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瑾(媒體人)
核心提示:當人們已急功近利到不愿停下來思考時,賭徒心態(tài)就會出現(xiàn)。
如今,無論電影電視、動漫游戲,甚至周邊產品制造行業(yè),提到知名IP就“垂涎三尺”,且不管這個IP是有著完整文本的小說如《瑯琊榜》等,抑或僅僅只是類似《梔子花開》、《誰的青春不迷?!愤@樣的歌名或者書名。
最近,某網絡寫手新作《龍符》IP賣出5000萬元天價,作者轉身就拿這筆錢在杭州買了套別墅。聯(lián)想起2012年莫言拿到諾貝爾獎金后的調侃:“我準備在北京買套房子,大房子,后來有人提醒我說也買不了多大的房子,5萬多一平米,750萬也就是120多平米?!闭娌坏貌粸橹袊孜恢Z貝爾文學獎得主掬一把辛酸淚。
兩相對比,無怪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作家轉行去做了編劇,有的作家甚至公然聲稱,已經根本不在乎圖書版稅多少,因為比起IP的收入那些只是零頭。
然而IP之熱,到底熱在哪兒?誠然,像《甄嬛傳》、《花千骨》、《瑯琊榜》這些熱門影視劇成功的背后,好的IP功不可沒。它們?yōu)橛耙晞?chuàng)作者提供了現(xiàn)成的劇本、大量的原著粉絲,以及上映后吆喝最天然的噱頭。這些成功的案例蒙蔽了影視從業(yè)者,以為得IP者就能得天下,所以他們不惜一切代價追逐最好的IP。資本的介入更是催化了這股潮流,讓IP的泡沫越吹越大。據統(tǒng)計,短短幾年里,IP價格少則三五倍,多則七八倍、十幾倍地增長著。2011年,樂視花10萬買下《何以笙簫默》的版權,到了2014年,光線付出了7位數的價碼才得以續(xù)約。
這種狂熱的背后,是整個影視圈的浮躁和急功近利。大家都希望能以最短的時間取得最大的回報,而IP就是一條捷徑。在影視制作的整個鏈條中,劇本的策劃與創(chuàng)作,是最費時間精力,也是最基本、最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韓國影視劇有口皆碑,就與他們對劇本的重視息息相關,一部影視劇的策劃往往需要花費兩三年、甚至更久的時間。IP的存在大大縮短了編劇們的創(chuàng)作時間和難度,他們用金錢置換IP原著者的智慧和時間,從而減少自身在這方面的精力投入。當人們已急功近利到不愿停下來思考時,賭徒心態(tài)就會出現(xiàn)。以天價來押一個IP,何嘗不是一種賭博。
而現(xiàn)實,還是狠狠打了這些IP追逐者們一記耳光。光線高價標得的《何以笙簫默》票房慘敗,同樣備受矚目的《華胥引》、《大漠謠》、《云中歌》等表現(xiàn)也不盡如人意。以為有了好IP就可高枕無憂的心態(tài),恐怕是導致這些慘敗最根本的因素。人一旦有了依賴心理,就不會全力以赴。無論這種依賴對象是資金、營銷、演員陣容,還是好IP。
制作方有沒有用心對待自己的創(chuàng)作,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同樣是大IP的《瑯琊榜》,山影將每個細節(jié)都處理得精益求精,精良的制作與原著交相輝映,使得他們被譽為有良心的“處女座劇組”,作品上映后自然叫好又叫座。最近,這個細節(jié)控團隊出品的《歡樂頌》又引發(fā)了新一股收視熱潮,比如劇中人物是在Facebook上網聊認識的,劇組就真為他們注冊了賬號,學歷、居住地、性別等信息,都按角色設定一絲不茍地填寫;劇中人物安迪被黑的帖子,在網上也真真實實可以搜到的……
趨利固然是資本的屬性,但它不應該成為文化人的標簽。好的文化作品,無論圖書或者影視劇,都需要時間沉淀,輔以精心打磨,云淡、風輕、心靜,才能創(chuàng)作出來的。好作品不應止于“拿”來主義,“拿”到好IP正如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它并不意味著登高就可望遠,而是要用心去思考、去生產。(支點雜志2016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