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勵斌
(廣西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與旅游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1)
?
追今撫昔: 評西奧多·羅斯?!稓v史的城鎮(zhèn): 紐約》
謝勵斌
(廣西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與旅游學(xué)院,廣西 桂林 541001)
摘要:西奧多·羅斯福所著《歷史的城鎮(zhèn):紐約》一書立足于紐約之基本史實,將理論與實踐相結(jié)合,深入淺出展現(xiàn)了紐約自17世紀(jì)初期草創(chuàng)初興到19世紀(jì)末發(fā)展繁榮的變化過程以及相關(guān)動因和特點。全書所反映出的研究方法與理論分析值得在中國美國移民史研究中加以鏡鑒運用。從而開拓并深入中國的美國移民史研究的內(nèi)容與視界,通過比較分析各不同歷史時期各種移民之聯(lián)系與影響。
關(guān)鍵詞:西奧多·羅斯福;《歷史的城鎮(zhèn):紐約》;美國移民史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是美國的第二十六任總統(tǒng)(1901—1909年當(dāng)政),他的一生著述甚豐且涉及政治、軍事、探險等諸多領(lǐng)域。如四卷本《征服西部》(The Winning of the West,1889至1896年)、《1812年的海戰(zhàn)》(History of the Naval War of 1812,1882年)、《非洲游蹤》(African Game Trails,1910年)等和歷史著作《歷史的城鎮(zhèn):紐約》(Historic Towns:New York,1891年)?!稓v史的城鎮(zhèn):紐約》一書通過對西奧多·羅斯福所早年供職的紐約及其相關(guān)城鎮(zhèn)的誕生、初興、發(fā)展、繁榮等進(jìn)程進(jìn)行探討與分析,深入淺出地反映1609年至1890年間該城的政治更迭與歷史變遷,充分表現(xiàn)了他深厚的治史功底與扎實的寫作能力。
《歷史的城鎮(zhèn):紐約》一書運用豐富的基本史實詳細(xì)的分析評價了紐約的歷史變遷與進(jìn)程,并著力于從經(jīng)濟貿(mào)易等因素來闡明該地的變化及發(fā)展。全書除序言外還通過十四章的正文篇幅安排探討了荷治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的舊名)、英治紐約和美國獨立后的紐約等三個不同歷史時期該地所反映的表現(xiàn)與特征。即(1)探索最早的定居點(1609—1626);(2)最初三名總督治下的荷蘭城鎮(zhèn)(1626—1647);(3)史蒂文森與荷治的終結(jié)(1647—1664);(4)新阿姆斯特丹轉(zhuǎn)為紐約:英治的開始(1664—1674);(5)斯圖亞特治下的紐約(1674—1688);(6)萊斯勒的篡奪(1689—1691);(7)殖民地海港的成長(1691—1720);(8)殖民時期的完結(jié)(1720—1764);(9)革命前的不安(1764—1774);(10)革命戰(zhàn)爭(1775—1783);(11)聯(lián)邦黨人的城市(1783—1800);(12)民主黨時代的開端(1801—1821);(13)商業(yè)與民主城市的發(fā)展(1821—1860);(14)近世史(1860—1890)。
《歷史的城鎮(zhèn):紐約》一書第一章以近代荷蘭、英國、西班牙、葡萄牙等歐洲殖民者伴隨新航路的開辟與擴大先后登陸北美大陸之史實引出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的草創(chuàng)過程,進(jìn)而介紹了外來者與北美原住民之間的習(xí)俗變化和以亨德里克·哈德遜(Hendrik Hudson)為代表的早期殖民者以及曼哈頓(Manhattan)等早期殖民點。此外作者還在該章中闡釋了殖民者與外來貿(mào)易和由殖民者所衍生出的新尼德蘭公司(New Netherland Company)、西印度公司(West India Company)并對后者的作用與影響進(jìn)行了分析與評價。第二章則反映了歐洲外來者所帶來的北美之變化以及西印度公司的影響。探討了移民的目的與變化。西奧多·羅斯福還以時間先后為序,向讀者介紹了彼得·米紐伊特(Peter Minuit)、范特維勒(Wouter van Twiller)、威廉·基夫特(Wilhelm Kieft)等早期殖民地負(fù)責(zé)人。第三章中闡釋了史蒂文森其人與其治下的來土之爭和官民沖突,反映了歐洲移民影響與作用和間接體現(xiàn)了新阿姆斯特丹(紐約)伴隨市政建設(shè)所帶來的近代化進(jìn)程。此外,作者還在該章節(jié)中比較了該地的社會各階層狀況以及表現(xiàn)了英荷殖民沖突,英國取勝而荷蘭失敗的過程。第四章分析了新阿姆斯特丹轉(zhuǎn)手英人而改稱紐約,英人尼科爾斯(Nicolls)治下寬容政策和紐約的對外貿(mào)易情況。指出了后荷治時期荷蘭的影響與荷屬西印度公司的消亡。介紹了科爾(Colve)的內(nèi)部政策并對該地由荷屬影響到英屬影響的轉(zhuǎn)變和管理權(quán)的變化等事由做了交代。第五章先后由斯圖亞特其人而介紹了錯綜復(fù)雜的英荷關(guān)系,闡釋了安德羅斯(Andros)治下的紐約。反映了唐根(Dongan)治下紐約的經(jīng)濟與宗教問題及其作用與影響,間接體現(xiàn)了來土的融合與互助。此外,作者在該章節(jié)中還以較多的筆墨描述了圍繞紐約所展開的形形色色的斗爭,如荷蘭、英國、法國等殖民者之間微妙的關(guān)系與經(jīng)貿(mào)斗爭、清教徒(Puritan)所領(lǐng)導(dǎo)的反專制反壓迫斗爭等。此外作者還在該章的最后部分表述了英國1689年光榮革命事件產(chǎn)生了北美民族共同意識等史實,為北美獨立戰(zhàn)爭埋下伏筆。第六章承接第五章末內(nèi)容分析了英國1689年光榮革命后的紐約狀況,反映了該地的多族群社會特點。由歷史人物萊斯勒引出英王詹姆斯二世(James II)對紐約的壓榨與相伴隨的反抗斗爭,突出了特定環(huán)境下歷史人物的影響與作用。由紐約與新英格蘭(New England)共同抗擊法屬加拿大的進(jìn)攻而恰好地表現(xiàn)了北美民族共同意識形成的事實。第七章里突出了紐約人民族意識的增強,表現(xiàn)了該時期紐約商業(yè)和貿(mào)易狀況。通過先后介紹和評價本杰明·弗萊徹(Benjamin Flectcher)、貝勒蒙特(Bellomont)伯爵等人的踐行與影響而表現(xiàn)了紐約多元人口聚合的情境。第八章則先后表現(xiàn)了18世紀(jì)初紐約的多族聚合情境、民族菁英的出現(xiàn)與特征、紐約的城市生活、紐約的兒童教育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紐約的商人、紐約自由民、紐約的黑人奴隸、紐約的白人居民、紐約的奴隸與他人關(guān)系和以科斯比(Cosby)、曾格(Zenger)等人之間的矛盾以反映出版業(yè)的出現(xiàn)等內(nèi)容,盡管看似敘事線索不甚清晰,但卻體現(xiàn)了紐約歷史縱向發(fā)展不斷進(jìn)步的軌跡。第九章里作者則以法國占取加拿大等外部因素對紐約的影響作為開篇而體現(xiàn)英國殖民者與北美居民的矛盾,從而引出北美聯(lián)合新組織的形成等內(nèi)容,恰當(dāng)比較了反殖與殖民者的力量對比。由印花稅法案(Stamp Act)引出波士頓傾茶事件(The Boston Tea Party)以及約翰·杰伊(John Jay)等人的抗?fàn)幮袕?,反映了北美人民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矛盾的不可調(diào)和與激化,反映了北美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的必然性。第十章作者關(guān)注了紐約城獨立運動的興起、英國兩黨對北美獨立戰(zhàn)爭爆發(fā)的不同態(tài)度、北美獨立戰(zhàn)爭中的紐約、北美獨立戰(zhàn)爭的曲折歷程與獲得勝利、紐約的克復(fù)、華盛頓的地位評價等內(nèi)容,反映了作者對北美人民反抗斗爭的歌頌與贊揚。第十一章里作者表現(xiàn)了北美獨立戰(zhàn)爭之殘酷破壞與戰(zhàn)后北美人民的復(fù)建過程,反映了北美人民迎接新生的精神意志。由新產(chǎn)業(yè)的出現(xiàn)、貿(mào)易的恢復(fù)與擴大、新市政的建立與組成、新秩序的承舊與立新等事實反映了紐約的新生與進(jìn)步。此外,作者還通過介紹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組建聯(lián)邦黨(Federalist Party)、約翰·杰伊等人的參政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自己對政黨政治、代議制度的醉心與渴求。第十二章里作者則運用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聯(lián)邦黨與民主黨(Democratic Party)之間的政爭以及前者的失敗瓦解與后者的勝利過程,突出了托馬斯·杰斐遜(Thomas Jefferson)、理查德·瓦里克(Richard Varick)、愛德華·利文斯頓(Edward Livingston)等人的影響與舉措。表現(xiàn)了伴隨時代變化紐約教育、交通的進(jìn)步與發(fā)展,由經(jīng)貿(mào)發(fā)展與多元融合形成新紐約的歷史進(jìn)程。作者在第十三章中從政治民主、交通運輸、經(jīng)濟商業(yè)、外來移民、宗教文化、市政建設(shè)等方面探討了紐約在19世紀(jì)中期的變化過程,并重點以德威特·克林頓(Dewitt Clinton)和美國內(nèi)戰(zhàn)(American Civil War)等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分析了兩者對紐約所產(chǎn)生的影響與作用。最后一章中則探討了紐約的人口增長、民主政治、公民抗?fàn)?、移民結(jié)構(gòu)、建筑技術(shù)、文化衛(wèi)生、個人權(quán)利等內(nèi)容,并在總結(jié)歷史利弊的結(jié)語中通過寄語紐約民眾從而表達(dá)了開創(chuàng)美好未來的愿景。
《歷史的城鎮(zhèn):紐約》一書視角廣闊、敘事手法多樣,內(nèi)容豐富,政治、文化、宗教信息均在該書中有不同的體現(xiàn)與表述而反映了作者的筆力與功底。西奧多·羅斯福以時間先后順序作為基本線索,通過闡釋紐約在各時期的變化的交替變化而反映了北美大陸與歐洲之間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密切的影響與聯(lián)系,表現(xiàn)了外來移民在美利堅民族形成以及紐約人口結(jié)構(gòu)和族群變化中的重要性。即由新航路開辟后伴隨荷蘭人、英國人、西班牙人、法國人的紛至沓來而改變了先前北美與其他世界各地相互孤立或隔絕的歷史,并促使紐約成為歐洲各國政治、經(jīng)濟與文化因素與北美本土底蘊相碰撞、交流、融合的重要窗口。在荷治新阿姆斯特丹(紐約的舊名)、英治紐約時期,伴隨貿(mào)易的發(fā)展而使紐約人口大增而促進(jìn)了該城市的興起。而通過經(jīng)濟交往又促使了紐約內(nèi)部之間的聯(lián)系與溝通(如長島與曼哈頓之間的貿(mào)易交流與經(jīng)濟互補等),擴大了紐約的面積,滿足了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市政壓力,擴大并提高了紐約影響及地位。從而再次強化了外來移民在紐約城市形成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
早在中華民國時期,美國移民史就進(jìn)入了中國學(xué)人的研究范圍,吳澤霖、丘漢平等先賢即從華裔移民史方面入手而開啟了中國的美國移民史研究之先河。改革開放后,對于美國移民史這一問題,當(dāng)代學(xué)者更是取得了可喜之研究成果。如在20世紀(jì)八十年代,黃安年、丁則民、鄧蜀生等前輩基于較為廣域的論題上進(jìn)行宏觀敘事,從而使該問題步入正軌化,規(guī)范化。也為進(jìn)一步細(xì)致化開展相關(guān)研究著述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進(jìn)入20世紀(jì)90年代,學(xué)者們則從出版專著、翻譯論著等方面著力,從而使該問題的研究進(jìn)入繁榮時期。21世紀(jì)以后,美國移民史的研究更是異彩紛呈。通過采用民族學(xué)、歷史學(xué)等多學(xué)科相利用的方法而推動該問題相關(guān)研究領(lǐng)域的不斷開拓,使該問題更具有時代性、取向性、細(xì)致性、多樣性、延伸性、綜合性。毫無疑問,美國移民史確實是一個具有重要歷史意義與現(xiàn)實價值的研究方向。盡管經(jīng)過數(shù)十年之努力,中國的美國移民史研究獲得了重要的收獲與長足進(jìn)步,但在肯定其成績的同時,也不應(yīng)忽視該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與問題。如在美國移民史研究上,當(dāng)前學(xué)界對美國“二戰(zhàn)”前的移民史研究廖廖,特別是對美國建國前后早期移民之內(nèi)容與作用等環(huán)節(jié)探尋上明顯較為欠缺。而西奧多·羅斯?!稓v史的城鎮(zhèn):紐約》一書則對探討上述領(lǐng)域具有一定參考性。該書基于所見之史料,追古溯今,在選取史料與表述美國早期移民等方面,表現(xiàn)出了相當(dāng)?shù)牧Χ?,也為中國的美國移民史、中國的美國城市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空間以及清晰的圖景。
西奧多·羅斯福在《歷史的城鎮(zhèn):紐約》一書的序言部分即開宗明義突出了運用史料的重要性。說明了瑪莎夫人(Mrs.Martha)的《紐約城市史》(History of the City of New York)和布斯女士(Miss Booth)的城市史著作以及托德(Todd)、瓦倫丁(Valentine)、布羅德黑德(Brodhead)和奧卡拉漢(O’Callaghan)的相關(guān)文件;哈蒙德(Hammond)的《紐約政治史》(Political History of New York)、多爾蒂(Dougherty)的《紐約憲法》(Constitutions of New York)、庫珀(Cooper)的《薩坦斯托》(Satanstoe)等與塔克曼(Tuckerman)的《菲利普日記》(Diary of Philip Hone)和帕頓(Parton)的《時間的主題》(Topics of the Time)亞當(dāng)斯(Adams)的《伊利憲章》(Chapter of Erie)德庫西(De Courcey)等人的《美國天主教教會史》(History of the Catholic Church in the United States)及勞恩斯伯里(Lounsbury)所贊頌的《生活的庫珀》(Life of Cooper)等作品并對布蘭德·馬休斯(Brander Matthews)先生所負(fù)責(zé)的工作表達(dá)謝意。反映作者從歷史著述、檔案文件、政治著作、自傳日記、宗教記載等多方面尋找歷史資料進(jìn)行寫作,從而盡可能地全面收集紐約建置以來的信息,以確保史料的詳盡,賦予該書的真實性與可靠性。
綜覽《歷史的城鎮(zhèn):紐約》全書不難發(fā)現(xiàn),有關(guān)外來移民的表述幾乎貫穿于其始終而在不同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著墨之側(cè)重點。如在該書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中所反映的荷治時期,移民的表述主要在于其所代表的類別、習(xí)俗差異、經(jīng)貿(mào)內(nèi)容、移民目的與變化、移民影響與作用等內(nèi)容上。而在該書的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等章節(jié)里所表現(xiàn)的英屬時期,移民的體現(xiàn)則主要存在于其所表現(xiàn)的內(nèi)部融合、微觀特點、多元包容等方面上。而在該書的第十二章、第十三章和第十四章中所體現(xiàn)的美國獨立建國后的歷史時代,移民的內(nèi)容則多為參與政治、人口結(jié)構(gòu)等層面上。造成該現(xiàn)象的原因既有由于歷史時代變化而在移民中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表現(xiàn)特征有關(guān),又是作者政治訴求在行文著史中的充分反映。正如作者在該書中所言:“我的最熱忱、最無私的政治伙伴與城市支持者以及在州議會中最可靠的同盟軍,包括那些愛爾蘭人與德國人,盡管他們非美國本土血統(tǒng),但他們都是真正的美國人,且前者與后者相同。作為一位政治人物,作者在介紹移民這一現(xiàn)象時不可能不受到其所秉持的共和黨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與作用。如在反對其政治競爭者民主黨上,作者在該書的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中,移民內(nèi)容常常與民主黨的興起、民主黨的整合變化等政治紛爭與政治版圖或格局改變相伴隨出現(xiàn),從而間接反映了移民政策對美國民主政治或代議制度的影響作用。此外,作者還對不同歷史時期移民作用與影響作了評價,如在書中第三章里的荷治新阿姆斯特丹(紐約)時期,作者在陳述了史蒂文森治下外來荷蘭人對紐約殖民而引發(fā)與印第安人沖突事件后又補充到該類事件并未再次發(fā)生,而大約體現(xiàn)了平穩(wěn)通過先驅(qū)者階段。反映了殖民的解構(gòu)與重構(gòu)的過程。又如到書中第七章里的英治紐約時代,作者在評述了羅伯特·亨特(Robert Hunter)的作用后又以一整段的篇幅作為該章的結(jié)語,指出到18世紀(jì)上半葉英國人、荷蘭人等歐洲移民開始在紐約本土上施展權(quán)力且并未排除胡格諾教徒(Huguenot),從而擴大了統(tǒng)治者基礎(chǔ)并深刻改變了該地的經(jīng)濟面貌,體現(xiàn)了歷史的特殊性。再者,從作者表述移民的方法上探析,該書還在評析移民的同時表現(xiàn)了經(jīng)濟、社會與文化史而體現(xiàn)了歷史的全面性。如在該書第十二章中的美國獨立建國后的歷史時代,作者在表現(xiàn)了伴隨時代變化紐約教育、交通的進(jìn)步與發(fā)展后仍以一整段的篇幅作為該章的結(jié)語,凸顯了北美獨立戰(zhàn)爭勝利后移民人口的增長、語言的興衰變化、族群結(jié)構(gòu)的改變、宗教的作用等不同方面,反映了作者獨特的洞察力并揭示了北美獨立戰(zhàn)爭勝利給北美所帶來的多方面影響從而為相關(guān)修史工作提供了有力借鑒。
毋庸置疑,該書也存在著一定值得商榷與改善之處,如該書較多反映歐洲移民對紐約的影響與作用。而對于其他大洲人口向該地流動遷徙以及北美本土印第安人等族群向紐約內(nèi)部移民等相關(guān)現(xiàn)象或史實卻未加以進(jìn)行深入分析探討。另外,城鎮(zhèn)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以及城市空間發(fā)展形態(tài)等要素?zé)o疑在紐約的城市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作者在該書中卻將上述內(nèi)容付之闕如。相當(dāng)問題如各內(nèi)外移民在紐約的生活狀況、紐約城市史與紐約移民史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等問題都有待作進(jìn)一步深化挖掘拓展。
參考文獻(xiàn)
[1]Theodore Roosevelt.The Winning of the West,Volume 1: From the Alleghanies to the Mississippi,1769-1776.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5:pp.1-353.
[2]Theodore Roosevelt.The Winning of the West,Volume 2: From the Alleghanies to the Mississippi,1777-1783.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5:pp.1-353.
[3]Theodore Roosevelt.The Winning of the West,Volume 3:The Founding of the Trans-Alleghany Commonwealths,1784-1790. 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5:pp.1-353.
[4]Theodore Roosevelt.The Winning of the West,Volume 4:Louisiana and the Northwest, 1791-1807.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5:pp.1-353.
[5]Theodore Roosevelt.History of the Naval War of 1812.New York:Modern Library,1999:pp.1-352.
[6]Theodore Roosevelt.African Game Trails.New York:Martin’s Press,1988:pp.1-624.
[7]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1-216.
[8]王旭.美國城市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0:9-353.
[9][美]托馬斯·索威爾.美國種族簡史[M].沈宗美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312.
[10]李劍鳴.偉大的歷險:西奧多·羅斯福傳[M].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4:1-339.
[11]鄧蜀生.美國與移民:歷史·現(xiàn)實·未來[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1-421.
[12]李其榮.移民與近代美國[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1:1-455.
[13]吳景超.唐人街:共生與同化[M].潘乃穆、筑生等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351.
[14]吳澤霖.美國人對黑人、猶太人和東方人的態(tài)度[M].傅愫斐等譯.北京:中華民族學(xué)院出版社,1992:1-311.
[15]梁茂信.美國移民政策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6:1-441.
[16]吳前進(jìn).美國華僑華人文化變遷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1-172.
[17]戴超武.美國移民政策與亞洲移民(1849—1996)[M].北京:中國科學(xué)出版社,1999:1-284.
[18]劉軍.美國猶太人:從邊緣到主流的少數(shù)族群[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9:1-243.
[19]李劍鳴.美國通史(第一卷):美國的奠基時代1585-1775[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601.
[20]張友倫、陸鏡生、李青等.美國通史(第二卷):美國的獨立和初步繁榮1775-186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52.
[21]丁則民、黃仁偉、王旭等.美國通史(第三卷):美國內(nèi)戰(zhàn)與鍍金時代1861-19世紀(jì)末[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15.
[22]吳澤霖.東方人在美國所處之地位[J].東方雜志,1929(6):13-29.
[23]丘漢平.美國排華之過去及現(xiàn)在[J].東方雜志,1934(12):61-73.
[24]黃安年.外來移民和美國的發(fā)展[J].世界歷史,1979(6):66-73.
[25]丁則民.百年來美國移民政策的演變[J].東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86 (3):33-40.
[26]鄧蜀生.美國移民政策的演變及其動因[J].歷史研究,1989(3):164-179.
[27]伍斌.改革開放以來國內(nèi)的美國移民史研究[J].世界歷史,2013 (3):127-136.
[28]許國林.20余年來我國學(xué)者對美國移民史的研究[J].復(fù)印報刊資料(世界史),2004(12):83-89.
[29]王旭、王洋.中國的美國城市史研究述評[J].史學(xué)理論研究,2011 (1):133-142.
注釋:
1.Theodore Roosevelt.The Winning of the West,Volume 1: From the Alleghanies to the Mississippi, 1769-1776.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5.
2.Theodore Roosevelt.The Winning of the West,Volume 2: From the Alleghanies to the Mississippi, 1777-1783.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5.
3.Theodore Roosevelt.The Winning of the West,Volume 3:The Founding of the Trans-Alleghany Commonwealths,1784-1790.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5.
4.Theodore Roosevelt.The Winning of the West,Volume 4:Louisiana and the Northwest, 1791-1807.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95.
5.Theodore Roosevelt.History of the Naval War of 1812.New York:Modern Library,1999.
6.Theodore Roosevelt.African Game Trails.New York:St.Martin's Press,1988.
7.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
8.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1-11.
9.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12-25.
10.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26-37.
11.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38-48.
12.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49-59.
13.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60-72.
14.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73-88.
15.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89-103.
16.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104-122.
17.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123-141.
18.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142-158.
19.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159-174.
20.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175-200.
21.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201-216.
22.吳澤霖.東方人在美國所處之地位[J].東方雜志,1929(6):13-29.
23.丘漢平.美國排華之過去及現(xiàn)在[J].東方雜志,1934(12):61-73.
24.黃安年.外來移民和美國的發(fā)展[J].世界歷史,1979(6):66-73.
25.丁則民.百年來美國移民政策的演變[J].東北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86(3):33-40.
26.鄧蜀生.美國移民政策的演變及其動因[J].歷史研究,1989(3):164-179.
27.鄧蜀生.美國與移民:歷史·現(xiàn)實·未來[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1-421.
28.李其榮.移民與近代美國[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1991:1-455.
29.梁茂信.美國移民政策研究[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6:1-441.
30.吳前進(jìn).美國華僑華人文化變遷論[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1-172.
31.戴超武.美國移民政策與亞洲移民(1849—1996)[M].北京:中國科學(xué)出版社,1999:1-284.
32.吳景超.唐人街:共生與同化[M].潘乃穆、筑生等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1-351.
33.吳澤霖.美國人對黑人、猶太人和東方人的態(tài)度[M].傅愫斐等譯.北京:中華民族學(xué)院出版社,1992:1-311.
34.劉軍.美國猶太人:從邊緣到主流的少數(shù)族群[M].昆明: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2009:1-243.
35.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reface.
36.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Ⅹ.
37.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28.
38.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88.
39.Theodore Roosevelt.Historic Towns:New York.New York:Cosimo Classics,2006:pp.173-174.
Take Over and Carry Forward:On Historic Towns:New York
Xie Li-bin
(College of History Culture and Tourism,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Guilin 541001, China)
Abstract:Historic Towns:New York(By Theodore Roosevelt) the book based in New York the basic facts, combi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explain the profound things in a simple way to show the New York since 17 centur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ioneering Xing to 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of the change process and related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oretical analysis reflected in the book are worth to be used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American immigrant history. In order to develop and deepen the content and vision of Chinese American immigrant history research,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various historical periods of the various immigration relations and influence.
Key words:Theodore Roosevelt; Historic Towns:New York;the history of American immigrant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020-03
作者簡介:謝勵斌(1991-),男,四川成都人,廣西師范大學(xué)歷史文化與旅游學(xué)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城市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