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章
古詩詞閱讀是各地中考語文考查內(nèi)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考查的范圍、題型、題量等基本保持不變,具有較強的穩(wěn)定性與連貫性。古詩詞閱讀在中考語文中所占分值不多,但復習時不可掉以輕心,依然要有的放矢,努力尋求有效的途徑,提升古詩詞的閱讀水平。
一、 命題材料
古詩詞閱讀,從材料來源來看,盡管有的地區(qū)選自教科書,有的地區(qū)選自課外,但一個地區(qū)閱讀材料的來源與上一年甚至前幾年相比,往往沒有變化;從朝代的角度來看,以唐、宋為主,尤以唐朝為最;從類型上來說,山水田園詩最多,邊塞詩次之;從思想感情上來說,表現(xiàn)愁思的內(nèi)容最多,愛國情懷次之;從作者來說,多為名家以及在不同時期有影響、有代表的詩人詞客;從體裁來說,以近體詩為主,尤以唐代絕句為多。
二、 考點詳解
1. 理解詩句含義。
古詩詞的語言是高度凝練的,詩歌中形象的塑造、感情的抒發(fā),往往通過詩的語言來實現(xiàn)。因此,理解古詩詞中每一個詞語、詩句的含義,既是閱讀的基本任務之一,也是近年來中考古詩詞閱讀題的重要考查方面。一般會涉及對詩句意義的理解,對詩中景物、形象和情感的理解,對全詩深層含義的領(lǐng)悟,對全詩名句的感悟等。常見的提問方式有:結(jié)合全詩,談談你對“××”一句中“×”字的理解;詩中的“×”比喻什么;請結(jié)合全詩,談談你對“××”詩句的理解;這首詞雖在描寫“××”,可作者意在言外,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 體會詩句意境。
詩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過對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畫面等形象的描寫,體現(xiàn)出來的境界和情調(diào)。詩詞的意境,不僅考查同學們對詩詞的理解,更能考查大家的想象思維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因此,這類試題的出現(xiàn)頻率較高。常見的提問方式有:請展開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一、二句的情景;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詩歌的三、四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詩歌前兩句描繪了怎樣的景象?
3. 體悟作者情感。
情感是詩詞的靈魂。詩詞中的情感,有的委婉纏綿,有的激昂澎湃;有的沉郁,有的張揚;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中考試題一般會考查某一詩句蘊含的情感,也有的是考查全詩表現(xiàn)的情感,還有的將詩歌中的人、景、情結(jié)合在一起考查。常見的提問方式有:試從“××”這個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閱讀全詩,“××”一句蘊含了哪些情感?詩歌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4. 賞析技巧。
學習和積累一些詩歌鑒賞常用的藝術(shù)技巧,能夠幫助大家提高詩歌的閱讀鑒賞力。因此,賞析技巧這類題型最受命題者的青睞。詩歌的寫作技巧很多,常見的有行文構(gòu)思、修辭特點、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等。常見的提問方式有:這首詞意境深邃,請你選擇一個角度對“××”一句進行賞析;從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這首詩最后一句的妙處;曲中“××”一詞用得好,請說說好在哪里;細讀全詞,請品析下闋中畫線的句子;請簡要分析詩歌三、四兩句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和表達效果。
一、 課內(nèi)閱讀
(一) (2015·江蘇蘇州)閱讀詩歌,完成下面的題目。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 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1) 題目中的“_____________”表明了這首詩的體裁。
(2) 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道:“春天來了!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開了,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位同學在此處引用岑參詩句是否恰當?為什么?請說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哪一項與“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句在寫法上和表達的情感上最為接近?( )
A.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B.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C.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李商隱《夜雨寄北》)
D.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對古詩詞體裁的把握能力?!邦}目中”已經(jīng)明確指出引號內(nèi)答案的來源,答題時應閱讀題目,理清題目包含的內(nèi)容。題目“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可以分為“白雪歌”與“送武判官歸京”兩個部分,由此即可辨別出體裁。答案:“歌”或“白雪歌”。
(2) 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與運用詩歌的能力。一方面要理解“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繪的內(nèi)容與含義;另一方面,要明確作文描寫的內(nèi)容,從而辨別二者是否一致。當然,本題為開放性試題,給出明確的判斷以及合理的理由即可。答案示例:不恰當。學生引用岑參詩句后,整個句子就構(gòu)成這樣一種比喻關(guān)系:“梨花、杏花、桃花全部盛開”像“很多樹開滿了梨花”,不符合比喻要求;“春天來了”已是事實,后面又說“忽如一夜春風來”,前后矛盾,違背邏輯;此外,“梨花、杏花、桃花”與詩句中單一的“梨花”照應不周。
(3) 這道題考查學生領(lǐng)會情感的能力。首先,應結(jié)合詩歌內(nèi)容,把握“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一句所蘊含的情感,然后分別閱讀各個選項的詩句,體會其中的情感,從而找出最為接近的一項。答案:A。
(二) (2015·江蘇徐州)閱讀散曲,完成下面的題目。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下列對散曲句子的品析有誤的一項是( )。
A. 《天凈沙·秋思》表現(xiàn)了一個羈旅漂泊的游子濃烈的思鄉(xiāng)之情,被稱為“秋思之祖”。
B. “小橋流水人家”創(chuàng)設(shè)一種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現(xiàn)了游子對大自然的喜愛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C. 作者把平淡無奇的客觀景物連接成一幅簡潔蒼涼的水墨畫,將無限愁思自然寓于畫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D. “斷腸人在天涯”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nèi)心世界,畫龍點睛,直抒胸臆。
解析:這是一道綜合性試題,考查學生把握散曲主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在理解散曲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逐項辨別,從而發(fā)現(xiàn)錯誤。如B項的“小橋流水人家”一句是環(huán)境描寫,營造的是一種幽靜冷落的氣氛,更增添了凄涼與愁苦之情,故該項的陳述錯誤。答案:B。
(三) (2015·廣東廣州)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水調(diào)歌頭
蘇 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 “此事古難全”中,“此事”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一句表達了詞人的什么情感?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把握詞句指代內(nèi)容的能力。閱讀全詞,找到“此事古難全”這一句,然后向前推尋,即可找出代指的詞句。答案: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2) 這道題考查學生領(lǐng)會詞人情感的能力。首先是領(lǐng)會詞句“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表達的意思,領(lǐng)會其描述的意境,然后結(jié)合語言環(huán)境,分析詞句所運用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手法,分析其表達的思想感情。答案:月光轉(zhuǎn)過朱紅的樓閣,低低地穿過雕花的門窗,照著屋里失眠的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借景抒情,表達了詞人思念親人以及被貶的失意之情。
(四) (2015·河南)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各題。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1)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表現(xiàn)了怎樣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進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人思想感情的領(lǐng)悟能力?;卮鸫祟愒囶},在把握全詩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應把握關(guān)鍵詞,如尾聯(lián)“鄉(xiāng)書”“歸雁”等,從中可領(lǐng)悟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籠罩的淡淡思鄉(xiāng)愁緒。答案:思鄉(xiāng)。(意思對即可)
(2)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重點詩句的能力?!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年”所描寫的是:夜還未消盡,一輪紅日已從海上升起,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詩句表現(xiàn)了時間變化、季節(jié)交替的自然之趣。第二問,可從詩句所描寫的意境之妙、用詞的巧妙、運用修辭的作用等方面分析。答案:時序交替(時間變化、季節(jié)交替、新舊更迭)。示例一:通過描寫景物,在殘夜未退紅日已出、舊年未盡新春已到的畫面中表現(xiàn)了自然理趣。示例二:運用擬人的修辭方法,“生”“入”給“日”“春”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體現(xiàn)了自然理趣。(分析合理即可)
(五) (2015·湖北黃石)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問題。
江城子·密州出獵
蘇 軾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1) 詞的上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場景?請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詞的下片運用的兩個典故“遣馮唐”“射天狼”,分別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情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想象與表達的能力。想象,首先要把握意象,理解內(nèi)容。如“牽黃”“擎蒼”“錦帽貂裘”說明出獵裝備齊全;“千騎”說明隨從眾多,氣勢宏大;這些描寫都是為了表現(xiàn)“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話概括即可。答案示例:詞的上片記敘了一個壯觀的出獵場景,詞人裝備齊全,率領(lǐng)眾多隨從縱馬狂奔,表現(xiàn)出了像當年孫權(quán)一樣的少年狂氣。
(2) 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典故與作者情感的能力?!扒柴T唐”出自《史記》。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了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jié)到云中去赦免魏尚?!扒柴T唐”,是以魏尚自喻,表達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馮唐持節(jié)赦魏尚那樣,重用自己?!疤炖切恰背鲎浴稌x書·天文志》,據(jù)說是“主侵掠”的星宿,在這里用以代指從西北前來進擾的西夏軍隊?!吧涮炖恰北磉_了自己要報效國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業(yè)的決心。答案:“遣馮唐”表達了詞人希望朝廷能夠重用他,給他機會去建功立業(yè)的情懷?!吧涮炖恰北磉_了詞人關(guān)心國家命運、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
二、 課外閱讀
(一) (2015·江蘇宿遷)閱讀古詩,回答問題。
寒 夜
杜 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①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釋】①竹爐:指用竹篾套子套著的火爐。②才:僅。
(1) 請展開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詩歌一、二句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試從“梅花”這個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仔細閱讀詩歌一、二句,把握詩句中的意象,如“寒夜”“客”“茶”“竹爐”等,然后結(jié)合生活實際,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再用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情景。描繪時,可適當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增添語言的生動性。答案: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起來了,水在壺里沸騰著,屋子里暖烘烘的。
(2) 這道題考查探究詩歌意象的能力。所謂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指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解答時,首先應了解“梅花”這一意象本身的特點,再根據(jù)詩歌具體的情境,聯(lián)系詩人的主觀情思進行分析。答案:梅花有高潔的志趣,詩人寫梅固然有贊嘆梅花高潔的意思,但更多的是在暗贊來客,寫出了詩人的熱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樣,具有高潔的志趣。
(二) (2015·江蘇常州)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完成問題。
登岳陽樓
杜 甫
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
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guān)山北,憑軒涕泗流。
(1) “乾坤日夜浮”一句中的“浮”字,表現(xiàn)了洞庭湖的什么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閱讀全詩,概括“憑軒涕泗流”一句蘊含了哪些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分析字詞的能力。解答時,要明確加點字的意思,還要結(jié)合詩句進行分析?!扒ぁ保侵缚臻g上的遼闊;“日夜”,是指時間上的連綿。這樣,就可理解“浮”字在詩歌中的意思和表達效果,進而可聯(lián)想出洞庭湖的特點。答案:“浮”有動態(tài)感,表現(xiàn)了洞庭湖宏大壯闊、氣勢磅礴的特點。
(2) 這道題考查學生領(lǐng)會詩歌所蘊含的情感的能力。解答時,可聯(lián)系全詩內(nèi)容、作者生平,以及寫作背景思考。另外,要把握詩句的意思,特別是“涕泗流”所隱含的作者情感。答案:親人離散、漂泊無依的孤獨感;對國家多難、壯志未酬的無奈和傷心。
(三) (2015·江蘇揚州)閱讀詩歌,完成問題。
嶺上逢久別者又別
權(quán)德輿
十年曾一別,征路此相逢。
馬首向何處?夕陽千萬峰。
(1) 這首詩的前兩句在看似平淡的敘述中流露出了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 從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這首詩最后一句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體會詩人情感的能力。前兩句中,“十年曾一別”極言分別時間之久;“征路此相逢”是說別后相見,由此可體會到詩人久別重逢時的愉悅心情。答案:(久別重逢的)驚喜。
(2) 這道題考查學生賞析詩句的能力?;卮鸫祟},首先要明確題目“從情景交融的角度”,即要注意“景”和“情”的融合,分析時要結(jié)合詩句明確描繪的“景”,還要分析“景”中隱含的“情”。把握“情”,則需要聯(lián)系全詩,體會“情”包含“與友人分別”和“對前途迷?!眱蓪忧楦小4鸢甘纠和ㄟ^描寫夕陽余暉映照著千萬山峰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即將與友人再次離別的傷感之情,以及對前途迷茫的感慨。
(四) (2015·江蘇連云港)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問題。
迎 燕
葛天民
咫尺① 春三月,尋常百姓家。
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
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
巢成雛長大,相伴過年華。
【注釋】①咫尺:距離很近。比喻春天的短暫。咫,古代稱八寸為咫。
(1) 這是一首詠物詩。首聯(lián)能讓人想起唐朝詩人劉禹錫在《烏衣巷》中的兩句詩:“__________________,飛入尋常百姓家?!?
(2) 頷聯(lián)“為迎新燕入,不下舊簾遮”中的“舊簾”有何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翅濕沾微雨,泥香帶落花”的畫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識記古詩詞的能力??筛鶕?jù)下句“飛入尋常百姓家”,聯(lián)想到上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默寫時還要注意,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答案:舊時王謝堂前燕。
(2) 這道題考查學生鑒賞詩句中關(guān)鍵詞語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結(jié)合全詩內(nèi)容,又要聯(lián)系詩歌主旨來思考??蓮摹芭f簾”在詩中與某些內(nèi)容的照應關(guān)系入手,如詩句描寫的是“尋常百姓家”之事;另外,還要想想為什么“不下舊簾”,從而領(lǐng)會詩人的情感。組織語言時,應做到言之成理、語句通順。答案:①“舊簾”表明這是一個普通的百姓家庭,呼應首聯(lián)的“尋常百姓家”。②“舊簾”是小燕子順利找到前一年住過的人家的標志。③“舊簾”與上句中的“新燕”均為名詞,詞性相對,符合詩歌的對仗要求。④表現(xiàn)了主人對燕子的喜愛,以及人與燕子的和諧關(guān)系。(答出3點即可)
(3) 這道題考查學生描繪詩句意境的能力。解答此題,要根據(jù)詩句的意思展開合理的想象,抓住詩句中“翅濕”“泥香”等意象,把燕子銜泥的情景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出來。此類試題,千萬不要只對詩句進行翻譯,可適當使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增添語言的生動性。答案示例:春雨綿綿,小燕子撲扇著翅膀忙著銜泥筑巢,細雨沾濕了雙翅,嘴上銜著的泥土還帶著落花的芳香。(意近即可)
(五) (2015·江蘇鎮(zhèn)江)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題目。
柏林寺南望
郎士元
溪上遙聞精舍①鐘,泊舟微徑度深松。
青山霽②后云猶在,畫出西南四五峰。
【注釋】①精舍:佛寺的別稱,此處指柏林寺。②霽(jì):雨止天晴。
(1) 請根據(jù)詩意,在下面的括號內(nèi)填寫出詩人的行蹤。
( )→松徑(或松林)→( )
(2) 登高遠眺,詩人眼中山色尤為蒼翠,試根據(jù)第三句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畫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寫出了山峰的美妙,還表達了“望者” 怎樣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本題是對詩詞內(nèi)容理解能力的考查。題目要求填寫詩人的行蹤,解答本題,要通讀全詩,從詩中找出表示詩人行蹤的詞語,如由乘船(第一句“溪上”)出發(fā),途經(jīng)松林(第二句“深松”),后達寺廟(第一句中“精舍”)。答案:溪上或船上;柏林寺。
(2) 此題考查對詩意的理解。從“青山霽后云猶在”中的“霽”字不難想到,雨過天晴,一切被雨水沖刷后煥然一新;另外,從“云猶在”可以聯(lián)想,白云與青山相對比,更加增添了青山的翠色。圍繞這個意思,言之成理即可。答案:一是雨后,青山如洗,蒼翠欲滴;二是白云映襯,更顯蒼翠。(意對即可)
(3) 本題考查對詩人情感的領(lǐng)悟能力。解答本題,要聯(lián)系詩詞的具體內(nèi)容做分析,如詩的最后一句“畫出西南四五峰”,詩人對“四五峰”壯觀景象的突現(xiàn)感到十分驚訝,為此表達了對奇觀異景的驚喜和贊嘆。圍繞這個意思,言之成理即可。答案:“驚喜”或者“驚奇與愉悅”。(回答“喜愛”“贊美”“熱愛”等情感,而無“驚”或意外”之意,得一半分)
(六) (2015·湖北黃岡)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聞洮西捷報①
蘇 軾
漢家將軍一丈佛②,詔賜天池八尺龍③。
露布④朝馳玉關(guān)⑤塞,捷書夜到甘泉宮⑥。
似聞指揮筑上郡⑦,已覺談笑無西戎⑧。
放臣⑨不見天顏⑩喜,但驚草木回春容。
【注釋】①指元豐四年種諤(北宋將領(lǐng))指揮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稱洮西。②是說將士身材像佛像一樣高大。③天子的馬曰龍,高七尺以上,故稱八尺龍。④指征討西夏的檄文。⑤此處指邊塞。⑥指宋朝廷。⑦指修筑邊境防御工事。⑧古時我國西部少數(shù)民族的總稱。⑨蘇軾時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故以放臣自稱。⑩帝王的容顏。
(1) 下列對詩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首聯(lián)采用夸張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龍”極力渲染了將士的威風和朝廷抗敵的決心。
B. 頷聯(lián)中“朝”“夜”對舉,夸張地寫出了王師的威風,突出了戰(zhàn)爭勝利之迅速。
C. 頸聯(lián)想象奇特,極具浪漫豪放之風。詩人遠在千里之外,卻宛若在前線一樣,親歷了將士們的艱辛勞作與御敵英姿。
D. 尾聯(lián)寓情于景,詩人是說聽到這樣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卻無法見到皇帝的笑顏,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傷。
(2) 閱讀全詩,品析作者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的鑒賞能力?;卮鸫祟},應在領(lǐng)會全詩內(nèi)容與寫法的基礎(chǔ)上,辨別各個選項的正誤。如選項D,詩的尾聯(lián)的意思是“我被放逐外郡,不能親見皇帝欣喜的面容,但驚喜地看到草木忽然春意盎然,在欣喜的心情下,似乎大地回春”。詩人借草木之喜寫人之喜,生動地表現(xiàn)出自己的一片愛國忠君之情。由此可判斷D項陳述有誤。答案:D。
(2) 本題是對詩人思想情感體會能力的考查。解答此題,要結(jié)合下面的注釋,聯(lián)系時代背景,領(lǐng)會詩歌的內(nèi)容,并抓住關(guān)鍵詞句,如“談笑無西戎”“草木回春容”等,準確分析詩歌蘊含的情感。答案:不計較個人得失,渴望國家強盛、建功立業(yè)的愛國主義情感。
(七) (2015·湖南長沙)古詩文閱讀。
醉花陰
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1) 古詩詞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賦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詞中“東籬把酒黃昏后”中的“酒”,被賦予了___________的情感,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酒酣胸膽尚開張”中的“酒”則被賦予了___________的情感。
(2) 古詩詞中經(jīng)常有語意雙關(guān)、形神具備的字詞,例如本詞中“半夜涼初透”中“涼”字一語雙關(guān),既指天氣之涼,又指詞人___________內(nèi)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瘦”既寫出了菊花的形態(tài),又形象地寫出了詞人___________的形象特點。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體會詩詞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題需要結(jié)合具體詩句合理分析。將詞中“東籬把酒黃昏后”中的“酒”,與上面的“薄霧濃云愁永晝”中的“愁”字結(jié)合體會,就可得出“愁悶”之感;再將“酒”與“莫道不消魂”結(jié)合起來,即可得出“百無聊賴”之情;當然,將“酒酣胸膽尚開張”中的“酒”與作者的“鬢微霜,又何妨”,以及“千騎卷平崗”的豪氣相結(jié)合,即可體會出“豪壯”之感。答案:愁悶,百無聊賴;豪壯。
(2) 這道題考查學生賞析詩詞的能力?;卮鸫祟},應理解詞中重點詞語的表面意義,然后再根據(jù)語境,結(jié)合作者的感情,來體會詞語所蘊含的比喻義或者延伸義。詞中的“涼”除表面意義“寒冷”之外,還有“凄涼”“孤獨”之意;而“瘦”字除了寫菊花的形態(tài)之外,還有詞人因思念親人而身形消瘦之意。答案:孤獨、凄涼;消瘦、憔悴。
(八) (2015·江西)閱讀下面的古詩,完成各題。
二月二日出郊
王庭珪
日頭欲出未出時,霧失江城雨腳①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猶含態(tài)石披衣。
煙村南北黃鸝語,麥壟高低紫燕飛。
誰似田家知此樂,呼兒吹笛跨牛歸?
【注釋】①雨腳:雨線之意。
(1) 下列對詩的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 首聯(lián)點明了剛出郊時太陽未出、江城隱于霧中的情景。
B. 頷聯(lián)描寫了天氣晴朗、云霧完全消散的景象。
C. 頸聯(lián)描繪了一幅黃鸝輕語、紫燕翻飛的生機盎然的圖景。
D. 全詩描寫了作者郊游時的所見所聞。
(2) 下列對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云猶含態(tài)石披衣”一句采用擬人手法,賦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態(tài)。
B. 詩的頷聯(lián)寫遠景,頸聯(lián)寫近景,遠近結(jié)合,使景物富有層次感。
C. 最后兩聯(lián)用鳥類逢春之樂反襯“田家”早耕歸來的心情。
D. 全詩借景抒情,表達了作者熱愛田園風光的感情。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古詩內(nèi)容的能力?;卮鸫祟},可結(jié)合選項提示,先明確選項涉及的詩句,然后理解詩句,最后與選項內(nèi)容比較、辨別,從而發(fā)現(xiàn)錯誤。如選項B,頷聯(lián)的意思是:忽然天又變晴,卷起帳幔露出了群山;云彩朵朵,好像山石披上了白衣。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云猶含態(tài)石披衣”——云擺弄著姿態(tài),山石好像披著衣裳,形象地寫出了云霧繚繞山石的情狀,而不是完全消散的景象。答案:B。
(2) 這道題考查學生賞析古詩的內(nèi)容和寫法的能力,方法與上題基本相同。如選項C錯在“反襯”:鳥類樂如果是反襯的話,就表明人不樂,是樂景哀情了,但其實詩中田家也是快樂的,故不是反襯。鸝語燕飛的自然景物襯托農(nóng)家之樂,并流露出詩人自身熱愛自然之情趣,手法細致且含蓄。答案:C。
三、 比較閱讀
(一) (2015·江蘇泰州)閱讀下面兩首詩歌,完成問題。
望夫石 望夫石①
王 建 劉禹錫
望夫處,江悠悠。化為石,不回頭。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山頭日月風復雨,行人歸來石應語。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注】①望夫石:亦作望夫山。
(1) “化為石,不回頭”與劉禹錫詩中“______________”一句意思相近。
(2) 劉禹錫詩中“望”字出現(xiàn)了三次,請賞析其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關(guān)于這兩首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詩句“望夫處,江悠悠”,采用了以動景襯靜物的手法,也暗喻了思夫之情的綿綿不絕。
B. “行人歸來石應語”中的“行人”,是指經(jīng)過望夫石的過路人。
C. “終日望夫夫不歸”一句中,“夫”字的疊用達到了意轉(zhuǎn)聲連、音韻悠揚的表達效果。
D. “望夫石”象征了恒久不變的忠貞之情,兩首詩都是沿著這一傳統(tǒng)指向進行立意的。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化為石,不回頭”,意思的重點是“不回頭”,而詩句“只似當時初望時”表達出盼夫歸來的始終如一的神態(tài),這與“不回頭”意思相近。答案:只似當時初望時。
(2) 這道題考查學生的賞析能力?;卮鸫祟},一是審清題意。題目是要求賞析劉禹錫詩中“望”字出現(xiàn)三次的各自妙處。二是結(jié)合詩句內(nèi)容,分別賞析“望”字的表達意思與作用。
答案:全詩緊扣題面,通篇只在“望”字上做文章。“望”字三見,詩意也推進了三層。一、二句從“望夫石”的傳說入題,是第一層?!敖K日”即從早到晚,又含日復一日時間久遠之意,可見“望”者一往情深。三句“望來已是幾千載”比“終日望夫”意思更進一層。望夫石守候山頭,風雨不動,幾千年如一日,這大大突出了苦戀的執(zhí)著,“望夫”的題意至此似已淋漓盡致。殊不知在寫“幾千載”久望之后,末句突然出現(xiàn)“初望”二字,出乎意料,又盡情入味。因為“初望”的心情最迫切,寫久望只如初望,就有力地表現(xiàn)了相思之情的真摯、深切和久遠。這里“望”字第三次出現(xiàn),把詩情引向新的高度。三、四句在層次上是遞進關(guān)系,但通過“已是”與“只似”兩個虛詞的呼應,又有一氣呵成之感。
(3) 這道題考查學生比較與理解的能力?;卮鸫祟},首先要明確選項的內(nèi)容,然后結(jié)合詩歌理解相關(guān)詩詞,再進行比較,從而發(fā)現(xiàn)錯誤。如選項B中的“行人”,是指經(jīng)過望夫石的過路人,而詩中的“行人”應指“望夫”中的“夫”,即丈夫。答案:B。
(二) (2015·河北)閱讀下面兩首詩,回答問題。
望 岳 春 望
杜 甫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1) 在下面的橫線上填寫相應內(nèi)容。
①“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描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②“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繪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
(2) 下面對這兩首詩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表達了詩人由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臨愿望,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B.“家書抵萬金”,形容家中書籍的珍貴。此句寫出了亂離中人共有的一種感受,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因而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C.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生動細致地描繪了詩人憂愁難解的情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這兩首詩的三、四兩句與五、六兩句都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方法,語意凝練,節(jié)奏感強,富有韻律美,增加了詩歌的表現(xiàn)力。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詩詞意境的能力。解答第①題,應領(lǐng)會詩句描寫的內(nèi)容。如前半句寫大自然對泰山情有獨鐘,把神奇和秀麗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寫泰山像一把碩大無朋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陽光切斷,突出了泰山之高大。解答第②題,應把握關(guān)鍵詞,如通過“國破”“草木深”進行想象,從而領(lǐng)會詩句描繪的景象。答案:①泰山神奇秀麗、高大雄偉 ;②國都殘破,亂草叢生。
(2) 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與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題,應將選項陳述的內(nèi)容與原文對照做出正確判斷,如B項“家書抵萬金”從側(cè)面反映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痛苦,以及人民在動亂時期想知道親人平安與否的迫切心情;同時,也以家書的不易得,來表現(xiàn)詩人對國家深深的憂慮。通過比較,就很容易發(fā)現(xiàn)錯誤。答案:B。
(三) (2015·上海)閱讀下面的詩句,完成問題。
【甲】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乙】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
【丙】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望岳》)
(1) 以上三句詩均為詩詞的末句,都抒寫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請分別寫出渴望的內(nèi)容。
甲句:渴望能直接抒發(fā)心中的憂愁
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列對詩句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
A. 以上三句都在感情高潮時結(jié)束。 B. 以上三句或?qū)懍F(xiàn)在或?qū)憣怼?/p>
C. 三句都與詩人的個人經(jīng)歷有關(guān)。 D. 三句都與標題有直接關(guān)系。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含義的能力。回答此題,首先要明確題目要求是“寫出渴望的內(nèi)容”;其次要讀懂例句,題目已經(jīng)給出甲句的示例句式回答;第三,分析詩句表達的渴望之情,還需回想全詩的內(nèi)容準確把握。
答案:乙句表達了作者渴望能殺敵報國的雄心壯志;丙句表達了作者渴望能登頂泰山、俯瞰一切的氣概。
(2) 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能力?;卮鸫祟},要結(jié)合選項給出的內(nèi)容,回想三首詩詞加以判別。如選項D“三句都與標題有直接關(guān)系”,但回想三首詩詞的標題,不難發(fā)現(xiàn)甲句與題目“書博山道中壁”無關(guān)。答案:D。
(四) (2015·浙江臺州)閱讀下面的古詩文,完成問題。
(1) 如果說《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則是_______,這從“__________”一詞可以看出。
(2) 兩首詩歌的主人公在見到“似相識”的飛鳥時,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 這道題考查學生理解與把握內(nèi)容的能力。首先,要讀懂題目中“《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的意思與暗示,這是準確答題的前提。其次,要明確“《山行》中”限定了答題的范圍。第三,研讀詩句“青山不識我姓字,我亦不識青山名”,抓住關(guān)鍵詞“不識”,再結(jié)合“故地重游”,用四字短語概括。答案:初來乍到(初到此地);不識。
(2) 這道題考查學生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朵较场贰八葡嘧R”所在的詩句中有表達情感的詞語“無可奈何”,由此可得到啟發(fā);《山行》“似相識”所在的詩句中有表達情感的詩句“對我對山三兩聲”,由此可尋找到答案。答案:《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識”的燕子,流露出物是人非的無奈和懷舊傷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獨行山中遇見飛鳥,則流露出驚喜之情。
1. 理解詩句含義。理解詩句含義,應注意以下幾點:(1) 了解常見意象的喻義。古詩詞中,作者常常借助一些意象表達內(nèi)容,因此,了解一些意象的喻義,有助于理解語句的意思。如竹含有氣節(jié)高尚、積極向上之意,梧桐是凄涼、凄苦、悲傷的象征等。例如,回答“詩中的‘蘭比喻__________,‘野香比喻__________”這個問題,如果明確“蘭”代表“高潔”,就比較容易把握其比喻義。(2) 結(jié)合語境。理解詞語、語句,離不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如“‘處處聞漁唱中的‘聞字在詞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聯(lián)系詩句中的“唱”字,即可明確“聞”含有聽、聽見的意思。(3) 結(jié)合作者經(jīng)歷。詩歌的語言講求含蓄,詩人往往借助某些意象或典故表達自己的情懷。因此,了解作者是領(lǐng)會詩句深層含義的關(guān)鍵。如只有了解蘇軾的生活經(jīng)歷與思想情感,才能準確理解《江城子·密州出獵》中“遣馮唐”“射天狼”兩個典故所表達的意思。
2. 體會詩句意境。意境把握可以通過找景(描寫了哪些景物)、繪景(描繪詩詞中展現(xiàn)出來的情景畫面)、品景(說說畫面美在哪里,有何感受)來完成。描述意境,要力求忠實于原詩內(nèi)容,語言生動形象,但不能進行簡單的翻譯,也不能直接引用,應抓住詩句中意象的主要特征,用優(yōu)美的語言再現(xiàn)詩歌意境。如 “《江城子·密州出獵》的上片記敘了一個怎樣的場景?請簡要分析?!币活},即可抓住“牽黃”“擎蒼”“錦帽貂裘”“千騎”等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然后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卮鸫祟愒囶},一般采用“描寫了(或刻畫了)什么的景色(或人物形象等),抒發(fā)了什么的思想感情”的答題格式。
3. 體悟作者情感。揣摩詩歌情感,一般要結(jié)合具體的詩句或關(guān)鍵詞,離開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就無法完成。如分析“飛來白鳥似相識,對我對山三兩聲”所表達的詩人情感,一要聯(lián)系前面的詩句,明確“我”是初到此地,而給出的詩句中的白鳥對“我”卻“似相識”,且對“我”“三兩聲”,不難體會詩人內(nèi)心的驚喜之情?;卮鸫祟愒囶},一般采用“詩句描寫了什么景(人、事、物),創(chuàng)設(shè)了什么意境,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理想、志趣)”的答題格式。
4. 賞析技巧。賞析技巧,常常是針對全詩或某一詩句展開。解答時,首先應準確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現(xiàn)手法或修辭手法。如使用什么表達方式、修辭手法、抒情手法、描寫方法、結(jié)構(gòu)技巧等。其次,要結(jié)合詩句和具體的詞語進行分析,具體指出這種表達技巧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抒發(fā)的感情或揭示的道理。如揚州卷中“從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這首詩最后一句的妙處?!币活},就是從“情景交融”寫法的角度予以分析。回答此類試題,一般采用“這首詩(詞)或詩句運用什么寫法(表達方式等),描繪(表現(xiàn))了什么內(nèi)容,抒發(fā)了什么情感或揭示了什么樣的道理”的答題格式。
(1)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各題。
訴衷情·枕畔聞梅香
李清照
夜來沉醉卸妝遲,梅蕊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挼殘蕊,更捻馀香,更得些時。
(1)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寥寥數(shù)語,勾畫了一幅春夜無眠圖。請品味“垂”字的妙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情感?哪句詞最能集中體現(xiàn)這種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閱讀下面這首古詩,完成問題。
鄉(xiāng)村四月
翁 卷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
鄉(xiāng)村四月閑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1) 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 題目“鄉(xiāng)村四月”,中心詞是“四月”,暗示是農(nóng)村的繁忙季節(jié)。
B. 前兩句著重寫景,形象地描繪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特有的景色。
C. 后兩句重在寫人,真切地表現(xiàn)出“鄉(xiāng)村四月”勞動的閑適、快樂。
D. 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民辛勤勞動的贊美之情。
(2) 下列對詩歌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一個“遍”字,寫出山綠、原野綠、樹綠草綠禾苗綠,描繪出的是一個綠色的世界。
B. “子規(guī)聲里雨如煙”運用比喻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描繪出初夏時節(jié)江南地區(qū)如煙似霧、一片迷蒙的雨中美景。
C. “蠶?!迸c“綠遍”相呼應,描繪了樹木蔥郁的山坡田野綠意盎然?!安逄铩迸c“雨如煙”相映照,寫出了漲滿的河流與汪洋的水田泛出一片白色的特有景象。
D. 詩中不直接說農(nóng)活忙不過來,而用“閑人少”來襯托,用剛干完這樣活,又要干那樣活來述說,所以就更顯得忙。
(三)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秋夜山居
施肩吾
去雁聲遙人語絕,誰家素機①織新雪。
秋山野客②醉醒時,百尺老松銜半月。
【注釋】①素機:織布機。②野客:離鄉(xiāng)在外的游客。
(1) 下列對詩歌內(nèi)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 “雁聲”點明是秋天,“絕”點明沒有人說話,襯托夜的寂靜。
B. “醉醒時”表明在家喝酒后,醉眼蒙眬地觀賞夜晚的自然美景。
C. “新雪”,把秋霜比作像誰家織機織出初降的雪一樣,揭示出秋霜的特點。
D. 這首詩歌描繪秋夜的美景,抒發(fā)了作者對山居生活的熱愛之情。
(2) 詩中的“銜”字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表達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閱讀下面的古詩,回答問題。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1) 詩中點明“望月”的句子是“___________”,點明“懷遠”的句子是“___________”;從“生”和“竟”字看,詩中所寫的時間是_________________。
(2) 請對“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兩句中的“憐”和“滋”字做簡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