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塔里木盆地西緣1715
      —2014年降水量重建與分析

      2016-07-04 06:27:14尚華明木太力普托乎提張瑞波張同文魏文壽范子昂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塔里木盆地降水量

      尚華明,木太力普·托乎提,張瑞波,張同文,張 凱,魏文壽,范子昂,陳 峰

      (1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新疆樹木年輪生態(tài)實驗室;中國氣象局樹輪年輪理化研究重點實驗室,新疆 烏魯木齊830002;2.新疆帕米爾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新疆 阿圖什845350;3.新疆師范大學(xué),新疆 烏魯木齊830054)

      ?

      塔里木盆地西緣1715
      —2014年降水量重建與分析

      尚華明1,木太力普·托乎提2,張瑞波1,張同文1,張凱3,魏文壽1,范子昂1,陳峰1

      (1中國氣象局烏魯木齊沙漠氣象研究所;新疆樹木年輪生態(tài)實驗室;中國氣象局樹輪年輪理化研究重點實驗室,新疆烏魯木齊830002;2.新疆帕米爾高原濕地自然保護區(qū)管理站,新疆阿圖什845350;3.新疆師范大學(xué),新疆烏魯木齊830054)

      摘要:昆侖山北坡西部山區(qū)是樹木年輪氣候研究的薄弱區(qū)域。本文在位于公格爾山北坡的喀山河流域山區(qū)采集了雪嶺云杉的樹芯標本,分析了樹輪寬度標準年表對塔里木盆地西緣氣候要素的響應(yīng)關(guān)系,發(fā)現(xiàn)了該區(qū)域的樹木徑向生長主要受水分條件限制,標準年表與塔里木盆地西緣6站平均上年7月至當年6月降水量的相關(guān)系數(shù)達到0.692(P<0.001)。利用樹輪寬度年表與降水量之間的線性轉(zhuǎn)換方程重建了塔里木盆地西緣1715—2014年降水量序列,轉(zhuǎn)換方程的方差解釋量為48.0%,且穩(wěn)定可信。重建的降水序列記錄了21個極端干旱年和21個極端濕潤年。對重建序列進行31年滑動快速傅里葉變換(FFT)分析發(fā)現(xiàn),塔里木盆地過去300年出現(xiàn)了5個偏干階段1725—1750、1777—1806、1821—1843、1854—1887和1911—1990年)和6個偏濕階段(1715—1724、1751—1776、1807—1820、1844—1853、1888—1910和1991—2014年)。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增濕趨勢明顯,且仍在持續(xù)。塔里木盆地西緣干濕變化的韻律與相鄰區(qū)域的樹木年輪水分記錄是一致的,幾個顯著的干濕階段均能較好地對應(yīng),只是其變化幅度和持續(xù)的時間存在差異。

      關(guān)鍵詞:塔里木盆地;公格爾山;雪嶺云杉;樹木年輪;降水量

      尚華明,木太力普·托乎提,張瑞波,等.塔里木盆地西緣1715—2014年降水量重建與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6,10(2):9-17.

      作為過去氣候變化的代用資料,樹木年輪具有氣候信息豐富、分辨率高、分布范圍廣、可信度高等優(yōu)勢。尤其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由于生長限制因子明顯,樹木年輪寬度對水分因子極其敏感,真實地記錄了降水、徑流、干旱指數(shù)等信息[1]。在美國中西部地區(qū)、中國西部的柴達木盆地、祁連山以及天山山區(qū)等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大量研究基于樹木年輪寬度重建了降水、干旱指數(shù)以及徑流量等水文要素序列,為延長器測記錄、揭示氣候和水文要素長期變化規(guī)律和機制提供了可信的代用資料。Cook[2]、Stahle[3]等利用樹木年輪寬度反演美國中西部地區(qū)的干旱變化歷史,W oodhouse[6-7]、Meko[8]、Bekker[9]等則利用樹輪重建了美國西部科羅拉多河、猶他河等河流的徑流量序列。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氣候干旱,且分布了長齡的祁連圓柏,是樹輪氣候研究的熱點區(qū)域,Shao[10]等利用古墓葬的古木與活樹建立了該區(qū)域3585 a的樹輪寬度年表,Yang等[11]將該區(qū)域的寬度年表延長至4600多年,并采用了不同生長速率分組去趨勢方法,保留低頻氣候信號,重建了該區(qū)域3500 a來的降水量變化。黃磊[12]等還利用樹輪記錄分析了該區(qū)域的極端干旱事件。

      天山山區(qū)橫跨中國新疆和中亞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東西長約2500 km,山區(qū)廣泛分布了雪嶺云杉等針葉樹種,為該區(qū)域樹輪氣候研究提供了理想的材料。在天山東部,張志華等[13]、張同文等[14]和秦莉等[15]分別利用樹輪寬度重建了降水日數(shù)、降水量和相對濕度序列。在中國境內(nèi)的天山北坡中西部的廣大地區(qū),也有大量基于樹輪寬度重建降水量和徑流量的研究成果[16-20]。新疆天山南坡的樹輪氣候研究在近十年來也取得了較多的進展,利用雪嶺云杉的樹輪寬度開展了開都河流域降水、阿克蘇河流域降水和徑流等重建工作。Esper 等[24-25]較早在中亞天山山區(qū)開展了樹木年輪氣候的研究工作,近幾年,中國學(xué)者在吉爾吉斯斯坦天山山區(qū)利用樹輪資料開展徑流量、干旱指數(shù)、降水量等氣候要素的重建[26-29]。

      在青藏高原北側(cè)的昆侖山地區(qū),其北坡西部的山區(qū)也有雪嶺云杉、昆侖圓柏等針葉樹種分布,但由于該區(qū)域原始森林分布范圍有限,且交通不便,難以獲取該區(qū)域的樹輪樣本,樹輪氣候的研究工作還處于起步階段。李金豹[30]在葉城山區(qū)開展了樹輪寬度氣候響應(yīng)的初步研究,尚華明等[31]在位于帕米爾高原東側(cè)的烏恰縣山區(qū)建立了長達850 a的昆侖圓柏樹輪寬度年表,并探討了其用于氣候重建的潛力。

      本文在位于公格爾山北坡的喀山河流域山區(qū)獲取了雪嶺云杉的樹芯標本,建立寬度年表,并分析其對塔里木盆地西緣區(qū)域氣候要素的響應(yīng)關(guān)系,在此基礎(chǔ)上,重建塔里木盆地西緣1715—2014年降水量序列,并分析其變化特征和規(guī)律。為該區(qū)域深入開展樹輪氣候水文研究,進而揭示區(qū)域氣候變化事實、規(guī)律和機制奠定基礎(chǔ)。

      1 資料和方法

      1.1樹輪寬度年表建立與年表特征

      雪嶺云杉廣泛分布于天山山區(qū)及其毗鄰的昆侖山北坡西部山區(qū)。在天山北坡分布在海拔1500~ 2800 m,在天山南坡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為2400~ 3100 m。本文研究區(qū)在天山以南區(qū)域,氣候更為干燥,雪嶺云杉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為2900~3500 m(圖1)。2014年,在位于昆侖山西端的公格爾山北坡喀山河流域采集雪嶺云杉樹芯樣本。選擇未受到采伐等人為干擾的健康活樹,利用直徑為10 mm的生長錐在1.3 m高處進行采樣,每棵樹從不同方向采集兩個樹芯,共采集了來自于27棵樹的52個樹芯標本。采樣點平均海拔高度為3278 m,坡向為NE。平均坡度達到50°,土壤干燥多礫石,土層薄(表1),蓄水能力差。采樣點的建群種為雪嶺云杉和昆侖圓柏,其中雪嶺云杉分布在陰坡,而昆侖圓柏生長在陽坡。

      表1 采樣點和氣象站點信息

      圖1 研究區(qū)和采樣點位置

      按照樹輪氣候?qū)W研究的規(guī)范流程[32],對樹芯標本進行樹輪寬度分析前處理,交叉定年后,利用精度為0.01 mm的Lintab樹輪寬度測量儀讀取樹輪寬度。用COFECHA程序[33]對寬度測量和交叉定年結(jié)果進行質(zhì)量控制。在準確定年后,剔除與主序列相關(guān)低的異常序列以及由于缺失年輪過多無法準確定年的6根樣芯。選擇來自于23棵樹的46個樣芯,用W inARSTAN程序[34]采用保守的負指數(shù)函數(shù)或線性函數(shù)法去除生長趨勢,建立樹輪寬度年表。以30 a為窗口長度,25 a為滑動步長,計算EPS和Rbar值(圖2)。由于標準年表一般包含較多的低頻信息,下文的樹輪年表特征統(tǒng)計、氣候響應(yīng)和重建分析均采用標準年表。樹輪寬度序列的時段為1636—2014年,以樣本對總體的代表性(EPS值)穩(wěn)定大于0.85為標準,確定可信年表的起始年份為1715年,當年有來自于4棵樹的7個樹芯序列。

      樹輪年表特征統(tǒng)計結(jié)果(表2)表明:寬度年表的平均敏感度為0.464,序列的缺輪率達到3.99%,這兩個參數(shù)均不僅明顯高于天山北坡雪嶺云杉的樹輪寬度年表[16],也高于天山南坡阿克蘇河流域[21]和巴侖臺地區(qū)[23]。與以干旱著稱的柴達木盆地大量的樹輪寬度序列相比,其缺輪率和敏感度也位居前列[35]。這與研究區(qū)極端干旱的氣候背景、采樣點嚴酷的下墊面條件是對應(yīng)的,表明該區(qū)域樹木的徑向生長限制因子明顯,樹輪寬度可能包含較豐富的氣候信息。標準年表的一階自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513,表明可能存在的滯后效應(yīng)的影響。公共區(qū)間(1800—2014年)分析參數(shù)EPS和Rbar值平均為0.955和0.640,表明了各樹芯樣本間樹輪寬度變化的一致性,其徑向生長受共同的環(huán)境要素的控制。

      圖2 雪嶺云杉樹輪寬度標準年表、樣本量、EPS與Rbar值

      表2 樹輪寬度標準年表特征與公共區(qū)間分析

      1.2氣象資料

      氣象資料選用了位于采樣點周邊的塔里木塔里木盆地西緣的6個氣象站(表1):喀什、烏恰、塔什庫爾干、英吉沙、阿克陶和阿圖什,所用氣象要素包括月平均氣溫和月降水量。氣象資料來源于新疆氣象信息中心和中國氣象數(shù)據(jù)共享信息網(wǎng)(http://cdc. nmic.cn)。其中塔什庫爾干氣象站的海拔最高(3093.7 m),且與采樣點海拔高度最為接近,但由于該站地處山間谷地,年降水量僅為68.2 mm;烏恰站海拔2177.5 m,年平均降水量最多(182.3 mm);其余4個站均位于山前平原區(qū),海拔高度1200~1350 m,年平均降水量均不足100 mm。

      圖3 研究區(qū)多年(1960—2013年)平均月降水量和平均氣溫的年內(nèi)分布以及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變化趨勢

      以6個氣象站的氣溫和降水量的平均值代表塔里木盆地西緣的區(qū)域平均氣候狀況,從多年平均(1960—2013年)月平均氣溫和降水量年內(nèi)分布來看(圖3a),該區(qū)域呈現(xiàn)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特征,冬冷夏熱,降水量少且集中。年平均氣溫為8.6℃,氣溫年較差大,7月平均最高氣溫達到20.1℃,1月平均最低氣溫為-6.2℃。年平均降水量為96.1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暖季,5—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6.6%。采用線性函數(shù)分析器測時期研究區(qū)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變化趨勢(圖3b,3c),發(fā)現(xiàn)1960年以來,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氣溫均呈顯著的增加趨勢(P<0.01),溫度增幅為0.2℃/10 a,降水量的增幅為9.4 mm/10 a。

      2 氣候響應(yīng)分析與轉(zhuǎn)換方程的建立

      2.1樹輪寬度標準年表的氣候響應(yīng)分析

      圖4 樹輪寬度標準年表與氣象站上年5月至當年10月氣溫和降水相關(guān)關(guān)系

      從樹輪寬度標準年表與各氣象站上年5月至當年9月的氣溫和降水的相關(guān)關(guān)系來看(圖4),樹輪寬度與6個氣象站以及多站平均的月降水量基本為正相關(guān),正相關(guān)的時段從上年的生長季持續(xù)至當年的生長季,僅有塔什庫爾干和喀什氣象站個別月份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負值??紤]到降水對樹木生長的影響存在累積和滯后效應(yīng),將上年5月至當年9月的降水量進行組合后,與樹輪寬度指數(shù)進行普查相關(guān)分析,發(fā)現(xiàn)樹輪寬度標準年表與各站上年7月至當年6月的降水量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均為最高,與喀什、烏恰、塔什庫爾干、英吉沙、阿克陶和阿圖什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分別為0.391、0.698、0.557、0.638、0.554、0.598,均達到了0.05的顯著性水平,與區(qū)域(6個站平均)上年7月至當年6月的降水量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692(P< 0.001)。由于研究區(qū)氣候極端干旱,同時采樣點的坡度大、土層薄,水分不易蓄積,水分條件成為樹木徑向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上年生長季晚期(上年7—9月)的較多的降水有利于樹木晚材中營養(yǎng)物質(zhì)的積累,并為下年樹木的生長提供養(yǎng)分。山區(qū)冬季的降水以積雪的形式儲存,在來年的5—6月融化,為樹木生長提供水分,因此與降水最佳的相關(guān)時段為上年7月至當年6月。在同樣位于中亞干旱區(qū)的天山山區(qū)南北坡[16,21,36]大量的樹輪氣候?qū)W研究也證實了干旱區(qū)樹輪寬度受水分條件制約,同時月降水量最佳的相關(guān)時段為上年生長季晚期至次年生長季早期(一般為上年7月至當年6月或者上年8月至當年7月等時段)。在新疆北部阿爾泰山森林下線區(qū)[37]和柴達木盆地[38],樹輪寬度氣候響應(yīng)分析也有類似的結(jié)果。

      樹輪寬度標準年表與6個氣象站溫度相關(guān)分析的結(jié)果并不是一致。其中與塔什庫爾干、烏恰、喀什和英吉沙的氣象站的溫度以正相關(guān)為主,正相關(guān)的月份主要出現(xiàn)在上年11月以及當年3月和8月、9月,部分月份的正相關(guān)達到了0.05的顯著性水平。與阿克陶和阿圖什兩站的溫度以負相關(guān)為主,特別是與上年的7月、8月以及當年7月的平均溫度負相關(guān)達到了0.05的顯著性水平。一般來說,干旱區(qū)樹木年輪寬度的主要限制因子為水分條件,在這種情況下,由于高溫導(dǎo)致的土壤和植被蒸散作用加劇,進而加劇水分脅迫作用,形成窄輪。因此,溫度(上年生長季晚期和當年生長季早期)通常與樹輪寬度指數(shù)呈負相關(guān)[39]。為了探討樹輪寬度年表對各氣象站溫度響應(yīng)存在顯著差異的原因,對研究區(qū)域6個氣象站的1960—2013年年平均氣溫的進行了線性趨勢分析,發(fā)現(xiàn)塔什庫爾干、烏恰、喀什和英吉沙4個站1960—2013年年平均氣溫的增幅分別為0.26℃/ 10 a、0.33℃/10 a、0.32℃/10 a、0.35℃/10 a,而阿克陶和阿圖什兩站的增溫幅度為-0.11℃/10 a和0.14 ℃/10 a。造成這一區(qū)域器測溫度記錄差異的原因既有氣候變化本身的局地性差異,同時還有可能是由于不同測站所處環(huán)境不同,部分測站受城市化進程的影響較大,增溫趨勢被放大所致[40]。

      2.2降水量重建和檢驗

      基于樹輪寬度標準年表與氣候要素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以樹輪寬度標準年表為自變量,以塔里木盆地西緣6個站平均年降水量(上年7月至當年6月)為因變量,建立了二者之間的線性轉(zhuǎn)換方程:

      公式(1)中,P76為區(qū)域上年7月至當年6月降水量,KSYstd喀山河雪嶺云杉樹輪寬度標準年表,該方程的方差解釋量達到48.0%。采用逐一剔除法對重建方程的穩(wěn)定性進行檢驗[41],統(tǒng)計檢驗結(jié)果見表2,檢驗參數(shù)包括相關(guān)系數(shù)(r)、方差解釋量(R2)、乘積平均數(shù)(PMT)、誤差縮減值(RE)和符號檢驗(ST)。其中符號檢驗、相關(guān)系數(shù)和乘積平均數(shù)均達到了0.01的顯著性水平,誤差縮減值為0.446,證明了重建方程穩(wěn)定有效。為了進一步檢驗重建值和實測值在高頻變化的一致性,將實測和重建降水量分別進行一階差處理,并計算一階差序列的相關(guān)系數(shù)(r=0.546,n=53,P<0.001),表明二者在高頻變化上的一致性。

      表2 轉(zhuǎn)換方程的參數(shù)和檢驗統(tǒng)計量

      圖5 降水量實測值與重建值的對比圖(a)與散點圖(b)

      從重建序列與實測序列的對比圖和散點圖(圖5)可以看出,二者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從圖5a還可以看出,樹輪寬度標準年表對降水量峰值的捕捉能力有限,但對于極端的干旱反應(yīng)較為敏感。校準期內(nèi)(1960—2014年)重建降水量序列和實測序列的統(tǒng)計對比發(fā)現(xiàn),二者均值一致,極小值接近,但重建序列的標準差和極大值低于實測序列。器測時期內(nèi)重建值與實測值相差最大的年份為1967年和1982年,重建值比實測值分別偏少52.3 mm和57.8 mm??赡苡幸韵聝蓚€方面的原因:(1)寬度標準年表的一階自相關(guān)系數(shù)達到0.513,表明采樣點環(huán)境條件對樹木徑向生長的影響存在一定的滯后效應(yīng),而在1967年和1982年之前的一年(1966年和1981年),樹輪寬度指數(shù)明顯低于平均值,并影響次年樹木的徑向生長。(2)由于采樣點坡度大,土層薄,土壤蓄積水分能力不足,如果發(fā)生短時強降水過程,水分并不能在土壤中長期存留為樹木生長所利用,因此降水量對樹木生長的貢獻并不是線性的。

      3 降水序列的重建與分析

      3.1極端干旱和干濕階段分析

      利用上文的轉(zhuǎn)換方程重建了塔里木盆地西緣1715—2014年降水量序列(圖6)。重建降水量變化范圍為40.1~156.6 mm,平均值為90.6 mm,標準差為25.5 mm。將重建序列進行31 a FFT處理,得到其低頻變化趨勢。結(jié)果顯示,在過去300 a存在6個濕潤期(1715—1724、1751—1776、1807—1820、1844—1853、1888—1910和1991—2014年)和5個干旱期(1725—1750、1777—1806、1821—1843、1854—1887和1911—1990年)。

      以年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低1.5倍標準差(< 52.4 mm)定義為極端干旱年,比平均值高1.5倍標準差(>128.8 mm)定義為極端濕潤年。在過去的300 a中,共有21個極端干旱年(1743、1746、1784、1796、1829、1831、1836、1844、1855、1856、1871、1885、1895、1915、1917、1918、1919、1946、1961、1965、1979年)和21個極端濕潤年(1718、1755、1756、1758、1763、1764、1765、1766、1767、1768、1838、1878、1897、1900、1901、1902、1924、2005、2006、2012、2013年)。極端干旱年集中出現(xiàn)在19世紀和20世紀前20 a,由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增暖趨勢,近30 a間沒有出現(xiàn)極端干旱年份。極端濕潤年主要集中在3個濕潤期(1751—1776、1888—1910和1991—2014年)。與20世紀天山山區(qū)的極端干旱事件比較發(fā)現(xiàn),本文的序列并沒有記錄1945年和1974年天山山區(qū)發(fā)生的大范圍的干旱[36],但記錄了天山山區(qū)1917—1919年發(fā)生的持續(xù)干旱。

      圖6 塔里木盆地西緣1715—2014年上年7月—當年6月降水量重建序列

      3.2區(qū)域?qū)Ρ确治?/p>

      為了驗證重建序列的可信度,更好地理解區(qū)域降水變化特征和機制,將塔里木盆地西緣的年降水量與周邊區(qū)域的樹木年輪記錄進行對比(圖7),對比的序列主要來自于與本研究區(qū)相鄰的對降水敏感的奧依塔克昆侖圓柏樹輪寬度年表、基于樹輪寬度重建的天山南坡西部的水汽壓和降水序列,以及天山北坡的年降水量序列(位置見圖1)。為比較其低頻變化趨勢,對所有序列進行Z-score標準化后再進行31a FFT處理。

      圖7 塔里木盆地西緣重建降水量序列與區(qū)域記錄的對比

      由圖7可知,本文重建的塔里木盆地西緣的最顯著的3個濕潤期(1751—1776年、1888—1910年、1991—2014年)和4個干旱期(1725—1750年、1777—1806年、1821—1843、1911—1990年)均能與參與對比的序列較好地對應(yīng)。表明在低頻變化特征上,塔里木盆地西緣的干濕變化過程與天山山區(qū)是基本一致的,只是干濕變化的幅度以及持續(xù)的時間上略有差異,表明研究區(qū)氣候變化與天山山區(qū)可能受到相同的氣候驅(qū)動機制的影響。還有值得注意的一個特點,是所有的序列都記錄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的增濕趨勢,在昆侖山西段北坡增濕趨勢最為明顯,且仍在持續(xù)。器測資料的分析也揭示了中國西北干旱區(qū)近30 a來的增濕趨勢,其中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緣的南疆西部和天山山區(qū)增濕幅度也是最大的[42-44]。

      4 結(jié)論

      由于極端干旱的氣候背景和嚴酷的下墊面條件,位于昆侖山西段北坡的雪嶺云杉的徑向生長主要受水分條件的限制,其與塔里木盆地西緣6個氣象站平均上年7月至當年6月的降水量的相關(guān)系數(shù)為0.692,具有明確的生理意義,且與天山山區(qū)森林下線區(qū)樹輪寬度氣候響應(yīng)分析的結(jié)果一致,表明昆侖山北坡具有較好的樹輪氣候研究的潛力。雪嶺云杉樹輪寬度年表與塔里木盆地西緣降水量的轉(zhuǎn)換方程的方差解釋量為48.0%,通過了逐一剔除檢驗。

      基于線性轉(zhuǎn)換方程重建的1715—2014年塔里木盆地西緣降水序列經(jīng)歷了6個濕潤期和5個干旱期,并記錄了21次極端干旱和21個極端濕潤年份。重建序列的干濕階段變化特征與相鄰地區(qū)的樹輪記錄能較好地對應(yīng),表明天山山區(qū)西部地區(qū)與昆侖山西段北坡的降水變化可能受到相同的氣候驅(qū)動因子控制。

      參考文獻:

      [1]吳祥定.樹木年輪與氣候變化[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0.

      [2] Cook E R,W oodhouse C A,Eakin C M,etal.Long-term aridity changesin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J].Science,2004,306(5698):1015-1018.

      [3] Stahle D W , Fye F K, Cook E R, et al. Tree-ring reconstructed megadroughtsoverNorth America since AD 1300[J].Climatic Change,2007,83(1-2):133-149.

      [6] W oodhouse C A,LukasJJ.Drought,tree ringsan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Colorado [J]. Canadian W ater ResourcesJournal,2006,31(4):297-310.

      [7] W oodhouse C A.A 431-Yr Reconstruction of W estern Colorado Snowpack from Tree Rings [J]. Journal of Climate,2003,16(10):1551-1561.

      [8] Meko D M,W oodhouse C A.Tree-ring footprintofjoint hydrologic drought in Sacramento and upper Colorado River basins, W estern USA [J]. Journal of Hydrology,2005,308:196-213.

      [9] BekkerM F,Justin D R,Buckley B M,etal.A 576-Year W eber River Streamflow Reconstruction from Tree Rings forW aterResourceRisk Assessmentin the W asatch Front, Utah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 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2014,50(5):1338-1348.

      [10] Shao X,Xu Y,Yin Z Y,etal.Climaticimplicationsofa 3585 -year tree -ring width chronology from the northeastern Qinghai-Tibetan Plateau [J].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2010,29(17):2111-2122.

      [11] Yang B,Qin C,W ang J,etal.A 3,500-yeartree-ring recordofannualprecipitation on the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4,111(8):2903-2908.

      [12]黃磊,邵雪梅,劉洪濱,等.樹輪記錄的青海柴達木盆地過去2800年來的極端干旱事件[J].氣候與環(huán)境研究,2010,15(4):379-387.

      [13]張志華,吳祥定,李驥.利用樹木年輪資料重建新疆東天山300多年來干旱日數(shù)的變化[J].應(yīng)用氣象學(xué)報,1996,7(1):53-60.

      [14]張同文,袁玉江,陳向軍,等.利用樹輪寬度資料重建東天山木壘地區(qū)降水量[J].第四紀研究,2015,35(5):1121-1133.

      [15]秦莉,袁玉江,喻樹龍,等.利用樹輪寬度資料重建天山東段近443年相對濕度變化[J].地球環(huán)境學(xué)報,2012 (3):908-914.

      [16]李江風(fēng),袁玉江,由希堯,等.樹木年輪水文學(xué)研究與應(yīng)用[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0:28-30.

      [17]袁玉江,葉瑋,董光榮.天山西部伊犁地區(qū)314a降水的重建與分析[J].冰川凍土,2000,22(2):121-127.

      [18]袁玉江,邵雪梅,李江風(fēng),等.夏干薩特樹輪年表中降水信息的探討與326年降水重建[J].生態(tài)學(xué)報,2002,22 (12):2048-2053.

      [19]魏文壽,袁玉江,喻樹龍.中國天山山區(qū)235a氣候變化及降水趨勢預(yù)測[J].中國沙漠,2008,28(5):803-808.

      [20]尚華明,尹仔鋒,陳志軍,等.天山北坡精河1615—2007年徑流量變化的樹輪記錄[J].水科學(xué)進展,2014,25(6):779-788.

      [21]張瑞波,魏文壽,袁玉江,等.1395—2005年天山南坡阿克蘇河流域降水序列重建與分析[J].冰川凍土,2009,31 (1):27-33.

      [22]尚華明,尹仔鋒,魏文壽,等.基于樹木年輪寬度重建塔里木盆地西北緣水汽壓變化[J].中國沙漠,2015,35(5):1283-1290.

      [23] Zhang T,Yuan Y, Liu Y, et al. A tree-ring based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forthe Baluntairegion on the southernslopeofthecentralTien Shan Mountains,China, since AD 1464 [J].Quaternary International,2013,283:55-62.

      [24] Esper J, Treydte K, G?rtner H, et al. A tree ring reconstruction ofclimaticextrmeyearssince1427 AD for W estern Central Asia [J].Palaeobotanist,2001,50(1):141-152.

      [25] EsperJ.,Shiyatov S.J.,Mazepa V.S.,etal.Temperaturesensitive Tien Shan tree ring chronologies show multicentennialgrowth trends[J].Climate Dynamics,2003,21:699-706.

      [26]尹仔鋒,尚華明,魏文壽,等.基于樹輪寬度的伊塞克湖入湖徑流量重建與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4,8 (4):8-14.

      [27]張瑞波,袁玉江,魏文壽,等.樹輪記錄的吉爾吉斯斯坦東部過去百年干濕變化[J].干旱區(qū)地理,2013,36(4):691-698.

      [28] Zhang T.W .,Zhang R.B.,Yuan Y.J.,etal.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on a centennialtimescale from tree ringsin the western Tien Shan Mountains, Central Asia [J]. QuaternaryInternational,2015,358:58-67.

      [29] Chen,F.,Yuan,Y.J.,Chen,F.H.,et al.A 426-year drought history for W estern Tian Shan, Central Asia inferred from tree-rings and its linkages to the North Atlanticand Indo-W estPacificOceans[J].TheHolocene,2013,23(8):1095-1104.

      [30]李金豹.利用樹木年輪重建新疆地區(qū)近300年來的氣候變化[D].蘭州大學(xué),2003.

      [31]尚華明,魏文壽,袁玉江,等.帕米爾東北部昆侖圓柏850a樹輪寬度年表的建立及其氣候意義[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5(1):6-11.

      [32] Stokes M A.An introduction to tree-ring dating [M]. UniversityofArizonaPress,1996:1-61.

      [33] HolmesR L.Computer-assisted quality controlin treering dating and measurement [J].Tree-ring bulletin,1983,43(1):69-78.

      [34] Cook E. R. Methods of Dendrochronology [M]. The Netherlands, Dordrecht: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990:1-200.

      [35]邵雪梅,王樹芝,徐巖,等.柴達木盆地東北部3500年樹輪定年年表的初步建立[J].第四紀研究,2007,27(4):477-485.

      [36]秦莉,史玉光,喻樹龍,等.基于樹輪的天山北坡三屯河流域過去146a降水變化[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4,8 (5)23-28.

      [37] Chen F, Yuan Y J, W ei W S, et al.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forthe southern Altay Mountains(China)from tree ringsofSiberian spruce,revealsrecentwetting trend[J].Dendrochronologia,2014,32(3):266-272.

      [38]邵雪梅,梁爾源,黃磊,等.柴達木盆地東北部過去1437a的降水變化重建[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06,2 (3):122-126.

      [39]尚華明,魏文壽,袁玉江,等.樹木年輪記錄的新疆新源350a來溫度變化[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1,25(9):187-190.

      [40]方鋒,白虎志,趙紅巖,等.中國西北地區(qū)城市化效應(yīng)及其在增暖中的貢獻率[J].高原氣象,2007,26(3):579-585.

      [41] Cook E R,Meko D M,Stahle D W ,et al. Drought Reconstructions for the Continental United States[J]. JournalofClimate,1999,12(4):1145-1162.

      [42]張延偉,魏文壽,姜逢清,等.近50年新疆氣溫和降水量變化及其與NAO指數(shù)的交叉小波譜分析[J].高原氣象,2012,31(4):974-982.

      [43]江遠安,陳鵬翔,邵偉玲,等.近50a塔克拉瑪干沙漠和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邊地區(qū)氣候變化特征的對比分析[J].沙漠與綠洲氣象,2015(3):14-23.

      [44]張強,張存杰,白虎志,等.西北地區(qū)氣候變化新動態(tài)及對干旱環(huán)境的影響[J].干旱氣象,2010,28(1):1-7.

      Annual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in the W estern Edge ofTarim Basin during AD1715-2014

      SHANG Huaming1,Mutailipu Tuohuti2,ZHANG Ruibo1,ZHANG Tongwen1,ZHANG Kai3,W EIW enshou1,F(xiàn)AN Zi'ang1,CHEN Feng1
      (1.InstituteofDesertMeteorology,China MeteorologicalAdministration;Xinjiang LaboratoryofTree Ring Ecology;Key LaboratoryofTree-ring Physicaland ChemicalResearch of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Urumqi830002,China;2.ManagementStation ofW etland Nature Reservefrom the Pamirsin Xinjiang,Atushi845350,China;3.Xinjiang NormalUniversity,Urumqi830054,China)

      AbstractAsan optimum region,fordendroclimatologicalresearch,no study hasyet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western Kunlun Mountainsin a long-term context. Based on tree-ring coresofPicea schrenkiana which collected from the Kashan Rivervalley,treering width chronology was developed.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ree-ring width standard chronologies and the climatic factors reveals thatthe dominantcontrolfactor ofradialgrowth of Picea schrenkiana is moisture(precipitation).The highestcorrelation coefficient(0.692)is found between ringwidth indexand annual(July-June)precipitation.Thelineartransferfunction isused to reconstructthe annualprecipitation forthe western edge ofTarim basin during 1715-2014.The leave-one-outverification testrevealed thatthemodelisstable.21 extremelyarid and 21 extremely wetyearswere found in the 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series.The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also revealed thatfive droughtperiods(1725-1750,1777-1806,1821-1843,1854-1887 and 1911-1990)and six wetperiods(1715-1724,1751-1776,1807-1820,1844-1853,1888-1910 and 1991-2014).The wetting trend isfound since the1980s.Ourreconstruction agreed in generalwith other tree ring-based precipitation/drought reconstructions from nearby regions on a decadal timescale.

      Key wordsTarim basin;KongurMountain;Piceaschrenkiana;tree-ring;precipitation

      中圖分類號:P5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0799(2016)02-0009-09

      doi:10.3969/j.issn.1002-0799.2016.02.002

      收稿日期:2016-01-29;修回日期:2016-02-04

      基金項目:自治區(qū)重點實驗室專項(2014KL017)、氣象行業(yè)專項(GYHY201206014)、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2BAC23B01)和國家自然科學(xué)基金(41205124、41271098)共同資助。

      作者簡介:尚華明(1979-),男,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樹輪年代學(xué)與環(huán)境演變研究。E-mail:shang8632@163.com

      猜你喜歡
      塔里木盆地降水量
      繪制和閱讀降水量柱狀圖
      塔里木盆地的地下“珠峰”
      軍事文摘(2023年14期)2023-07-28 08:39:42
      1958—2019年新興縣汛期降水量的氣候特征
      廣東氣象(2022年5期)2022-10-26 04:01:26
      AMT法在塔里木盆地吐格爾明背斜及含鈾地層識別中的應(yīng)用
      降水量是怎么算出來的
      黃臺橋站多年降水量變化特征分析
      山東水利(2018年7期)2018-08-17 07:29:50
      1988—2017年呼和浩特市降水演變特征分析
      基于小波變換的三江平原旬降水量主周期識別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伸展-擠壓構(gòu)造旋回
      塔里木盆地疊合演化與油氣聚集
      安顺市| 磐石市| 上虞市| 靖安县| 湖北省| 淳化县| 永定县| 林周县| 介休市| 改则县| 建昌县| 灵璧县| 星子县| 德化县| 恩施市| 揭西县| 康马县| 七台河市| 武定县| 鲁山县| 新和县| 曲阳县| 鹤岗市| 琼海市| 民县| 昌黎县| 开江县| 射洪县| 墨脱县| 利津县| 嵊泗县| 葫芦岛市| 通山县| 临安市| 屏东市| 时尚| 蒙山县| 景德镇市| 鲜城| 正安县| 固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