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秋武
【摘 要】本文從非智力因素出發(fā),著眼于化學新課程教育,從理論結合實踐進行探索,揭示了非智力因素在化學新課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先從神童這一社會現(xiàn)象入手,引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再從非智力因素所包含的各個方面(如興趣、情感、意志等)展開,論述了非智力因素在化學新課程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培養(yǎng)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關鍵詞】非智力因素 化學新課程教育 作用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6)02-0101-02
遼寧省年僅10歲的張炘煬參加高考被譽為“神童”,此事被眾多媒體競相報道。少年參加高考的還有黑龍江13歲的龐博文,山西11歲的曹雨婷,河北12歲的段景博等,他們都是在常人還在讀小學的時候參加高考的,而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于是媒體關于“高考神童”的報道漸漸多了,一些人把智力因素當成了成才的首要因素。
化學作為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學科,新課程的教學更注重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科學的學習觀,幫助學生進行自信心的樹立,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學習手段,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及分析和辨別是非的能力。所以,非智力因素在化學新課程教學中就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一般情況下,優(yōu)良的非智力因素主要包含了勤奮好學的精神、堅韌不拔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學習方法正確、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習慣良好,此外,學生的個性和身心素質也應該比較出色,這樣才能夠給學生的成功奠定基礎??梢哉f,若是學生的智力水平較高,但是非智力因素并沒有得到良好的發(fā)展,那么學生的成就也不會很高。相反,若是學生的智力水平一般,但是其非智力因素發(fā)展較好,那么在事業(yè)上更容易獲得成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能促進學生的智力健康發(fā)展,學生學習時比較積極,態(tài)度端正,求知欲望比較強烈,注意力集中,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提高自己的成績,將學生的智能切實發(fā)揮出來。
二 新課程化學教學中,興趣依然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使之成才的動力
新課程化學教學中,對學生的興趣進行培養(yǎng)非常重要。隨著知識的不斷深化,教學中會出現(xiàn)很多理論,理論比較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有一定的衰減。想要學生始終對化學保持興趣,并且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較強烈,教師教學時可以將化學史引入進去,化學家的相關事跡能夠將學生的熱情激發(fā)出來,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對化學的興趣。
與此同時還必須利用化學本身的學科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實驗的趣味性。通過一些趣味性比較強的實驗,如講Cl2和SO2漂白性的實驗時,“同樣是褪色,為什么加熱之后一支試管不變顏色而另一支又變成紅色的呢”引導學生加以思考,通過比較Cl2使品紅褪色和SO2與品紅褪色的不同現(xiàn)象,讓學生區(qū)別掌握它們的漂白原理。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加強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的聯(lián)系,如講“氧化——還原”時做玻璃棒點火實驗;講堿金屬性質時聯(lián)系五彩繽紛的焰火;講鹵族元素時聯(lián)系指紋實驗、照相感光原理、人工降雨原理;講原電池時聯(lián)系心臟起搏器,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就在身邊、就在生活之中。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老師”,在非智力因素培養(yǎng)中,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
三 新課程化學教學中,良好的情感是學生成績提高最實用的催化劑
1.情感的定義
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所產生的態(tài)度體驗叫情感,情感是人對客觀現(xiàn)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
2.在化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情感
培養(yǎng)情感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深度地挖掘和社會生產實際相符合的相關內容,這樣學生會很容易產生對化學的親切感。比如講膠體性質時聯(lián)系聚沉在生活中的應用,如自來水廠凈水;講“電解質”時,聯(lián)系化妝品的由來;講“氯”時,聯(lián)系水質的污染與凈化等。
四 新課程化學教學中,堅強的意志是學生進行科學探索的必要條件
1.意志的定義
意志是指人們自覺地確定目標,并根據(jù)目標的支配,調節(jié)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和挫折,從而實現(xiàn)目標的心理活動。
2.意志的作用
首先,青少年學生的生活現(xiàn)狀要求加強意志的培養(yǎng)。當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們成了家庭的“中心軸”,一個個“小皇帝”“小公主”也隨之應運而生。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青少年產生懶惰、任性、自私、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等不良個性品質。其次,對現(xiàn)代化社會的適應要求加強意志的培養(yǎng)。鄧小平同志很早就強調:“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xiàn)代化?!碑斀?,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也給每個人敲響了警鐘——適者生存、劣者淘汰。因此,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樹立頑強拼搏、開拓創(chuàng)新的精神是必然的趨勢,也是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3.意志的培養(yǎng)
高中化學中有很多比較抽象的概念,很多內容都需要進行記憶。學生剛開始學習時,會認為化學比較難懂和難學,容易導致他們畏懼化學的學習。此時,如果學生的學習意志不夠強烈,那么便很難學好化學這個科目。怎樣幫助學生客服其存在的畏難心理,是化學教師非常重視的一個問題。筆者認為在進行化學教學時,除了需要讓學生信任自己,提高對化學的興趣,還應該講一些科學家成功的例子,讓學生將科學家作為榜樣,在學習遇到困難時,才會比較樂觀和積極。
五 新課程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
教學過程中,或者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非智力因素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達爾文在日記中曾寫道:“……不僅教師、家長也認為我是平庸無奇的兒童,在智力方面也不比其他孩子高……”愛迪生、牛頓等大師,在年幼時直接就被視作“笨人”,然而,他們自信樂觀、矢志不渝、勤奮不已,終成大器。自信心指的是實現(xiàn)個人目標和理想的堅定程度,主要表現(xiàn)是在接受相關任務之后,不但有信心完成任務,還能夠針對性地提出任務完成的步驟和方法,克服其中遇到的困難,這樣才可能取得成功。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學生個體差異不一刀切,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在教師引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發(fā)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動態(tài)學習方式;教學活動中經(jīng)常性地設計不同層次、不同梯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體驗收獲。比如化學必修2中堿金屬元素這一內容可以這樣設計:
[科學探究]用鑷子取一小塊鉀,擦干表面煤油后,放在石棉網(wǎng)上稍加熱,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
[提問]觀察到哪些現(xiàn)象?比較與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xiàn)象有什么差異?
(鉀熔化成小球,劇烈燃燒,鉀比鈉在空氣中燃燒得更劇烈)
[提問]從上述現(xiàn)象比較鈉與鉀失電子能力的強弱和金屬性。
(鉀比鈉更易失去電子,金屬性更強)
[板書]堿金屬燃燒的方程式。
4Li+O2=2Li2O
2Na+O2=Na2O2
[講述]鉀燃燒后生成的是比過氧化鉀更復雜的氧化物,由于大綱和教材不要求,我們就不討論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查閱有關資料進行學習。下面我們觀察鉀與水是如何進行反應的。
[科學探究](1)在上述實驗中觀察到什么實驗現(xiàn)象?(2)鉀、鈉分別與水反應,何者更劇烈?(3)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可得出什么結論?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2R+2H2O=2ROH+H2↑(R代表堿金屬原子)
(1)鋰到鉀與水反應越來越劇烈,生成的堿的堿性越來越強。(2)鋰到鉀的金屬性逐漸增強。
[敘述]上面的實驗和事實證明,學生的相關推論是合理的,也非常正確,以后教學和學習時,可以將這種辦法運用進來。堿金屬本身的化學性質比較活躍,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態(tài)往往是化合態(tài),很多單質堿金屬往往是通過人工手段獲得的。實驗室在進行堿金屬保存時,往往需要密封,比如將鉀和鈉放在煤油中保存。
學生課后充分查找資料,模仿例題或習題,編出的習題多樣化,在課堂上一一進行了展示,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又樹立了學生的自信心。
綜上所述,學生優(yōu)異成績的取得,正確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緊緊依靠智力因素是不夠的。因此,在化學新課程中,教師應該通過各種形式調動和強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把他們培養(yǎng)成意志堅強、志向遠大、興趣濃厚的新世紀接班人。
參考文獻
[1]葉一舵主編.新課程背景下的公共心理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燕國材、馬加樂.非智力因素與學校教育[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責任編輯:林勁、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