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志
每次開家長會我都會聽見很多家長抱怨:“我的小孩現(xiàn)在老是不寫作業(yè),天天就知道看小說,連飯都忘了吃,怎么辦啊?”他們一臉的焦躁與不安。
和我抱怨最多的家長,是一個餐館老板,每天忙著生計,并不了解孩子的真實狀況。因為他的孩子,在我看來是一個非常優(yōu)秀的學生,作文總能寫得很出色,老到、辛辣、有思想;總能抓住自習課、課間及其他點滴空閑,在學校的時候就把作業(yè)“一掃而光”,且效率很高。但他回家基本不寫作業(yè),也不看任何課本,總喜歡看自己買來的書,一本一本,認認真真,旁注、感悟,寫下來形成文字,到學校與我交流。然而,家長在家看到小孩這樣,卻急得像那熱鍋上的螞蟻。經(jīng)常,我的電話會在夜里響起:“程老師啊,我小孩最近是不是不愛學習???是不是上課不聽課呀?怎么我最近老看見他一回家就抱著本小說???”
或許,家長的那種焦慮,源于家長“心中的好學生”觀念。我們從小是在與“別人家的孩子”對比中長大的,深知“不完美”的痛苦。但是父母又總是喜歡打著愛的名義,憑借著“為你好”的邏輯在為你的未來憂慮、擔心。
無怪乎,現(xiàn)在的學生基本練就了成為“別人家孩子”的本領(lǐng),每當聽到爸爸媽媽下班開門,他們朗朗的讀書聲就飄揚在整個樓道里。這種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主要源自家長不從容的“家長制”。更有甚者將這種“不從容”帶到學校,孩子一表現(xiàn)得不那么“完美”,就向教師及學校“求救”,不少教師也開始煞有介事地幫家長出謀劃策,對學生苦口婆心地勸說。
不從容,還有很多種表現(xiàn)。每場考試后,雷打不動的年級排名總是讓教師有喜有憂。排名進步了還好,若稍有下滑就會被教務主任及“各級領(lǐng)導”“特別關(guān)照”乃至約談。談話結(jié)束后恨不得被約談話的教師立馬寫個義正詞嚴的檢討,保證下次一定趕超。
在我們的教育中,總有一些違反常識的事情發(fā)生。我想,很多都由于沒有用從容的心態(tài)來面對我們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
但,讓我自己欣慰的是,我并沒有成為一個不從容的教師。
我有時候很慶幸自己這“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性格,總能不緊不慢地做事,能夠告訴學生“沒事兒的”。然后,他們就真的覺得沒事兒了,繼續(xù)按照從前的習慣自顧自地學習著,做題、考試、看電影、舉辦辯論比賽、迎接新年、歡送實習老師……教育有其內(nèi)在的規(guī)律,學習更是一個緩慢前進的過程。我覺得任何一個教育者都不應該心慌,要在這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份從容的心態(tài),學校的管理者更應該如此。
李政濤教授曾經(jīng)在《做有生命感的教育者》中這樣寫道:“教育者的從容,不僅意味著從容地接受,即帶著一種寧靜的心態(tài)坦然接受教育過程和生命成長過程中的悲與痛,更意味著從容地行動:在從容面對種種危機和失敗中,繼續(xù)從容行走于生命理想和教育理想的實踐大道上,從容周旋于教育過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困頓中……”
在現(xiàn)代教育的流派和分野中,我們分明可以感受到教育被裹挾的匆忙和繁亂,教育的大格局和大規(guī)劃需要每一個教育從業(yè)者都有自己的標尺和準則,但無論怎樣的分野和派別都應該尊重教育的本質(zhì),抵達常識,尊重個性,依循規(guī)律。
只有這樣,教育才能從容不迫,尤其是面對成長中性格迥異的鮮活生命時,去傾聽,去感受,去帶領(lǐng),而不是看到分數(shù)倒退時立馬就焦慮,看到孩子看小說就心悸緊張,看到學生上課睡覺就怒氣沖天。是的,我們要用從容的心境帶領(lǐng)孩子們經(jīng)過許多河流、山脈、草地、林海甚至荒漠,在這過程中我們會遭遇很多意想不到的艱難困苦,“而面對如此復雜的生命狀態(tài)和教育狀況時,從容的教育者更應該耐心地守候,耐心守候成長到來的時候”。
你若不從容,如何帶領(lǐng)學生穿過漫天風雪,抵達教育的“布達拉宮”;你若不從容,如何讓學生謹守此心,赤誠以待,在最好的年紀,路過花樣的年華。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