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時初
單飛勇闖馬拉松
◎文/周時初
上海國際馬拉松賽一直是訓練有素的專業(yè)運動員的事??墒怯幸惶?,聽徒弟說他參加了馬拉松賽,他這樣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居然也跑馬拉松?
看來馬拉松和我們并不遙遠嘛!或許適當鍛煉,我此生也有可能體驗一下跑馬拉松的感受。
徒弟說:“你去參加‘健身跑’咯,這適合你們年紀大的人?!?/p>
我暗下決心:要么不跑,要跑至少來個半程馬拉松!
在公園,我沿著一段約兩百米的路一路跑去。沒跑多久,常年不鍛煉的老腿就跟我叫板了,我腿痛了好幾天。
徒弟給我指點迷津:“要充分活動開才能跑。你剛開始練跑步,急不得,要循序漸進。”
我打算先練2000米。剛開始跑時胸部像要撐破似的,還隱隱有點痛。我知道,一定要減量,而且速度也不能快。小心謹慎地練了一年后,2000米已不在話下。
第二年,我考慮增加距離。每增加一千米,就是一個新的難題,最后,增加到7000米!
我有了點底氣,報名參加“半程馬拉松”。
開賽后,徒弟一路跟著我。在拉拉隊的鼓舞下,我順利地跑過一萬米。
不料,到了1.5萬米后問題漸漸出現(xiàn),先是髖關節(jié)有點吃力,接著酸痛,再后來就是舉步維艱,速度越來越慢,本來落在我身后的選手都先后從我身邊超越,連平時不起眼的那些“弱勢群體”,那些中老年婦女及小姑娘們也一個個邁著輕松的腳步超過了我。我咬緊牙關,拖著雙腿,艱難無比地前行著。路邊的拉拉隊依然興高采烈,有揮著小旗的,舞著彩帶的,敲著小鼓的,然而對我來說,只剩下一片鬧哄哄……
不知跑了多久,終于到了終點。
雖然跑得不像樣,但至少體驗到了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今后練習應該注重的方向:腿部的耐受力是關鍵。
針對這一弱點,我又練了一年。第二次跑半程,就不像上一年那樣受罪了。
日子過得真快,一眨眼又到了開賽的日子。那是2011年12月4日。
數(shù)萬名“老馬”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我有點緊張:今年徒弟參加了一個跑步組織,放手讓我“單飛”了。我給自己定下一個方案:前半程不能快,保存體力,以備后用。發(fā)令槍響后,整個隊伍慢慢地啟動著,四分鐘后我到達了起跑線。哪知一過線,個個都速度加快,猶如脫韁的野馬。我牢記著組委會的提示:咱們就“慢生活”吧,跑完就是勝利。
沒了徒弟的指導,一切全靠自己掌控了。過半程時,我對自己講,還有更艱苦的路程在后面呢,要堅持到底。
據(jù)說3 5公里是個“鬼門關”,一切不良反應都會出現(xiàn)。沒想到在23公里,我就提前嘗到了這折磨人的滋味:雙腿肌肉酸脹,體力漸漸透支,簡直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頭腦中不斷地產生消極的念頭:“我本來就只有半程的實力,卻偏要跑什么全程……真是自不量力……現(xiàn)在倒好……”
我邁著幾乎麻木的雙腿,機械地向前跑著。遇到路邊的飲水站,就及時地補充水分和能量,沒想到居然產生了神奇的動力。不知不覺,過了幾個“折返點”。一看提示牌“38km”,不由得心情一陣激動,勝利在望了。此刻,只聽后面一位參賽者大叫:“加油!”卻不見他趕上來。我知道,這位老弟也是上氣不接下氣了。
過了最后一個“折返點”,終點步步逼近……終于,我越過了終點!聽到電子計時器“嘀”地一下,我渾身虛脫,卻精神振奮。我實現(xiàn)了馬拉松夢,我成功了!
或許有人要問我的成績如何,這咱就不說了吧。我想說的是:一個年近花甲的人,從200米起步,經過4年的努力,最終在6小時內跑完42公里,我為自己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