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大衛(wèi) 鄒映 王朝培
(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
試析格萊斯的意義理論
商大衛(wèi) 鄒映 王朝培
(西華大學外國語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39)
摘要:格萊斯的意義理論包括自然意義和非自然意義,非自然意義又產(chǎn)生了意圖的概念。非自然意義與會話含義理論討論了說話人如何傳遞自身意圖的問題;說話人的意圖是理解說話人的話語意義和語詞意義的關(guān)鍵,決定著交際能否獲得成功。
關(guān)鍵詞:自然意義;非自然意義;會話含義理論;意圖
格萊斯的意義理論來自其1957年發(fā)表的《意義》,歸納如下:
(1)區(qū)分了說話意義和語言意義;
(2)發(fā)現(xiàn)并提出了會話含義現(xiàn)象;
(3)揭示了交際/交流的本質(zhì)。(封宗信,2008)本文試圖從格萊斯的自然意義和非自然意義入手,討論非自然意義和會話含義理論的關(guān)系,并討論其自身的現(xiàn)實意義。
格萊斯的意義理論提出之初就區(qū)分了自然意義和非自然意義。下面是他提出的兩個經(jīng)典例句:
(1) Those spots mean that she has measles.
(2)Three rings on the bell mean that the bus is full.
格萊斯認為(1)傳遞的是自然意義(natural meaning),因為紅斑和麻疹之間是一種自然關(guān)系。自然意義是被指事態(tài)和被傳遞意義在自然聯(lián)系下產(chǎn)生的意義。而例2傳遞的是非自然意義(nonnatural meaning),三聲鈴響與公交車滿員之間沒有必然聯(lián)系,在人沒滿的情況下工作人員也能打響鈴聲,所以非自然意義是一種人為關(guān)系。
非自然意義與自然意義的關(guān)系類似于語義與語用的關(guān)系。”Those spots mean measles”不涉及人的意圖,完全能被自然理解,所以是自然意義。而 “Three rings on the bell mean that the bus is full”涉及人的意圖,所以是非自然意義。(謝榮貴,2000)例1和例2的不同在于后者表達了意義的意圖,而前者沒有。這里提到的意圖(teleology),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在的目標或目的。例2中涉及的內(nèi)涵為它要表達的意圖,公交車上的三聲鈴聲是為了提示人們車上已經(jīng)滿員。但響鈴三下公交即滿員的事實可能也是錯誤的,比如,在沒滿員的情況下依舊可能出現(xiàn)這種情形。所以,這就體現(xiàn)了意圖,或目的的特征,而非事實。
Strawson從格萊斯的表達中分出了三個意圖。說話人(S)想要通過話語(X)表達非自然意義,在聽話人(A)上產(chǎn)生某種反應(yīng)(R),就必須帶有如下意圖:
1.S’s utterance of X to produce a certain response in a certain audience A(使說話
人的話語在某受話人身上產(chǎn)生某種反應(yīng));
2.A to recognize S’s intention(a) (聽話者領(lǐng)會說話人的意圖);
3.A’s recognition of S’s intention(a) to function as at least part of A’s reason for
A’s response R(聽話者對說話人意圖的領(lǐng)會至少作為聽話者作出反應(yīng)的部分原因)。
只有當這3個意圖都起作用時,個人才算完成交際者的角色;只有這三個意圖都實現(xiàn)了,交際才產(chǎn)生。這里提到的意圖需要被受話人以一種特殊的方式所領(lǐng)會。說話人除了企圖對聽話者造成影響之外,還要讓聽話者意識到說話者的這一企圖,并且說話者希望對聽話者造成的影響來自于聽話者對交際意圖的辨識。也即是說,意圖在交際過程中要為交際雙方所互知。
格萊斯的會話含義理論解決了如何理解說話者意圖的問題,其是一種“言下之義”、“弦外之音”,要表達的意圖往往不是所說內(nèi)容本身,而是更深一層的含蓄之義。如:A問“Can you help me work out this math question?”B的回答是: “Well, even the teacher is puzzled about it.”。B 的回答與A的提問在字面上來看沒有邏輯聯(lián)系,這是由話語的字面意義和含蓄之意間的差距引起的。A要理解B的用意,必須做出一系列推理,這種推理是以常識和兩人共有的知識為基礎(chǔ)的。在這種語境下,A知道B的老師都為此題而感到頭疼,更不用說B了。這即是B的意圖所在,也是其中的會話含義。一句話語通??梢酝茢喑霾恢挂环N含義,格萊斯認為只有說話人意欲讓聽話人作出的那個推斷才能稱作“會話含義”。(謝榮貴,2000)。
格萊斯的非自然意義理論將意圖定義為意義的載體。按照他的觀點,“非自然意義”本身并不是單一的意義,發(fā)話人通過一句話,至少可以表達三種意義,即:
(1)構(gòu)成話語的語詞意義形成的語句意義;
(2)發(fā)話人在某個特定的場合說出這句話時的話語意義;
(3)說話人在某個特定的場合說出這句話時說話人本人的意圖意義。(王欣春,2011)
格萊斯對發(fā)話人意圖、發(fā)話人的言語意義和句子意義這三者進行了深入?yún)^(qū)分,他以發(fā)話人的話語意義作為中間環(huán)節(jié),把發(fā)話人意圖和語詞意義聯(lián)系起來,認為只要清楚發(fā)話人意圖,就可以明白發(fā)話人的話語意義和句子的語詞意義了。
格萊斯的意義理論改變了單純研究語詞意義的傳統(tǒng),引入了意圖等心理詞匯,延伸了語義分析范圍,將語言研究擴展到了心智哲學和心理學等領(lǐng)域,論證了語言意義對意圖的依賴性。格萊斯的意義理論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語言學家開始重視語言的交際能力培養(yǎng),并融入到了二語習得及教學法中,對外語教學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封宗信.格萊斯原則四十年[J].外語教學,2008(5):1-8.
[2]謝榮貴,傅超波.試析格萊斯的非自然意義理論[J].福建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3):178-180.
[3]王欣春,袁穎.對格萊斯意義理論的反思[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2):116.
中圖分類號:H0-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15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