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色情為什么是“黃色”
在現(xiàn)代中文里,用“黃色”表示色情、淫穢之義已經令人司空見慣。但在英語中表示色情的顏色是藍色,而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黃色更是被尊崇的顏色?,F(xiàn)代漢語中的“黃色”是如何變成色情、淫穢的代名詞的呢?這是來自美國的“黃色新聞”在近代中國歷史語境中流傳、變異的結果。
所謂的“黃色新聞”,是19世紀末紐約報業(yè)大亨威廉·赫斯特與約瑟夫·普利策激烈競爭時期出現(xiàn)的新聞樣式。在激烈的競爭中,赫斯特與普利策的報社爭相迎合市民的趣味,新聞內容不夠嚴謹,善用具有煽動力的筆法,尤其愛好夸張其詞的大標題。
民國初年,“黃色新聞”一詞首次傳入中國,最初是用于介紹這種新聞樣式。1940年的《抗戰(zhàn)建國實用百科辭典》,將黃色新聞解釋為“報紙上所記載關于盜竊、風化及其他一切足以合迎一般人的低級趣味的新聞”,已包括了輕薄、低級趣味等方面。而到了1940年代中后期,“黃色”語義忽然朝著色情的方面突飛猛進。
1946年5月12日,有人在《申報》上指斥香港“黃色小報”專談風月、誨淫誨盜,充滿色情文字。10月23日的《新華日報》則指責統(tǒng)治集團縱容、利用色情的東西麻醉人民。有雜志報道作家丁玲“戀愛成功”的消息,稱之為“赤色圈里的黃色新聞”。色情意味得到了充分凸顯。
1946年之后,“黃色”一詞已經開始被廣泛運用到刊物、音樂、電影、文學等各主要文化領域,“黃色刊物”、“黃色音樂”、“黃色電影”、“黃色文學”等今人熟悉的詞匯紛紛出現(xiàn),甚至“掃黃”一詞也已問世,其色情含義已經基本定型。
為什么色情含義會在1946年前后忽然變成“黃色”的主要詞義?這與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的社會環(huán)境密切相關。在上海、廣州等大城市,人們從戰(zhàn)亂的壓抑動蕩中舒緩過來,萌生了爭相享樂的風氣,色情文化一度泛濫成災。對于這些現(xiàn)象,一些半懂不懂的人糊里糊涂地抓住了來自美國的“黃色新聞”、“黃色刊物”,把它當成一個時髦詞匯用于批評。
1949年后,“黃色”一詞繼續(xù)廣泛使用。1952年出版的《新訂新名詞辭典》寫道:“西洋習慣,黃色象征卑鄙污濁,故帶低級趣味的淫穢書刊,就叫黃色書刊”、“黃色是色情的代表,黃色音樂就是一般專以迎合小市民的低級趣味的淫靡惡劣的音樂。”這種誤用從此沿用至今。
(《歷史研究》201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