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前移
(安徽工程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
?
口岸市場上中外鴉片的競爭與替代(1877
—1912)——基于蕪湖海關資料分析
方前移
(安徽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蕪湖241000)
摘要:蕪湖為近代皖省的唯一通商口岸。在1877—1912年間,外國鴉片一直是蕪湖海關進口價值最高的商品。在這種長期趨勢下,外國鴉片進口數(shù)量具體呈現(xiàn)出三個階段性的波動。在第一階段,蕪湖口岸開放,以及稅厘成本的比較優(yōu)勢,刺激外國鴉片進口數(shù)量上升;在第二階段,在財政安穩(wěn)的考量下,官府對本土鴉片全面弛禁,替代作用進一步發(fā)揮,外國鴉片進口數(shù)量下降。在第三階段,國內外輿論對中外鴉片的毒品性質進行抨擊,促成中英簽訂禁煙條款,1913年,蕪湖海關中外鴉片進口競爭的歷史正式結束??梢姡诮袊?,鴉片問題始終有著國際因素的影響和考量,是半殖民地經濟的典型縮影,深刻地影響著國民的身心健康與經濟發(fā)展。
關鍵詞:口岸;鴉片;競爭;蕪湖;海關
中英鴉片貿易爭端引發(fā)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開端的標志性事件。因此,學界從不同角度對近代鴉片貿易進行了多方面研究。例如,有些學者對鴉片稅厘情況研究詳實*如劉增合:《鴉片稅收與清末新政》,三聯(lián)書店2005年版;周育民:《清季鴉片厘金稅率沿革述略》,《史林》2010年第2期;林滿紅:《晚清的鴉片稅(1858—1909)》,《思與言》第16卷第5期,1979年1月;王宏斌:《禁毒史鑒》,岳麓書社1997年版,等。。有些學者對全國范圍內中外鴉片的競爭情況進行過研究*如林滿紅:《清末本國鴉片之替代進口鴉片(1858—1906)》,《“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9期,1980年7月;蘇智良:《中國毒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仲偉民:《19世紀中國鴉片的生產替代及其影響》,《文史哲》2009年第5期;林滿紅:《財經安穩(wěn)與國民健康之間:晚清的土產鴉片論議(1833—1905年)》,載“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社會經濟組編:《財政與近代歷史論文集》,2013年版,第521—551頁,等。。但是,學界很少對長江口岸之間外國鴉片進口的貿易競爭,以及口岸內部中外鴉片之間的替代情況,進行過微觀的、動態(tài)的長期研究。本文主要利用舊海關資料*主要參考: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海關總署辦公廳編:《中國舊海關史料》,京華出版社2001年版。該檔案匯編共170冊。2.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出版,出版時期不明,具體內容可見中國國家數(shù)字圖書館“民國期刊”資源庫。本文引注的英文檔案都來自該兩類資料。,以皖省蕪湖口岸和腹地為典型區(qū)域,對上述問題進行嘗試研究,以求學界教正。
一、蕪湖海關洋藥進口增長
明末之前,鴉片在中國主要作為藥用,進口數(shù)量有限。19世紀初,為了改變巨大的貿易逆差,印度鴉片開始主要作為吸食的麻醉毒品,輸入中國,并引發(fā)了中英鴉片戰(zhàn)爭。清廷因而始終諱言鴉片,而將外國鴉片稱之洋藥,本土鴉片相應以土藥代稱。隨著中國沿海、沿江城市相繼被迫通商開放,各口岸成為洋藥輸入內地市場的必經通道。就皖省市場而言,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辟蕪湖為通商口岸。1877年4月,蕪湖海關正式設立,皖省腹地開始直接從蕪湖輸入洋藥,直到1913年,蕪湖海關頒發(fā)禁令,洋藥一概不準輸入為止,36年間,洋藥在蕪湖口岸貿易中的價值比重,如下圖1所示。
圖1蕪湖海關鴉片與商品凈進口比值圖(1877—1912)
資料來源::1.商品凈進口值和1904年之前的鴉片凈進口值,系筆者根據(jù)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海關總署辦公廳編《中國舊海關史料》收錄的蕪湖海關每年貿易統(tǒng)計表制作。2.1905—1912年的鴉片凈進口值,源于謝國興《安徽的對外貿易與經濟變遷 1877—1937》(《“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0期,1991年6月)一文表9“蕪湖進口鴉片(洋藥)數(shù)量及所值”。
據(jù)圖1可知,除1877年,由于蕪湖海關剛剛開放,貿易情形尚不穩(wěn)定之外,在1888年之前的其余各年,洋藥進口價值都在進口商品總值的50%以上。1888年之后,雖然蕪湖關洋藥進口價值比重下降明顯,但仍然是位居價值第一位的進口商品。而與價值比重相比,如下圖2所示,對洋藥征收的進口稅厘,在蕪湖關稅中更是占據(jù)較大比重,洋藥稅厘自始至終都是蕪湖海關關稅最重要的來源。最為明顯的是1887年度。因為自該年開始,全國海關實行洋藥稅厘并征政策。因此,大量洋藥可以在輸入蕪湖后繳納稅厘,而不必像以前先向上海的江海關繳納關稅。這種政策改變,使得該年洋藥稅厘高達蕪湖關稅總收入的86%左右*《SHANGHAI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7》,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 1887年》,“PARTⅡ REPORTS AND STATISTICS FOR EACH PORT”,第177頁。。
圖2 蕪湖海關洋藥稅厘與關稅總額比值圖(1877—1912)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jù)《中國舊海關史料》收錄的蕪湖海關各年貿易統(tǒng)計表制作而成。
1887年稅厘統(tǒng)一之前,口岸之間洋藥直接競爭,是引起蕪湖洋藥進口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為就長江流域而言,進口洋藥的口岸主要有漢口、九江、蕪湖、鎮(zhèn)江、上海。其它口岸如重慶、宜昌、岳州、長沙、南京,或因臨近四川土藥主產區(qū),或因開放時間較晚,或者兼而有之,幾乎沒有洋藥進口,因而在下圖3中沒有顯示:
圖3 長江各口岸洋藥進口數(shù)量波動圖(1875—1906)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jù)《中國舊海關史料》收錄的各海關每年報告和貿易統(tǒng)計表制作而成。
據(jù)上圖3可知,蕪湖海關洋藥進口數(shù)量呈現(xiàn)很大的波動。蕪湖作為皖省唯一的通商口岸,自1877年海關設立以后,進口的洋藥除了蕪湖本地吸食之外,內地的徽州、廬州、安慶、太平、池州、廣德、寧國、和州等府州是主要腹地市場,皖北鳳陽府和皖西六安州也不時從蕪湖輸入洋藥*《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3》,《1883—1884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0冊,第163、163—164頁。,因而洋藥在皖省具有廣闊的市場。同樣據(jù)對上圖3分析,蕪湖海關洋藥進口數(shù)量,顯然以1886年為界限,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內,除了1882年,因為受到貿易衰落等原因影響,洋藥進口下降之外(該年全國海關對外貿易價值也下降得厲害。據(jù)海關資料統(tǒng)計,是自1878年以來最低,從而對洋藥的進口產生影響*《REPORT ON 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 IN FOREIGN-TYPE VESSELS FOR THE YEAR 1882》,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 1882年》,“PART I 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 AND ABSTRACT OF STATISTICS”,第1頁。),其它各年,都保持上升趨勢。特別是1885年,洋藥進口數(shù)量,在全國19個條約口岸中,居第4位。1886年,更是達到歷史最高記錄。而其它口岸,由于蕪湖,以及相互之間的競爭,而呈現(xiàn)不一樣的數(shù)量波動。而這種稅厘競爭可以追溯到1858年。因為該年,中英簽定《中英通商章程》,規(guī)定:洋藥準其進口,每百觔納稅銀三十兩,惟該商只準在口銷售,一經離口即屬中國貨物。只準華商運入內地,外國商人不得護送*于恩德:《中國禁煙法令變遷史》,中華書局1934年版,第91頁。??梢?,洋藥與其它輸入內地、繳納子口半稅的洋貨不同,洋藥征收多少內地厘捐,完全聽憑中國自行辦理,洋商不得過問。對此,洋商十分不滿。因此,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議定由海關對洋藥稅厘并征。但是雙方對于征收數(shù)目爭論不休,只書明由各省勘察情形酌辦*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第1冊,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7年版,第349頁。??梢姡匀粵]有解決稅厘不均的問題。
因而,1877年蕪湖海關開放之時,由于征收洋藥稅厘較輕,從而在競爭中占據(jù)一定優(yōu)勢。如1879年,在各海關,每擔洋藥繳納30兩關稅之后,再向海關繳納厘稅情況如下:漢口每擔20海關兩,九江35海關兩,蕪湖17海關兩,鎮(zhèn)江16海關兩,上海21海關兩*林滿紅:《晚清的鴉片稅(1858—1909)》,《思與言》第16卷第5期,1979年1月,第15頁。。至于運往內地,由內地厘卡征收的厘捐更是千差萬別。例如,1868年,由漢口、九江、鎮(zhèn)江海關進口洋藥,運往內地,繳納的內地沿途厘捐總額分別為16.564兩、16.960兩、24兩*[英]萊特著,姚曾廙譯:《中國關稅沿革史》,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58年版,第220—221頁。。至于蕪湖,1877年港口開放之時,海關就抱怨,洋藥貿易不景氣,是由于相對高的內地稅費*《WUHU DECENNIAL REPORT 1882-91》,《1882—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2冊,第255頁。。因此,安徽地方官府開始努力降低內地厘捐。到1883年,蕪湖鴉片批發(fā)商從上海進口洋藥,每箱約百斤,除向海關繳納30兩關稅和17.40兩厘金稅之外,如果運往內地銷售,通常被重新分成18兩2錢的小包。每遇一內地關卡,每包另需繳納180文厘捐*《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3》,《1883—1884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0冊,第163、163—164頁。。
而這些內地厘捐的逃脫,更使1885、1886年蕪湖海關洋藥進口數(shù)量達到頂峰。如據(jù)蕪湖海關稅務司T.F.HUGHES報告,在1885年前5月,由于厘卡官員與鴉片商就厘捐未能達成一致,鴉片商干脆大量走私洋藥輸入內地。以前從其它口岸輸入洋藥的皖省內地商人也發(fā)現(xiàn),從蕪湖購買洋藥是更經濟的策略行為。即使這意味著需要付出沉重運輸成本,以及高昂的被捕風險,他們也在所不顧*《WUHU DECENNIAL REPORT 1882-91》,《1882—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2冊,第255頁。。5月之后,厘捐問題雖然解決,但由于上海、鎮(zhèn)江、寧波口岸,海關將每擔洋藥厘捐提高到86海關兩,而蕪湖厘捐較低,大量洋藥仍然選擇運入蕪湖。蕪湖海關厘捐的這種優(yōu)勢,不僅減少了臨近的鎮(zhèn)江口岸洋藥貿易量,而且侵占了寧波口岸一些腹地*《REPORT ON THE FOREIGN TRADE OF CHINA IN FOREIGN-TYPE VESSELS FOR THE YEAR 1885》,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 1885年》,“PART I REPORT ON THE TRADE OF CHINA, AND ABSTRACT OF STATISTICS”,第3—4頁。。
1886年,是洋藥輸入數(shù)量最多的一年。海關稅務司T.F.HUGHES報告,該年內地厘卡官員想出一個非凡的受賄方法,鴉片進口商只要通過他們的代理機構,每月定期供給官員收入,就可以逃避繳納內地厘捐。這種寬松條件,立即產生巨大變化,魔術般地影響著蕪湖港口洋藥貿易。洋藥進口商,開始毫無顧忌地加緊輸入鴉片;厘卡官員也有條不紊地,按期獲取他們的好處。這種官商勾結,造成的結果是,大量洋藥在厘金通行證保護之下,不僅由本國民船從蕪湖運往皖省腹地,而且轉運到鎮(zhèn)江口岸出賣*《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6》,《1886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2冊,第164—165頁。。
這種口岸競爭,我們也可以通過其它口岸的資料進行佐證。如根據(jù)上圖3所示,九江在1885年之前,洋藥進口數(shù)量基本呈現(xiàn)下降趨勢。至于下降的原因,1877年九江海關稅務司就抱怨指出,洋藥貿易降低,是因為其它口岸采取低稅政策*《WUHU DECENNIAL REPORT 1882-91》,《1882—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2冊,第255、256頁。。1882年他們繼續(xù)抱怨,這種下降,部分是因為從陸路運來的川土增多;部分是因為官府加強對鴉片吸食的治理;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九江海關征收的厘捐仍比蕪湖和漢口都高,因此洋藥主要從漢口、蕪湖輸入江西*《JIUJIANG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2》,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 1882年》,“PARTⅡ REPORTS AND STATISTICS FOR EACH PORT”,第105頁。。江西內地批發(fā)商,也都寧愿花費更長時間,歷經更遠路途,從漢口、蕪湖,而不是從九江進口洋藥*《HANKOW DECENNIAL REPORT 1882-91》,《1882—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2冊,第188—189頁。。1885年之后,九江洋藥進口數(shù)量開始呈現(xiàn)短期的上升趨勢。這種上升,除了貿易增長的刺激之外,最主要原因就是口岸稅厘的均等化*《JIUJIANG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5》,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 1885年》,“PARTⅡ REPORTS AND STATISTICS FOR EACH PORT”,第108頁。。因為1885年以后,漢口與九江一樣,海關對每擔洋藥進口均征收厘捐86海關兩,漢口失去了厘捐成本優(yōu)勢,而在運輸成本的考量下,江西內地鴉片商,開始主要從九江進口洋藥*《HANKOW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5》,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 1885年》,“PARTⅡ REPORTS AND STATISTICS FOR EACH PORT”,第76頁。。
鎮(zhèn)江與蕪湖更是這種口岸競爭的典型代表。蕪湖口岸開放之前,皖省主要是鎮(zhèn)江口岸的腹地市場,洋藥輸入自然依賴鎮(zhèn)江。但是,1877年蕪湖開放,鎮(zhèn)江洋藥貿易開始持續(xù)下降,從1880年的11000擔,降到1887年的6500擔*《CHINKIANG DECENNIAL REPORT 1882-91年》,《1882—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2冊,第312頁。。這種下降,除了其它不經海關統(tǒng)計渠道供應洋藥的替代原因之外,蕪湖海關稅厘輕于鎮(zhèn)江應該是最主要原因。因而,大量洋藥從上海直接運到蕪湖,然后甚至再通過陸路轉回到鎮(zhèn)江*《CHINKIANG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5》,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 1885年》,“PARTⅡ REPORTS AND STATISTICS FOR EACH PORT”,第141頁。,目的就是追逐利潤。
直到1887年1月1日中英《煙臺條約續(xù)議專條》正式施行,專條規(guī)定:每擔洋藥進口,由海關稅厘并征110兩,然后運入內地,即無須完納稅捐。從而結束了稅厘差別對于口岸洋藥貿易影響的歷史,引發(fā)口岸洋藥進口的重新調整。如上圖3所示,1887年后,漢口洋藥進口數(shù)量繼續(xù)逐年下降。這種下降,除了川土、鄂土等本國鴉片輸入造成的競爭外,就是因為江西內地商人已經從漢口退回向九江進口*《HANKOW DECENNIAL REPORT 1882-91》,《1882—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2冊,第188—189頁。。九江成為江西省洋藥吸食的主要輸入地,洋藥進口數(shù)量在短期內顯著增加*《JIUKIANG DECENNIAL REPORT 1882-91年》,《1882—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2冊,第228頁。。而蕪湖口岸洋藥進口數(shù)量下降幅度最為明顯。海關稅務司F.E.WOODRUFF報告,自從新規(guī)章采用以來,因為蕪湖失去了對于臨近口岸的優(yōu)勢,不僅原來走私鴉片的武裝,發(fā)現(xiàn)沒有了機會,不得不離開蕪湖;而且鴉片商開始直接從上?;蜴?zhèn)江獲得洋藥,蕪湖再也不是曾經繁忙的鴉片中轉口岸*《WUHU DECENNIAL REPORT 1882-91》,《1882—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2冊,第255、256頁。。
二、土藥的替代競爭
縱觀洋藥進口數(shù)量的波動趨勢,可以把洋藥稅厘新規(guī)則實行的1887年,至清廷對土藥實施統(tǒng)一稅捐的1906年,看成為洋藥輸入的第二階段。如上圖3所示,在這一階段,特別是自1890年代后,各口岸洋藥進口數(shù)量都呈現(xiàn)下降趨勢。而與第一階段相比,這種下降更多是中外鴉片之間競爭的歷史。這種競爭具體受到稅捐負擔、收成情況、國際匯率變動等等因素的影響。就蕪湖而言,自1886年以后,洋藥進口下降趨勢十分明顯。具體的海關統(tǒng)計和估計的中外鴉片數(shù)量波動情況,如下圖4所示:
圖4蕪湖海關進口洋藥與土藥估計數(shù)量比較圖(1877—1912)
資料來源::筆者根據(jù)《中國舊海關史料》收錄的蕪湖海關每年報告和貿易統(tǒng)計表制作而成。
在分析上圖4之前,我們必須闡明一個前提。由于直到1906年,清政府才規(guī)定由海關來征收土藥新統(tǒng)稅。因此上圖4中,1906年之前的土藥進口數(shù)量均為海關估計數(shù)值。至于1906年之前的各省土藥稅捐,各省征收時間有先有后。就皖省蕪湖口岸而言,據(jù)海關資料記載,1889年,蕪湖開始設立本土鴉片局,對土藥征收稅捐。因此,海關可以根據(jù)鴉片局稅捐情況,對蕪湖土藥進口數(shù)量進行估計,如上圖4所示,從1889年開始,有連續(xù)記錄。
當然,土藥進入蕪湖市場遠在1889年之前。因為19世紀30年代以來,洋藥作為麻醉吸食品,進口猛增,清政府雖嚴禁鴉片輸入,但洋藥大肆走私進口,獲取暴利,刺激了土藥從云南、四川、甘肅、貴州等省向全國拓展的違法種植。最終,在外國軍事侵略和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財政壓力下,1858年,中英簽定《天津條約》,清廷對洋藥進口征稅,開始實行弛禁政策,洋藥成為合法化的商品。土藥種植、銷售的禁令,實際上也在地方逐漸弛禁,種植地域和消費市場加速擴張。而長江流域因為有著便捷的水運,運輸成本低廉,成為土藥最重要的運銷市場,皖省當不例外。例如1863年,蕪湖市場上土藥主要是漢口轉運而來的川土和清江浦轉運而來的徐州土藥*《WUHU DECENNIAL REPORT 1882-91》,《1882—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2冊,第257頁。。在開放之后,1882年蕪湖海關報告詳細地指出,該年洋藥貿易下降,除整體貿易不景氣影響外,土藥競爭也是重要因素。正是在土藥競爭下,經營洋藥的沙遜公司兩家代理部門關閉,一家九江公司在蕪湖的代理部門,也不能持續(xù)下去。土藥不僅可以從上游漢口,由旅客、本國民船或者借助陸路走私而入,而且蕪湖鴉片商人紛紛在下游上海建立代理部門,當需要時立即購入土藥*《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2》,上海通商海關總稅務司署:《通商各關華洋貿易全年清冊 1882年》,“PARTⅡ REPORTS AND STATISTICS FOR EACH PORT”,第122頁。。
1883年蕪湖海關報告進一步指出,對于土藥和洋藥競爭到什么程度不能斷定。然而,大量川土在蕪湖和周邊,特別被窮人階級吸食,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土藥不需繳納厘捐,價格便宜,而且制作工藝不斷提高,從而吸引貧窮吸食者消費。此外,土藥也可以與洋藥混合起來,去欺騙習慣于吸食純洋藥和排斥土藥的煙民味覺。以及本省也開始大量種植土藥,這些都不利于洋藥進口*《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3》,《1883—1884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0冊,第164頁。。
土藥大量輸入,為地方財政資金的籌集,提供了途徑。于是,1889年4月,蕪湖設立本土鴉片局,對土藥征稅,使得土藥在蕪銷售合法化。為鼓勵土藥繳稅,鴉片局將名義上每擔20海關兩落地稅,按對折征收。據(jù)海關估計,該年土藥進口數(shù)量有600擔。但是,走私仍是最主要的渠道。土藥的來源也更加廣泛,除了川土從上游漢口輸入以外,蘇、皖土藥開始廣泛種植,也大量輸入。特別是下游南京,逐漸成為皖土、蘇土集中存儲的倉庫和加工地點。南京的鴉片商從廣東雇傭技術專家,將中外鴉片混合加工,然后運銷各地。蕪湖由于距離臨近,成為重要消費市場。在土藥競爭下,蕪湖洋藥經銷商宣布該年營業(yè)虧損。洋藥價格下跌,每箱白皮土(Malwa)約百斤,由1月份的535海關兩,降到12月份的471海關兩。該年洋藥進口數(shù)量也是1878年以來的最小數(shù)字*《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89》,《1889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冊,第179—180頁。。
如圖4所示,1889年以后,至1906年共17年間,有1890、1891、1892、1893、1894、1895、1899計7個年度,洋藥進口數(shù)量超過1889年。這主要是貿易繁榮的原因。因為洋藥比土藥品質更高,隨著商品貿易繁榮,吸食者收入的提高,會相對增加購買力。但是,正如圖1所示,1889年以后所有年度里,洋藥占洋貨的比值都沒有超過1889年。這種比值下降的原因在于:首先土藥享有稅厘的優(yōu)勢,其進口逐漸對洋藥構成嚴重威脅。據(jù)海關估計,1890年,土藥進口上升到1500擔。其中1260擔來自徐州府屬豐縣、碭山縣、蕭縣和沛縣等,100擔來自安徽廬州府和潁州府*《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90》,《1890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6冊,第190頁。。江蘇徐州成為蕪湖口岸最主要土藥來源地。這種情況的發(fā)生,不僅因為徐州大肆種植鴉片,也因為徐土開辟了至蕪湖的新路線。1889年之前,徐土多經大運河運至鎮(zhèn)江、南京,再轉運蕪湖,途中向淮安常關繳納高關稅。但1889年,皖省設立土藥厘稅局,在臨淮關設立北局,在蕪湖設立南局,即蕪湖本土鴉片局。因此,徐土多繞程皖境而南運,逃避淮安高關稅壁壘*馮煦主修,陳師禮總纂:《皖政輯要》,黃山書社2005年版,第347頁。,蕪湖成為徐土重要市場。當然,沿途仍有厘捐負擔,具體情況如下:在生產地繳納3.20兩產地稅,在皖省臨淮關繳納6.50兩通行稅,在池河口繳納3.50兩通行稅,最后向蕪湖本土鴉片局繳納10兩落地稅,總計23.20兩(22海關兩)。我們拿這23.20兩徐土稅厘與洋藥每擔110兩稅厘比較,雖然徐土品質不如洋藥,但稅厘成本無疑使徐土具有銷售優(yōu)勢,對洋藥產生部分替代效應。
其次,自海關對洋藥實行稅厘并征以后,洋藥已經很難走私,但走私仍是土藥的運輸渠道之一。如1890年,蕪湖有大批鴉片經銷商,直接前往徐州購買,安排鏢局沿途押運,最終運送到蕪湖隔江對岸的和州,以便隨時走私*《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90》,《1890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6冊,第190頁。。1891年,據(jù)海關估計,僅有300擔徐土、110擔皖土,共計410擔土藥進口。這種土藥進口的下降,與本土鴉片局將徐土課稅,從上年22海關兩增加到38.66海關兩,有著直接的關系。但是也因為稅厘增加,促使徐土加大走私,而這種走私數(shù)字并不包括在估計數(shù)值之內*《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91》,《189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7冊,第205頁。。1892年,為了避免走私,誘導商人公開土藥貿易,本土鴉片局開始降低稅厘,對皖土征收5.61兩,蘇土征收9.20兩落地稅,以取代原來的10兩,本年土藥進口估計數(shù)量也上升至760擔。但是它們相對于走私的數(shù)量,安徽鴉片種植的程度,蕪湖港口消費的數(shù)量,以及作為商品運往臨近省份的數(shù)量來說,仍然是微小的*《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92》,《1892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8冊,第203頁。。
再次,因為洋藥進口,中國政府無法阻止,而土藥生產可以節(jié)省外匯輸出,也可以給生產地帶來豐厚收入,因而土藥的暢銷和官府的態(tài)度轉變,進一步促進土藥在皖省的廣泛種植。例如,海關資料報告,有足夠的證據(jù)證明,皖省大量和不斷增加的土地用于鴉片種植。幾年前土藥生產或多或少是秘密的,它是一種名聲敗壞的莊稼;現(xiàn)在皖省官方規(guī)則使它的生產合法,種植公開而不受限制。因而以前在隱蔽的角落里和荒廢的土地上種植的罌粟,現(xiàn)在成為了田地中最主要的莊稼之一。而且,現(xiàn)在很多地方對土藥征收相當輕的稅,而對稻米增加稅收是一種趨勢,因此對皖省農民來說,種植鴉片取代稻米,也是一種追逐更高利潤的選擇。在這樣的背景下,亳州、潁州、渦陽、壽州等皖北地區(qū)已成為蕪湖土藥供應的基本來源地。如就全省產量而言,據(jù)海關資料報告,1896年,如果好的收成,估計有30000擔,到1901年,如果好的收成,估計有40000擔產量,甚至可能更多。說明了土藥種植范圍進一步擴大。假如我們以每畝3斤作為平均數(shù),則以上40000擔代表安徽省有1333333畝面積種植罌粟*《WUHU DECENNIAL REPORT 1892-1901》,《1892—190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3冊,第397—398、397頁。,極大地壓縮了糧食種植的空間。這些皖省土藥主要在皖省銷售,像蕪湖這樣典型商業(yè)城市自然成為重要的消費市場,如圖4所示,在1900—1905年間,除1904年由于自然災害原因之外,其它各年,即使排除走私,蕪湖土藥進口數(shù)量依然較大,自然對洋藥產生替代效應。
而1898、1899年,因為本省土藥絕收,雖然有川土、云土輸入,但不足以彌補本省土藥市場。這種情況促成土藥價格上升,吸食者更愿意付出差價去消費品質更優(yōu)的洋藥。因而,洋藥進口比上年增加,特別是1899年增加明顯*《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899》,《1899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29冊,第268頁。。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土藥與洋藥競爭的激烈。
除了稅厘負擔、收成變動加劇中外鴉片競爭之外,貨幣匯率變動亦是重要因素。近代蕪湖沒有直接的外匯市場,匯率變動完全依據(jù)上海。1880年代以后,國際市場白銀價格貶值,造成匯率波動如下表1所示:
表1 1882—1901年上海市場1關平銀與英磅平均比價表*《最近百年中國對外貿易史》,《1922—1931中國舊海關史料》157冊,第258—259頁。
印度是英國殖民地,與中國都是當時少數(shù)使用銀本位的國家。為了擺脫白銀貶值的沖擊,1893年印度政府廢除銀本位,停鑄銀幣,發(fā)行盧布,以避免白銀/英鎊匯率波動對其經濟沖擊。然而,中國仍然實行銀本位,因此印度鴉片在中國市場上的價格,也自這年起快速持續(xù)地上升。從下頁表2可知,1893年以后,洋藥價格大幅增長。顯然,土藥就具有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
表2蕪湖進口洋藥凈數(shù)量及所值表 (單位:海關兩)
年代擔數(shù)鴉片總值每擔價格年代擔數(shù)鴉片總值每擔價格18771161545856470189126081217224467187823811340532563189226201121971428187931411672678533189325431241805488188034321762936514189428931388415480188135201758007499189525241477134585188228261222341433189621051329445632188335171392544396189715571026987660188436601440896394189817011136021668188548531929436398189931922100535658188657512560280445190024531807466737188744472009353452190119801387723701188834001637259482190213251059744800188924931255085503190322551720190763189025671191475464190423601722435730
資料來源:各年洋藥進口擔數(shù)、價值數(shù)據(jù),來源于1877—1904各年度蕪湖海關貿易統(tǒng)計表。每擔價格為筆者根據(jù)前兩項數(shù)據(jù)計算而來。
說明:蕪湖海關進口的洋藥種類有白皮土(Malwa)、公班土(Patna)、喇莊土(Benares)等,價格不一??紤]到進口的洋藥以白皮土為主,后兩種可以忽略不計。因此,上述的簡單算法應該不影響結論。
正是以上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激發(fā)出土藥替代效應的發(fā)揮,造成蕪湖海關洋藥進口下降明顯,由1882—1891年的36135擔,降到1892—1901年的23569擔*《WUHU DECENNIAL REPORT 1892-1901》,《1892—190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3冊,第397—398、397頁。,再降到1902—1911年的17941擔*《WUHU DECENNIAL REPORT 1902-1911》,《1902—191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5冊,第388頁。。
三、禁煙運動的影響
1906—1912年,可以看成為洋藥進口的第三個階段。1906年6月,全國海關統(tǒng)一施行土藥新統(tǒng)稅政策,將以前各種稅捐改辦為統(tǒng)捐,規(guī)定每擔土藥由海關一次性抽收土稅膏捐及局用共115兩,以后不再重征*馮煦主修,陳師禮總纂:《皖政輯要》,第348頁。。從而使土藥稅厘與洋藥稅厘幾乎相等,土藥失去了稅厘成本優(yōu)勢,造成1906、1907年,蕪湖海關洋藥進口都比上年增長。但是,這種增長曇花一現(xiàn),如圖4所示,1908年后,開始呈現(xiàn)出持續(xù)下降趨勢。因為清末新政以來,隨著對國民身心健康的注重,國內禁絕鴉片之聲不斷,同時國際輿論也對鴉片貿易損害身心健康進行抨擊。因此,1906年,清廷頒布禁煙章程,1907年,中英也簽訂禁煙條款,旨在盡除中外鴉片在中國的種植、銷售*于恩德:《中國禁煙法令變遷史》,第120—122頁。。1908年,皖省設立禁煙公所,出臺《禁種告示》。在這種背景下,從1908年開始,蕪湖海關進口洋藥數(shù)量逐漸下降。本省皖北鴉片種植實施嚴格的禁止,大量土地重新種植豆類等作物。土藥數(shù)量也呈現(xiàn)下降趨勢。雖然1908年蕪湖海關進口土藥2512擔,比1907年多1102擔,但這主要是鴉片商對付鴉片法規(guī)的實行,提前儲存的一種對策*《WUHU DECENNIAL REPORT 1902-1911》,《1902—191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5冊,第389頁。。在這種對策效應消失之后,1909年就比1908年下降了326擔,而且湖南、江蘇、山西、陜西等省外土藥,已經很少在蕪湖市場出現(xiàn)*《WUHU TRADE REPORT FOR THE YEAR 1909》,《1909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49冊,第503頁。。最終,蕪湖所有鴉片店,于1912年12月27日前,被全部關閉。1913年,蕪湖頒發(fā)禁令,洋藥、土藥一概不準輸入*《WUHU. DECENNIAL REPORT 1912-1921》,《1912—1921 中國舊海關史料》第156冊,第355頁。。蕪湖海關進口中外鴉片的競爭歷史基本結束。直到1917年以后,土藥種植才重新泛濫。
[本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國際視閾下皖江區(qū)域經濟波動研究(1877—1937)”(13CZS034)、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重點項目“蕪湖海關與通商口岸市場圈研究(1877—1937)”(SK2016A0104)和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優(yōu)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國(境)外訪學研修重點項目(gxfxZD2016112)的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方英
The Competition and Replace between Chinese Opium and Foreign Opium in the Treaty Ports(1877—1912)——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Wuhu Customs Data
FANG Qian-yi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Wuhu was the only treaty port in modern Anhui province. Between 1877 and 1912, the foreign opium had always been the most value imported goods for Wuhu customs. Under the long-term trend, the import quantity of foreign opium presented three specific periodic fluctuations. In the first stage, that Wuhu port was open, and the tax department cost w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stimulated foreign opium imported to increase; in the second stage, under the consideration of financial stability, that the officials completely gave up previous the policy of banning Chinese opium, so that Chinese opium’s alternative role further played, leaded to the foreign opium imported declined; in the third stage, the public opinion at home and abroad attacked the drug propert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opium, caused China and Britain to sign the opium ban treaty, finally, in 1913, the competition history for Wuhu customs that imported Chinese and foreign opium was ended. Visibly, in modern China, the opium problem always had the international factor, was the epitome of semi-colonial economy, profoundly affected Chinese’s body and mind health and Chines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treaty port;opium;competition;Wuhu;maritime customs
中圖分類號:K252;F752.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05X(2016)03-0058- 07
作者簡介:方前移(1976 -),男,安徽無為人,安徽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歷史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