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高巖
蘇州西南大約十多公里處的太湖之濱,有一座木瀆鎮(zhèn), 它不僅歷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多年,而且風光旖旎,人杰地靈,自然與人文勝跡交相輝映,處處彰顯著吳越文化獨有的韻致。關于它名字的由來,還有一段歷史故事,據(jù)傳春秋末年時,吳王夫差為博得絕代佳麗西施的歡心,在當?shù)仂`巖山上大興土木修建“館娃宮”,大量名貴木材從各地源源不斷運送而來,以至于堵塞了山下河流港瀆,造成“木塞于瀆”的局面,木瀆鎮(zhèn)因此得名。史書記載,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巡視,六次駐蹕木瀆,小鎮(zhèn)的美麗由此可見一斑。
風光秀麗的香溪,承載著一段西施的傳說
來到古鎮(zhèn)入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石牌坊,上書蒼勁有力的四個大字“瑞門入勝”,民間稱這座牌坊為吉祥門,寓意著邁過它就等于掀開了千年古鎮(zhèn)神秘的面紗。
邁過石牌坊走進木瀆鎮(zhèn),一股“小橋流水,江南人家”的靈秀氣息撲面而來。鎮(zhèn)中一條名曰香溪的小河靜靜的流淌著,穿城而過,河兩岸栽滿高矮不一的樹木,棵棵蓊郁蒼翠,彰顯著勃勃生機,其中一些翠柳,低垂的枝葉緊挨波光粼粼的河面,仿佛一個個身披碧紗裙的少女正在菱花鏡前梳妝打扮,那映在水面的倒影,影影綽綽,美感十足。這條小河因何叫香溪,小鎮(zhèn)中流傳著一段浪漫的傳說——春秋吳越爭霸期間,居于此地的美女西施經(jīng)常在侍女們陪伴下到溪邊梳洗妝容,洗落的香粉胭脂點點滴滴流進小溪里,久而久之,溪水便散發(fā)出淡淡幽香,于是這條原本無名的小河便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香溪。
沿香溪岸邊漫步前行,只見不寬的河面上,相隔不遠就有一座連接兩岸的石拱橋,雖然每一座造型不同,但建造的都很精美,頗具有藝術感,不少橋的外側還藤蘿纏繞,裹滿綠植,將小橋打扮的綠意盎然。河中不時有身穿藍印花布衣的女子搖著木舟駛過,她們邊搖邊低聲哼唱著江南小調(diào):“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聲聲吳儂軟語輕柔悅耳,娓娓動聽。靜臥的小橋,輕行的小舟,這一動一靜融匯在一起,極富畫面感,遠遠望去就像一幅大寫意的山水畫。
香溪邊除了繁茂的樹木外,還栽種著各色鮮花,一團團一簇簇,色彩斑斕,嬌艷多姿,那花兒,紅的,紅的火熱奪目,如燃燒的烈焰浪漫奔放;白的,白的無瑕,如純凈的冰雪一塵不染……每當微風吹來,花兒們便搖動起身姿,競吐芬芳,那彌漫在空氣中的花香,侵入鼻孔時,我仿佛聞到了2500年前香溪中的胭脂香。
香溪一側有一條木質長廊,長近180米,青瓦蓋頂,青石鋪地,朱紅雕花的木欄,光亮的石板長凳,古色古香。很多游客走累了,便來到這先人精心打造的長廊中,坐在已被歷史老人撫摸的光滑石凳上,身依木欄,靜靜地看著潺潺流淌的溪水,聽著駐足長廊飛檐上小燕子們嘰嘰喳喳的鳴叫聲,緩解著疲勞。
古韻悠悠的老街,充滿江南水鄉(xiāng)風情
與眾多依水而建的江南城鎮(zhèn)一樣,木瀆鎮(zhèn)也是依水打造,鎮(zhèn)中的街巷、房屋都環(huán)繞香溪周邊,其中最繁華的老街,即與香溪平行,溪曲街曲,溪彎街彎,曲曲彎彎延伸開去。老街上的道路保持著古時青石鋪就的原貌,一塊塊被歲月打磨的凸凹不平的石板,默默折射著小鎮(zhèn)悠久的歷史,每當有穿著皮鞋的男女從上面走過,青石在鞋跟敲打下便會發(fā)出清脆的叮當聲,聽起來就像一曲節(jié)奏明快的打擊樂,別有一番韻味。
老街兩旁的房屋,基本都是有把年紀的老建筑,不過保存的均比較好。這些老建筑,粉墻黛瓦、屋屋相連、高低起伏、錯落有致的排列著,充分體現(xiàn)著蘇派建筑低層高密度,造型簡潔輕巧虛實結合,色彩淡雅臨河貼水,空間柔和富有美感的風格,將“前街后河、人家盡枕河”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情展示的淋漓盡致。
老街上商鋪、飯店林立,一家挨著一家,大多以經(jīng)營蘇繡制品和江南特色小吃為主。每家商鋪中琳瑯滿目的蘇繡制品,雖然題材不同,規(guī)格不一,花色各異,但件件透著濃郁的姑蘇之風,制品中不乏出自蘇繡名家之手的精品。這些蘇繡是女士們的最愛,各家商鋪間,上至銀發(fā)飄飄的老嫗,下到年輕貌美的姑娘,穿梭往來,看到自己心儀的制品大都會立即解囊拿下,即便最不舍得花錢的也會左挑右選,買上幾條蘇繡手帕。臨近中午時分,老街上飄起“蜜汁豆腐干”、“魚味春卷”等當?shù)靥厣〕缘奈兜?,那撲鼻的香氣極具誘惑力,很多人在臨街小吃店前停下腳步,買上一份自己喜愛的小吃,邊走邊吃無拘無束的過著嘴癮。
如今,古樸的老街、現(xiàn)代的繁華,二者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它們?nèi)诤系氖悄菢幼匀?、那樣完美,既不失悠悠古韻,又與時俱進,歷史的腳步就這樣攜古帶今繼續(xù)向前。
精致俊美的園林,巧奪天工流韻百年
緊鄰太湖,坐落在靈巖、天平、七子等吳中名山環(huán)抱之中的木瀆鎮(zhèn),山美水豐,與喧囂的蘇州市區(qū)近,又有一定距離,因而堪稱鬧中取靜之地,宜居之所,或許正是這美麗山水靈秀之氣的孕育,小鎮(zhèn)自古以來人才輩出,從北宋至清末共考出27位舉人,20位進士,如范仲淹、馮桂芬、楊基、葉燮等,近現(xiàn)代則出了沈壽、唐納、嚴家淦等一批名人,他們有的生在木瀆長在木瀆,有的長年居住在木瀆,這些飽讀詩書之人,既逐漸在古鎮(zhèn)營造出厚重的文化氛圍,發(fā)達后又投巨資在古鎮(zhèn)先后建造起數(shù)十所環(huán)境幽雅、格調(diào)清新、景色怡人的私家花園,現(xiàn)經(jīng)日月更替、風霜洗禮,仍有“虹飲山房”、“榜眼府第”等十余處保存完好,這在國內(nèi)小鎮(zhèn)中絕無僅有,故木瀆有“中國唯一園林古鎮(zhèn)”之美譽。
在現(xiàn)存的十余處私家花園中,嚴家花園是比較有特色的一座,它建于1728年,占地16畝,位于在木瀆老街上,背靠靈巖山,門對香溪水,原是清朝乾隆皇帝的老師、著名詩人沈德潛的宅邸,后易手至木瀆首富嚴國馨名下?;▓@前門上懸掛著清光緒皇帝的老師翁同龢題寫的“嚴家花園”匾額,僅此足見嚴家地位的顯赫?;▓@主體為五進式結構,依次建有門廳、怡賓廳、尚賢堂、明是樓、眺農(nóng)樓。 居住區(qū)位于花園中部,周邊是精心設計建造的園林,園林布局以水池為景觀中心,亭榭樓閣依水而筑、奇異山石臨水而設、紅花綠草依水而綴,每一處單獨近看皆細膩精巧獨自成景,整座園林遠眺則恢弘大氣如詩如畫。園內(nèi)美麗景觀間還建有“友于書屋”、“錦蔭山房”、“延青閣”等眾多以屋、房、閣、軒、廬、齋、樓命名的處所,各個名字文化氣息十足,體現(xiàn)出主人的翰墨功底、品味格調(diào)。
花園園林里最有特色的是植物花草布局,設計建造者將不同季節(jié)的花草樹木按春夏秋冬四季布置成四個小園區(qū),分別取名為“嗅宜人之清香,蘭芬益文思”之春園、“別有洞天荷風涼”之夏園、“聞香思折桂、攻讀仰收螢”之秋園、“暗香疏影月黃昏”之冬園,四園四景,四景各異。一方園林中,將四季花草樹木融為一爐,營造出四季一園,一園四季之景,構思真是妙不可言。漫步在這奇異的園林中,嗅著淡淡花香,品味著賞心悅目的景致,一種心曠神怡之感油然而生。清朝著名文學家龔自珍游覽過嚴家花園園林后,贊嘆之余曾留下這樣的溢美之詞——“妙構極自然,意非人意造”。
游覽中我看到一株樹姿偉岸壯麗,葉闊蔭濃的廣玉蘭樹,它如鶴立雞群般佇立在眾多樹木中。據(jù)說這株廣玉蘭是花園第一代主人沈德潛居住時,乾隆皇帝駕臨府上之際親手所栽,這背后還有一段歷史趣聞軼事:乾隆帝二下江南巡視時,住進木瀆鎮(zhèn),一天傍晚突然興起,要夜游太湖,豈料行至半路天公不作美,下起了雨,且越下越大,乾隆無奈只得返回,折返途中他決定去看望一下昔日的老師沈德潛。抵達沈府剛落座,乾隆便聞到一縷沁人心脾的幽香,于是尋香望去,發(fā)現(xiàn)香氣來自書架上一盆盛開的廣玉蘭,乾隆起身拿起花盆想近距離好好聞聞花香,誰知手里一滑,花盆落地摔碎,乾隆臉上頓現(xiàn)尷尬之色。在一旁的沈德潛見狀靈機一動,立即開口說道:今天皇上駕臨,看來這盆花是要給您磕頭請安吶!乾隆一聽心中大悅,說:這等有靈性的花木扔了太可惜,就將它栽到花園里吧!沈德潛聞言喜出望外,連聲稱是,隨后乾隆與沈德潛一起把這株廣玉蘭栽到了花園里。如今這株歷經(jīng)上百年風雨的廣玉蘭樹,蒼翠挺拔,每到盛花期,花香四溢,香飄滿園。
離開木瀆前,當我得知小鎮(zhèn)2005年即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時,由衷的發(fā)出贊嘆——它當之無愧。贊嘆之余,小鎮(zhèn)中美麗的香溪、古韻悠悠的老街、流韻百年的園林,隨著記憶永遠刻在了我的腦海中。大美木瀆,有機會我一定再來目睹你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