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陵江鎮(zhèn)第五小學校 張旭祥
【題目1】解不等式:
【錯解】解:移項,得
合并同類項,得
系數(shù)化為1,得
【錯誤分析】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沒能正確運用。
【正解】 解:移項,得
合并同類項,得
系數(shù)化為1,得x<-
【教學反思】此題主要考查學生能否正確運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質3解題。
1.教材呈現(xiàn)
作為教師,先要讓學生熟悉這三條性質,分別是:
不等式的性質1 不等式兩邊都加上(或者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者同一個整式,不等式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性質2 不等式兩邊都乘(或者除以)同一個正數(shù),不等式的方向不變。
不等式的性質3不等式兩邊都乘(或者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不等式的方向改變。
2.拓展延伸
可以這樣提問:如果a<b,a≥b ,a≤b這幾種不等式在加、減、乘、除以c又會分別是什么情況?并用符號語言來闡述。
(1)若a<b, 則a±c<b±c
3.巧妙記憶
首先歸類:可以把a>b與a≥b歸為一類, a<b與a≤b歸為一類。然后簡化:通過內容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不等式的三條性質中,性質1 和性質2 不改變不等號的方向,只有性質3要改變不等號的方向。所以在記憶時只需記住性質3 :即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shù)時,不等號要改變方向。在這基礎上還可以進一步簡化為負變向。
4.解題法寶
不等式兩邊都加(或減去)同一個數(shù)(或式子)及乘(或除以)一個正數(shù)時,可以不作任何考慮往下做,因為不等號不會改變方向;只有在乘以(或者除以)一個負數(shù)時要特別注意要改變不等號的方向。
【題目2】 在一次數(shù)學競賽中共有25道題,做對一道得4分,做錯一道題或者有一道題沒做扣一分。在這次競賽中小明得了90分,問小明做對了多少道題?
【錯解】解:設小明做對了x道題,由題意得
100-1×(25-x)=90
解得x=15
答:小明做對了15道題。
【錯誤分析】在解題時沒有弄清題意、沒有找準數(shù)量關系。
【正解】解:設小明做對了x道題,由題意得
4x-1×(25-x)=90
解得x=23
答:小明做對了23道題。
【教學反思】: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
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列方程解應用題的解題思維、提高學生應用題解題能力呢?
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分為五步:即審、設、列、解、答。
審:即審題,弄清題意及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
設:即設未知數(shù),找出題中的未知數(shù)并用x表示,設未知數(shù)可以直接設元也可以間接設元。
列:即根據(jù)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列出方程。
解:即解方程。
答:即檢驗并寫出答案。
這幾個步驟在教學中怎樣具體實施呢?一、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一要對學生進行關鍵性詞語的引導,從而讓他們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思維落腳點的習慣,比如“比”“多”“少”“倍”“積”“商”等;
二要加強對學生專業(yè)用語的理解,保證整個解題思維不受文字的約束,比如“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等等。從而使整個理解認識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二、加強學生信息整理能力
對收集得來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把零碎的數(shù)學知識系統(tǒng)化、科學化,形成一個整體思維。
三、培養(yǎng)學生巧設未知數(shù)的能力
在列方程解應用題中設未知數(shù)也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怎樣來設未知數(shù),它直接關系到解應用題簡便與否。如果僅靠已知量和未知量很難找到他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就應該考慮增設未知數(shù)的方法,可化難為易。
四、加強學生解應用題的步驟性
在列方程解應用題中,思維的邏輯性是必不可少的,使思維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既達到理清思路,又達到簡潔快速的目的。
一是瀏覽全文,知道本應用題的基本方向和解題基本思路;
二是根據(jù)全文瀏覽巧設未知數(shù),提高解題的效率;
三是返回題目,仔細閱讀,并輔以畫圖等方式進行總結、整理信息,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形成總體思維;
四是找出等量關系(常見的等量關系見后)。根據(jù)對信息的系統(tǒng)化,找出題中所隱含的等量關系,為列出方程作好輔墊;
五是列出方程,解方程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常見的應用題類型有:和差倍分、等積變形、相遇問題、追及問題、調配問題、比例分配問題、工程問題、利潤率問題、數(shù)字問題、行船問題和銷售中的盈虧問題等等,涉及到的數(shù)量關系分別有各種面積公式或體積公式、工作量=工作效率×時間、路程=速度×時間、利潤=售價-進價
總之,只要掌握了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找準了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列方程解應用題就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