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2go一直是張展赫非常關注的一件事兒,同樣,身處北京未能親身體驗重慶car2go的我們也同樣關注這件事兒。這是一種新興的租賃理念,或者說應該叫做新興的出行理念?,F(xiàn)在,在我國同樣新興出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下的出行理念,究竟哪種方式更有未來,還待時間來檢驗
在經(jīng)過了一年多的籌備和預熱之后,今年的4月15日,car2go終于登陸了中國,并將重慶作為登陸中國后的第一個試點城市。作為意大利car2go忠實的用戶之一,恰巧剛剛去德國旅游的同時還順便體驗了car2go幾乎所有的車型,在car2go進入中國的時候,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在歐洲的使用體驗。
說起汽車分享計劃,最大的制約條件恐怕就是網(wǎng)點分布和每個城市的活動區(qū)域限制了。汽車分享計劃在多個城市設立網(wǎng)點,并且做到一卡通是提高便利性和帶來幸福感的重要途徑。就拿這次去德國為例,由于行程預定的匆忙,在出發(fā)前從租車行訂車已經(jīng)有些來不及了,并且價格也會相對較高。關鍵是租了車之后所帶來的行程計劃的打亂是讓每個人都頭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在歐洲,公共交通相對發(fā)達,而復雜的市中心路況都不適合開車,所以通常在不拿行李的情況下,公交車反而方便許多。麻煩的只是從機場或者車站提著行李去酒店的路。在歐洲,car2go是汽車分享計劃中實現(xiàn)跨國設立網(wǎng)點數(shù)最多的公司,幾乎幾個歐盟的主要城市我們都可以直接用手機通過網(wǎng)絡開啟汽車隨租隨還,并且通常火車站和機場還有專門的停車位提供給這些車。這些都大大提升了我們旅行的體驗,比出租車便宜得多的價錢也確實帶來了優(yōu)惠和便利。
在歐洲,car2go是由戴姆勒公司和Europcar租車公司合作成立的。由于戴姆勒參與的原因,其所使用的車型幾乎都是奔馳的smart。在意大利和其他大部分地區(qū),車型都主要以上一代smart為主,雖然這代車的變速箱和踏板飽受詬病,但由于車身小,在意大利走街串巷的時候尤為愜意。關鍵的一點就是這款車太好停了,幾乎路邊車位的小空擋都可以直接豎著停進去,所以我們幾乎可以完全不用擔心側位停車技術不過關的問題。由于新款車型的推出和上市,在德國我也見到了不少和重慶一樣的新款smart,在換裝雙離合變速箱和角度更加合理的踏板之后,新款的駕駛質(zhì)感可以說是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電動版的smart也被用于car2go的分享計劃中了。在斯圖加特,城市里隨處可見的電動車充電樁旁邊一般都會為car2go留下幾個專用的車位供充電使用。電動車由于動力輸出線性,低速高扭等特點,在應對堵車路段和市區(qū)跟車時再合適不過了,甚至因為這款車我都有點喜歡電動車了。
4月15日car2go中國同時發(fā)布了資費情況,和歐洲不同的是,國內(nèi)采取的是里程和時間同時收費的標準。而在歐洲,單次租車50公里內(nèi)的里程是不收費只計時間的。不過為什么說收費有時不盡人意呢?其一是當不小心收到罰單的時候,無論罰單金額,car2go會首先在賬戶中扣掉20歐也就是將近150元人民幣的所謂手續(xù)費。雖然違章不好,但交通部門的罰單已經(jīng)夠嚴厲了,這樣雪上加霜的行為未免會令人有些小小的不爽。另外,在資費中有一項是機場附加費,也就是說如果開車去機場或者是從機場出來都需要額外交納4.9歐元將近35元人民幣。然而有一次在機場為了讓出車位,我開了一臺car2go挪了不到一米的距離,然而系統(tǒng)仍然扣掉了我的機場附加費。
為了提供更加舒適的租車體驗,car2go前不久剛剛推出了car2go black服務,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可以用與普通car2go同樣的價錢租到一臺奔馳B級車。只不過這個服務的限制就稍微多了一些,比如固定地點取還車,以及固定時間還車等。不過由于是新的項目,甚至手機APP還是分開的,整套系統(tǒng)也還是不夠完善。所以使用起來雖然車型更大更舒適,但體驗還不是很好。
這幾天我也和生在重慶的曾俊夫編輯談起了重慶的car2go,據(jù)他說體驗貌似還不錯,不過每天注冊數(shù)都擠爆服務器的現(xiàn)象,不知道是喜還是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