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藍(lán)
林徽因,民國時期一代才女,一位真真正正的奇女子。她悄悄來到這個世界,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濃墨一筆,最后淡淡地離去。
這是我讀過的最美的傳記。作者白落梅用細(xì)膩的筆觸,將一位充滿靈氣的女子描繪得栩栩如生。我從未看過林徽因的照片,但在讀到那句“想起林徽因,總是在人間四月,春水煮茗,桃柳抽芽,有一種輕靈和鮮妍的美麗”時,眼前仿佛出現(xiàn)一位在江南春光中獨自佇立的女子。她在波光粼粼的西湖邊眺望,微風(fēng)拂過楊柳,送來春的氣息。
這白蓮一般的奇女子啊!從她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她淡然離世,她一直都是這樣,這樣純凈,這樣淡然。她愛塵世的喧囂,卻從不曾淪陷;她愛山間的清靜,卻從不曾迷醉。
少女時代的一場康橋之戀,真是讓我為她傾心。從未想過這白蓮般的女子會這樣轟轟烈烈地愛一場。她與才子徐志摩在倫敦的那場邂逅,美麗,浪漫,溫暖。他愛她,為了她甚至毅然與本無感情的妻子離婚;她愛他,為了他即使他有家室卻仍抑制不住想要守在他身邊。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來華,她和徐志摩做陪同翻譯,成就了一段才子佳人的美談。但她終究明白,不能這樣,于是悄然抽身。她靜靜地走了,看上去依舊那樣清純美好。在最美麗的時刻離開,又有幾人能做到呢?而她,卻永遠(yuǎn)保持著她的優(yōu)雅。
在那個硝煙彌漫的年代,她跟隨那個讓她一生安穩(wěn)的丈夫——梁思成,奔波在城市與荒草野嶺之間。她本該在一處幽深的庭院吟詩作賦,但卻愛上了漂泊。作為建筑學(xué)家的她,拖著重病的身體四處考察,五臺山佛光寺留下她疲憊的身影;昏黃的燈光中,她與丈夫梁思成一起破解了中國古建筑結(jié)構(gòu)的奧秘,完成了對《營造法式》這部“天書”的解讀。一代才女,走出象牙塔,在戰(zhàn)亂年代,豎立起中國近代建筑學(xué)術(shù)史的豐碑。她是我所欽佩的女子,是那朵硝煙中為國家無私奉獻(xiàn)的白蓮,難怪哲學(xué)大師金岳霖為她終生不娶。
一九五五年四月一日,她終是離開了這個世界。她離開的那天,正是她摯愛一生的四月天。也許在她離去以后,她的靈魂會飄回水墨畫般的杭州,又或是再去一次陰雨綿綿的康橋。我想,這素靜的女子定是平靜地離開,去尋找一個屬于靈魂的真正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