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舜祁
孫中山與蔣介石的關(guān)系,是近現(xiàn)代史研究中的一個重要課題,并存在分歧意見?,F(xiàn)據(jù)奉化掌握的孫中山給蔣介石的題詞、電報和信件、文章等資料,試作一番探索。
題 詞
孫中山給蔣介石的題詞,有10余幅之多,可謂無出其右。其中有的是應(yīng)蔣介石之請,有的是孫中山主動題贈。數(shù)量最多的是給蔣母的題詞,竟有7幅之多。一次性題詞最多的是1923年1月20日,一共題了4幅,也是無人能及。這充分反映了孫中山與蔣介石私交的深厚。
1913年陰歷十一月九日,是蔣介石母親王采玉50大壽。其時蔣介石因二次革命失敗,流亡日本,未舉慶禮。1918年陰歷十一月九日,是蔣母55歲生日,蔣介石想慶祝一下,以彌補未辦50大慶的遺憾。這年7月5日,孫中山在廣州受西南地方軍閥排擠,由大元帥降為七總裁之一,憤而辭職,住于上海寓所。蔣介石于8月18日從福建軍次回到上海,23日進見孫中山,要求為其母55歲題詞。孫中山為他寫了一副對聯(lián),上款“蔣母王太夫人五十晉五榮慶”,中間“素行乎豐約夷險,斯錫之福壽康強”,落款“孫文敬?!?。是年,又逢蔣氏修譜,9月,孫中山又為蔣母題了一塊匾,上款“蔣母王太夫人修譜記念”,中間“廣慈博愛”,落款“民國七年九月孫文敬題”。這兩塊題詞,都是贊揚蔣母,說她能以平常行為看待富裕、貧困、平安、危險,這就會賜給她幸福、長壽、健康、堅強;并說她廣施慈善,泛愛大眾。
1919年9月27日,蔣介石離開福建軍次,回到上海,居滬3月。其間,針對自己不冷靜、不敬上、好名利、不專一的修養(yǎng)欠缺,寫了“靜、敬、澹、一”4個字,“乞總理書之,并自加說明,以銘坐右”(引自《蔣介石年譜》)。孫中山應(yīng)請,照書這4個字。上款“介石我兄屬”,落款“孫文”。
1921年農(nóng)歷六月十四日蔣母病故,孫中山為其題了像贊。上款“蔣母王太夫人像贊”;中間“陟彼四明,名山蒼蒼。瞻彼南海,大風泱泱。中有賢母,儀式四方。厥生公琰,為國之良”。落款“孫文敬題”。題詞的前三句贊揚蔣母,最后一句,贊美蔣介石,說他像一塊美玉,是國家的良臣。同年11月23日,蔣母在白巖山魚鱗岙下葬,孫中山寄來墓碑題字“蔣母之墓”。
1923年初,蔣介石到福州鼓山,看到石壁新刻“天地正氣”4字,觸動靈感,偶成一聯(lián):“養(yǎng)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月20日,連同以前創(chuàng)作的聯(lián)語:“從容乎疆場之上,沉潛于仁義之中?!币黄鹫垖O中山題書。孫中山同時為蔣介石題寫了這兩幅聯(lián)語。上款“介石吾弟屬書”,落款“民國十二年一月孫文”。題畢,孫中山又為蔣介石書《禮運》語:“大道之行,天下為公?!鄙峡睢皶浗槭倚帧?,落款“孫文”,以及陳其美贈蔣集句:“安危他日終須仗,甘苦來時要共嘗?!鄙峡睢坝⑹考啪滟泟e介石”,落款“孫文懷舊感錄”。
1923年12月17日,蔣母墓廬“慈庵”落成。蔣介石奉曾祖祁增夫婦等五代神主入龕,同時中堂懸掛孫中山題贈的兩塊匾,一為“為國劬勞”,一為“慈云普蔭”,上款“蔣母王太夫人慈庵千古”,落款“孫文敬題”,都是對蔣母的贊揚。
孫中山贈給蔣介石的題詞還有“教子有方”。既是對蔣母的贊揚,又是對蔣介石的肯定。
電 報
1921年至1924年,孫中山在兩廣領(lǐng)導(dǎo)護法運動,經(jīng)歷討伐桂系軍閥、征戰(zhàn)福建、陳炯明叛變、籌辦軍官學校,很需要像蔣介石這樣的軍事人才輔佐。而蔣介石由于不得志或受人排擠,或在工作中遇到困難,多次離開孫中山,回到奉化、寧波、上海居住。為此,孫中山曾經(jīng)14次拍電報催蔣介石回粵。電報中心情急切,陳詞懇切,充分反映了孫中山對蔣介石的倚重、信任和期望。而蔣介石由于考慮個人得失,多數(shù)是沉默或延宕,遲不應(yīng)召,對“老師”(蔣介石稱孫中山為“中師”)很不尊敬。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jīng)]有埋怨和批評,仍是苦口婆心,一催再催,表現(xiàn)了很大的寬容。這也反映孫蔣關(guān)系尚未達到“體己、貼心”的程度。
1920年1月12日電報:轉(zhuǎn)介石兄鑒:援桂克日出師,請兄速來臂助,兄本允赴粵追隨,勿再遲延為幸。盼復(fù)。孫文。陽印。蔣介石回電:今蒞粵五旬未聞發(fā)一動員令,中是以有待。如果出師期定,當不俟召前來效力也。中正叩。侵。1月27日,蔣介石由城舍赴粵,過滬留7日,2月6日抵廣州。
1921年3月29日電報:介石兄鑒:西征關(guān)系重要,一切須在事先籌劃,兄來更速進行,幸即趣裝。孫文。艷。4月4日,蔣介石回電:動員無期,來亦何益,且反多阻礙,暫為緩行。特復(fù)。中正叩。支。4月8日,孫中山再次來電上海:介石、靜江、季陶、展堂、仲愷諸兄鑒:昨開大會,以外交緊急不可無政府應(yīng)付,已決議設(shè)立建國政府,并通過克日北伐案。萬端待理,務(wù)懇諸兄速來商籌大計,精衛(wèi)兄如可分身,亦望一臨,無任企盼。文。歌。4月21日,孫中山又來一電:密轉(zhuǎn)蔣介石兄:軍事緊急,昨已下動員令,汝為(許崇智——筆者注)病新愈,非兄來計劃助理一切不可,接電速來。文。巧。蔣介石復(fù)電,準于十日內(nèi)應(yīng)召至粵。但一直挨到5月10日,才從奉化城舍啟程赴粵,越旬日抵廣州。
1921年6月14日,蔣介石母親病亡,蔣介石在家料理后事。23日孫文來電:競存、汝為已赴前敵,軍事吃緊,望即來粵,墨绖從戎。孫文。巧。7月20日,又來一電:西寇擊破易,收拾難,須多一月始得凱旋。我軍進入邕寧,明后日余當馳往巡察,速來相助,孫文。歌。8月9日再來一電:介石兄鑒:弟擬于15日與汝為往桂林,請節(jié)哀,速來臂助一切。孫文。麻。8月10日,蔣介石勉強赴粵,過滬,留旬余,遇大風雨,因念母柩在堂,恐被水淹,匆匆返鄉(xiāng)。直至9月3日啟程赴南寧。13日至廣州,謁孫中山。
1922年6月2日,孫中山急電蔣介石:立轉(zhuǎn)介石兄:粵局危急,軍事無人負責,無論如何請兄即來助我,千鈞一發(fā),有船即來。至盼。文。冬。6月16日,陳炯明叛變,其手下洪兆麟率隊炮擊總統(tǒng)府,欲置孫中山于死地。孫中山幸而脫險,18日給蔣介石來電:寧波江北岸引仙橋十號,蔣緯國先生:事緊急,盼速來。孫文。巧。6月20日,蔣介石貽書張靜江,托以二子及后事,離甬登程,29日抵粵海,見孫中山于永豐艦,協(xié)同作戰(zhàn)40余天,8月9日離粵海,14日安抵上海。這是蔣介石最迅速應(yīng)召的一次。事后,蔣介石寫了一篇《孫大總統(tǒng)廣州蒙難記》,孫中山為該書寫了序言,其中說:“陳逆之變,介石赴難來粵入艦,日侍余側(cè),而籌策多中,樂與余及海軍將士共生死。”
1923年2月18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大本營參謀長,電催赴粵:介石兄鑒:此間須兄助至切,萬請速來,勿誤。并已發(fā)表兄參謀長,軍事樞機不可一日無人也。文。巧。2月27日又來電催行:轉(zhuǎn)介石兄鑒:有要事電兄相助,萬望速來任。示行期。文。有。蔣介石遲遲于4月15日才由滬赴粵,越5日抵廣州。
1923年12月15日,蔣介石考察蘇聯(lián)回到上海,當天乘江天輪回甬轉(zhuǎn)溪口。12月30日,孫中山電催赴粵:譯轉(zhuǎn)介石兄:兄此行責任至重,望速來粵報告一切,并詳籌中俄合作辦法?!瓕O文。敬。1924年1月16日,蔣介石由滬回粵。
1924年1月24日,孫中山任蔣介石為陸軍軍官學?;I備委員會委員長。2月21日,蔣介石因籌備遇到困難,呈上辭職書,離粵返鄉(xiāng)。2月29日,孫中山電催蔣介石回粵復(fù)職:滬執(zhí)行部轉(zhuǎn)介石兄:軍官學校以兄擔任,故遂開辦?,F(xiàn)在籌備既著手進行,經(jīng)費亦有著落,軍官及學生遠方來者,逾數(shù)百人,多為慕兄主持校務(wù),不應(yīng)使熱誠傾向者失望而去。且兄在職,辭呈未準,何得拂袖而行?希即返,勿延誤。孫文。艷。3月17日,又催一電:介:密。事緊急,盼速來。孫文。巧。4月21日,蔣介石回到廣州,即謁見孫中山。4月26日入軍校視事。
書 信
孫中山給蔣介石的書信很多,大都為工作聯(lián)系,談到孫、蔣關(guān)系的主要是1920年10月29日孫中山給蔣介石的信。其中寫道:“執(zhí)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計吾黨中知兵事而且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唯兄之勇敢誠篤與執(zhí)信比,而知兵則又過之?!苯又?,孫中山又指出蔣介石的缺點,進行了委婉的批評:“兄性剛而嫉俗過甚,故常齟齬難合,然為黨負重大之責任,則勉強犧牲所見,而降格以求,所以為黨,非為個人也。兄以為然耶?否耶?”
信中提到的“執(zhí)信”,姓朱,名大符,字執(zhí)信。祖籍浙江蕭山,1885年10月12日生于廣東番禺。1904年官費留學日本,結(jié)識孫中山,是孫中山的主要助手之一。1905年8月,孫中山在日本組織成立中國同盟會。朱執(zhí)信首批加入,當選為同盟會評議部議員兼書記,從事革命理論宣傳工作。文武兼?zhèn)?,曾參?911年3月29日廣州黃花岡起義,被孫中山譽為“中國之明星”,“革命中的圣人”,“世界之奇才”。1920年9月21日,在虎門曉諭降軍時被桂系軍閥殺害。當時的朱執(zhí)信,在資歷、地位、學識、聲望等方面都超過蔣介石,孫中山認為兩人“勇敢誠篤”相似,而“知兵”則蔣超過朱?;谶@種認識,孫中山屢次給蔣介石以軍事上的重任。1922年10月18日,任其為東路討賊軍第二軍參謀長(東路討賊軍總司令兼第二軍軍長為許崇智)。1923年6月17日,任其為大元帥行營參謀長。8月16日,任其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團長,赴蘇聯(lián)考察軍事政治,洽談“西北軍事計劃”。1924年1月24日,任其為陸軍軍官學?;I備委員會委員長。2月3日,任其為中國國民黨本部軍事委員會委員。5月2日,任其為陸軍軍官學校校長。
文 章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1921年11月21日,孫中山派陳果夫代表他到奉化溪口祭奠蔣介石母親,親撰祭文,自述孫蔣關(guān)系云:“文與郎君介石游十余年,共歷險艱,出入死生,如身之臂,如驂之靳,朝夕未嘗離失。”此文為我們研究孫蔣關(guān)系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發(fā)展變化的,孫蔣關(guān)系也不例外。孫中山在世時,蔣介石在孫中山的領(lǐng)導(dǎo)下,參加了反清、倒袁、護法、北伐的斗爭,而且作出了一定的貢獻,二人建立了比較親密的同志關(guān)系。孫中山逝世后,蔣介石繼承了孫中山的位子,卻背離了孫中山的主義和路線,孫蔣關(guān)系由“同志”變成“異志”,由“親密”變成“對立”。用這種歷史唯物主義的態(tài)度和方法研究孫蔣關(guān)系,才能避免各執(zhí)一詞、否定對方,達到消除分歧、統(tǒng)一認識。
(責任編輯:武學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