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婉婷++楊敏
摘 要:大學生社團活動是大學生交流溝通、能力拓展與展現(xiàn)的平臺。由于學校對社團重視不夠、社團自身建設不足和學生自身觀念落后,使得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因此必須加強學校對社團的支持力度和指導,提高社團自身建設,轉變學生的思想觀念,以此來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社團活動。
關鍵詞:大學生;社團活動;積極性
一、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社團是高校的一種特殊的群眾組織,是大學生依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和自身需要等為基礎而組成的自主開展學生活動的志愿性團體。近年來,隨著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lián)“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逐步實施和素質教育的逐步推進,大學生的價值觀念也隨之逐漸發(fā)生了變化[1]。他們不僅需要學習和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同時對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也更為迫切,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社團得到迅猛地發(fā)展,各個大學社團組織的類型、數(shù)量和會員的數(shù)量都大量增加[2]。雖然當今大學社團對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大學生社團在發(fā)展過程中也面臨各種問題,特別是大學生參與社團的積極性及影響因素值得關注。本文以福建江夏學院為例,通過對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積極性進行調查分析,找出問題所在并提出相關對策,以期對正確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和大學生社團建設有所幫助。
二、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調查分析
(一)問卷調查。(1)大學生社團參加率比較高,但性別和年級分布失衡。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有98.06%的大學生至少有參加過一個以上的社團,可見大學生參加社團的積極性比較高。但參加社團的更多是女生,其所占的比例為59.22%,而男生則占
40.78%??梢娕饶猩敢鈪⒓訉W校社團。在樣本的年級分布數(shù)據(jù)來看,參加社團的大學生數(shù)量從大一至大四呈現(xiàn)遞減的狀態(tài),其比率依次為49.51%、29.13%、17.48%、3.88%,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大一、大二這些低年級的學生比高年級的學生更積極參與學校社團活動。目前高校社團成員主要以大一學生為主,社團干部一般為大二學生,每年換屆一次,只有極少數(shù)大三的學生愿意繼續(xù)留在社團里。(2)大學生參加社團的途徑單一,參與存在盲目性。調查顯示,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社團的大學生所占比例達到了80.58%,有45.63%的大學生選擇了與所學專業(yè)相關或相近的社團,還有22.33%的大學生是參加老師或者同學推薦的社團,而根據(jù)社團的知名度和口碑參加社團的大學生僅占17.48%。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參與社團、了解社團的途徑單一,缺乏有效可行的途徑。這也說明了社團的特色模糊和宣傳力度弱。新參加社團的許多學生對于社團這個團體認識模糊,沒有一個準確的定位,他們往往在周圍環(huán)境或者同學的影響下,抱著一種美好的想象加入到社團的生活,參與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同時這也成為日后多數(shù)高年級學生選擇退團的原因。(3)大學生參加社團類型的傾向性明顯,對社團活動的滿意度不高。在被問及“您參加的社團屬于什么類型?”這一問題時,文化娛樂型社團位居首位,其所占比例為55.34%。與社會實踐型社團的44.66%相比,理論學習型社團以47.57%略勝一籌。而志愿服務型社團(如青協(xié))和體育競技型社團則只占一少部分。這說明大學生更注重學習和文化娛樂,對服務他人和提高自身身體素質的意識較差。此外,對社團活動表示十分滿意的學生僅占4.85%,有49.51%的學生表示基本滿意,感覺一般的占40.78%,這說明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后,對社團活動的滿意度較低。(4)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在其主要參加的社團舉辦活動時,有59.22%的成員表示比較積極,偶爾會請幾次假。而參加活動很積極的大學生只占25.24%,不是很積極,只去過幾次的同學占15.53%。
(二)訪談調查。(1)不同類型的社團對學生的吸引力不同。目前福建江夏學院社團總數(shù)約98個,包含了文藝類、社科類、實踐類、體育類等。每個社團主要設置了會長、副會長、部長。副部長、干事、會員等職務。文化娛樂型社團與體育競技類社團的總人數(shù)普遍大于理論型、實踐型社團。文化娛樂、體育競技類的社團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大。(2)學生對社團的期望值有所偏差。社團成員的積極性隨時間的推移有一定的降低,學生對社團的期望值有所偏差,造成其積極性降低。社團負責人反映,如今社團存在的普遍問題之一是一部分成員在加入社團之后,其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一些學生加入社團之后,由于社團方面或者是學生個人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不高。(3)社團活動形式缺少創(chuàng)新元素的加入。大部分社團一直只是持續(xù)著以前的活動形式來舉辦活動,活動的舉辦形式上基本沒有發(fā)生改變。在如今的社會背景下,社團要想進一步發(fā)展,就必須創(chuàng)新。這就要求各個社團在原有的特色活動中加入創(chuàng)新元素或者是在舉辦原有活動的基礎上不斷嘗試新的活動。
三、影響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積極性的因素分析
(一)學校對社團發(fā)展的重視程度不夠。大學生社團的經(jīng)營和發(fā)展離不開學校的支持和投入。社團要運作發(fā)展不可缺少的就是資金。社團除了要自己籌集資金拉贊助外,還需要學校的支持和資金投入。一些社團雖然有很好的精品活動,但由于自身籌集資金的能力有限,或者是學校社團活動經(jīng)費的劃撥程序復雜,耗費時間長,導致這些活動被擱置,影響到社團成員的活動積極性,最終導致活動無法順利有效的開展和完成。另外。如果有時遇到社團活動時間或者場地與教學時間或場地發(fā)生沖突時,社團活動往往要委曲求全,為教學讓步,致使一些社團活動被迫改變時間或場地,不能正常開展,社團成員的積極性也大打折扣。當然,高校社團的發(fā)展也離不開專業(yè)老師的指導。雖然一些高校會給社團配備指導老師,但由于老師并非專業(yè)或者這些指導老師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對社團的指導和管理缺乏,甚至是“徒有虛名”,這些非常不利于社團的良性發(fā)展。
(二)社團自身的體制機制建設不夠完善。一些社團可能存在自身建設方面的不足,沒有健全的規(guī)章制度和透明機制等問題。一是社團內部溝通不足,缺乏團隊協(xié)作能力。一些社團缺乏自身的運作和發(fā)展機制,存在較大隨意性,平時各個社團內部成員之間缺乏溝通,有些社團成員之間甚至存在互相不認識的現(xiàn)象,這些情況會影響社團成員參與社團活動的積極性。二是社團舉辦的活動內容單一,缺乏獨具特色的創(chuàng)新。隨著時代的變遷,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也隨之發(fā)生了變化,原本的一些社團活動或其舉辦形式缺乏新意,內容單一,已不能完全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造成一些學生對社團活動產(chǎn)生疲勞感,喪失積極性。
(三)大學生參加社團的動機不夠明確。大部分社團的主要成員是大一學生,進入社團的主要途徑就是依靠各個社團的宣傳及老師的推薦。一旦進入到社團后,如果發(fā)現(xiàn)社團與自己的期望不一致時,就會對這個社團產(chǎn)生抵觸甚至是反感的現(xiàn)象。還有一些學生參加社團最主要的原因是希望在評優(yōu)評先時加綜測分,他們的這種思想嚴重偏離了參加社團的初衷,其參加社團活動的積極性自然也不高。一些高年級的學生由于學習或者是考公考研的壓力,沒有太多的時間參加社團活動,于是就逐步退出社團。這也說明社團活動與學習未能相互協(xié)調。
四、提升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積極性的對策
(一)學校要加強對學生社團發(fā)展的重視。社團的發(fā)展對學校自身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學校第二課堂的引導者。學校對社團發(fā)展的支持和投入其實也是對其自身發(fā)展建設的支持和投入。在社團經(jīng)費方面,學校應制定相關制度來輔助社團發(fā)展,尤其是對那些成立初期知名度不高、管理運行機制不健全的社團應加大經(jīng)費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在社團活動場地方面,學校應合理規(guī)劃教學和社團活動場地,為其提供一個獨立的活動場地,以保證其活動的正常進行。在社團指導方面,學校應聘請一些專業(yè)的老師,對社團成員進行定期的專業(yè)指導和培訓。
(二)加強學生社團活動內涵和機制的建設。一是完善社團內部的溝通。社團在舉辦特色、大型活動的同時應該注意內部趣味性活動的舉辦。如今的社團會議大多是為了社團活動能夠正常舉辦,由會長或相關負責人直接進行任務分配,缺乏成員之間的溝通與意見交流。提倡會議民主性、開放性,針對問題,每位成員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與意見,通過商討確定方案。設立意見反映箱,有效的縱向溝通在干事與上級意見發(fā)生沖突時起到很大的作用,能使干事自身價值有重新的定位,增強自我認同感,從而增加成員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二是加大社團經(jīng)費投入。社團經(jīng)費不足造成協(xié)會活動難以很好的舉辦,從而使社團活動減少,成員對于社團的認同感降低,使其積極性減弱。要提高社團活動質量,爭取得到校外企業(yè)的贊助。每個社團必須精心規(guī)劃社團舉辦的活動,到校外爭取贊助。同時,節(jié)省社團開支。對于社團開支要進行控制,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開支。三是改革社團活動內容。在原先的特色活動基礎上加入新元素。特色活動是一個社團的標志,能使成員增加對社團的認同感,但是沒有新元素的加入會使特色活動沒有亮點,因此,必須在每次舉辦社團特色活動中加入切實可行的、增色的新元素。同時,探索新活動。在保持社團特色活動的同時,社團應該不斷探索新活動,增加社團活動的多樣性,增強成員對社團活動的積極性。四是培養(yǎng)社團成員的團隊精神。增強社團成員的協(xié)作和溝通能力,使成員之間心連心,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努力奮斗。在社團內部徹底拋棄等級觀念,構建有效的激勵制度,提高成員的素質,保持良好的社團發(fā)展環(huán)境。在團隊精神動力的推動下,社團將向著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
(三)激勵大學生端正參加社團的動機。首先,教育大學生參加社團的心態(tài)要擺正,要意識到參加社團的真正意義是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和綜合素質,而不僅僅是在評優(yōu)評先中略勝他人一籌。其次,大學生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來選擇社團,而不單單是依賴老師和同學的推薦。只有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社團,才會有激情和熱情去參與到社團今后的活動中去,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與溝通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再次,幫助大學生合理處理社團活動與學習的關系。一些高年級學生可能會認為就業(yè)壓力大,社團活動可能會影響其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其實,良好的社團活動也是增加自身實踐經(jīng)驗的機會,同時也是課余時間的自我身心放松。
參考文獻:
[1] 行懷春.大學生參與社團狀況調查分析——以陜西師范大學為例[J].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2012 (11).
[2] 霍明.大學生參加社團活動積極性調查——以推拉理論為視角[J].教育理論研究,2015(2).
企業(yè)導報2016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