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清
(一)
平和坂仔鄉(xiāng),僻野出名賢;
名賢叫和樂,大名林語堂。
其父當牧師,先前做小販;
天生樂天派,教兒有眼光。
其母乃村婦,賢惠又善良;
為哄堂兒睡,任他摸乳房。
語堂六歲時,始進小學堂;
銘新小教室,讀書聲瑯瑯。
十歲外求學,別母淚漣漣;
途經西溪水,乘坐五篷船。
每放暑寒假,游子急返鄉(xiāng);
撲進慈母懷:“阿姆我回還!”
家中八兄妹,二姐最難忘;
助弟去讀書,塞進四角錢。
(二)
語堂生于斯,坂仔過童年;
童年育觀念,童年育思想。
童年有青山,山陵四疊嶂;
無論晴雨時,云霧繞其間。
童年有綠水,水流積河塘;
鰷魚和螯蝦,捕捉生初戀。
童年有西溪,溪連廈門灣;
淺舟推著走,一路好風光。
童年有鄉(xiāng)音,閩南話語長;
“查母真正水”,簫聲灌心田。
童年有小吃,豬腳面線湯;
還有“菜頭粿”,沾醬最香甜。
婚前耍童頑,倚靠阿姆床:
“今晚伴母睡,明晚伴新娘?!?/p>
(三)
語堂人生路,坂仔是起點;
“為學”學伊始,“養(yǎng)性”性本善。
升學到廈門,前行加油站;
在此增知識,在此結姻緣。
上海大都市,激情大張揚;
創(chuàng)辦多刊物,寫出大文章。
北京再深研,專注孔孟先;
言為《語絲》吐,稿投《新青年》。
法國與英國,風塵二拐點;
岔口稍停留,過客小擦肩。
客居美利堅,先后三十年;
談“吾國吾民”,說“京華瞬間”。
臺灣晚歸宿,香港壽終點;
長眠臺北處,魂牽坂仔鄉(xiāng)。
(四)
語堂學有成,脫穎順其然;
幽默稱大師,文學稱巨匠。
長篇寫八部,短文數千篇;
版本八百種,聲名遠近傳。
國內播洋景,海外亮華天;
心評宇宙文,腳踏東西方。
提倡小品文,雙語寫文章;
提倡簡化字,翻譯是專長。
文風求閑適,獨立而悠揚;
偶爾填詩詞,吟誦抒情感。
中文打字機,乃是他首創(chuàng);
《漢英大詞典》,亦是他編纂。
國際有筆會,擔任副會長;
諾貝爾文學,屢獲提名獎。
(五)
語堂多漂泊,歷經幾磨難;
矛盾集一身,處世卻超然。
靜時品茶茗,鬧時聞酒香;
口含曲彎斗,思索吐云煙。
平時喜散步,躺臥低椅床;
平生愛夢想,美夢縈童年。
飲食雅俗嘗,鄉(xiāng)味最流連;
釣魚與養(yǎng)鳥,思鄉(xiāng)在其間。
功成而名就,草根永不忘:
“我是農家子,育我者故鄉(xiāng)!”
人生圖快樂,四時露笑臉;
欣賞蘇東坡,悠哉賽神仙。
敘說語堂事,粗略而大觀;
若欲細端詳,請看文博園(注)。
(注:平和縣坂仔鎮(zhèn)建有林語堂文博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