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良敏
【摘 要】課堂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師的教學策略應當堅持喚醒學生學習積極性,以學生為主體,并組織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有效的教學,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效。
【關鍵詞】教學策略 小學語文 教學主體 教學形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6-0101-02
教育的發(fā)展已進入了素質(zhì)教育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同時又避免以往的課堂教學中 "填鴨式"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全過程,是當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學生的角度,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論述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對廣大教師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所幫助。
一、喚醒學生學習積極性
教師使用這種教學方法的時候一定要對產(chǎn)生效果有一定的預估,確保準備的材料能夠激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語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講解《神筆馬良》時,可以問學生:“馬良手里有一支神筆,它可以讓大家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零食,你們相信嗎?”因為孩子的世界到處都是好奇與探知的因子,面對他們不了解的問題會產(chǎn)生對答案的渴求。這樣不僅可以喚醒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從自我意識出發(fā)去學習,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消化理解剛剛學到的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益。除此之外,教師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可以采取使用游戲教學、講故事等方式來實現(xiàn),這些方式比較受學生的喜歡。但教師也要注意掌握好尺度,過度使用這種方法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遲遲不能集中。有競爭才有進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引導學生競爭,這是一種間接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方法。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對籃球著迷呢?因為在籃球場上存在競爭?!爸浴痹谶@里的意思就是對某些事情高度感興趣。競爭是很符合當代學生心理特征的,參與競爭也可以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競爭的機會,在競爭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著彼此促進的關系。
二、課堂教學中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策略
學生學習積極性指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有濃厚的興趣,主動、自覺地進行學習內(nèi)容的探索。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越高,課堂教學效率就越高。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開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種。上課一開始以趣引入,會激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精心設計課題的引入,教師要把課堂教學變成一種向知識奧秘探索的活動,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動,一開課就要把學生的興趣勾起來。有位老師講授《五彩池》,在解題之后問道:"五彩池在哪里?誰能說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誰能說說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學生急于到文中尋找答案。這樣的學習活動就使學生學得自覺、主動。這個引言為這堂課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學得輕松自如,學得興趣盎然。開端引趣的方式很多,除"設疑"以外,還有"謎語引趣"、"懸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節(jié)課的開端實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戰(zhàn)斗中選擇一個突破口一樣,輝煌的戰(zhàn)果就是從這里開始的。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重視開端時的趣味性。
三、以學生為教學主體
課堂教學的真正主人是學生,因為教師只是將知識傳遞給學生的媒介,而學生才是知識最終的歸屬。所以授課教師一定要想辦法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理論的學習和實踐,而教師本身則需要做好輔助工作。在語文課堂學習中,充分的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對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利的,教師在以下幾方面要做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1.在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往往是填鴨式教學。而隨著教育不斷改革發(fā)展,教學更需要強調(diào)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盡可能實現(xiàn)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自我的主體作用,建立服務學生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相融合的教育體系;2.當下的教育方式強調(diào)學生的“主動發(fā)展”。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知識對自身的重要作用,將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學會自主學習,積極參加任課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能進行細致的規(guī)劃。學生是課堂學習真正的主人,任課教師一定要認清這一點,要想辦法讓學生能夠主動表達自己在學習上的主觀意見。教師要對這些教學意見加以引導,實現(xiàn)這種形式的師生互動,是非常有好處的。
四、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技巧
在語文課堂學習中,教學策略的改變就是為了學生吸收知識,使學生能夠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擁有自主學習意識的學生,學習質(zhì)量和接受知識的效率相比沒有學會自主學習的學生要強出很多。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任課教師就要精心組織各樣的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技巧。教師首先要多鼓勵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要勤思考多提問。換句話說,任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要注重啟發(fā)、合理提問,并讓學生自己思考、尋求答案。其次,要提倡團隊合作學習,使學生相互取長補短。如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獨立思考得不到解決,還可以集思廣益,大家一起找到解決方案。影響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因素有很多,教學方法、學生身心特征、教材影響以及學習氛圍等都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效果。任課教師一定要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情,依據(jù)自己從實踐中總結(jié)出來的教學經(jīng)驗,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改善。
總之,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具有極強的藝術(shù)性。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師的因素,學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課堂環(huán)境的因素等等,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必須以教學理論作指導,經(jīng)過自己的不斷實踐,不斷總結(jié),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熟練地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王建峰. 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J]. 學周刊, 2012,(11) .
[2]陳宏芹. 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名著推薦與閱讀》的教學[J]. 中學生優(yōu)秀作文(教學), 2011,(05) .
[3]楊士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J]. 中國教育技術(shù)裝備, 20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