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杰 蓋建民
[摘要] 杜光庭活躍于唐末、前蜀兩朝,《廣成集》中保留有大量其為王侯將相、信道民眾所作的齋醮詞,文辭中不僅顯示出唐時流行的十神太一、天文分野等多種天文術數(shù)思想的浸潤,也透露出外來十一曜行年星命說的滲透;齋醮詞中不同占卜方法的疊加運用,一方面表明杜光庭對于天文術數(shù)文化的精通,另一方面凸顯了齋醮儀式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彰顯道教儀式的救度功能;其目的除了為個人休咎祈福袪災之外,還折射出為王權神圣性服務的政治理想;而唐末成都府雕版印刷的歷日或許是杜光庭吸取星命思想的來源之一,反映了唐末宗教與社會互動的復雜歷史面相。
[關鍵詞] 杜光庭;《廣成集》;天文;星占;雕版印刷
[中圖分類號] B95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16)03—0070—07
一引言
杜光庭活躍于唐末、前蜀兩朝,僖宗第一次入蜀避亂(881年)后,受僖宗禮遇,獲賜紫衣。爾后長居蜀地,繼被王建父子所賞識,屢獲封賜,可謂顯赫一時。今《廣成集》所收錄的齋醮詞大多作于其居蜀期間。例如《廣成集》卷九《李延福為蜀王修羅天醮詞》載:
伏以道冠虛無,功先覆載?!駨痛笥嗡纳?,方在雍秦之野;小游天一,仍臨梁蜀之鄉(xiāng)。地一次于坤宮,月孛行于井宿。仰茲緯候,緬彼災蒙……杜光庭:《廣成集》卷九,董恩林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126-127頁。下文凡所引述《廣成集》皆據(jù)董恩林中華書局點校本。關于《廣成集》的版本及內(nèi)容變遷,參見羅爭鳴:《杜光庭著述考辯》,《宗教學研究》2004年第4期。
《廣成集》卷十四《張相公九曜醮詞》云:
伏聞大道凝光,上玄垂象。照臨九土,覆育群生。主錄吉兇,司明罪福。洪纖備察,毫末無遺……今則迍滯宮中,土星所歷。身位之內(nèi),計都所臨。神首火星,仍居對照。生月命位,俱值天符。以此災躔,遂成災厄……杜光庭:《廣成集》卷十四,第200-201頁。
上述兩闕齋醮詞,是杜光庭《廣成集》為數(shù)眾多的齋醮詞中的代表作,杜光庭在此為我們展現(xiàn)了包括九宮貴神唐代九宮貴神分別是招搖、軒轅、太陰、天一、天符、太一、攝提、咸池、青龍。吳麗娛認為祭祀九宮神在玄宗崇祀老子之后,與道教的關系不容否定。參見吳麗娛:《論九宮祭祀與道教崇拜》,《唐研究》第九卷,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290頁。、十神太一十神太一指君基太一、臣基太一、民基太一、五福太一、天一太一、地一太一、四神太一、大游太一、小游太一、直符太一。、十一曜星命等多種占卜方法,涉及天文、術數(shù)等不同方面。齋醮科儀是道教參與社會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齋醮儀式中,需要向祈請的神靈敬獻齋醮詞,對這一文本進行宗教學與歷史學的綜合考察,不僅可以呈現(xiàn)道教齋醮的特定歷史處境,更可窺見道教科儀的社會功能。吳真:《從杜光庭六篇羅天醮詞看早期羅天大醮》,《中國道教》2008年第2期。所以《廣成集》的內(nèi)容雖是道教的上章祈禱詞,但卻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反映了唐末五代道教以齋醮科儀活動的方式參與社會生活的情況。孫亦平:《杜光庭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92頁。有鑒于此,本文主要通過解讀《廣成集》齋醮詞中天文分野與星命思想,探尋文辭背后儀式與社會、政治、異域文化的互動關系,希冀從道教天文的新視野來剖析《廣成集》中所蘊涵的唐末宗教與社會互動的復雜歷史面相。二天文分野、十神太一與王權象征
天文分野理論的基本思想是將某一天區(qū)示現(xiàn)的天象與地上對應郡國州府的吉兇相聯(lián)。江曉原:《天學真原》,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183頁這一理論出現(xiàn)得較早,早在《周禮·春官宗伯》中便有“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以觀天下之遷,辨其吉兇。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觀妖祥”(清)阮元??獭妒?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819頁。的記載。至西晉時,已經(jīng)形成一種以十二州系統(tǒng)為主并兼容十三國系統(tǒng)的分野學說。邱靖嘉:《“十三國”與“十二州”——釋傳統(tǒng)天文分野說之地理系統(tǒng)》,《文史》2014年第1輯。天文分野與祥瑞災異理論密切聯(lián)系,因此,古代天文分野的設定往往成為地方勢力與正統(tǒng)王權角力的場域之一。
湖南大學學報( 社 會 科 學 版 )2016年第3期孫偉杰,蓋建民:齋醮與星命:杜光庭《廣成集》所見天文星占文化述論唐代流行的十神太一巡行理論在天文分野思想基礎上融入數(shù)學推算,這種理論認為不同的太一神運行至不同的方位,會給所對應的分野帶來吉兇災福。其起源或可追溯至南朝梁,不過直到中晚唐時才顯現(xiàn)出重要影響。《舊唐書·經(jīng)籍志》著錄有《太一大游歷》二卷、《大游太一歷》一卷。(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四十七《經(jīng)籍志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042頁。
現(xiàn)存最早系統(tǒng)記載十神太一理論的典籍是唐王希明《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載有“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一卷”?!短医痃R式經(jīng)》,稍后是北宋楊維德楊惟德另撰有《景祐遁甲符應經(jīng)》三卷、《景佑六壬神定經(jīng)》十卷,并編撰《武經(jīng)總要后集》的最后五卷。所集《景祐太乙福應經(jīng)》。由于對這種理論進行選擇性的詮釋可以對王權施加影響,唐時中央政府明令禁止私人收藏相關書籍:《唐律疏議》卷九嚴格禁止私人有《太一式》劉俊文:《唐律疏議箋解》,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版,第763頁。,唐代宗大歷二年(767年)亦重申禁令。(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十一《代宗紀》,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285頁。雖然如此,十神太一理論在民間社會似乎仍有流傳。據(jù)李肇《唐國史補》所載:“元和(806-820年)初,陰陽家言:五福太一在蜀。故劉辟造五福樓,符載為之記?!保ㄌ疲├钫兀骸短茋费a》卷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8頁?!缎绿茣肪硪晃灏恕秳⒈賯鳌芬嘤泻喪觯骸扒乙孕g家言五福太一舍于蜀,乃造大樓以祈祥?!保ㄋ危W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百五十八《劉辟傳》,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4938頁。這是地方藩鎮(zhèn)率先運用十神太一巡行理論的先例。劉辟為中晚唐時西川節(jié)度使,宰治一方,按照《太乙金鏡式經(jīng)》的解釋,“五福太乙所臨之分,無兵革、疾役、饑荒、水旱之災?!薄短医痃R式經(jīng)》卷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810冊,第892頁。因此作為一方之主的劉辟才要興造五福樓以紀念。而據(jù)《景祐太乙福應經(jīng)》的記載,唐高祖、太宗、玄宗、昭宗、哀帝、后唐明宗、閔帝時,都有關于十神太一巡行造成災福的記載,不過比對官方史志,《景祐太乙福應經(jīng)》中的許多記載當為宋人依據(jù)十神太一理論對前朝史事的補述與附會。
及至唐末,十神太一理論在杜光庭《廣成集》中得以運用,如《川主周天南斗醮詞》:
蜀之星躔,上當鶉首;蜀之分野,下接坤維。當申未之方,在參井之度……地一將移于益部。《廣成集》卷八,第107頁。
《羅天中級三皇醮詞》:
今又大游四神,在雍秦之分;小游天一,次梁蜀之鄉(xiāng)。地一鎮(zhèn)于坤隅,月孛行于井宿?!稄V成集》卷九,第127頁。
《蜀王本命醮葛仙化詞》:
今屬太一,行運分野。慮災或臨,梁益之方?;蛟谟呵刂常仑美p于井宿,地一災于坤隅。《廣成集》卷九,第131-132頁。
經(jīng)筆者統(tǒng)計,在《廣成集》中一共出現(xiàn)了“大游”、“四神”、“天一”、“直符”、“小游”、“地一”六種太一,這與它們所表征的吉兇禍福直接相關。據(jù)《太乙金鏡式經(jīng)》和《景祐太乙福應經(jīng)》所載:
大游太乙者,巡考八宮,與小游同宮……考較人君善惡。……太乙在陽宮,遼東不見兵;太乙在陰官,蜀漢可以全身。八、三、四、九為陽宮,二、十、七、六、一為陰宮。
四神太乙者,水神也。紀綱有道之代則昌,無道之代則殃。若臨克賊之鄉(xiāng),兼君無道,則兵革、水旱、饑荒也。
天乙太乙者,金神也。取六宮金氣,主兵革。若累年兵革相接者,天乙臨之,即有勝負。為金能決斷,主兵喪也。
直符太乙者,火神也,乃天帝之使者,天遣觀察理道于萬民,若臨無道之邦,即兵革、水旱、疾疫、饑饉、流亡也。《太乙金鏡式經(jīng)》卷五,《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6年,第810冊,第893-894頁。
小游所在,考治之地兵喪、水旱、流亡、饑饉、終失其地?!毒暗v太乙福應經(jīng)》卷五,《續(xù)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061冊,第16頁。
地乙者,土神也,掌地之主,而浮載同行,所守之宮主兵喪,若臨無道之邦,即五谷荒歉、庶民流亡、地震山崩、蟲生、災異?!毒暗v太乙福應經(jīng)》卷五,第1061冊,第16頁。
也就是說,這六種太一往往與水旱、饑饉、兵革等一系列的災禍相連,而此時社會正值戰(zhàn)亂,動蕩不安,因此表兇的太一才會頻繁示現(xiàn)。而當它們出現(xiàn)時,修醮禳災便成為道門參與社會事務必不可少的舉措。
據(jù)《李延福為蜀王修羅天醮詞》提到的“十七年之臨撫,宰制一方”,可以推斷羅天大醮作于王建主政蜀地的第十七年,即公元907年。這一年,主兇的幾種太一集中運行至秦蜀之地,是大兇之年,加之此年正好又是王建的本命年,亦有兇星照臨,所以此年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視,王建正是通過本命醮與羅天大醮,將個人的休咎禍福與王權聯(lián)系在一起,正如法國學者傅飛嵐(Franciscus Verellen)所指出的,蜀主王建在本命年至本命之化修建本命醮,道教醮儀在這里進一步確認了王建統(tǒng)治蜀地的神學正統(tǒng)性。Franciscus Verellen, Liturgy and Sovereignty: The Role of Taoist Ritual in the Foundation of the Shu Kingdom(907- 925),Asia Major,Volume2,Part1,1989, pp.71.同時,醮詞中的“月孛行于井宿”在天象上對蜀地而言也是大兇之象。有學者經(jīng)過測算,計算出月孛在907年的4月1日到12月26日之間運行在井宿的范圍內(nèi),這表明醮詞中“月孛行于井宿”的說法并非杜光庭杜撰。鈕衛(wèi)星:《唐宋之際道教十一曜星神崇拜的起源和流行》,《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1期。
值得注意的是,十神太一理論集中出現(xiàn)的《川主令公南斗醮詞》、《羅天中級三皇醮詞》、《太子為皇帝醮太乙及點金箓燈詞》等齋醮詞,是在專為蜀主所舉行的羅天大醮、周天大醮、金箓齋等儀式中所使用。這些齋醮科儀并非一般百姓所能享用,甚至王侯亦難企及,這從另一側(cè)面也說明基于天文分野的十神太一理論與王權的密切聯(lián)系。
在敘述十神太一巡行方位時,醮詞中常常出現(xiàn)“申未之方”、“參井之度”、“雍秦之分”、“梁蜀之鄉(xiāng)”、“上當鶉首”、“實沉之墟”等天文分野術語,那么《廣成集》中出現(xiàn)的天文分野與唐代流行的天文分野究竟有何關系?筆者擇取了有關唐代分野的官方史志和當時流行的幾種占驗典籍,將其中涉及蜀地的天文分野羅列成表1。
由表1可以發(fā)現(xiàn),杜光庭齋醮詞中所出現(xiàn)的幾種天文分野與唐代流行的分野理論基本一致,這表明杜光庭對于傳統(tǒng)的天文分野理論并不陌生甚至相當熟悉。杜光庭在齋醮詞中將“梁蜀之鄉(xiāng)”與“雍秦之野”對舉,“梁益之方”與“雍秦之境”并提,“雍”、“梁”當指《尚書·禹貢》九州中的雍州、梁州,為古州名,“秦”、“蜀”當為古國名,“益”當為益州(蜀地),這些分野都對應著王建統(tǒng)治下的蜀地。
不過醮詞中似乎又有將“秦”當做唐王朝的象征的說法。例如,在《蜀王本命醮葛仙化詞》中,王建祈愿“帝圖興復,息災期而輦蹕還秦;境寓康寧,銷否運而禎祥介蜀”。“帝圖興復”、“輦蹕還秦”在這里顯然是指代唐朝皇帝所言,那么齋醮詞中屢次出現(xiàn)的秦蜀對舉,則有著更多的意涵:一方面顯示出王建對唐之正朔的“敬奉”,這與齋醮詞中出現(xiàn)的“長奉唐年”、“永奉帝圖”、“克保唐年”一脈相承,另一方面也為王建作為蜀主護佑一方的正統(tǒng)性與合法性加注。所以舉行羅天大醮的同一年,在朱溫篡唐后,王建便將自己的統(tǒng)治合法性與唐王朝連結在一起,打著尊唐護主的旗號割據(jù)一方了?!顿Y治通鑒》對蜀王稱帝一事亦有載錄:“蜀王會將佐議稱帝,皆曰:大王雖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謂天與不取者也。馮涓獨獻議,請以蜀王稱制,曰:朝興則未爽稱臣,賊在則不同為惡。王不從,涓杜門不出。王用安撫副使、掌書記韋莊之謀,帥吏民哭三日;己亥,即皇帝位,國號大蜀。”(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六《后梁紀一》,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8685頁。顯然,蜀主王建并不滿足于以“蜀王”稱制,在經(jīng)過一番掩飾之后,便迫不及待地稱帝建國。杜光庭在《廣成集》中運用其所掌握的天文術數(shù)知識,通過道教齋醮科儀為蜀主王建的政權合法性進行了宗教神圣性闡釋,顯示了其服務王權的政治理想。
表1《舊唐書》等典籍中涉及蜀地的天文分野
典籍出處十二辰十二次二十八宿十二州十
三國分野《舊唐書·天文志》(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三十六《天文志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1311-1313頁。申
未實沉
鶉首訾觹、參伐
東井、輿鬼《新唐書·天文志》(宋)歐陽脩,宋祁:《新唐書》卷三十一《天文志一》,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822-823頁。實沉
鶉首訾觹、參伐
東井、輿鬼《天地瑞祥志》傳為薩守真撰于麟德三年(666年),今本有缺失。(唐)薩守真撰《天地瑞祥志》卷一,日本昭和七年抄本,高柯立選編《稀見唐代天文史料三種》(下),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年版,第24頁。申
未實沉
鶉首益州此表中實沉所對應的益州,非指蜀地的益州。,晉魏
雍州,秦《乙巳占》(唐)李淳風:《乙巳占》第一冊,王云五主編《叢書集成初編》本,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年版,第48-49頁。申
未實沉
鶉首畢、觜、參
井,鬼益州,晉魏
雍州,秦《開元占經(jīng)》(唐)瞿曇悉達:《開元占經(jīng)》,北京:九州出版社,2012年版,第609-611頁。申
未實沉
鶉首畢、觜、參
東井、輿鬼益州,魏
雍州,秦《廣成集》表中《廣成集》中的分野為筆者依據(jù)齋醮詞整理而成。申
未實沉
鶉首參
井
雍,秦
三十一曜與星命
唐末五代之時,源自希臘、羅馬并經(jīng)改造的天文星命概念和技術陸續(xù)傳入中國,大舉進入官方天文歷法體系和民間日常生活場域,西方的九曜或十一曜觀念及以此推算行年的星命占驗和禳除之術,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和崇信,行用甚熾?!熬抨仔心辍笔且环N以年歲為據(jù)而將命運與九曜聯(lián)系起來的推命術。這種推命方式,唐代已經(jīng)相當流行。但差不多同時,九宮、八卦等命理術語滲入進來并成為九曜推命的重要組成部分。趙貞:《“九曜行年”略說——以P. 3779為中心》,《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3期。余欣:《唐宋之際“五星占”的變遷:以敦煌文獻所見辰星占辭為例》,《史林》2011年第5期。這一星命術對杜光庭亦有影響。
在《廣成集》保存最多的本命齋醮詞中隨處可見如:“今年則暗曜土星在身宮之上……火星近刑厄之宮,金星躔克性之位?!薄稄V成集》卷八,第117-118頁?!澳拘峭松韺m之上,土星照三合之方。金水二星乖背之宿,飛天火曜居本命之辰。九宮土星復當生月。”《廣成集》卷八,第118-119頁?!敖駝t迍滯宮中,土星所歷。身位之內(nèi),計都所臨。神首火星,仍居對照。”《廣成集》卷十四,第200-201頁。。這里杜光庭推算個人年命吉兇所采用的正是唐末流行的十一曜行年法,不過醮詞中的十一曜行年法已經(jīng)過改造,融入了更多本土的星命方法。
為何齋醮詞中會見到如此多的天文星命術語,《隋書·經(jīng)籍志》的一段話或許可以幫助理解:“有諸消災度厄之法,依陰陽五行數(shù)術,推人年命書之,如章表之儀,并具贄幣,燒香陳讀。云奏上天曹,請為除厄,謂之上章。夜中于星辰之下,陳設酒脯餅餌幣物,歷祀天皇太一,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曰醮?!保ㄌ疲┪赫鞯龋骸端鍟肪砣濉督?jīng)籍四》,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1092-1093頁。也就是說道教齋醮科儀中重要的一環(huán)便是在齋戒以后通過上章等形式將推算出的年命與星神相溝通,祈請神靈降福除厄。李獻璋、福井康順等人據(jù)此認為醮儀的形成與星宿信仰有密切關系。李獻璋:《道教醮儀的開展與現(xiàn)代的醮》,《中國學志》五,東京:泰山文物社,1968年版,第15頁。福井康順等監(jiān)修:《道教》第一卷,朱越利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73頁。所以在齋醮科儀中必然會大量涉及天文星命的內(nèi)容。
在杜光庭所作齋醮詞涉及的諸多星曜中,既有常見的日、月、五星,也有異域而來的羅睺、計都(合稱九曜),再加上紫炁、月孛,便是通常所稱的十一曜。鈕衛(wèi)星認為十一曜星命學基本上可確定是由中國本土術士在九曜星命學的基礎上融合了本土的太一天神和九宮貴神等天神崇拜后改造而成,這個過程中本土術士的主要發(fā)明是引入了紫炁一曜,這個改造過程大致發(fā)生在唐末到宋初的某個時候,但沒有充足的證據(jù)指向某一個術士個體或群體。鈕衛(wèi)星:《唐宋之際道教十一曜星神崇拜的起源和流行》,《世界宗教研究》2012年第1期。而據(jù)筆者考證,道經(jīng)中見載十一曜以《太上三十六部尊經(jīng)》北周《無上秘要》卷三十七也提到“三十六部尊經(jīng)”,不過沒有提及具體為哪三十六部經(jīng),筆者認為《正統(tǒng)道藏》現(xiàn)存的《太上三十六部尊經(jīng)》與《無上秘要》提到的三十六部尊經(jīng)只是名稱上的一致,并非同一經(jīng)典。之一的《上開經(jīng)》與《內(nèi)音經(jīng)》為最早。吉岡義豐認為此經(jīng)出自唐代朱越利:《道藏分類解題》,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年版,第262頁。,筆者認為或可更進一步。目前已知三十六部道經(jīng)名出現(xiàn)在《無上內(nèi)秘真藏經(jīng)》中,《真藏經(jīng)》所述內(nèi)容又被朱法滿所撰《要修科儀戒律鈔》所引用。據(jù)記載,朱法滿為唐玄宗時高道,與張萬福差不多為同一時期人,張萬?;钴S于711年前后。元代鄧牧《洞霄圖志》卷五記載朱法滿逝于開元八年(720年)五月二十九日[元]鄧牧:《洞霄圖志》卷五,臺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83年版,第120頁。,若按此記載,那么《上開》、《內(nèi)音》二經(jīng)的撰寫時代當在720年之前,也就是說此時十一曜已被道教人士所知曉。其中《上開經(jīng)》提到:
我今為汝演說禳度星辰之法,當嚴備香花燈燭,于清靜堂宇,塑繪十一曜儀形,……稱揚法事,一切星真并皆回曜,轉(zhuǎn)禍為福,變兇為祥。《上開經(jīng)》,《道藏》第一冊,第590頁。
此段經(jīng)文描述的是一套祈禳災星以求福免厄的儀軌,其中在提到禳度星辰之法時,說到要塑繪“十一曜”儀形,道教塑繪神像用以供養(yǎng)的歷史,據(jù)陳國符先生考證,可以早至劉宋時期的陸修靜陳國符:《道藏源流考》(新修訂版),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214頁。,不過形成較為成熟的道教科儀則是在唐代。十一曜在此經(jīng)中只出現(xiàn)了總稱,并未一一具列,相比之下《內(nèi)音經(jīng)》的記載則顯得更加具體:
十一曜中惟有紫炁,不示象,則永不興災異。日示赤雞,月示白兔。日遇春青龍,夏朱雀,秋白虎,冬玄武。月兔中有青桂、臼杵,四時不變。木德星君兔頭、豬身、虎尾?;鸬滦蔷R身、蛇尾。金德星君猴頭、雞身。水德星君黑猿捧筆墨硯。土德星君羊角、龍頭、犬耳、牛身。羅睺星君羊角、犬爪、牛尾、龍身。計都星君龜。月孛星君蛇。若示此正象,皆不為災。若興變異,昏暗不明,悉無文釆,日月木金紫水皆不為災。若遇失次,則略失明?;鹗Т危喟l(fā)露眼;土失次,遲滯;羅、計、孛失次,皆隨十二宮變相,則示災。遇金星吉。若能依度禳之則吉?!秲?nèi)音經(jīng)》,《道藏》第一冊,第591頁。
此段經(jīng)文講述的同樣是祈禳星曜化兇為吉的內(nèi)容,不過這里不僅明確提到十一曜各自的名稱,而且還描述了十一曜星君的具體形象(紫炁除外)。也就是說十一曜早在唐玄宗之時已為道教經(jīng)典所吸納。有關十一曜尤其是月孛、紫炁在道教中的流變過程,此不贅述,筆者另撰文指出。那么,杜光庭對十一曜是否了解呢?
據(jù)《道門科儀大全集》卷四十五“解禳星運醮儀圖敘”記載:“杜天師舊有《河圖九曜醮儀》一卷,后有《十一曜懺》一卷,于三時行持,有所不備,多以消災儀而兼行?!薄兜篱T科儀大全集》卷四十五,《道藏》第三十一冊,第859頁。此卷題為“三洞經(jīng)箓弟子仲勵編”,一般認為仲勵為南宋時人。羅爭鳴:《杜光庭著述考辯》,《宗教學研究》2004年第4期。按照此記載,杜光庭已將九曜、十一曜融入道教的齋醮懺儀之中,那么他對于九曜、十一曜應當有相當?shù)牧私狻?/p>
不過十一曜在《廣成集》中卻并未全部出現(xiàn),出現(xiàn)最少的“月孛”,除了前文提到的“月孛行于井宿”用來與分野相配之外,與本命行年相關的,就只在《孫途司馬本命醮詞》中出現(xiàn)了一次:“十三宿內(nèi),月孛所經(jīng)?!薄稄V成集》卷九,第134-135頁。而“紫炁”則一次也沒有出現(xiàn),這顯然不應歸結為杜光庭的疏忽。在齋醮詞中之所以沒有提及“紫炁”這一曜,恐怕與《內(nèi)音經(jīng)》所講述的“十一曜中惟有紫炁不示象,則永不興災異”的說法直接有關,因為十一曜中只有紫炁與災異沒有關聯(lián),所以在以禳災祈福為目的的齋醮詞中才不會出現(xiàn)“紫炁”的身影。
對《廣成集》齋醮詞中十一曜尤其是九曜所示吉兇善惡進行觀察,不難發(fā)現(xiàn)“土星”、“火星”、“羅睺”、“計都”四曜多與兇禍并稱,而“木星”則與吉事相連。例如,《親隨為大王修九曜醮詞》:
首尾蝕神(羅睺、計都的別稱),皆為臨照?!稄V成集》卷八,第119-120頁。
《皇后本命醮詞》:
羅睺躔克姓之宮,土星臨乖背之宿?;痍仔卸龋瑢⑷肷韺m。《廣成集》卷十三,第184頁。
《前嘉州團練使司空王宗玠本命詞》:
竊以土星居身命之宮,于茲數(shù)歲?;痍着R田宅之位,猶在子方?!m冬首有木星之福,而實時值行運之災?!稄V成集》卷十六,第219-220頁。
這種五星善惡說尤其是將“土星”視為惡曜的觀念顯然不是中國傳統(tǒng)星學文化的內(nèi)容,反而是在自印度而來的佛教典籍中較為常見。例如唐代高僧一行所修述的密教經(jīng)典《梵天火羅九曜》便詳細論及九曜的吉兇及祈禳之法。《梵天火羅九曜》,《大正藏》第二十一冊,第459-462頁。
很顯然,杜光庭在《廣成集》中談及的星曜吉兇與《梵天火羅九曜》的記載基本一致。類似的表述亦見于一行所撰的另一密教經(jīng)典《宿曜儀軌》:“四大惡曜,所謂火曜、土曜、羅睺、計都。”《宿曜儀軌》,《大正藏》第二十一冊,第423頁。這種外來的星命文化在唐時曾極為流行,陳萬成先生對此有所深論,此不贅述。陳萬成:《杜牧與星命》,《唐研究》第八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61-79頁。后收錄于其著《中外文化交流探繹:星學·醫(yī)學·其他》,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1-24頁。
表2《梵天火羅九曜》所見星曜吉兇善惡
九曜有關吉兇善惡的記載吉兇羅睺臨人本命,憂官失位,重病相纏,財物破散喪服愁口舌。兇計都若臨人名(命),官最多逼塞,求官不遂,務被遷移,官符相纏,多憂疾病,此星兇。兇土星其宿最兇,偏臨宮之然及遮(庶)人,此宿貞慎疾病牢獄,君子重厄之年。兇水星若臨人本命,主陰愁口舌盜賊牽喚。兇金星臨人本命,至(主)有哭泣刀兵。兇火星若臨人命,必生口舌,疾病相纏。兇木星臨人本命,加官進祿,萬事吉祥。吉日若臨人本命,加官進祿有喜事,常得貴人接引,所作通達。吉月若臨人本命,大吉,加官進祿所作通達,得貴人接引,長有喜慶之事。吉
與杜光庭時代交合,約出于唐末昭宗乾寧(894-898)年間的《秤星靈臺秘要經(jīng)》,經(jīng)末有一首“洞微限歌”(有缺文)也講述星命之術。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卷十四記載:“《秤星經(jīng)》三卷,以明五星、羅睺、計都、紫炁、月孛十一曜,演十二宿度,以推人之貴賤休咎,不知其術之所起,或云天竺梵學也?!保纤危╆斯渥?,孫猛校證:《郡齋讀書志校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16頁。饒宗頤曾據(jù)此推測道藏本《秤星靈臺秘要經(jīng)》可能就是出于此經(jīng)。饒宗頤:《論七曜與十一曜——記敦煌開寶七年(974)康遵批命課》,《選堂集林·史林》(中),香港:中華書局,1982年版,第771-792頁。經(jīng)中歌訣云:“人生貴賤稟星推,限數(shù)交宮各有時。若遇羅睺金木曜,太陽紫炁月同隨。限逢此曜加官祿,火土二星到便?!艺粚幰蜇茫ㄔ仑茫┲粒驸g悶恰如癡。計都失職人須記,若遇奎婁主轉(zhuǎn)移。首(羅睺)在陽宮為福緊,尾(計都)星陰位定災稀……”《秤星靈臺秘要經(jīng)》,《道藏》第五冊,第31頁。此經(jīng)所載說的十一曜吉兇與杜光庭齋醮詞中的星曜吉兇大致相當,只是采用歌訣的形式更便于記誦。這一星命術在后世道書《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中有所詳述:“其分流年限有九,一曰洞微大限……二曰洞微小限……三曰洞微飛限……各視其時流年火羅土計孛與諸限有無沖照犯守,課出禳之。此課五星者所常知也。”《靈寶領教濟度金書》,《道藏》第八冊,第820-823頁??梢娞颇┲畷r異域的星命學說已為道教所熟識并進入到道教的齋醮科儀之中。
此外,晚唐還流行一種涉及“運命十二宮”《七曜攘災決》中涉及的運命十二宮有“命位”、“財物”、“兄弟”、“田宅”、“男女”、“僮仆”、“夫妻”、“疾病”、“遷移”、“官祿”、“福德”、“困窮”。的星命術,《七曜攘災決》是中國最早出現(xiàn)“運命十二宮”的典籍,其所論述的“運命十二宮”常常和七曜、黃道十二宮、二十八宿相配屬以占斷吉兇?!稄V成集》中的星命術是以十一曜行年照臨與本命年所主星曜的關系來推算吉兇,與黃道十二宮、二十八宿并無牽連,所以兩者當分屬于兩個不同系統(tǒng)的星命學說。這兩種星命術最終在五代北宋時期道經(jīng)《靈臺經(jīng)》中得以融合匯通。例如《靈臺經(jīng)·飛配諸宮第十》:“晝夜皆從土至金,東出配之,看星曜論吉兇。但妻宮、妻位并見金,唯不宜見火,見即不吉。若善星助,亦妨。惡星克,即婬亂,惡聲名,敗家風。若金在婁,亦婬亂。若更火,即為娼婦。若木見,則有二妻,得女人之財。若日月見,得好妻。若土見,難婚及老幼不等。若見水,得好妻,會文字、音律。若蝕神,妻惡。亦妨之,見天一,得貴族之女。見太一,得丑惡之妻。又須以其宮在高下位定之。又從數(shù)至日月,從金配之約虛處,以行年配至終。右妻妾宮。”《靈臺經(jīng)》,《道藏》第五冊,第25頁。此處,十一曜行年主張的星宿善惡思想便已與“運命十二宮”融合在一起,共同論說年命吉兇。
趙貞曾認為杜光庭九曜齋醮的背后展示的是一種復合式的九曜推命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對于世人命運產(chǎn)生制約、規(guī)范和影響作用的星神中,不是九曜中的某一曜,而往往是二曜或三曜以上。趙貞:《“九曜行年”略說——以P. 3779為中心》,《敦煌學輯刊》2005年第3期。此種說法或可更進一步。筆者認為杜光庭已在九曜星命基礎上采用了十一曜星命術,而且在醮詞中運用多種星曜照臨本命來論證災禍的不可避免性,這無疑增加了齋醮的必要性與緊迫性,更加凸顯出道教儀式的救度功能。四蜀地印刷術的潛在影響
杜光庭在《廣成集》中涉及的天文術數(shù)知識源自何處,是傳自師承還是另有源頭?在有關杜光庭的史料中并未見到有關其學習上述知識的記載,而蜀地此時興起的雕版印刷術或許可以為我們解決這一疑問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唐時的刻書活動,尤以四川成都地區(qū)印刷品為最多。張樹棟、龐多益、鄭如斯等:《中華印刷通史》,臺北:財團法人印刷傳播興才文教基金會,2004年,第171頁。唐代中后期,黃河流域連年戰(zhàn)爭,大批文士、工匠來蜀避亂,促進了蜀地的文化繁榮,蜀地因此獲有“典章文物有唐之遺風”(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二百六十六《后梁紀一》,北京:中華書局,1956年版,第8685頁。的贊譽。雕版印刷也因此首先在蜀地迅速發(fā)展起來,宋人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記載“雕印文字,唐以前無之,唐末益州始有墨版。”(南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筆記小說大觀》第六冊,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第62頁。王應麟《困學紀聞·經(jīng)說篇》亦有類似表述。(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八,翁元圻等注,欒保群等校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086頁。雕版印刷的出現(xiàn)加速了書籍及知識的傳播普及。
據(jù)葉夢得《石林燕語》(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版,第116頁。 和葉寘《愛日齋叢鈔》的記載,隨僖宗一同入蜀的中書舍人柳玭在益州重城書市翻閱書籍時,發(fā)現(xiàn)其中“多陰陽雜說、占夢相宅、九宮五緯之流,又有字書小學,率雕版印紙……”(南宋)葉寘:《愛日齋叢鈔》卷一,《唐宋史料筆記叢刊》,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3頁。此時杜光庭也一同跟隨僖宗入蜀,很有可能有機會閱覽到此類書籍。
此外,晚唐蜀地私人印制歷日頗為流行。《冊府元龜》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記載:“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東川節(jié)度使馮宿奏準敕禁斷印歷日版。劍南西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歷日鬻于市。每歲司天臺未奏頒下新歷,其印歷已滿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故命禁之?!保ū彼危┩鯕J若:《冊府元龜》卷一百六十《帝王部·革弊第二》,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版,第2冊,第1932頁。這與《舊唐書》所記唐文宗太和九年(835年)十二月丁丑“敕:諸道府不得私置歷日板”(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十七《文宗本紀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563頁。當因同一事而發(fā)。向達:《唐代刊書考》,原載1928年《中央大學國學圖書館第一年刊》,今據(jù)向達:《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29頁。
之所以會提到蜀地私印歷日的泛濫,主要是因為蜀地印制的歷日中包含有關外來星曜行年的內(nèi)容,這從敦煌S.P.10《唐中和二年(882)劍南西川成都府樊賞家印本歷日》殘卷中可以窺知一二。此本歷日為唐僖宗時成都樊賞家印制,是現(xiàn)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歷日之一。雖然歷日只存留卷首片語,從中依然可以辨認出如下珍貴的內(nèi)容:
推男女九曜星圖
行年至羅侯(睺)星,求覓不稱情。此年忌起造,拜醮最為□□□吉。
運至大(太)白宮,合有厄相逢。小人多服孝,君子受三公。
歲逢計都,不安寧,切須鄧文寬:《敦煌天文歷法文獻輯?!罚暇航K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頁。
殘存的文字中可以看到九曜行年的印記,出現(xiàn)了羅睺、太白、計都三星以及與之所匹配的時日禁忌。依卷文記載,歷日中應當繪有相應的推命星圖以方便使用,只可惜今已不存。
歷日在古代人們的社會生活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它不但是朝廷進行各種活動的計量標準,也是民眾日常生活的必備之物。董煜宇:《從文化整體概念審視宋代的天文學——以宋代的歷日專賣為個案》,《宋代國家文化中的科學》,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版,第50-63頁。此類歷日隨著私印的泛濫,已然成為當時人們?nèi)粘I钰吋軆吹男杏弥改?。雕版印制擴大了其流通范圍,客觀上也促進了外來星曜行年思想在社會上的傳播普及。而在此歷日印制流通之時,杜光庭恰好長期寓居蜀地,因此此種民間歷日很有可能成為杜光庭汲取外來星命思想的來源之一??梢哉f杜光庭在《廣成集》中所展現(xiàn)的分野、星命內(nèi)容,反映了唐末宗教與社會互動的復雜歷史面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