fā)言“原則是不要太長,內(nèi)容要精彩一點”。毛澤東十分看重典型的作用,他說:“我最喜歡聽典型,各地委要多講典型?!?/p>
讓與會者暢所欲言。毛澤東主張,必須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允許大家在會上發(fā)表不同意見。他說,“請大家評論,提意見,根據(jù)大家意見再作修改……這樣,就更能充分發(fā)揚民主,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對各種不同的看法有所比較,會也開得活潑一些?!?/p>
重視開會效率。毛澤東不止一次地強調(diào):“一次會只能有一個中心,一個中心就好。”主題集中,能夠提高會議的效率。毛澤東還指出:“講話、演說、寫文章和寫決議案,都應當簡明扼要。會議也不要開得太長。”
毛澤東關于會議問題的論述,既高屋建瓴,獨到深刻,又緊扣實際,管用好用,可以稱為我們黨的開會指南。
獨特創(chuàng)新的會議范例
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理論家,還是卓越的實踐者。他提議和主持召開過無數(shù)次黨的以及各種主題的重要會議,并將自己的會議主張和要求融入其中,有些已成為獨特創(chuàng)新的會議范例。
系列匯報會。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毛澤東用了40多天,聽取了國務院34個部門的工作匯報,以及國家計委關于第二個五年計劃的匯報。其目的是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提出一些對社會主義建設有長遠指導意義的思想。
毛澤東沒有召開集體匯報會,而是分別聽取匯報,每次一個部,每次都是四五個小時。地點在中南海頤年堂。這是一次規(guī)模大、時間長的系列匯報會。
毛澤東事先認真閱讀各部報送的書面材料,做到胸中有數(shù)。每次開匯報會時,他都要求各部領導不要照本本念,而要實事求是,暢所欲言。他全神貫注地聽,不時插話提問。他還時常發(fā)表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或?qū)R報進行評論。
系列匯報會涉及重工業(yè)、輕工業(yè)、農(nóng)業(yè)、國防建設,等等。先期是專業(yè)性的,后期是綜合性的,在廣泛了解分析情況的基礎上,進行分類歸納、理論概括。由此,毛澤東逐漸形成了怎樣搞社會主義建設的思路。4月25日,毛澤東在有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參加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fā)表了《論十大關系》的講話。這篇重要文獻,成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源頭。
圓桌會議。1957年9月5日,毛澤東在武漢召集湖北省委負責人王任重、王延春、趙辛初和幾位地委書記座談,總結(jié)農(nóng)業(yè)合作化工作的經(jīng)驗教訓。
下午3點開會,按照安排,毛澤東坐主席臺中間座位,兩邊分別是王任重和記錄員。其他人面向毛澤東,地委書記坐第一排,省委領導坐第二排。毛澤東說:“這不是三堂會審嗎?還是圓桌會議好,沒有主席臺,不要記錄席?!彼c會者的距離,營造平等交流的氛圍。遵照毛澤東的意見,工作人員重新擺放了桌椅。
座談開始,毛澤東要求與會者不按提綱發(fā)言,要講真話,不要講假話。大家沒想到毛澤東這樣要求,一時很不適應,會議出現(xiàn)了冷場。過了片刻,與會者才陸續(xù)發(fā)言,講的大多是農(nóng)業(yè)合作化的優(yōu)越性,偶爾提到問題也是蜻蜓點水。聽了這樣的發(fā)言,毛澤東很不滿意,便宣布“休會,明天再開”。他說:“可惜呀,大家說一樣的話,千篇一律,這個不是黨的傳統(tǒng)。開黨的一大,會上就有爭論。開黨的二大、三大、四大、五大都是如此。”毛澤東又對工作人員李銀橋說:“你把我的意思轉(zhuǎn)告王任重同志,明日開會,中心議題是農(nóng)業(yè)合作化的規(guī)劃問題。要暢所欲言。”
按照毛澤東的指示,王任重連夜召開省委書記處會議,重新研究、討論農(nóng)業(yè)合作化的規(guī)劃問題。第二天上午繼續(xù)開座談會,氣氛活躍起來,王任重等人詳細匯報了湖北省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未來幾年的規(guī)劃問題。中午休會時,毛澤東說:“昨天的會議使我失望,今日的會議使我高興。你們不能看眼色行事,尤其不能看我的眼色行事?!痹诿珴蓶|的引導下,這次座談會終于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出氣會。1962年1月11日到2月7日,擴大的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七千多名縣委書記以上干部參加。這就是史稱的“七千人大會”。大會的起因,是想通過反對分散主義改變幾年來的困難局面。
1月11日,沒有舉行開幕式,按照毛澤東的建議,直接將大會報告稿發(fā)給全體同志,進行分組討論。“毛澤東提出這個不同于往常的開會方法,可能是考慮到大會要解決的問題關系重大,有必要充分發(fā)揚民主,聽取各種不同意見?!眳抢湮鲿筮@樣說。
與會者對報告稿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意見,有些地方同志甚至不同意反對分散主義的提法。毛澤東得知情況后,決定充分聽取地方同志的意見。1月16日晚,吸收各中央局第一書記和中央的同志參加,重新組織報告起草委員會,由反對分散主義,改為以總結(jié)經(jīng)驗為主。24日,報告稿修改完成。27日,劉少奇作大會報告。
按照原來的安排,劉少奇報告完畢,大會討論通過,會議就應該結(jié)束。毛澤東了解到,有些地方的同志,主要是縣、地兩級負責人,對省委領導有意見卻不敢講。氣沒有順,大會就沒有達到目的,中央精神也難以貫徹。為此,毛澤東提議,要大家出氣,暢所欲言,把話說完,趁熱打鐵,延長會期。他說:“不出氣,統(tǒng)一不起來。沒有民主,就不可能有集中。因為氣都沒有出嘛,積極性怎么調(diào)動起來?”毛澤東的提議,受到與會者的熱烈歡迎。
30日下午,毛澤東在大會上講話,帶頭作自我批評,對幾年來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承擔了主要責任。周恩來、鄧小平也分別作了自我批評。隨之,各省市自治區(qū)負責人等也都在會上作了自我批評。
七千人大會充分發(fā)揚民主,大家暢所欲言,精神振奮。它鼓舞著全黨同志積極投身于恢復和發(fā)展生產(chǎn)、克服經(jīng)濟困難的斗爭之中。
毛澤東獨特創(chuàng)新的開會方法,今天仍有著極強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