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參與式管理模式在科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研究
張松
目的 分析科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參與式管理模式效果。方法 對比本院科室管理中參與式管理模式實施前后的護理質量。結果 與實施前相比,實施后科室基礎護理、一級護理、病房護理、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等護理質量合格率均有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中實施前科室基礎護理合格率為83.33%、一級護理合格率為85.42%、病房護理合格率為97.92%、查對制度合格率為75.00%、消毒隔離合格率為82.29%及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72.92%;實施后科室基礎護理合格率為94.96%、一級護理合格率為93.53%、病房護理合格率為97.12%、查對制度合格率為94.24%、消毒隔離合格率為89.92%及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95.68%。結論 參與式管理模式在科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護理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與式;管理模式;科室護理管理
參與管理模式的內涵在于人人參與管理,增強員工對自身所扮演角色的認知,同時可使參與管理者增進責任感,提高工作效益和工作質量。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得知,當前護士都有參與管理的迫切愿望,而醫(yī)院和科室管理在調動員工工作積極性的有效方法是創(chuàng)造和提供一切機會讓護士參與其中[1]。本研究特選取某科室作為研究對象應用參與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舒蘭市人民醫(yī)院某科室應用參與管理模式,該科室有72張病床,其中急救病床19張,普通病床53張,共有46名護理人員,其中主管護師15名,護師15名,護士16名。學歷構成:本科9名,大專畢業(yè)23名,大專在讀14名。工作資歷:4名工作20年,5名工作11名,6名工作6年,13名工作4年,18名工作3年,其他工作小于3年。其中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未實施參與管理模式(應用前),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實施參與管理模式(應用后),應用前后床位、護士基本情況差異不大,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組織學習,擬定計劃 由科室護士長組織全體護理人員根據“滿足人們健康”展開討論,主要討論目標有,醫(yī)院應提供什么樣的護理、需要什么樣的護士及該采取什么方法。通過討論得出全體護理人員的工作宗旨為以患者需求為最大目標,以此提供全方位的護理。之后護士長則根據去年工作總結及今年護理部門下發(fā)的工作計劃制定年、月工作計劃,詳細討論該計劃的可行性和存在問題,最后提出具體的解決實施方案,科室根據全新的護理計劃對患者護理,調整內容以實際情況為準。
1.2.2 管理分工 為了使科室每1位護士都能參與管理,科室護士長可按照護士資歷、特點、能力及日常表現情況,并結合年工作計劃分布。具體工作權限為:護士長(業(yè)務管理、行政查房安全、科室收支計算,每周組織檢查1次);總務護士(財務保管、患者公休座談會);責任護士(安全環(huán)境管理、護理業(yè)務學習管理、業(yè)務技術操作考核、患者等級護理管理、消毒隔離檢查、患者公共娛樂活動管理);專業(yè)護士(臨床帶教管理、全體健康教育授課、護理業(yè)務學習管理、護理業(yè)務查房、護理文件書寫質量);
1.2.3 質量控制 由主管護師及護師組成科室質量控制小組,定期檢查危重患者護理、消毒隔離、查對制度、病區(qū)管理、日?;A護理質量等。為調動科室護理人員工作積極性,可制定獎懲制度。護理人員每天3次進行查房,其中早上(8:30~9:30),目的在于病區(qū)衛(wèi)生,晨間護理、收集標本、對危重患者護理及完成工作日志)。中午(11:00~12:00),目的在于護理記錄、負責隔離消毒和核對醫(yī)囑。下午(14:30~15:30),目的在于病區(qū)衛(wèi)生、落實治療、基礎護理及危重患者護理。護理部門于每月1次整體查房,從中了解患者對護理滿意度,并根據患者意見和建議改進和調整護理計劃。
1.3 效果評價標準 本研究從基礎護理、病房護理、消毒隔離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四個方面考評[4],其中一級護理、基礎護理、病房護理中<90分(不合格),≥90分(合格),消毒隔離、查對制度中>100分(不合格),≥100分(合格),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中<85分(不合格)≥100分(合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科室全體護士均參與到此次管理模式中,其基礎護理、一級護理、病區(qū)護理、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等護理質量合格率均優(yōu)于應用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參與管理模式應有前后科室護理質量比較(n)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多數患者及家屬表示在治療疾病的同時獲得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因此有必要充分重視科室護理管理。傳統(tǒng)護理管理模式使大部分護理人員被動的接受傳達的護理任務,工作積極性不高,缺乏進取心和責任感,普遍意識認為自身只是科室的一員,只要準時上班,不出醫(yī)療事故即可。參與管理的內涵是讓科室護理人員均參與到管理中,為參與者創(chuàng)造工作環(huán)境,讓其擁有管理權和自主權。對于參與管理者來說主要通過參與制定決策,以此體現自身價值[2-3]。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高速運行,護理隊伍中的高學歷成分越來越多,但她們也逐漸產生了越來越強烈的被尊重、被認可、歸屬感和發(fā)揮自身才能的愿望。例如在未運用參與管理模式之前,大部分護理人員不重視基礎護理,認為這是家屬分內之事,而在參與管理后,個人從管理者的角度明確感覺到基礎護理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構建和諧護患關系的前提[4-5]。再例如以前負責技術操作管理的護士,除了自身具備精湛的操作技術外還帶動整個科室護士在醫(yī)院季度操作考核中全部達標。本研究結果顯示,科室全體護士均參與到此次管理模式中,其基礎護理、一級護理、病區(qū)護理、查對制度、消毒隔離及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率等護理質量合格率均優(yōu)于應用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相關研究[6]指出,人才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產,如何發(fā)展人是未來社會領導最重要的職能。對于護理工作來說,在應用參與管理模式之后會清楚的認識到患者的滿意程度和生命安危與病房管理是否達標息息相關,只有人人參與管理后才會提高病房管理質量[7]。此外,科室護理人員都肩負著管理科室和護理患者的重擔,人員分工明確,職責清楚,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事故發(fā)生時相互推諉的現象。護士根據科室管理工作因材施任,可充分展示護理人員的才能智慧,體現其價值觀[8]。大家共同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有效加強了團隊凝聚力,尤其科室質量控制小組對所制定的每1項考核措施都公平公開的實施,量化每1名護士的工作質量,進而增進護士與護士長、護士與護士之間的信任,更好的服務于科室護理。
綜上所述,在科室護理管理中應用參與管理模式能有利于護士長宏觀管理科室,增強護士的責任感和工作能力,減少人員矛盾,提高團隊合作力,為患者提供高品質的護理服務,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 張愛珍.參與管理模式在科室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現代實用醫(yī)學,2013,25(8):952-953.
[2] 江蕾,朱德清,趙玉潔,等.參與式管理在科室護理管理工作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5(13):83-85.
[3] 胡歡,楊麗霞.參與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5,3:33-34.
[4] 辛霞.共同參與式護理管理在美國醫(yī)院管理中的應用及啟示[J].中國護理管理,2015(3):259-262.
[5] 魏寅翼,劉化俠,胡曉旭,等.參與式教學在研究生課程《護理管理理論與實踐》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3,27(22):2407-2408.
[6] 余紅梅,徐俊,李蓓蓓,等.參與式管理在提高護理文書質量中的應用[J].東南國防醫(yī)藥,2014(5):535-536,545.
[7] 黃靜,李小紅,孔祥萍,等.參與式教學法在護理本科生科研訓練中應用效果評價[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5):56-59.
[8] 鄭文美,陳建萍,顧躍英,等.門診護士參與診間責任制護理管理的實施與效果分析[J].護理與康復,2015,14(9):872-87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1.067
吉林 132600 舒蘭市人民醫(yī)院(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