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栽菊花成功的標(biāo)志是花大、色艷、株矮、葉全,要達到這一要求,必須抓好以下幾項技術(shù)措施。
1.扦插適時。菊花繁殖通常采用扦插方法,扦插時間的遲早是盆栽菊花能否矮化的關(guān)鍵技術(shù)之一。一般品種如早黃、金杯、金背大紅、黃牡丹、醉蟹等,宜在5月上中旬扦插,高稈品種要晚插,矮稈品種要早插,為使株不盈尺,有些品種如三叉九頂菊宜在6月份扦插,獨本菊宜在7~8月份扦插。與春插菊花相比,其植株要矮10~20厘米,其方法是:從健壯的母株上剪取8~10厘米長的新梢作插穗,用利刀一刀削成馬蹄形,去掉基部葉柄,僅留下2片葉。扦插用舊盆土或潔凈疏松的園土,扦插深度為插穗的一半左右,扦插后澆1次透水并遮陽,以后見干澆水。大約20天即可生根成活,1個月后可起苗上盆。
2.栽植宜低。盆土用40%園土、40%充分腐熟的雞糞、20%的煤灰充分混合均勻即可。定植選用直徑15~20厘米的泥瓦盆,填土約三分之一,以后分2~3次填土,到9月下旬最后一次填土至正常深度,土面離盆沿3厘米左右,以便澆水。在幼苗上盆時,將根系植于盆的底部,這樣比栽在底的上部,要隱去8~10厘米,而且莖干可逢節(jié)生根,植株生長會更加旺盛。
3.控制肥水。菊花喜肥,若施肥不當(dāng)易引起徒長,施肥過多,則株高葉稀,因此基肥應(yīng)以磷鉀肥為主。施肥不宜過早,如葉片小而薄,葉色泛黃,可多次噴灑0.1%尿素水至轉(zhuǎn)綠為止。立秋后至開花前,肥水宜充足,其濃度可逐漸增加,并應(yīng)注意增施磷鉀肥,可使花色正、花期長。要讓盆栽菊花長得矮壯、節(jié)密、葉肥、不赤腳,控水是唯一有效措施。澆水必須適量,即使是生長旺盛期,每天的澆水量也只需保持到白天中午蒸發(fā)所需的水量,即每天給菊花早晚葉片噴1次水即可。
4.及時摘心。即摘去植株的生長點或頂梢,既抑制其生長,又促發(fā)側(cè)芽。摘心時間一般從苗高10厘米左右起,到立秋前后3~5日止。摘心次數(shù)須按照不同品種的生長習(xí)性及栽培所需高度而定,有的1~2次,有的3~4次,甚至更多。值得注意的是,最后一次摘心的時間不能過遲,否則有可能出現(xiàn)不現(xiàn)蕾,或者花蕾不能開放,成為啞蕾。
5.抹芽疏蕾。菊花壯苗期,萌發(fā)出許多腋芽,需及時用手指捏掉,否則消耗大量養(yǎng)分,且能發(fā)出許多小側(cè)枝,使植株顯得雜亂無章。孕蕾期,在頂蕾下的小枝上有時出現(xiàn)旁蕾,除因需要保留的以外,也應(yīng)及早去掉旁蕾,促進頂蕾肥大,開出的花大、色艷。
6.針刺。因為針刺能破壞部分輸導(dǎo)組織,使植株生長受到抑制,從而能達到矮化的目的。具體方法是在生長點的葉片下端,用經(jīng)消毒的縫衣針或大頭針刺入莖干,長勢一般的刺至中心,長勢健壯的刺透。經(jīng)過針刺,不僅可以制約其高度,還可使莖干增粗,葉片增大增厚,以后花開更大,花色更艷。
7.盤莖。在春季上盆的菊苗,因未采取抑制措施,到了秋天植株長得很高,用一般方法矮化為時已晚。此時應(yīng)將盆土取出一部分,經(jīng)扣水使株莖變軟后,將其莖干順盆邊盤曲在盆內(nèi),在盆的中心露出高10厘米左右的頂梢,然后再填土至距盆沿2~3厘米處。經(jīng)過這樣處理后,到開花時就不高了。
8.激素控苗。扦插一周后,向頂心噴施一次濃度為0.2%的多效唑,抑制頂心生長速度。移栽上盆一周后,再將全株均勻噴藥一次,以后每隔10天左右噴藥一次,不能中斷。每次噴藥要在日落后進行,以利植株吸收。若在中午噴藥,易發(fā)生藥害。經(jīng)過多效唑處理的植株,一般可使植株矮15厘米左右,并且花朵開得大而鮮美?;蛟谏吓韬?0~15天用矮壯素1000~3000倍液澆灌一次,每次100毫升,在盆土需要澆水時澆灌效果最好。使用激素的時間一般從扦插成活起,到植株現(xiàn)蕾為止,家庭栽植的可用濃度較高的B9(比久)溶液,用毛筆蘸取涂抹于菊莖或生長點,效果很好。
413100 湖南省沅江市洞庭花木場 劉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