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燕燕++鄂爾渾塔娜
[摘 要]為了更好的提升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素質,在生物化學以及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開展一系列的改革、創(chuàng)新,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從學校、教師以及學生三方面分析目前醫(y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具體改革措施,從而改善今后醫(yī)學院校的相關教學質量。
[關鍵詞]醫(y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主要是從分子的水平型研究生命現(xiàn)象的科學性,主要是研究化學反應與人體內部的物質分子的基礎性生物課程,是生物科學行業(yè)當中發(fā)展速度最快的一門醫(yī)學學科,其技術與理論已經(jīng)逐漸普及到各個生命科學領域當中,是生物學與相關學科之間的共同語言。實驗屬于一門學科,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當中生物化學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保障實驗教育質量便能夠有效鞏固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一、從學校方面改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
學校應當提高對實驗教學的認識。實驗教學是醫(yī)學院校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質以及科學實踐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美國教育中,能力遠大于知識,能力并不來源于知識,而知識卻可以來源于能力,能力的來源在于“參與”,在于“做”。對于醫(yī)學院校而言,則必須重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強化實驗課、實踐課的同時強化對學生動手能力的考核。醫(yī)學院??梢詮娜齻€方面強化對實驗教學的認識:1.在教學實驗室當中提供必要的儀器設備,從教學硬件設備上保障教學目的得以實現(xiàn);2.在資金方面上,加大對實驗室設備、先進實驗室的建設投入,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符合社會需求;3.在教學計劃方面需要不斷的審視實驗室教學的重要性,不斷的優(yōu)化實驗性教育。
傳統(tǒng)的醫(yī)學基礎教學實驗課是屬于理論課的,其實驗課都歸屬于教研室管理,沒有獨立的實驗室,其教研室又被劃分得比較細,其規(guī)模較小,教學儀器設備普遍較為單一、分散,對于教育而言有著極大程度的阻礙性。對此,醫(yī)學院校就應當根據(jù)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中的需求,統(tǒng)一性調配實驗教學的管理,做好真正的資源共享,充分發(fā)揮教學儀器的教學作用。
二、從教師方面改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
改善教學方式,保障教學方式能夠與時俱進[3]。教師不能因循守舊,應當與世界接軌,及時的了解學科的教學新技術,掌握科學的教育方式,并引導教師學會如何學習,如何獲取最新的科學知識動態(tài),從而實現(xiàn)搞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
承擔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的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保障課堂的趣味性,促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能夠獲取相關知識、技能內容。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必須要對實驗課的教學方式進行適當?shù)母纳?,在布置實驗課的方式上、實驗課的步驟上。應當保障每一個實驗都能夠吸引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的實驗操作,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熟悉實驗過程中的操作技巧以及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在實驗性課堂當中顯然不適用,尤其是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這樣創(chuàng)新性非常強的課程,其實驗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目前,許多教師會在實驗前幫助學生準備好實驗中所可能用到的物品,并梳理好實驗中的步驟,讓學生按照教師的知識去完成實驗,這樣的方式從根本上就剝奪了學生的獨立操作,從而導致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不理想。
三、從學生方面改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
生物化學實驗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科目,高校學生應當對實驗性課程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以及同等的重視程度,在實驗當中學生不僅僅需要在培養(yǎng)實踐技能,更多的是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4]。學生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當中首先應當重視實驗課,并杜絕實驗課不重要的意識,強化自身在實驗課當中所獲取的技能、知識的渴望與認識。在課堂開展之前,學生應當做好充分的預習準備,基本了解實驗原理以及步驟,在進入實驗室時必須有相應的心理準備,做好相關的實驗準備。通過這樣的做法,能夠基本杜絕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盲目性,幫助學生提升對實驗課的參與積極性,同時也消除學生對教師的依賴,改善以往被動式的學習現(xiàn)象。例如,在做蛋白質印跡實驗之前,學生應當先了解并熟悉其抗體特異性的結構特征,并基本了解整個實驗步驟,其中主要包含配膠、上樣、電泳、電轉、結合抗體以及顯色等。因為聚丙烯酰胺的凝膠時間比較長,普遍在實驗課開始之前教師便已經(jīng)開始配置,所以如果在課前學生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就很難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醫(yī)學院校的教學最終目標在于給予社會提供更多實用性、高技術人才,醫(y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育必須要依據(jù)社會、行業(yè)的需求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等多方面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促使醫(yī)學院校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質量得以穩(wěn)固提升。
參考文獻:
[1]文朝陽,馬惠蘋,孫林,等.研究生擔任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助教的實踐探討[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2,9(11):72-74.
[2]劉湘新,蘇建明,劉進輝,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畜牧獸醫(yī)文摘,2013(4):197-198.
[3]白慧玲,劉瑞敏,劉峰濤,等.融合免疫學、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探討[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12(3):238-239.
[4]龐敏,張菡菡,孔麗君,等.醫(yī)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5):2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