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德潛
- 沈德潛詩論中的讀者意識及批評向度
710127)沈德潛論詩重視繼承和發(fā)揮“詩教”精神,強調(diào)詩歌“和性情,厚人倫,匡政治,感神明”[1]4的風教作用。文學作品就其最終目的而言是為了讀者的接受而創(chuàng)作,作品中所承載的以“溫柔敦厚”為核心的詩教精神亦需要被讀者接受,這樣才能實現(xiàn)其美學價值和社會功能。沈德潛盡管沒有提出系統(tǒng)的閱讀接受理論,但其詩論中已經(jīng)包含了明顯的讀者意識。本文擬從讀者身份的感知、涵泳的閱讀方式以及讀者角度對詩歌創(chuàng)作提出要求三個向度,分析沈德潛詩論中的讀者意識。一、對讀者閱讀體驗的重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5期2023-12-17
- 沈德潛集外序文輯補
231201)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蘇長洲(今蘇州)人??怠⒂?、乾三朝著名詩人、詩論家、詩選家。眾多詩人服膺其詩學,欽佩其人格,友朋弟子遍天下,所謂“乾、嘉以來之詩家,師傳之廣,未有如德潛者。”[1]3900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 年出版四冊《沈德潛詩文集》,潘務(wù)正、李言點校,是迄今收錄沈德潛詩文最完備的版本,為推進沈德潛研究打下堅實基礎(chǔ)。不過,由于沈德潛主盟詩壇數(shù)十年,又性情和善,喜與人交,為人題贈的詩文難免有未收入全集者。近年
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3-01-05
- 沈德潛序跋與古文觀
祝 福沈德潛序跋與古文觀祝 福(安徽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蕪湖 241000)沈德潛作為乾隆時期的文壇“盟主”,其詩學創(chuàng)作及思想深受學界關(guān)注,而學界對其古文創(chuàng)作與古文觀尚缺乏深入的研究。在沈德潛的古文中,二百余篇序跋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數(shù)量多、質(zhì)量高,呈現(xiàn)理、事、情三者兼?zhèn)涞膭?chuàng)作風貌。其在宗旨論、源流論、創(chuàng)作論等古文理論方面,亦有豐富論述,反映出頗具特色的古文思想。沈德潛;序跋;古文;古文觀沈德潛(1673年-1769年)是清前、中期重要的學者和文士,其坎坷
遼寧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11-24
- 沈德潛評選韓愈古文發(fā)微
《讀本》)中,沈德潛以韓愈文章為首,選錄韓文數(shù)量最多、范圍最廣,對韓文的評點也深刻展現(xiàn)了評選家的筆力。從《讀本》選錄八家文數(shù)量來看,全書共30卷,380篇;韓文入選6卷,94篇,占據(jù)近1/4的總體篇幅,大幅領(lǐng)先其他七家文章。從《讀本》的選錄范圍來看,涉及韓文文體的范圍最廣,包括論說、表狀、書序、傳記、碑文、墓志銘等,基本涵蓋了韓文的創(chuàng)作文類?!蹲x本》對韓文“優(yōu)中選優(yōu)”,做到了數(shù)量適中而質(zhì)量又上乘;同時還在選錄文章數(shù)量和文體范圍上對八家文章做了隱形的橫向比較
文化創(chuàng)新比較研究 2022年28期2022-11-24
- 沈德潛的“遇”與袁枚的“不遇”
庶吉士。一個是沈德潛,“格調(diào)說”的代表人物,會試第65名,殿試后賜二甲第8名進士;另一位是袁枚,“性靈說”的主要倡導者,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又是“乾隆三大家”之一,殿試二甲第5名進士。是年沈德潛67歲,而袁枚24歲,二人年輩幾乎差了兩代,但科舉后則成為同年。在以科名為重的時代,考中進士是進入仕途的最佳入場券,無論是大器晚成的沈德潛,還是少年得志的袁枚,這一年對他們來說都是幸運年。對于沈德潛來說,更是他的轉(zhuǎn)運年,因為截至乾隆三年他已經(jīng)參加了17次鄉(xiāng)試。當他長期蹭蹬于
古典文學知識 2022年4期2022-11-08
- 《四庫全書總目》清別集提要中沈德潛詩論探賾
期的文學特點。沈德潛作為一位重要的清初文學家,因其特殊的生平經(jīng)歷,沈氏詩論以隱秘的方式散見于《總目》之中,如《總目》在《睫巢集》中評論道:“鍇卜居盤山,優(yōu)游泉石以終。故其詩意思蕭散,挺然拔俗,大都有古松奇石之態(tài)。而刻意求高,務(wù)思擺脫,亦往往有劖削骨立,斧鑿留痕?!盵1]2595這段對李鍇的評論文字實際上脫胎于沈德潛的《清詩別裁集》,其原文為:“豸青系勛臣之后,當?shù)么蠊伲速善渑潆[于盤山。有武攸緒風。既老,歲至京師,然一二日即歸,人罕見其面。詩古奧峭削,自辟
樂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9期2022-10-21
- 試析李夢陽、沈德潛二人的詩學觀
摘要:李夢陽、沈德潛是明清時期重要的詩論家,二人均以唐代詩歌為宗,推崇“格調(diào)”。本文首先分析二人詩學主張的歷史語境,窺其詩學觀發(fā)展的內(nèi)在邏輯;其次闡述二人詩論中“格調(diào)”的內(nèi)涵及實質(zhì),指出“格調(diào)”的差異所在;最后試圖從詩之根本、詩格與人格之關(guān)系、新變方式這三個方面辨析二人的格調(diào)詩學觀。關(guān)鍵詞:李夢陽;沈德潛;詩學觀;復古;格調(diào)一、詩學主張的歷史語境弘治年間,孝宗皇帝施行了一系列積極明智的措施,如罷斥奸邪、任用賢能、廣開言路等,使得士大夫士氣高漲,積極進諫。在
雨露風 2022年5期2022-06-19
- “變調(diào)”與“正聲”
——沈德潛的災害詩與詩教思想
格調(diào)詩學領(lǐng)袖的沈德潛,創(chuàng)作了一批數(shù)量眾多、記述翔實、諷刺深刻的災害詩,具有獨特的詩學價值。一、沈德潛的災害詩創(chuàng)作沈德潛一生長壽,自十余歲開始練筆,至九十六歲去世,其間近八十年時間寫作了大量的詩歌及詩學著作。災害詩在沈德潛詩集中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頗具特色,呈現(xiàn)出其生活時代的歷史面貌和詩學思想。沈氏災害詩主要收錄于《一一齋詩》《竹嘯軒詩鈔》《歸愚詩鈔》《歸愚詩鈔馀集》等詩集之中,經(jīng)過筆者統(tǒng)計,詩中描述的災害類型及頻次如表1。表1 沈德潛“災害詩”中涉及的自然災害
皖西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3-20
- 沈德潛早年詩名傳播問題考辨
241000)沈德潛晚年受乾隆恩遇,從下層寒士一躍為詩壇領(lǐng)袖,成一時佳話。清人多認為兩人交際已早,沈德潛至遲于雍正年間已被皇四子弘歷所賞識。李元度在《國朝先正事略》中記載:“高宗嘗于《南邦黎獻集》中見公詩,賞之,諭大學士張文和公曰:‘沈德潛系老名士,有詩名。’命和《消夏十詠》及《落葉》諸詩,俱稱旨,以后賡和遂不可勝紀?!盵1]此事多書均曾記載,引起了學界關(guān)于沈德潛與乾隆恩遇離合的種種推測。有學者據(jù)此認為沈德潛早年藉藉無名,而鄂爾泰于雍正三年編纂的《南邦黎獻
青島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2-20
- 沈德潛:人生七十才開始
可能。也因此,沈德潛的人生,才會幾百年來,一直為人品談和嗟嘆。困厄四十年沈德潛(1673—1769),字碻士,號歸愚,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祖籍浙江吳興。到沈德潛父親一輩,沈家居住在蘇州府長洲縣葑門外竹墩村(今蘇州姑蘇區(qū)楊枝塘),沈德潛就出生在那里。沈德潛少年聰慧,兼讀書勤奮用功,16歲前已經(jīng)通讀四書五經(jīng)及《左傳》《韓非子》《尉繚子》等書。此外,他又師從葉燮學詩。葉燮世稱橫山先生,是著名的詩人、詩論家,著有詩論專著《原詩》,這本書常被人與《文心雕龍》相提并
蘇州雜志 2021年3期2021-12-02
- 淺談乾嘉“江南名老士”沈德潛的詩歌創(chuàng)作
名詩人、蘇州人沈德潛一生致力于科舉,但屢屢受挫,晚年被乾隆帝賞識,得“江南名老士”之贊譽。詩歌創(chuàng)作貫穿其一生,他主張“主盛唐,倡格調(diào)”和“溫柔敦厚”詩論,不僅詩歌創(chuàng)作豐碩,而且在詩論方面亦有很高成就。研究其詩歌創(chuàng)作,對了解清代詩壇的風向有重要意義。關(guān)鍵詞:沈德潛 歸愚詩鈔集 溫柔敦厚清代乾嘉時期蘇州著名詩人、詩論家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謚號文愨。主張“主盛唐,倡格調(diào)”和“溫柔敦厚”詩論,如王豫在《群雅集》中所論及:“論詩上溯《三百》
名作欣賞·評論版 2021年6期2021-08-03
- 沈德潛游杭考
241001)沈德潛享年九十七歲,其晚年編纂的《沈歸愚自訂年譜》于生平重要經(jīng)歷多有記載,然因年老回憶及記錄簡略,很多事件或誤記或失載,因此雖為其親自編訂,卻并不十分可靠。本文圍繞其游杭之事,考察年譜記載的準確性及全面性。沈德潛一生數(shù)度游杭,除乾隆十六年、二十二年、二十七年高宗三次南巡隨駕至西湖外,尚有多次游覽或因事赴杭的經(jīng)歷。西湖、錢塘江的自然風物和人文景觀在他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形之于詩歌吟詠,然年譜中的記載疏漏甚多。茲結(jié)合沈氏及其友人的相關(guān)文獻資
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年6期2020-12-14
- 《論語》還價
副宰相的高官。沈德潛的“著作權(quán)”沈德潛是乾隆時期有名的詩人,深受乾隆的寵信。乾隆有時會讓沈德潛代筆寫詩,然后收入自己的御制詩集里。作為回報,乾隆給了沈德潛很多賞賜,在他九十歲那年,還封他為“太子太傅”。但沈德潛并不甘心,退休后又悄悄地把代筆的作品編回了自己的詩集,跟皇帝搶起了“著作權(quán)”。這下惹惱了乾隆,在沈德潛死后,他下令追奪沈德潛官銜,毀墓戮尸。宋孝宗吃素宋孝宗性格仁孝,對禪位給自己的太上皇宋高宗十分關(guān)心。宋高宗在八十一歲時去世了,宋孝宗決定戴孝三年,堅
故事會 2020年23期2020-12-04
- 晚年的妥協(xié):沈德潛《宋金三家詩選》編撰時期研究
聞學院一、前言沈德潛在清代論詩主“格調(diào)”?,F(xiàn)階段,學界對沈德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成就:一是探討了沈德潛的詩學體系;二研究其“格調(diào)”說與“溫柔敦厚”說之關(guān)系;三是有關(guān)沈德潛詩歌創(chuàng)作的研究;四是探究關(guān)于沈德潛在唐詩學上的成就;五是關(guān)注沈德潛的詩歌選本,其中,對沈氏詩選中體現(xiàn)其詩論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國朝詩別裁》等選本上,而對《宋金三家詩選》的研究相對較少,現(xiàn)有的研究將關(guān)注點集中在此選本與沈氏詩論以及此選本所
長江叢刊 2020年21期2020-11-18
- 一場被文學史與文學批評史雙重誤讀的“詩學論爭”
——袁枚、沈德潛詩學之爭新探
論疊興,其中以沈德潛為代表的“格調(diào)說”、袁枚“性靈說”、翁方綱“肌理說”三大詩學理論相繼興起而蔚然成風,應者云集,幾乎籠罩了整個乾嘉詩壇。三大詩說的理論基礎(chǔ)本有互相兼容之處,但更多的卻是各家間的互相批評和責難,甚至是攻訐。尤其是“格調(diào)說”與“性靈說”之間,袁枚曾公開致書二通問難沈德潛,并在多處表達對沈德潛詩論的批評意見;而沈德潛的弟子王昶亦對袁枚的詩學有過批評(1)可參看武云清《論王昶與袁枚之爭》(《文藝評論》2014年第4期)、龍野《論王昶對袁枚詩學的批
中國韻文學刊 2020年2期2020-11-17
- 從“詩教”走向“忠孝”
房等文學侍臣及沈德潛面前分別發(fā)表了一場極為嚴厲的文藝訓話,明確標舉“詩者,何忠孝而已耳?離忠孝而言詩,吾不知其為詩也!”(《沈德潛選國朝詩別裁集序》)其后,乾隆帝又將這篇訓話收入《御制文集》,并刊刻以示天下。乾隆帝的這番訓諭可謂是當時最高層對文藝的最高指示,即詩當以“忠孝”論,詩文寫作應該服從于“忠孝”原則,不再僅僅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溫柔敦厚”詩教觀,一掃以往傳統(tǒng)士大夫所認為的“歌詩合為事而作”,更不可能是“不拘格套,獨抒性靈”或“信口信腕”“我手寫我口”等
古典文學知識 2020年4期2020-07-30
- 沈德潛與乾隆詩壇
吳兆路摘要:沈德潛是清代乾隆年間早期著名的一代詩文大家,向來被視為“格調(diào)說”的倡導者,其實它更具有深刻的豐富性和兼容性。他重視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tǒng),但其早年的作品更接近社會民生,多反映老百姓的疾苦和社會凋敝,與所謂的“乾隆盛世”很不和諧;沈德潛論詩雖然在很多場合下有些道貌岸然,恐失“溫柔敦厚”之旨,但他在具體論述和評價過程中,對這個尺度的把握卻又特別寬泛。沈氏的詩學獨樹一幟,其特點不是能僅用“格調(diào)”一詞就能概括的。其文學地位的穩(wěn)定確立,與其獨特的人生
江淮論壇 2020年1期2020-04-10
- 《明詩別裁集》刪詩改詩例說
1]2此句可見沈德潛對于刪改詩的一個基本認知,即刪改詩句是對于原作的潤色,只有改動不合理之處,其詩才近于完美。排除編者個人的刪改習慣,我們能夠看出,《明詩別裁集》不僅僅是一個詩歌選本,更是沈德潛想以此來宣揚自己詩學主張的著作。此選本是用來輔翼詩教的,是用來拯救清初詩壇的弊端,改變時人對明詩的偏激評價,以使詩歌朝著雅正、復古方向發(fā)展的指路牌,所以凡是不符合自己審美標準的詩句都要加以改正,以達到典范作用。本文對于刪改詩句的判斷,是以詩人較早的原始文集為依據(jù),以
上饒師范學院學報 2020年1期2020-02-25
- 沈德潛佚文輯補
231201)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江蘇長洲(今蘇州)人。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卒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享年98歲。沈德潛的一生,歷經(jīng)康乾盛世,其論詩主張溫柔敦厚詩教說,注重格法和才情,是清代詩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沈德潛詩文集》,共四冊,潘務(wù)正、李言點校,是迄今收錄沈德潛詩文最完備的版本。但是,由于沈德潛高壽,主盟詩壇長達數(shù)十年,又性情和厚,喜與人交,為人題贈的詩文多有未收入全集者。今輯得沈德潛集外佚文六篇,整理
集美大學學報(哲社版) 2020年2期2020-02-11
- 沈德潛八次編修地方志
06)提 要:沈德潛是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詩人、詩論家,一生從事詩選、詩學,成果著卓。他同時也是一位方志專家,一生8次參加方志編修,6次擔任總裁(或稱總纂),為優(yōu)秀文化的傳承作出了貢獻,亦留下了不少有關(guān)方志編修的真知灼見。封建社會的讀書人一生最大的追求能做兩件事:第一件是科舉功名,考取科舉,獲得功名,可以升官發(fā)財,可以光宗耀祖。第二件是編史修志,編史是“隔代編史”,一般不大可能遇到,因而最大的希望是能編修一部地方志,亦可以清史留名。清代沈德潛是個幸運者,一生
江蘇地方志 2019年6期2020-01-16
- 論《說詩晬語》對《詩經(jīng)》的接受
發(fā)展歷史,是對沈德潛早期《唐詩別裁集》《古詩源》《明詩別裁集》等詩歌選集中所體現(xiàn)的詩學思想較為集中的反映。沈德潛《說詩晬語》自序云:“每鐘殘鐙灺候,有觸即書?;驕使刨t,或抽心緒,時日既積,紙墨遂多。命曰‘晬語’。”[1]“晬語”即零碎之語,“有觸即書”式的感悟性隨筆,由此可以看出沈德潛對于《說詩晬語》的定位類似于中國傳統(tǒng)詩話?!墩f詩晬語》有大量關(guān)于《詩經(jīng)》的評述,主要集中在上卷一則至三十六則,散見于下卷六十一則至八十八則,這些評語雖相對零散,未形成完整的體
文化學刊 2019年7期2019-12-26
- 論《古詩源》對漢詩的獨特定位
)《古詩源》是沈德潛系列詩歌選本中較有影響的選本之一,承載著他的詩學理想、審美趣味和價值取向,是歷來的研究焦點和熱點。學界現(xiàn)有研究多著眼于選本整體、沈氏詩學理念、古詩詩學觀念等方面,如馮善保的《沈德潛與〈古詩源〉》(《江蘇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張曉彭的《沈德潛〈古詩源〉的價值》(《南都學壇》2008年第3期)、周軍《沈德潛格調(diào)說的范本—— 〈古詩源〉》(《平頂山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等。與沈德潛的唐詩觀、宋詩觀方面的研究文章相比,沈德潛漢代詩
中國韻文學刊 2019年3期2019-09-11
-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對韋應物的獨特定位
475001)沈德潛的《唐詩別裁集》是清代一部影響力較大的唐詩經(jīng)典選本,其選詩的選錄標準跳出唐人選唐詩不收李杜詩的窠臼,明確表明以李白、杜甫為宗。沈德潛將唐詩體裁分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言長律、五絕、七絕三體七類,并有選擇的收入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其中,從選詩數(shù)量上看,《唐詩別裁集》選入唐代詩人作品的前五名分別是杜甫(255首)、李白(140首)、王維(104首)、韋應物(63首)、白居易(61首)。由選詩數(shù)量體現(xiàn)出沈德潛對盛唐時期李白、杜甫、王維三
陰山學刊 2019年3期2019-06-17
- 《湖海詩傳》關(guān)涉沈德潛“格調(diào)”說資料的被誤引
朱則杰關(guān)于沈德潛倡導“格調(diào)”說,學術(shù)界長期以來盛傳著一條據(jù)說出自王昶所輯《湖海詩傳》的資料,由繁到簡大致有如下三種版本:第一種版本:其時(,)葉燮門人蘇州沈德潛獨持格調(diào)說,崇奉盛唐而排斥宋詩,與杭州厲鶚對峙……以漢魏盛唐倡于吳下。第二種版本:蘇州沈德潛獨持格調(diào)說,崇奉盛唐而排斥宋詩(,)……以漢魏盛唐倡于吳下。第三種版本:蘇州沈德潛獨持格調(diào)說,崇奉盛唐而排斥宋詩,以漢魏盛唐倡于吳下。引用到這條資料的論著,筆者所見至少有幾十處之多(因涉及面太廣,具體從略)。
古典文學知識 2019年2期2019-04-04
- “誰道鲇魚上竹竿?老年恩遇海天寬”
陸平沈德潛是清中葉享有盛譽的詩人、詩選家和詩論家,他的詩歌作品數(shù)量可觀,也頗見藝術(shù)功力。尤其在絕句一體上,他不僅提出了獨具只眼的論見,在創(chuàng)作上也付諸了相應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堪稱清中葉的一位絕句大家。在絕句一體中,沈德潛有奉和應制絕句26首,均為七絕,集中收錄在清乾隆三年(1738)序刊本《沈歸愚詩文全集》之《歸愚詩鈔》卷八和《恭頌南巡詩》卷十八中。(1)對于奉和應制詩歷來都有批評之聲,如清代詩論家吳喬曾對奉和應制詩千人一面的惡俗現(xiàn)象提出尖銳批評:況
北方文學 2019年36期2019-01-10
- 論沈德潛格調(diào)說及其儒家詩學立場
系的中心地位。沈德潛以格調(diào)作為論詩的標準,所以他被視為格調(diào)派的代表。同時他的格調(diào)論與明人相比已經(jīng)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主要闡述沈德潛的格調(diào)說和他的儒家史學立場,探討他的詩學觀念。關(guān)鍵詞:沈德潛;格調(diào)說;儒家;詩學明、清兩代是中國古典詩學發(fā)展的高潮,眾多詩學大家對詩歌風貌的構(gòu)建、詩歌名篇的篩選以及歷代詩人的褒貶評價是通過選本而直接體現(xiàn)的,沈德潛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江南長洲人。生于康熙十二年(1673),卒于乾隆三十四年(1769)。他們
世界家苑 2018年7期2018-07-28
- 論沈德潛對漢代詩歌的接受
100089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清代著名詩人、詩學批評家。沈德潛一直被視為清中葉尊唐詩學的健將和格調(diào)詩學的倡領(lǐng)者,而他對古代詩歌也做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與構(gòu)建工作,顯示出難得的系統(tǒng)性。沈德潛著有《沈歸愚詩文全集》《說詩晬語》,又編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等,從中可見他構(gòu)建詩學理論體系的努力。沈德潛對漢代詩歌的接受,是其詩學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研究和評價漢代詩歌時,沈德潛秉持儒家傳統(tǒng)詩學觀念,力主溫柔敦厚,從整體上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8年4期2018-04-03
- 試論《說詩啐語》杜甫研究
幫助。關(guān)鍵詞:沈德潛《說詩晬語》 杜甫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清代詩人、詩評家。其著作《說詩啐語》。以松散的筆記體行文,論詩開宗明義,標舉詩教,仰溯《風》《騷》,乃至漢魏六朝、唐宋而下。清代是杜甫研究的高峰時代。而作者沈德潛自身論詩,一方面高舉“格調(diào)”論,主張詩歌“溫柔敦厚”準則,另一方面尊崇唐詩詩歌,“詩圣”杜甫自然成為其標榜的對象。此外,其師葉燮論詩也極推杜甫,《原詩》曾論:“杜甫之詩獨貫古今”。故而,沈德潛對于杜甫之論,可初窺其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7年9期2018-02-03
- 《明詩別裁集》與沈德潛的復古詩學
明詩別裁集》與沈德潛的復古詩學李 程(華中師范大學 文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9)《明詩別裁集》是明詩批評史上極具理論特色的一部總集。沈德潛通過編選《明詩別裁集》,構(gòu)建起其復古詩學整體性的歷史脈絡(luò),體現(xiàn)出“仰溯風雅”,向儒家詩教傳統(tǒng)回歸的思想?!睹髟妱e裁集》旨在通過“別裁偽體”以“親風雅”,樹立其詩學思想的明詩批評旗幟。沈德潛對于明詩的定位是“陵宋躒元”?!睹髟妱e裁集》以風雅之“正”來觀照整個明代詩歌史,試圖確立自《詩經(jīng)》以來的儒家詩教傳統(tǒng),“明詩其
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7年6期2018-01-02
- 論沈德潛的哀悼詩
10630]論沈德潛的哀悼詩⊙程丹青[暨南大學文學院, 廣州 510630]沈德潛現(xiàn)存九十余首哀悼詩,其獨到之處是在述哀之余還流露出對時間流逝之嘆、人生如夢之感,哀傷、悲憤之中也透露出一種看透生死的坦然。藝術(shù)上多以樸實平易的語言,通過細膩幽微的手法來表達對亡者的哀悼之情,疊詞的大量運用以及今昔對比的描寫也增加了詩人的情感密度。其中以哀悼亡妻之詩尤為感人,也展現(xiàn)了詩人的至真、至性、至情。缺點則是詩歌的用典用詞和敘述結(jié)構(gòu)比較單一,缺少新意。沈德潛 哀悼詩 以情
名作欣賞 2017年32期2017-11-28
- 王昶“宗唐顯宋”的詩學思想
,王昶雖然師從沈德潛,但是并沒有因此忽略宋詩,表明了他客觀的態(tài)度?!娟P(guān)鍵詞】王昶;蒲褐山房詩話;沈德潛;宗唐顯宋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8-0223-02王昶師從“格調(diào)派”創(chuàng)始人沈德潛,沈德潛十分尊崇唐代的詩歌,并且十分反對宋代的學問之詩。王昶由于受到沈德潛的影響,詩歌亦尊崇“宗唐”的理念。但是王昶對宋詩卻不持否定的態(tài)度,表現(xiàn)了他“宗唐顯宋”的詩學思想。一、“宗唐”思想詩歌發(fā)展到清代,是繼唐朝之
戲劇之家 2017年18期2017-10-25
- 沈德潛的生前名與身后事
1739),是沈德潛的轉(zhuǎn)運年——或許在頭年八月他第17次參加鄉(xiāng)試考中舉人時,事情已在悄悄地起變化——會試中第65名,殿試后,67歲的他終于高中二甲第8名進士。俗話說“人生七十始開始”,70歲的他在乾隆七年(1742)散館后授翰林院編修(正七品),此后更是際遇非凡,官運直線上升,數(shù)年間仕至禮部侍郎(正二品)。致仕后,一度加銜為禮部尚書(從一品)、太子太傅(從一品),食正一品俸。倘若此生不遇乾隆帝,他恐怕只能以一老名士而終老鄉(xiāng)間泉林,其官位不能至清要,亦不會被
粵海風 2017年4期2017-08-17
- 從《說詩晬語》看沈德潛的詩學思想
摘 要:沈德潛以《說詩晬語》為中心,提出了不少新的詩學理論?!墩f詩晬語》以體制嬗變?yōu)槊}絡(luò),以源流相繼為特征,有著嚴密的理論體系。主張恢復溫柔敦厚的儒家詩教觀,同時又注重詩歌的審美作用,豐富了我國詩歌批評的經(jīng)驗,對后世的詩歌批評有著深遠的影響。但他過分注重詩教的詩學思想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對此我們應當實事求是地給予客觀的評價。關(guān)鍵詞:沈德潛;《說詩晬語》;詩教觀;詩學價值意義作者簡介:李芳(1990.3-),女,山東省滕州市界河鎮(zhèn)人,遼寧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專
青年文學家 2017年23期2017-08-11
- 《明詩別裁集》詩學審美論
很深入地研究,沈德潛在吸收前代詩學評論家思想的基礎(chǔ)上獨成派別,提出格調(diào)說,其詩學理論在《明詩別裁集》中得以充分展現(xiàn)。沈德潛在評論明詩創(chuàng)作的同時系統(tǒng)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詩學審美標準,涉及的內(nèi)容既有對詩歌本質(zhì)屬性的深刻認識,也有對他人詩歌創(chuàng)作觀的批判繼承,更有對詩歌格調(diào)論新觀點的全面表述。[關(guān)鍵詞]《明詩別裁集》;雅;格;淡;化[中圖分類號]120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3541(2017)03—0044—05清代中葉詩學思想得到進一步發(fā)
北方論叢 2017年3期2017-05-30
- “朝野離立”背景下的詩學論爭:沈德潛與厲鶚關(guān)系辨
下的詩學論爭:沈德潛與厲鶚關(guān)系辨吳華峰(新疆師范大學文學院,烏魯木齊830017)沈德潛與厲鶚是雍乾時期在朝詩人與在野詩人的代表,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也是清代詩史中“朝野離立”詩學特點的典型。沈德潛與厲鶚于雍正九年共入《西湖志》志局時相識,彼時二人詩學觀雖有分歧,但相處融洽。隨著乾隆年間沈德潛地位的不斷提高,他開始公開指責厲鶚偏于宋調(diào)的創(chuàng)作方式,并最終通過《國朝詩別裁集》的評選,將厲鶚詩歌納入自己宗唐的詩學體系。朝野離立;厲鶚;沈德潛;詩學論爭嚴迪昌先生認為,清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3期2017-02-24
- 最高槍手的下場
張建中江南名士沈德潛作得一手好詩,入翰林后,乾隆十分喜愛他的詩,被安排到南書房,掛上了“上行走”的頭銜。沈德潛善于迎合圣意,深得乾隆的恩寵,乾隆每有詩作都會交由沈德潛來潤色。乾隆不僅在官職上對沈德潛恩寵有加,更是把這種君臣關(guān)系提升到朋友的關(guān)系,乾隆有一句詩如此形容他們的關(guān)系:“玉皇案史今煙客,天子門生更故人?!痹谶@句詩里,乾隆把沈德潛比作故人。而沈德潛知道乾隆對自己恩寵有加,不但不把替皇帝修改詩作的事情保密反而是四處炫耀,他常對一些文人說起乾隆哪首詩是經(jīng)過
做人與處世 2016年18期2016-10-22
- 沈德潛對《詩經(jīng)》的文學詮釋
范慶茹摘 要:沈德潛的詩學觀圍繞著其詩學核心格調(diào)說和審美原則“溫柔敦厚”而展開,他深受儒家傳統(tǒng)的影響。上溯詩歌之源,從儒家經(jīng)典《詩經(jīng)》中汲取寫詩的規(guī)范,堅持含蓄委婉之道,立意要正,重言外之意。沈德潛既重視詩的教化作用,但是也重視詩歌的藝術(shù)價值。“仰溯風雅,詩道始尊”,沈德潛認為理想的文學是像《詩經(jīng)》一樣,既具有“善”的內(nèi)涵,又具有“美”的表達。沈德潛借用對詩的評論,來詮釋《詩經(jīng)》的美學風格。關(guān)鍵詞:沈德潛;格調(diào)說;溫柔敦厚;《詩經(jīng)》正式對沈德潛的詩論有較為
北方文學·中旬 2016年5期2016-06-30
- 《唐詩三百首》不收李賀詩原因新探
;唐詩三百首;沈德潛;唐詩別裁集目前,關(guān)于李賀詩未入選《唐詩三百首》原因探析方面的論文有李德輝的《為什么未選李賀的詩》(以下簡稱“李文”)和鄒爽的《李賀詩未入選原因探析》(以下簡稱“鄒文”)。這兩篇文章均對這一問題作出了較為合理的解釋,但仍有缺失和有待商榷的地方。孫洙在序中提到自己的選詩標準:“世俗兒童就學,即受千家詩,取其易于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且止五七律絕二體,而唐宋人又雜出期間、殊乖體制。因?qū)>吞圃娭心捴巳丝谥?,擇其尤要者?/div>
長春師范大學學報 2016年3期2016-03-29
- 沈德潛格調(diào)說研究述評
411105)沈德潛格調(diào)說研究述評陽 曉(湘潭大學文學院,湖南湘潭 411105)從沈德潛格調(diào)說的基本內(nèi)涵與特征、形成背景與淵源、格調(diào)說與其他主要詩學體系的互動及格調(diào)說的影響與文化意義等四個方面對近三十年來學人們關(guān)于沈德潛格調(diào)說的研究成果進行總結(jié)和梳理,以期對后續(xù)研究有所啟發(fā)。沈德潛;格調(diào)說;研究綜述沈德潛(1673-1769),字確士,號歸愚,謚文愨,江南長洲(今蘇州市)人。他大器晚成,乾隆四年(1739)中進士第,時年已六十七,以“江南老名士”得到乾隆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6年6期2016-03-25
- 勿忘推恩施惠
小刀清朝詩人沈德潛生前極得乾隆皇帝的恩寵,乾隆皇帝每有詩作,都會交由沈德潛來潤色,這在歷朝歷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見的。乾隆皇帝不僅在官職上對沈德潛恩寵有加,更是把這種君臣關(guān)系提升到朋友的關(guān)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詩如此形容他們的關(guān)系:玉皇案史今煙客,天子門生更故人。在這句詩里,乾隆皇帝把沈德潛比作故人。在歷代的文人里,能做天子的門生就已經(jīng)是最高的榮耀了,而乾隆皇帝卻把沈德潛比為“故人”,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沈德潛的寵愛。而沈德潛知道乾隆皇帝對自己恩寵有加,不但不把替思維與智慧·下半月 2015年10期2015-10-22
- 御用槍手不好做
名的一個,名叫沈德潛。此人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歲,而且位極人臣,官拜太子太傅,雖說是個名譽銜,但有清一朝,能有這個頭銜的人像白烏鴉一樣稀少。此公到八十多歲退休之前,一直沒有離開皇帝的身邊。如此好運的沈德潛,唯一的憑借,就是一手好詩,以及低調(diào)而且善于迎合圣意的老道功夫。因此,有人認為,沈德潛其實是乾隆的槍手,乾隆的詩,實際上是沈的手筆。老名士兼老大臣的沈德潛,十幾年伴君伴虎,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沒有透露半點“給皇帝改文章”的得意,由此鳳凰資訊報 2015年8期2015-06-10
- 勿忘推恩施惠
小刀清朝詩人沈德潛生前極得乾隆皇帝的恩寵,乾隆皇帝每有詩作,都會交由沈德潛來潤色,這在歷朝歷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見的。乾隆皇帝不僅在官職上對沈德潛恩寵有加,更是把這種君臣關(guān)系提升到朋友的關(guān)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詩如此形容他們的關(guān)系:玉皇案史今煙客,天子門生更故人。在這句詩里,乾隆皇帝把沈德潛比作故人。在歷代的文人里,能做天子的門生就已經(jīng)是最高的榮耀了,而乾隆皇帝卻把沈德潛比為故人,由此可見乾隆皇帝對沈德潛的寵愛。而沈德潛知道乾隆皇帝對自己恩寵有加,不但不把替皇帝雜文選刊 2015年3期2015-05-14
- 《唐宋八家文讀本》與沈德潛的古文理論 ——兼及沈德潛古文理論與詩歌理論的互通與互補
215500)沈德潛是清代著名詩人,所著《說詩晬語》是集中闡釋其詩論主張的詩話名作。中國古代文人多詩文兼工,沈德潛的古文也有其自身面目,鄭方坤《國朝名家詩鈔小傳》說:“歸愚積學工文,古文詞跌宕夷猶?!盵1]415作為著名文人,沈德潛熱衷于詩文評選,他編選的《唐詩別裁集》等多種詩歌選本至今仍有廣泛影響,而他評選的古文選本《唐宋八家文讀本》*沈德潛《唐宋八家文讀本》流傳較廣,在清代有多種刻本,還傳到日本。據(jù)《中國館藏和刻本漢籍書目》(杭州大學出版社,1995年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期2014-04-10
- 清人批評沈德潛辨析
241000)沈德潛,字確士,號歸愚,歷經(jīng)康、雍、乾三世,是乾隆時期執(zhí)掌詩壇的盟主,在清代中期占有重要地位??v觀德潛一生,其詩歌上的貢獻主要在創(chuàng)作和批評兩個方面:創(chuàng)作有《歸愚詩鈔》五十八卷和《歸愚詩鈔餘集》二十卷;批評主要是其詩學專著《說詩晬語》和詩歌選本如《唐詩別裁集》《古詩源》《明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宋金三家詩選》等,歸愚一生致力于詩歌創(chuàng)作和詩歌批評,并取得成就,受到時人好評。如鄭方坤《國朝名家詩鈔小傳·竹嘯軒詩鈔小傳》:“歸愚積學工文,古文辭跌海南熱帶海洋學院學報 2014年4期2014-04-07
- 沈德潛《宋金三家詩選》探析
組成部分。作為沈德潛最后一個詩歌選本,他先選定陸游、元好問的詩,并寫好了例言和評語,繼而選定蘇軾詩,未及加評而卒。《宋金三家詩選》規(guī)模較小,評點簡略,側(cè)重于詩意的闡發(fā),較少對詩歌體制風格方面的分析。一 《宋金三家詩選》的成書依據(jù)和編選原因王宏林《沈德潛詩學思想研究》一書統(tǒng)計顯示,《宋金三家詩選》和乾隆《御選唐宋詩醇》一樣,于宋只選蘇軾和陸游兩人。并且,蘇軾入選的185首詩有142首重出,比例達77%。另外,沈氏所選的134首元好問詩有80首見于康熙《御選宋湖南科技學院學報 2014年2期2014-03-31
- 清乾嘉間三大詩說并論
詩學十分發(fā)達,沈德潛的格調(diào)說、袁枚的性靈說與翁方綱的肌理說三足鼎立。沈德潛的“格調(diào)說”實質(zhì)就是溫柔敦厚的風雅說的外現(xiàn),強調(diào)詩歌應“理性情”、“善倫物”,同時“亦須論法”。袁枚的“性靈說”也講“性情”,但他所說的“性情”恰恰是與“人倫”相對的童心、個人、自然、生命,是生命與情感的感動與興會,尤其是靈機的一動,盡管從根本上說這些與孔門詩學并不相違。針對格調(diào)、性靈等說,翁方綱提出了大不相同的“肌理說”,主張詩歌應該義理、肌理、文理三者皆備。其中,“義理”是其最深西部學刊 2014年1期2014-02-14
- 一“搶”一“推”兩重天
郭龍清朝的詩人沈德潛生前極得皇帝乾隆的恩寵。乾隆皇帝每有一些詩作都會交由沈德潛來潤色,這在歷朝歷代的文人里都是很少見的,而沈德潛的官職也是一升再升,就是他80多歲退休以后還升為太子太傅。乾隆皇帝不僅在官職上對沈德潛恩寵有加,更是把這種君臣關(guān)系提升到朋友的關(guān)系。乾隆皇帝有一句詩就是形容他們的關(guān)系:玉皇案史今煙客,天子門生更故人。在這句詩里,乾隆皇帝把沈德潛比做故人。在歷代的文人里,能做天子的門生就已經(jīng)是最高的榮耀了,而乾隆皇帝卻把沈德潛比做故人,由此可見乾隆領(lǐng)導文萃 2013年16期2013-11-15
- 試論沈德潛和王士禛詩學主張之異同——以《古詩源》和《古詩箋》為例
00)王士禛和沈德潛是清代兩大詩學派別的代表人物,兩人的詩學主張都注重詩的意境,不過“漁洋欣賞隱居于山水田園的‘清遠’之作,故歸之于有味無味的‘神韻’;德潛主張有益‘詩教’、有補世道人心的‘中正平和’之作,故而歸之于有法可循、以‘唐音’為標準的‘格調(diào)’”[1]。今以二人的兩個古詩選本《古詩源》和《古詩箋》為例,具體探討二者之間的差異。一、《古詩源》注重詩的源頭,《古詩箋》強調(diào)詩的發(fā)展沈德潛在《古詩源》序言開篇中說:“詩至有唐為極盛,然詩之盛非詩之源也……祭河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1期2013-09-30
- “城南詩社”考論
1—1772)沈德潛參加過的一個詩歌社團。與杭州西湖地區(qū)相似,蘇州也是清代結(jié)社的一個中心,而“城南詩社”可謂太湖地區(qū)詩社的代表。該詩社影響廣泛,這與其創(chuàng)始人沈德潛的顯著詩名也有一定關(guān)系。沈德潛(1671—1769),字確士,號歸愚,江蘇長洲(今蘇州)人。乾隆元年(1736)薦舉博學鴻詞科,乾隆四年(1739)進士。曾任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著有《沈歸愚詩文全集》,選有《古詩源》《唐詩別裁集》《明詩別裁集》《清詩別裁集》等。目前,學界對這個詩社的研究不多,通常蘇州教育學院學報 2013年1期2013-04-11
- 沈德潛與趙執(zhí)信詩學關(guān)系初探
256400)沈德潛是繼王士禛之后,乾隆朝前期的詩壇領(lǐng)袖。他論詩主格調(diào)說,與王士禛神韻說、袁枚性靈說和翁方綱肌理說并稱清代四大詩說,影響巨大。在康熙詩壇的六大家中,趙執(zhí)信與王士禛論詩不合,趙執(zhí)信著《談龍錄》攻訐王士禛,這在當時引起了軒然大波,也深深影響了乾嘉詩壇。沈德潛與王士禛和趙執(zhí)信都有交往。在對王、趙詩學之爭的評判上,沈德潛明顯站在王士禛一邊,對趙執(zhí)信《談龍錄》不以為然。但這并不妨礙沈德潛在構(gòu)建其詩學理論時,吸收趙執(zhí)信論詩的有益成分,以矯正王士禛的神韻泰山學院學報 2012年4期2012-08-15
- 和皇帝搶著作權(quán)的下場
友。乾隆年間的沈德潛就輕而易舉地獲得了這份殊榮。沈德潛早年在國家公務(wù)員考試中屢戰(zhàn)屢敗。但他比有著同樣經(jīng)歷的蒲松齡要幸運得多,在堅持考了50多年后,他終于在67歲高齡被乾隆欽點為“天子門生”。其實沈德潛這次高中,不只是因為試題答得好,還因為運氣好,考試時剛好碰上乾隆來“視察”,皇帝在考生名單里看到了沈的名字,便有意無意地對考官說了一句:“聽說這個人很會寫詩啊!”考官都是職場里的老狐貍,哪能聽不出領(lǐng)導的弦外之音,于是連試卷都沒看,就把老沈提拔為殿試二甲。乾隆見百家講壇 2012年17期2012-02-11
- 沈德潛對“溫柔敦厚”詩教的再闡釋
)清代著名詩人沈德潛論詩特別重視“格調(diào)”和“詩教”,對儒家傳統(tǒng)詩教中“溫柔敦厚”的觀點進行了重新闡釋。過去一些研究者對沈德潛“溫柔敦厚”的詩論多持批判甚至全盤否定的態(tài)度,是有失偏頗的。假若對沈氏的詩論進行整體把握,就會發(fā)現(xiàn)其并不完全拘泥于儒家傳統(tǒng)詩教觀點,他多次引用“情至”和“至情”等概念來品評詩歌,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突破了儒家“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tǒng)。一、“溫柔敦厚”詩教的藝術(shù)原則所謂“詩教”,最初見于《禮記。經(jīng)解》:“溫柔敦厚,詩教也?!錇槿艘?溫柔重慶開放大學學報 2011年4期2011-08-15
- 沈德潛“溫柔敦厚”說的三個層次
215123)沈德潛“溫柔敦厚”說的三個層次王玉媛(蘇州大學文學院,江蘇蘇州 215123)沈德潛“溫柔敦厚”說繼承儒家詩教傳統(tǒng),并加以具體化?!皽厝岫睾瘛闭f涉及人格、詩歌內(nèi)容以及詩歌表現(xiàn)方式三個層次:主張人格為先,這是“溫柔敦厚”說的前提與基礎(chǔ);在詩歌內(nèi)容方面要求言之有物,有補于世道人心;在詩歌表現(xiàn)方式上,主張含蓄蘊籍、淵涵婉曲。沈德潛提倡“溫柔敦厚”說,是清初以來詩壇重倡詩教、重整儒家詩學傳統(tǒng)的必然結(jié)果。此種學說之所以招致批判,主要原因在于其存在嚴重局常熟理工學院學報 2010年7期2010-04-04
- 皇帝的襯衣不好洗
有名的一個,叫沈德潛。此人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歲,在今天也算長壽公了。此公不僅活的長,而且位極人臣,官拜太子太傅,雖說是個名譽銜,但有清一朝,能有這個頭銜的人像白烏鴉一樣稀少。沈德潛活得長,但發(fā)跡卻很晚,考上進士,點翰林那年,已經(jīng)是六十七歲皤然一老了。不過,科場蹭蹬的沈德潛,卻是一個名滿江南的老名士,詩做得好。據(jù)說入翰林后,沈德潛例行考試并沒有考好,由于乾隆的看重,不僅沒有給發(fā)下去做知縣,反而走進皇帝的南書房,掛上了“上行走”的頭銜,從此一路國學 2009年6期2009-09-27
- 論沈德潛的宋詩觀
格調(diào)說”的盟主沈德潛表現(xiàn)出兼容并蓄的態(tài)度。他自言“未嘗貶斥宋詩”,編選了《宋金三家詩選》,對蘇軾、陸游等宋代詩人大加贊賞。在《清詩別裁集》中,沈氏也選了不少有宋詩風格的作品。但同時,沈德潛又堅定地保持著以唐詩為尊的立場。面對宋詩,沈德潛的根本態(tài)度是:宋詩可以存在,但只是在以盛唐為尊的基礎(chǔ)上對詩壇的一種補充;宋詩也不是不可以學,但必須做出一定的限制,絕不能讓學習宋詩成為詩壇的主流??傮w來看,沈德潛之所以能成為清代“格調(diào)說”的盟主,原因之一正在于,他以較為合理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 2009年1期2009-03-09
- 皇帝的襯衣不好洗
名的一個,名叫沈德潛。此人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歲,在今天也算長壽。不僅活得長,而且位極人臣,官拜太子太傅,清一朝,能有這個頭銜的人像白烏鴉一樣稀少。沈德潛活得長,但發(fā)跡卻很晚,考上進士,進入翰林那年,已經(jīng)六十七歲了。不過,科場蹭蹬的沈德潛,卻是一個名滿江南的老名士。此公到八十多歲退休(致仕)之前,一直沒有離開皇帝的身邊。如此好運的沈德潛,惟一的憑借,就是自家的一手好詩,以及低調(diào)而且善于迎合圣意的老道功夫。因此,有人認為,沈德潛其實是乾隆的槍手意林 2009年4期2009-02-11
- 皇帝的襯衣不好洗
名的一個,名叫沈德潛。他發(fā)跡很晚。考上進士,點翰林那年,已經(jīng)六十七歲皤然一老了。不過,科場蹭蹬的沈德潛,卻是一個名滿江南的老名士,詩做得好。據(jù)說入翰林后,沈德潛例行考試并沒有考好,由于乾隆的看重,不僅沒有給發(fā)下去做知縣。反而走進皇帝的南書房,掛上了“上行走”的頭銜,從此一路暢通,翻著跟頭升了上去。但是有一點,就是此公到八十多歲退休(致仕)之前,一直沒有離開皇帝的身邊。如此好運的沈德潛,惟一的憑借,就是自家的一手好詩,以及低調(diào)而且善于迎合圣意的老道功夫?;实?/div>雜文選刊 2009年1期2009-02-11
- 皇帝的襯衣不好洗
較有名的一個叫沈德潛,此人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97歲,在今天也算長壽公了。此公不僅活得長,而且位極人臣,官拜太子太傅,雖說是個名譽銜,但有清一朝,能有這個頭銜的人像白烏鴉一樣稀少。沈德潛活得長,但發(fā)跡卻很晚,考中進士點翰林那年,已經(jīng)是67歲皤然一老了。不過,科場蹭蹬的沈德潛,卻是一個名滿江南的老名士,詩作得好。據(jù)說入翰林后,沈德潛例行考試并沒有考好,由于乾隆的看重,不僅沒有被發(fā)下去做知縣,反而走進皇帝的南書房,掛上了“上行走”的頭銜,從此一路暢通,百家講壇 2008年22期2008-11-21
- 沈德潛格調(diào)說研究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