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運動”和運動手環(huán)的普及,掀起了一陣走路的“攀比風”。每天“曬”步數(shù),互相詢問“今天你走了多少步?”,為了爭當“微信運動”的榜首而暗自較勁,這儼然已成為一種時尚,而越來越多的人也將走路作為一種日常鍛煉方式。
將稍顯枯燥的走路運動轉(zhuǎn)換為有趣的游戲互動,這雖然不失為一種好辦法,但是只看步數(shù)的走路真的能達到促進身體健康的目的嗎?我們到底該如何走路鍛煉呢?
走路鍛煉,強度是關(guān)鍵
世界衛(wèi)生組織曾將走路列為最佳的運動方式之一,堅持走路鍛煉不僅能活血順氣、舒筋通絡,還能有效的預防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但是任何一種有氧運動要達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都是需要一定強度的,作為有氧運動之一的走路也不例外。單純看步數(shù),而不考慮強度,這樣的走路無法引起身體的良性應激反應,對于我們的健康而言并無太大的意義。因此,要想“走”出健康,強度是關(guān)鍵。
在日常生活中,步頻(每分鐘走的步數(shù))是反映強度較為合理的參數(shù)。據(jù)研究顯示,每分鐘的步頻保持在110步到130步之間,持續(xù)走三十分鐘到一個小時,走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就能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
雖說快走鍛煉是既經(jīng)濟又便捷的運動方式,但這并不意味著走得越多越好。短時間內(nèi)大量地快走易造成關(guān)節(jié)的受損,損害機體免疫功能,反而會影響我們的健康??熳咤憻捹F在堅持,應注意量的積累,避免暴走。同時,對于有心臟病、冠心病等的患者及體質(zhì)稍差的老人而言,快走并不是一種理想的運動方式。建議根據(jù)自己的年齡、身體情況等來制定合適的走路計劃,循序漸進的進行。
走路鍛煉,準備要充分
為了避免運動損傷,在進行快走運動之前需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首先,為了保護我們的腳踝關(guān)節(jié)等,需要準備一雙合腳的步行鞋,建議選擇輕便、有彈性,底部較厚的運動鞋。其次,一套舒適的運動裝、一雙透氣的襪子可以讓我們的身體在步行時更加放松。為防止因運動引起的脫水,可隨身攜帶一瓶水,低血糖患者可適當攜帶一些糖以防萬一。除了運動裝備上要做好準備,快走前的熱身活動也是必備的。在起步前建議做些拉伸、伸展活動,讓身體逐漸“熱”起來,適應即將開始的運動。
對于走路時間、地點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要避免在公路等路面較硬、環(huán)境較差的地方進行快走運動,盡量選擇空氣、環(huán)境好的地方,如:公園、綠化好的小區(qū)、操場等。在時間上,選擇清晨或晚飯后一小時進行較為適宜,避免在過于寒冷或高溫的情況下進行。
走路鍛煉,姿勢有講究
走路鍛煉,姿勢很重要,不正確的姿勢非但不能鍛煉我們的身體,反而會加重我們的身體負擔,造成膝蓋和髖關(guān)節(jié)等部位的損傷。
正確的姿勢應當是身體略微向前傾,將身體的著力點置于腳掌的前部。雙臂自然下垂,為防止胳膊充血,可將雙臂微微彎曲,跟隨步伐協(xié)調(diào)地擺動于身體的兩側(cè)。慢慢地起步,按后腳跟—腳心—腳尖的順序依次著地,這樣可使腿部的肌肉變的勻稱緊實。
保持挺胸,避免駝背,收緊小腹,夾緊臀部,逐漸地加速。在不影響腳著地的情況下,加大步伐和擺臂幅度,讓身體更多的肌肉參與到運動當中。在整個步行過程中,保持步伐的節(jié)奏感。在步行快要結(jié)束前的五到十分鐘,慢慢地降低速度,直到停步。停步后可適當做些伸展、拉伸運動,防止形成“肌肉腿”。
許多人覺得單純的走路走多了會很無趣,于是邊聽音樂或與朋友邊說話邊走,這些其實都是不正確的。在走路鍛煉中切忌玩手機、聽音樂、說話,甚至吃東西,做出這些舉動不僅會打亂我們的呼吸節(jié)奏,更重要的是會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增加運動損傷及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幾率。
如果在快走鍛煉中,你覺得單一的正走十分枯燥的話,可將正走、倒走、踮腳走等結(jié)合起來,增加走路鍛煉的樂趣。雖然倒走、踮腳走能夠鍛煉到腰部和背部的肌肉,但需注意安全及鍛煉時間的把握,建議每次五到十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