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6月24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年輕消費者發(fā)現(xiàn)二手網購市場簡·張(音)自稱是中國網購“剁手族”的一員。但最近,這名26歲的天津女子發(fā)現(xiàn)了一劑藥方:二手交易平臺。她說,“在淘寶上看到一件衣服后,我就到‘閑魚’上搜尋。通常能找到一件接近全新但更便宜的同款產品。”
這兩個網站都歸阿里巴巴所有。對中國許多買家來說,后者無異于網上跳蚤市場。與趕時髦的人紛紛涌向二手服裝店的英國不同,在中國,一個人的“棄物”很少被另一個人當成“寶”。
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二手貨還往往被視為次等品,盡管這種觀念如今正在大城市思想開放的年輕消費者中發(fā)生改變。杭州一名公務員說,“當我告訴媽媽我已在網上賣出價值21萬元的舊商品時,她感到很震驚。媽媽無法想象有人會買下別人不要的東西。”“閑魚”網的負責人也承認,當初啟動該平臺時確實有所疑慮,“對中國消費者的選擇來說,面子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阿里巴巴表示,中國30歲以下的上班族和學生是“閑魚”的主要用戶群。自2014年以來,該平臺的交易量已擴展15.6倍,售出1.7億件商品。
全中國各地正在涌現(xiàn)出許多類似平臺。例如,在不到一年時間內,58同城網的二手交易頻道“轉轉”就已聚集300萬用戶;年輕女性閑置物品交易平臺“空空狐”表示,去年獲得1800萬美元融資……
上海的咨詢人士魯振旺(音)表示,中國的千禧一代正在改變購物(傳統(tǒng)的)習慣,“他們喜歡購買新東西但容易厭倦,因此總是不斷拋棄舊的、尋找新鮮的。”
盡管此類網上二手交易市場增長迅速,但業(yè)內人士表示,其間“仍然存在許多問題。”例如,假貨就是難題之一。必須要有更好的驗證平臺以鑒別產品的真假?!ㄗ髡吒衤妍悂?middot;張,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