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怡 王學強
【摘要】本文結合石家莊經濟學院的大學英語課程改革實踐,回顧并反思了基于“產出導向法”理論的改革歷程,從課程開發(fā)的目標定位、校本課程設置、改革實施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幾個方面探討了大學英語課程的校本開發(fā)之路。
【關鍵詞】校本課程 產出導向法 教改實踐
一、引言
面對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外語教學新常態(tài),為把大學英語課程建設成大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優(yōu)質課程,以更好地滿足大多樣化大學英語教學的需求,更加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對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自2013年起,我校的外語教學改革團隊積極探索,努力實踐,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績。以下結合我校大學英語A班教學改革實踐,闡述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公共英語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構建及實施效果。
二、校本課程開發(fā)及建設
1.課程開發(fā)的目標定位。根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和《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的有關精神,結合我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確定了A班大學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即:以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使其具備用英語進行日常生活交際以及在未來工作崗位上用英語完成工作要求,與同事進行工作和其他方面的溝通能力;通過英語獲得專業(yè)知識、通過英語了解外部世界、參與國際交流的能力,表達和傳播本國文化的能力。
2.校本課程設置。新生入學后即參加分級考試。學校教務部門聯(lián)合外語學院根據考試成績將學生分成A、B、C三個級別。新課程實施的理論依據是產出導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簡稱 POA),是以文秋芳為代表的外語教育家們構建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外語教學理論的探索與嘗試。核心就是“輸出驅動—輸入促成假設”,主要應用于針對中、高外語水平學習者的正式的外語教學課堂中,關注“二語教學效率問題”,主張輸出是語言學習的動力和最終目標,交際任務要具有跨文化價值和中外文化交流價值。
教改團隊經過研討、實踐、反思、座談等各種方式廣泛取證調研,最終完善了一套大學英語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四個學期主要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如下(因空間有限不能展示全部內容,且課程實施方案處于持續(xù)動態(tài)的改進過程,不是一成不變的):
第一學期 綜合課:英語語音語調知識;四級過級輔導;教師自選材料閱讀?;顒樱簩W唱英文歌、韻律詩,經典美文朗誦,英演講模仿,班級PK賽;主題口頭報告。視聽說內容:英文動畫電影;脫口秀?;顒樱悍纸M討論,師生問答,小組展示。
第二學期 綜合課:英文經典名著閱讀,教師自選材料閱讀?;顒樱好木巹”?,自編自導自演英文戲劇,藝術節(jié)準備及展示。視聽說:英文經典電影,BBC紀錄片,美國國家地理紀錄片?;顒樱弘娪芭湟簦7卵葜v,自制音頻紀錄片。
第三學期 綜合課:中西文化?;顒樱阂孕〗M為單位進行學習材料的收集、整合、成果展示,學術論文撰寫。視聽說:文化類紀錄片,TED演講,名人演講?;顒樱鹤灾埔曨l紀錄片,小組PK。
第四學期 綜合課:專業(yè)英語詞匯、閱讀、寫作;職業(yè)英語詞匯、閱讀、寫作。活動:專業(yè)英語展示,職業(yè)英語情景模擬。視聽說:相關專業(yè)紀錄片、公開課,職業(yè)英語微課?;顒樱篍SP展示,情景模擬。
3.評價方式改革。改革后的課程評價方式就是形成性評估,重過程、重激勵、重能力。學生期末總成績由綜合課、視聽說課的形成性成績、獎勵分和出勤分構成。分數構成由教評、自評和互評構成。評價的主體不只是教師一人,小組成員之間甚至小組之間的互評以及學生自評都占一定比例。學期結束后,每個小組都有一個成長檔案袋,包括他們一學期所有的學習成果、教師反饋及評價表格,形成了一套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多樣化立體式的評價體系。
4.校本課程實施成效。我校大學英語課程校本開發(fā)和改革實踐以校為本、以學為本、以人為本,全面貫徹“用中學,學中用,學用結合”的教學思想,不僅提高了學生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還帶動了教師們的專業(yè)發(fā)展,為學校帶來了一股生機。第一,學生自主學習時間增加、英語使用意愿增強、應用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改革兩年中,A班學生在我校承辦的國際學術會議上擔當志愿者50多人次,在各類各級英語演講比賽和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連續(xù)獲獎。第二,學生在自我管理、性格養(yǎng)成、思辨和創(chuàng)新能力、文化素養(yǎng)以及協(xié)同合作能力等各個方面獲益良多。第三,課堂管理效率提高。教改后實行的是教師指導下的組長負責制,使得組長們提高了組織協(xié)調及互動溝通能力,并且培養(yǎng)了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和用于擔當的精神。
三、 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在校本課程開發(fā)和建設過程中還有許多不完善的方面和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教改后的課程設置雖然以輸出為目標和驅動,但沒有平衡說、寫、譯這三種輸出的量;個別教師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還比較陳舊,“懈怠”的心理讓他們不愿意改變傳統(tǒng)的上課方式,更不愿意參與改革;公共英語選修課的開發(fā)和建設尚且空白。
參考文獻:
[1]束定芳.對接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 培養(yǎng)國際化人才—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學刊,2013(6),90-96.
*本文系2013年河北省教育廳社科-指導項目“基于校本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課程開發(fā)研究”(項目編號:SZ132125)及石家莊經濟學院教改資助項目 “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現(xiàn)狀調查及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編號2011J15)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