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芳榮 李 麗 唐 丹 武曉紅 王慶芬
(江蘇省徐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6)
循證護理應用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房顫動伴心力衰竭的效果觀察
牛芳榮李麗唐丹武曉紅王慶芬
(江蘇省徐州市第六人民醫(yī)院心內科,江蘇徐州221006)
【摘要】目的觀察循證護理應用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心房顫動(以下簡稱房顫)伴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房顫伴心衰患者隨機分為2組,均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循證護理組30例實施循證護理,常規(guī)護理組30例實施常規(guī)護理,2組均護理2周后,比較療效;觀察2組護理前后心功能變化,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和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結果循證護理組總有效率96.67%,常規(guī)護理組80.00%,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循證護理組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2組護理后LVEF較本組護理前升高(P<0.05),LVEDV、LVESV降低(P<0.05),2組護理后LVEF、LVEDV、LVESV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循證護理組改善更明顯。結論循證護理明顯提高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房顫伴心衰的療效,改善心功能。
【關鍵詞】心房顫動;心力衰竭;中西醫(yī)結合療法;護理;循證醫(yī)學
心房顫動(以下簡稱房顫)是常見心律失常,不僅增加心臟負擔,而且還可引起心肌缺血,嚴重時產生心力衰竭(以下簡稱心衰),而心衰反過來加重房顫,形成惡性循環(huán),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胺碘酮是臨床治療房顫伴心衰的常用藥物,可有效改善心功能,轉復房顫[1],聯(lián)合中醫(yī)治療可改善患者心功能、調節(jié)心律失常和提高生存質量[2]。余強芳等[3]認為,通過恰當護理,可降低心臟術后房顫發(fā)生率,減輕房顫并發(fā)癥。因此,臨床護理在房顫伴心衰患者的治療中占有重要作用。循證護理是指護理人員審慎、明確、明智地利用科研成果,并與護理經驗和患者愿望相結合,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的過程[4],已在臨床廣泛應用,效果顯著[5-6]。2013-06—2014-07,我們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房顫伴心衰中應用循證護理30例,并與常規(guī)護理3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全部60例均為我院心內科住院患者,隨機分為2組。循證護理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齡40~77歲,平均(64.03±10.21)歲;病程3~20個月,平均(12.01±7.26)個月;疾病類型:高血壓性心臟病15例,冠心病8例,擴張性心肌病5例,風濕性心臟病1例,肺心病1 例;房顫類型:陣發(fā)性房顫15例,持續(xù)性房顫14例,永久性房顫1例。常規(guī)護理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43~75歲,平均(63.68±10.62)歲;病程3~18個月,平均(11.14±6.35)個月;疾病類型:高血壓性心臟病14例,冠心病9例,擴張性心肌病4例,風濕性心臟病2例,肺心病1 例;房顫類型:陣發(fā)性房顫13例,持續(xù)性房顫15例,永久性房顫2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選擇
1.2.1診斷標準房顫診斷參照“2010版歐洲心房顫動診療指南解讀”[7],慢性心衰診斷參照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制訂的“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8],中醫(yī)診斷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2輯[9]中心悸及慢性心衰診斷標準。
1.2.2納入標準①心衰癥狀和體征明顯;②超聲心動圖顯示左室舒張功能異常;③醫(yī)療依從性好;④中醫(yī)屬心腎陽虛型[9]。
1.2.3排除標準①支氣管哮喘;②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扭轉型室性心動過速(以下簡稱室速)、陣發(fā)性室速等;③Ⅱ 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④預激綜合征;⑤甲狀腺疾患;⑥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⑦近3個月有心肌梗死病史、腦血管意外;⑧合并心臟瓣膜病變。
1.3治療方法2組均予強心、利尿、擴血管、胺碘酮和中藥等綜合治療。中藥予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藥物組成:黃芪45 g,茯苓20 g,熟附子60 g,桂枝15 g,三七10 g,白術15 g,酸棗仁15 g,葶藶子10 g,澤瀉15 g,白芍藥10 g,炙甘草10 g。日1劑,水煎2次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服,連服2周。
1.3.1常規(guī)護理組予心內科常規(guī)護理。
1.3.2循證護理組
1.3.2.1成立循證護理小組成立以護士長為組長的循證護理小組,副主任護師和責任護士為組員,小組成員具備文獻檢索能力和一定的臨床科研能力。組長負責組員循證護理知識和執(zhí)行的培訓、考核和本研究分工、協(xié)調、討論、指導等工作,組員負責文獻檢索、實證篩選、護理實施、數據統(tǒng)計等。
1.3.2.2循證問題針對房顫伴心衰患者的臨床特點和中西結合治療措施,并結合科室護理實踐經驗,確立以下循證問題:①房顫;②心衰;③療效;④心功能;⑤中西醫(yī)結合。
1.3.2.3循證支持與評價檢索近3年中國知網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和Pubmed文獻資料。小組系統(tǒng)評價文獻資料真實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篩選出最佳護理實證。
1.3.2.4循證應用根據最佳護理實證,結合護理經驗和患者生理、心理特點,制訂以下護理方案。①基礎護理:保持病房溫濕度適宜,通風良好,環(huán)境安靜、舒適。加強飲食指導,遵守少量多餐原則,避免飽食和便秘,選擇低鹽、低脂飲食并限制水分。避免劇烈運動,可選擇散步、太極拳等,以免增加心臟負擔。②心理護理:小組成員親切接待患者,介紹科室環(huán)境、人員,建立和諧、互信的護患關系。耐心解釋病情,講解房顫伴心衰發(fā)生的機制、臨床表現、治療措施、護理要點等,提高患者對病情的認知和醫(yī)療依從性,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舒緩緊張、焦慮、恐懼、急躁等負性情緒。指導家屬、親友等給予親情關懷,病情穩(wěn)定時鼓勵家屬、親友、同事等適當探視,滿足患者的心理和精神需求。③病情護理:保持半臥位,鼻導管或面罩吸氧,去除增加心臟負擔的誘因,減少心臟做功。治療期間加強心電圖監(jiān)測,注意觀察心率、心律和血壓變化,加強甲狀腺、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電解質的檢查。準備搶救藥品和設備,如腎上腺素、利多卡因、多巴胺、除顫儀、起搏器、吸引器等,保證患者治療安全。選擇外周粗大靜脈注射鹽酸胺碘酮注射液,減輕藥物對靜脈的刺激,指導真武湯合苓桂術甘湯的飲用,飯后溫服,避免過熱、過冷,服后用溫開水漱口。④不良反應護理:小組成員應熟知各種治療藥物的作用機制、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用藥期間加強患者生命體征監(jiān)測,耐心傾聽不適主訴,加強治療巡視,及時發(fā)現不良反應,并上報醫(yī)生,遵醫(yī)囑給予相應護理干預等。
1.4觀察指標2組均護理2周后,比較療效;觀察2組護理前后心功能變化,心功能包括左室射血分數(LVEF)、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和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
1.5療效標準顯效:房顫恢復為竇性心律,房顫不發(fā)生或發(fā)生次數減少75%以上;有效:房顫未恢復竇性心律,但靜息狀態(tài)心室率65~80次/min;無效:病情無顯著改善[9]。
2結果
2.12組護理前后心功能比較見表1。
表1 2組護理前后心功能比較 ±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護理后LVEF較本組護理前升高(P<0.05),LVEDV、LVESV均降低(P<0.05),2組護理后LVEF、LVEDV、LVESV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循證護理組改善更明顯。
2.22組療效比較見表2。
表2 2組療效比較 例
與常規(guī)護理組比較,*P<0.05
由表2可見,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循證護理組療效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組。
3討論
房顫和心衰的病因相似,且相互影響,互為因果,房顫易致心房活動失調,惡化心功能,且治療房顫藥物的不良反應亦能促進心衰發(fā)生,反之心衰升高左心房壓力和增加容量負荷,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促進心房間質纖維化改變,誘發(fā)心房肌不應期變化和各項差異傳導,導致房顫[10-11]。中醫(yī)學認為,房顫伴心衰屬怔忡、心悸、喘證、胸痹、心痛等范疇,病機主要屬本虛標實。卓加玉等[12]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結合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房顫伴心衰可明顯提高治療效果,提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有優(yōu)勢。然而,房顫伴心衰的治療過程復雜,患者病情危重、變化快,需要護理人員的強力支持和干預。
循證護理是上世紀70年代隨循證醫(yī)學發(fā)展而來,現已成為提高護理服務質量的有效護理模式,臨床實施具體包括5個步驟[13],即確立具體護理問題、檢索醫(yī)學文獻、評價科研結果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循證應用和實施效果評價。本研究首先成立循證護理小組,系統(tǒng)掌握循證醫(yī)學知識,明確責任分工,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提高了護理人員的循證實踐能力,有利于循證護理實施過程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14]。循證護理組針對患者的病情特點,結合本科室護理經驗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的優(yōu)勢等,循證小組提出具體的護理問題,通過文獻檢索,篩選出最佳實證,給予患者個性化護理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提高治療效果[15]。王萍等[16]將循證護理應用于高齡開胸患者,明顯降低術后房顫發(fā)生率,提高了護理質量,說明循證護理在房顫的防治中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本研究結果顯示,循證護理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且LVEF明顯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LVEDV和LVESV顯著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P<0.05),提示循證護理有效提高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房顫伴心衰的療效,改善心功能。
實踐中我們發(fā)現,小組成員的科研能力和外文檢索能力較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循證應用,需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提高方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綜上所述,循證護理應用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房顫伴心衰可明顯提高療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用。
參考文獻
[1]董十月,沈貴林,程東.胺碘酮聯(lián)合琥珀美托洛爾緩釋片治療快室率房顫伴心力衰竭36例的療效分析[J].中國藥業(yè),2013,22(11):20-21.
[2]段錦,張俐.慢性心力衰竭伴心房顫動的中西醫(yī)研究概況[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2,33(5):67-68.
[3]余強芳,彭渝.心臟術后房顫危險因素與護理研究進展[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4):136-137.
[4]藺大明,郭青,凌英姿,等.循證護理對婦科腹腔鏡患者心理和非切口疼痛的影響[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3,10(22):3058-3060.
[5]趙寧霞,張剛利.循證護理在顱腦損傷病人腸內營養(yǎng)安全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4,28(7C):2642-2643.
[6]耿丹,甘莉,楊婕,等.老年卒中患者腸內營養(yǎng)不耐受的循證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0):898-901.
[7]張倩輝,高麗君.2010版歐洲心房顫動診療指南解讀[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1,32(5):630-632.
[8]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9]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2輯[S].北京,1995:91-94.
[10]郭賢卿,張云府.心可舒與胺碘酮聯(lián)合治療器質性心臟病伴發(fā)房顫52例臨床觀察[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10):1265-1266.
[11]馬長生,劉少偉.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顫動的治療策略進展[J].內科理論與實踐,2014,9(1):11-15.
[12]卓加玉,許勇,聶謙,等.芪藶強心膠囊治療心房顫動合并心力衰竭療效觀察[J].西部醫(yī)學,2013,25(3):392-394.
doi:10.3969/j.issn.1002-2619.2016.03.045
作者簡介:牛芳榮(1970—),女,副主任護師,學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
【中圖分類號】R541.75;R541.61;R4;R4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619(2016)03-04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