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良
抗戰(zhàn)時期,蘇北地區(qū)的新四軍為沖破敵人的封鎖線,獲得軍需物品,以及搜集情報、安全護送來往干部,在上海與新四軍部隊之間秘密建立了多條地下交通線。電影及電視連續(xù)劇《51號兵站》就是當年秘密交通線的生動寫照。在這些地下交通線中,有一條是在浦東的高橋、高東地區(qū),因而被稱為浦東的“51號兵站”。
浦東的新四軍地下交通線始建于1942年春,由新四軍陶勇旅長,江防團湯景延團長、呂炳奎政委、孫更舵參謀長,一師采購科科長張渭清等領(lǐng)導策劃,由江防團周顯才、吳明義等實施后逐步建立起來的。張渭清、周顯才等通過商業(yè)交往,熟識了高橋鎮(zhèn)青年王斗甫、王申甫兄弟和徐家善、趙樹華等,先后開設了糧行、油行,加上王氏兄弟開設的照相館,以及通過趙樹華的關(guān)系掌握的五號溝碼頭,成功地組成了一條地下交通線。由周顯才帶領(lǐng)一批干部化裝成商人,利用這條地下交通線,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為蘇北地區(qū)的新四軍、解放軍采購輸送了大量的軍用物資。
浦東“小老大”們冒著生命危險為新四軍運輸軍用物資,不僅得到了張愛萍、陶勇等人的鼓勵,而且相互間也結(jié)下了深厚的友誼。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年代,由于“小老大”們的特殊經(jīng)歷,尤其是當年往蘇北運送軍用物資的過程中,與日本人、土匪、國民黨部隊、幫會組織都打過交道,因而遭到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幫”后,“小老大”們提出了平反要求,組織上也開始對他們的案件進行復查。
1983年春,當法院的兩位同志持介紹信前往北京,去國防部求見張愛萍部長,了解趙樹華等“小老大”的情況時,“小老大”們的遭遇引起了張愛萍的極大震怒。他拍案而起,在介紹信的反面寫道:趙樹華等同志是人民的功臣,不是反革命!為何至今沒有平反?請上海市委認真復查!在張愛萍的關(guān)心下,“小老大”們很快獲得平反。法院也宣告趙樹華等人無罪。
(田雨摘自《世紀》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