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教育事業(yè)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與社會、生活聯系在一起。尤其是在新課改以來,初中物理課程教學標準中就提出了“要從生活走向物理之后,再從物理走向社會”這樣的教育理念。借此,本文就通過目前我國應用較為廣泛的塑料大棚中的一些物理知識進行一個總結和梳理,首先就是要從初中學生已經現有掌握的知識點出發(fā),然后結合當地獨有的氣候、地質、水文等特色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和完善,不僅可以達到檢驗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們運用相關知識的能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社會課程資源;開發(fā);利用;塑料大棚
在初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物理這門學科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是最為緊密的。尤其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課程資源作為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對老師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學習水平的提高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們的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對優(yōu)秀課程資源的運用,并且結合教學過程中的實例,探討和分析在初中教學中關于塑料大棚物理知識的有效運用。
一、社會課程資源
1.社會課程資源的定義
對于學生而言,一個好的學校應該要具備良好的教育資源、教育環(huán)境和教育設備。所以,為了能夠讓眾多的學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我們的學校除了一些主要的教育渠道之外,應該要去充分的開發(fā)社會上的教育資源,逐步建立起一套校內、校外課程資源整合的轉化、優(yōu)化機制,從而更好的實現課程資源的共享和交流。在這里的社會課程資源主要指的就是那些學校以外的一些教育資源。其中包括了報刊、廣播、公共圖書館、電視、網絡、博物館、科技館、農村、工廠、社區(qū)、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等方面的資源[1]。
2.社會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現狀
(1)重視度不夠。在傳統的課程資源觀中,很多老師對于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重視程度非常的低,經常會出現被弱化的現象。如在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的過程中,一些資歷非常高的老師,他們接受知識的時期經濟、科技的發(fā)展相對比較慢,多媒體、網絡、電視、科技館、圖書館等方面的資源并不是非常的普遍、充足和完備,他們在現代化的教學中,往往會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弱化課程資源的運用,從而導致資源浪費的同時,教學質量和條件并沒有有效性的提升。
(2)師資力量薄弱。在現代化的教學過程中,雖然學生的思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有了很大的轉變,但是我們的一些老師并沒有實質性的改變和發(fā)展。他們的專業(yè)知識儲備不足,專業(yè)水平能力比較低,尤其是在社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過程中制約作用非常的明顯。如學生對于出現的塑料大棚產生眾多的疑問,類似于它依靠什么增溫?塑料會受到什么力的作用?它的溫度有多高……但是我們的老師對于這些產物的認知度比較低,對于學生的問題解釋的時候也是十分的淺顯,從而導致學生的認知也存在于表面,在更深層次的探知中困難重重,甚至有的導致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降低。
(3)客觀因素制約。由于在教學的過程中,會受到一些客觀因素的制約。在不同的地區(qū),其空間、環(huán)境、資源都存在不均衡的情況,他們與學校、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出現嚴重脫節(jié)的局面,從而制約了社會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如只有在冬天寒冷的地區(qū)才會有塑料大棚,在熱帶地區(qū),根本不需要塑料大棚的存在,因為這些塑料大棚主要就是為了人們的生活需要而存在。塑料大棚的運用中,包含著很多的物理知識,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光的折射、塑料大棚的保溫作用等。
3.社會課程資源開發(fā)和利用的意義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之下,社會課程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和利用,有利于將新課改理念在物理教學中得到有效的落實;在經濟發(fā)展的大前提下,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塑料大棚的出現,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實踐和探究的過程中,增強其個人能力和愛國主義情懷;塑料大棚的運用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資源得到了有效的拓展,進一步提高老師開發(fā)課程資源水平的同時,有利于豐富我們的物理教學內容,從而增強教學的活力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
二、社會課程資源的運用
在農村地區(qū)的農田周圍都種有很多的塑料大棚。在課堂上學完關于比熱容的知識點之后,老師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組織了一次集體活動,讓學生完成一篇調查報告,主要目的就是了解“塑料大棚中對物理知識的應用”。以下就是同學們此次活動的結論。
1.溫室效應
塑料大棚建成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溫,所以,其搭建方式就是將塑料(塑料的成分是聚以氯烯)覆蓋在大棚的支架上,棚內就形成了一個溫暖的區(qū)域,在太陽的輻射之下,可見光波段透過塑料薄膜進入到大棚內部,棚內的土壤、墻壁、植物,以及支架等都逐漸變暖,同時,變暖的物體以輻射的形式將其內部的熱量散開,一次次的輻射,積聚的熱量越多,棚內的溫度也越來越高,這種情況正是運用了溫室效應這個理論。
2.保溫舉措
(1)光學方面。白色透明的塑料比較有利于太陽光的輻射,并且將大棚內的墻壁要涂成白色,或者是使用反光的材料,只有這樣,才能使更多的太陽光反射到棚內,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
(2)熱學方面。一般農家為了防止冬天的冷風,冷氣進入室內,或者是室內散熱過快,都會采取將墻體加厚的方式。塑料大棚的墻體都采用土夯成,其成本低,地基厚度大約都在1.5米,墻體的平均厚度在1米左右。在晚上,都會在塑料棚膜上覆蓋用一層類似于棉被的松軟填充物,也就是草簾子,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棚內的熱量散失[3]。
3.增溫舉措
(1)熱學方面。給大棚增溫一般可以采用這兩種方法,第一就是增加棚內的濕度來減小棚內的溫差變化;第二就是在大棚內增置火墻,也就是裝煤爐,或者是其他的可燃物。
(2)電學方面。一般可以采用鋪設電熱絲的方式來提高地面的溫度。不過一些溫室大棚會采用使用大功率的白熾燈照明的同時,增加室內溫度,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4.防護舉措
在冬天,大棚內部的濕度都比較高,但是,水蒸氣容易在棚膜上形成過多的液化小水珠,在太陽光照射時,小水滴會阻礙到大棚內的植物受光不均勻,影響光合作用的效果。在春天,棚內的濕度也非常高,植物蒸騰作用非常明顯的情況下,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都會起到滯緩作用。
三、總結
總而言之,我們的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的環(huán)境和地域,對該地區(qū)的社會課程資源進行合理的開發(fā)和利用,并且多組織一些實踐性的課程進行教學,讓學生親身體驗,經歷和認知。另外,我們的物理教學絕對不能脫離生活實際,要正確的做好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教育工作的長久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參考文獻:
[1]鄭娟.初中物理社會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塑料大棚中的物理知識[J].學周刊b版,2013(4):15-15.
[2]翁玉華.開展農村初中物理課外實踐活動的策略研究[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4,32(1):18-19.
[3]張曉明.力戒“大棚效應”提高探究能力[J].中學物理,2013,31(10):45-46.
作者簡介:
艾海珍(1978~),男,中學一級,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湖坪中學,研究方向:中學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