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淑芝
綠茶,是中國的主要茶類之一,是指采取茶樹的新葉或芽,未經發(fā)酵,經殺青、整形、烘干等工藝而制作的飲品。其制成品的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較多的保存了鮮茶葉的綠色格調。常飲綠茶能防癌,降脂和減肥,對吸煙者也可減輕其受到的尼古丁傷害。
綠茶據傳發(fā)源于湖北省赤壁市。元朝末年,朱洪武率領農民起義,羊樓洞茶農從軍奔赴新(疆)蒙(古)邊城。他們在軍中見有人飯后腹痛,便將帶去的蒲圻綠茶給病者服用。服后,患者相繼病愈。這件事被朱洪武得知,他記在了心里。當了皇帝后,朱洪武和宰相劉基到蒲圻找尋隱士劉天德,恰遇在此種茶的劉天德長子劉玄一,劉玄一請朱皇帝賜名。朱洪武見茶葉翠綠,形似松峰,香味俱佳,遂賜名“松峰茶”,又將長有茶葉的高山,命名為松峰山。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太祖朱元璋因常飲羊樓松峰茶成習慣,遂詔告天下:“罷造龍團,唯采茶芽以進。”因此,劉玄一成為天下第一個做綠茶的人,朱元璋成為天下第一個推廣綠茶的人,羊樓洞成為天下最早做綠茶的地方。
綠茶是未經發(fā)酵制成的茶,保留了鮮葉的天然物質,含有的茶多酚、兒茶素、葉綠素、咖啡堿、氨基酸、維生素等營養(yǎng)成分也較多。綠茶中的這些天然營養(yǎng)成分對防衰老、防癌、抗癌、殺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類所不及的。
綠茶是以適宜茶樹新梢為原料,經殺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藝過程制成的茶葉。其干茶色澤和沖泡后的茶湯、葉底以綠色為主調,故名綠茶。綠茶是將采摘來的鮮葉先經高溫殺青,殺滅了各種氧化酶,保持了茶葉綠色,然后經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湯綠葉是綠茶品質的共同特點。中國生產綠茶的范圍極為廣泛,河南、貴州、江西、安徽、浙江、江蘇、四川、陜西(陜南)、湖南、湖北、廣西、福建是我國的綠茶主產省份。
綠茶的加工,簡單分為殺青、揉捻和干燥三個步驟,其中關鍵在于殺青。鮮葉通過殺青,酶的活性鈍化,內含的各種化學成分,基本上是在沒有酶影響的條件下,由熱力作用進行物理化學變化,從而形成了綠茶的品質特征。
泡綠茶采用兩種方法沖泡:一是上投法,它適用于外形緊結的高檔名優(yōu)綠茶,即先將75~85℃的熱水沖入杯中,再放入茶葉;二是下投法,放茶葉后直接倒入85℃左右的熱水,相對而言,下投法更適合普通綠茶。正確的沖泡綠茶方法,能使茶水口感更好,更加健康。
一般的綠茶沖泡方法及注意事項:
1.沖泡綠茶時,水溫控制在80~90℃。若沖泡綠茶粉,40~60℃的溫開水沖泡即可,2克綠茶粉配450毫升的白開水。
2.沖泡茶葉的第一泡不要喝,沖了熱水后搖晃一下即可倒掉。
3.綠茶粉不可泡得太濃,否則會影響胃液的分泌,空腹時最好不要喝。
4.沖泡好的茶要在1小時內喝掉,否則茶里的營養(yǎng)成分會受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