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江
摘 要:班主任與家長的交流溝通是一種很重要的隱性勞動,班主任在遇到問題時,只要能仔細思考、認真分析、找出原因、掌握方法,全心全意地付出,就會得到家長的支持,發(fā)揮良好的教育功效。
關(guān)鍵詞:班主任;溝通;家校聯(lián)合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7-0230-11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69
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教師與家長的目的無疑是一致的,但是,愿望的一致并不表示行為上的一致,更不能說明行為上的正確性。有的家長只是在開家長會或教師要求的時候才來學校,對學生在學校的活動幾乎一無所知,對老師如何評價和要求學生也不甚了解,這種情況不僅不利于對學生的教育,還會使有的學生在老師和家長中間鉆空子,降低對自己的要求。王曉春老師曾經(jīng)針對這種教育情況說過這樣一句話:“指導家庭教育,教師責無旁貸。”因此,為了能更好地爭取到家長的力量,家長會、家訪是必要的,而且,這僅僅是一種過程和手段,不是最終的目的,最終目的則是一句話:“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的孩子。”
一、家長會明要求,勤溝通化難題
熟悉了解我班學生之后,我首先明確自己的思路,并及時召開家長會,通過家長會把各種各樣的問題講清楚,向家長闡明自己的教育觀點、班務(wù)工作計劃、班級制度,把各種事情講在前面,爭取得到家長對自己各項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取得共鳴,讓家長和教師互促共存。
在隨后的工作中,我也妥善處理了一些情況,逐漸地取得了家長的信任。絕大多數(shù)家長也都很重視孩子的學習。如果學生一旦在學習上出現(xiàn)什么困難,行為上有什么差錯,我也會隨機組織小型家長會,及時與家長聯(lián)系,共同教育指導,逐步化解家長心中的一些困惑,也一同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及生活習慣。
我班有個學生,既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也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早讀時,不帶課本,東張西望;寫字時,不是忘記帶筆就是剛開始削鉛筆;每天制造大量諸如紙團、塑料袋、方便面袋等垃圾;穿著更是一天不到就慘不忍睹。
就是這樣一個男孩子,看起來已無藥可救。我也的確相當失望,苦口婆心,反復(fù)勸說,仍然出現(xiàn)種種狀況。經(jīng)過思考,我認為書本忘帶、鉛筆忘削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與家長的配合也有一定的關(guān)系,只有啟發(fā)家長,找準主客觀諸方面的原因,主動出謀劃策,給學生以幫助,才能有利于他們認識錯誤,改正缺點。
于是我決定與家長溝通,當我講明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況之后,家長并沒有表現(xiàn)出驚異,反而說自己工作忙,根本顧不了孩子??吹贸鰜恚议L的教育觀念還是比較落后的。
我沒有因此而生氣、氣餒,相反,我向家長講明了這種學習習慣對孩子學習的不利影響,我首先進行對比并且曉之以利害關(guān)系:其他孩子在讀書,而他卻東張西望;其他同學在寫字,而他才開始找鉛筆或削鉛筆。這樣的話,學習時間根本得不到保障,既影響了他的學習,又助長了懶惰習慣的形成。長此下去,不良的習慣會一直跟隨他,甚至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
在使家長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之后,我又及時地對家長進行了教育方法的指導。如讓學生獨立學習,收拾干凈學具,規(guī)定時間做作業(yè)等等,隨后的一段時間,我發(fā)現(xiàn)這位孩子變了,他和其他同學一樣,可以及時準備好自己的學習用具了。
二、真情打動人,實意感化人
無論是面對哪種類型的家長,首先在情感上要尊重他們,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一個教師誠摯的愛心和期盼,喚起家長對教師的認同和理解。
剛剛指導習作后,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的作文都會出現(xiàn)跑題現(xiàn)象,我認為,指導三年級的作文,首先要幫助學生認識審題的重要性,因此在初閱中,我往往先進行瀏覽式的閱讀,對學生習作的內(nèi)容是否恰當、貼切做出判斷,如果跑題,跟進指導他再寫一篇;如果符合題目要求,我才進行細讀,指出語句不通之處及出現(xiàn)的錯別字。
沒想到,在一次翻閱學生交上的二稿時,我發(fā)現(xiàn)了一位家長的留言,讀完后,我先是義憤填膺、熱血沸騰,緊接著有種自尊受挫之感。留言是這樣寫的:“孩子出現(xiàn)錯別字,作為家長,我們有一定的責任,但老師不能及時指出作文中的錯別字,我們作為家長的看了,實在很汗顏?!崩潇o之后,細細一想,我也分析了原因——家長不理解自己的工作。于是,我特意做了一次家訪,當我向家長講明自己的工作思路之后,家長恍然大悟,向我報以了歉意的微笑,并向我道歉。
所以,當出現(xiàn)一些矛盾時,我們千萬不能讓憤怒沖昏了自己的頭腦,而是先冷靜地思考,找出問題的原因,進行有效溝通,博得家長的理解、信任與支持。尤其是對待犯了錯誤的學生或班里的差生,家長本來對他們就“恨鐵不成鋼”,如果我們在家訪時,連諷刺帶挖苦,則是火上澆油。班主任家訪應(yīng)該講究語言的藝術(shù),既不諷刺,又不挖苦。不能只提短處,不講長處,更不能一見家長面就講學生的缺點,也不要把話說絕,以免挫傷家長教育孩子的信心和積極性。
班主任要把嚴格的要求和良好的愿望圓滿地結(jié)合起來,從對學生關(guān)心、愛護、負責、教育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做出客觀而公正的評價,使學生與家長都感到教師的批評不僅有合乎情理的嚴格要求,也有富于人情味的熱情關(guān)懷。這樣,家長才會切實感到教師一片誠摯的愛心,喚起家長對班主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特別是在指出學生的缺點和毛病時,真心的語言常會被家長與學生感受到,從而使他們“親其師,信其道”,更加尊重和支持教師的工作。
三、了解每位家長,巧設(shè)指導層次
由于家長的文化素質(zhì)、思想道德素質(zhì)、職業(yè)特點千差萬別,其教育子女的指導思想、方法等,也有很大差別。所以,家長會要根據(j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家長,多層次進行,有的放矢。對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可進行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交流與探討;對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可進行教育科學常識指導,從有關(guān)事例入手,使家長受到啟發(fā)。
總之,班主任與家長的交流溝通是一種很重要的隱性勞動,它完全憑班主任教老師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而為,只要我們班主任教在遇到問題時,能仔細思考、認真分析、找出原因、掌握方法,全心全意地付出,這種特殊性的勞動就會得到家長的支持,發(fā)揮良好的教育功效。
[責任編輯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