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亞楠
大江健三郎盤腿坐在熱乎乎的土炕上,在為大家收藏的他的中文版作品簽名后,又為《檢察日報》文藝副刊題寫了“綠?!眱蓚€字。做完這一切,大江先生拿出日文版的《酒國》,讓莫言也給他簽名。
來到《檢察日報》的莫言,因為《豐乳肥臀》的風波,經過了一段時間的休整。1998年,莫言從情緒的低谷逐漸復蘇起來,重新拿起筆來,寫了短篇小說《拇指銬》?!赌粗镐D》寫一個孩子給生病的母親去抓藥,莫名其妙地被一個人用拇指銬銬在了樹上的故事。反映了莫言創(chuàng)作《豐乳肥臀》后受到不公正批判的煩悶心情。
然后是中篇小說《我們的七叔》,寫一個精神上有問題的人,每到國家的重大節(jié)日就穿上舊軍裝,戴上獎章,走上大街。對社會發(fā)生的任何事情都深惡痛絕,滿口罵聲。改革開放后,他對四類分子摘帽看不慣,說不要階級斗爭了,革命不是白搞了嗎。這樣一個人物,似乎是影射了某些思想保守的作家、批評家。
有意思的是,莫言的每一次振作,總是從短篇小說的創(chuàng)作發(fā)起的,而到長篇小說即成巔峰。
同西方文學分庭抗禮
1999年,從低谷里走出來的莫言,創(chuàng)作熱情高漲,一連寫了《祖母的門牙》、《白楊林里的戰(zhàn)斗》、《兒子的敵人》、《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蝗蟲奇談》等十多個短篇,以及《野騾子》、《師傅越來越幽默》、《三十年前的一場長跑比賽》、《司令的女人》、《藏寶圖》、《?!返戎衅≌f。
從1997年到2007年,在《檢察日報》的十年時間,莫言稱之為一生中難以忘記的黃金歲月。在這十年間,莫言每一部長篇小說都引起了文學界巨大的反響,也是他文學創(chuàng)作重要的轉型期。
2006年,莫言在魯迅博物館做了題為《中國小說傳統(tǒng):從我的三部長篇小說談起》的講演,他說:在接下來的十幾年里,我一直懷著叛逆之心寫作。這期間寫了諸如《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國》、《豐乳肥臀》等長篇和《懷抱鮮花的女人》、《父親在民兵連里》等幾十個中短篇。這些小說進行了大量的技巧試驗,也努力做著個性化的、不落他人窠臼的努力。但也總是留有西方文學影響的蛛絲馬跡。一直到了2000年寫作《檀香刑》時,才感覺到具備了一些與西方文學分庭抗禮的能力。這也是我今天所要講的主要內容:我在最近這三部長篇小說《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大踏步撤退,向民間文學學習、向中國傳統(tǒng)小說學習的體會和感受。
可見,莫言將自己的創(chuàng)作分成三個階段:第一期的代表作是《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家族》等,其特色是大膽借鑒威廉·??思{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等外國作家的技巧;第二期的代表作是《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國》、《豐乳肥臀》等,其特色是“進行了大量的技巧試驗,也努力做著個性化的、不落他人窠臼的努力,但總是留有西方文學影響的蛛絲馬跡”;第三期的代表作是長篇小說《檀香刑》、《四十一炮》、《生死疲勞》,其特色是“大踏步撤退,向民間文學學習,向中國傳統(tǒng)小說學習”,最終具備了一些與西方文學分庭抗禮的能力。按照莫言的個人表述,其小說的深化和成熟過程就是向“傳統(tǒng)小說”學習與回歸的過程。莫言創(chuàng)作的第三個時期,恰恰是他在《檢察日報》工作期間,也是文學創(chuàng)作階段性提升的一個時期。
更頻繁的對外文化交流
沒有了部隊的一些紀律限制,莫言在文化交流活動方面有了很大的空間、很多的時間。整個十年,莫言對外交流異常頻繁,接觸了多個語種的翻譯家,他們把莫言的大量作品翻譯到國外,翻譯量和關注度超越了現(xiàn)當代中國其他作家,影響更為具體、更為巨大,彰顯出一個勤奮的莫言、中國的莫言、世界的莫言。
同時,莫言在《檢察日報》10年間,創(chuàng)作和發(fā)表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說和劇本等作品。
1997年,創(chuàng)作小說《紅樹林》、《白楊林里的戰(zhàn)斗》、《兒子的敵人》等,中篇小說《野騾子》、《師傅越來越幽默》、《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司令的女人》、《藏寶圖》等。1998年發(fā)表短篇小說《拇指銬》、《長安大道上的騎驢美人》、《蝗蟲奇談》、《白楊林里的戰(zhàn)斗》、《一匹倒掛在杏樹上的狼》,中篇小說《三十年前的一次長跑比賽》、《?!返?。1999年,發(fā)表中篇小說《我們的七叔》、《師傅越來越幽默》、《野騾子》、《藏寶圖》,短篇小說《祖母的門牙》、《沈園》、《兒子的敵人》。2000年,發(fā)表中篇小說《司令的女人》,短篇小說《天花亂墜》、《棗木凳子摩托車》、《嗅味族》、《冰雪美人》、《姑媽的寶刀》。此外,莫言創(chuàng)作的話劇《霸王別姬》,由空軍政治部話劇團排演,并于年底在北京演出,連演四十場,受到廣泛好評。2001年,發(fā)表短篇小說《倒立》、《馬語》。2002年,發(fā)表中篇小說《掃帚星》,創(chuàng)作二十集電視劇本《雪白的墻》等。2003年,發(fā)表短篇小說《木匠和狗》、《火燒花籃閣》等。2004年,發(fā)表短篇小說《掛像》、《麻風女的情人》、《養(yǎng)兔手冊》、《普通話》、《月光斬》,話劇《我們的荊軻》等。2005年,發(fā)表短篇小說《小說九段》、《與大師約會》、《大嘴》等。
受對外交流的影響,《檢察日報》的10年里,莫言的國際影響力也越來越大。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第18位)。2001年,莫言的《紅高粱》成為唯一入選《World Literature Today》評選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頂尖文學名著的中文小說。2001年,長篇小說《酒國》(法文版)獲法國“Laure Bataillin”外國文學獎,授獎辭是:由中國杰出小說家莫言原創(chuàng)、優(yōu)秀漢學家杜特萊翻譯成法文版《酒國》,是一個空前絕后的實驗性文體。其思想之大膽,情節(jié)之奇幻,人物之鬼魅,結構之新穎,都超出了法國乃至世界讀者的閱讀經驗。這樣的作品不可能被廣泛閱讀,但卻會為刺激小說的生命力而持久地發(fā)揮效應。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說集《師傅越來越幽默》在美國出版,美國《時代周刊》評論說:“莫言是諾貝爾文學獎的遺珠。”
2004年3月,莫言獲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頒獎詞寫道,“您寫作的長、短篇小說在法國廣大讀者中已經享有名望。您以有聲有色的語言,對故鄉(xiāng)山東省的情感、反映農村生活的筆調、富有歷史感的敘述,將中國的生活片段描繪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體的生動場面”;2004年12月,又獲第三十屆意大利NONINO國際文學獎,授獎詞寫道:“莫言的作品植根于古老深厚的文明,具有無限豐富而又科學嚴密的想象空間,其寫作思維新穎獨特,以激烈澎湃和柔情似水的語言,展現(xiàn)了中國這一廣闊的文化熔爐在近現(xiàn)代史上經歷的悲劇、戰(zhàn)爭,反映了一個時代充滿愛、痛和團結的生活?!?/p>
2005年12月,莫言被香港公開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
2006年,莫言獲得17屆福岡亞洲文化獎。評審委員會認為莫言先生是當代中國文學的代表作家之一,他以獨特的寫實手法和豐富的想象力,描寫了中國城市與農村的真實現(xiàn)狀,作品被譯成多種語言。莫言的作品引導亞洲走向未來,他不僅是當代中國文學的旗手,也是亞洲和世界文學的旗手。
在此期間,莫言作品被大量翻譯到國外,莫言也多次赴國外進行文學交流。
1997年,德語版的《天堂蒜薹之歌》,瑞典語版《紅高粱》出版,德語版中短篇小說集《枯河》出版。1999年,日文版《豐乳肥臀》出版。2000年,英文版《酒國》出版,美國《紐約時報·書評》刊登了關于英文版《酒國》的介紹。法文版《酒國》出版。2001年,美國《華盛頓郵報》刊登了莫言短篇小說集《師傅越來越幽默》書評。同年,瑞典語版《天堂蒜薹之歌》出版。2002年,意大利語版《豐乳肥臀》出版,越南語版《豐乳肥臀》出版,英文版《師傅越來越幽默》出版,日文版《最幸福的時刻——莫言中短篇集》出版,德語版《酒國》出版,日文版《檀香刑》出版。2003年越南語版《紅樹林》出版,韓語版《酒國》出版,日文版《白狗秋千架——莫言短篇自選集》出版,日文版《紅高粱》出版。2004年法文版《豐乳肥臀》、《爆炸》、《藏寶圖》、《鐵孩》出版,英文版《豐乳肥臀》出版,韓語版《檀香刑》出版、越南語版《酒國》、《檀香刑》、《四十一炮》出版,荷蘭語版《豐乳肥臀》出版。2005年,法文版《師傅越來越幽默》出版、意大利語版《紅高粱》、《檀香刑》出版。2006年,日文版《四十一炮》出版,法文版《檀香刑》出版,越南語版《生蹼的祖先們》、《透明的紅蘿卜》、《紅高粱家族》出版,波蘭語版《酒國》出版。2007年,法文版《歡樂》出版,西班牙語版《豐乳肥臀》出版,越南語版《生死疲勞》、《四十一炮》出版,韓文版《天堂蒜薹之歌》、《紅高粱家族》、《食草家族》出版,波蘭語版《豐乳肥臀》出版。
1999年10月,莫言首次赴日本訪問,在關西日中關系學會演講《展望二十一世紀的日中關系》;在京都大學演講《作家一輩子干的一件事》;在駒澤大學即席演講《神秘的日本與我的文學歷程》。2000年3月,莫言赴美國訪問,在加州大學伯克利校區(qū)演講《??思{大叔,你好嗎?》;在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校區(qū)演講《我在美國出版的三本書》;在哥倫比亞大學演講《我的〈豐乳肥臀〉》。2001年5月,莫言赴澳大利亞訪問,在悉尼大學演講《用耳朵閱讀》;12月,赴法國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在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講演講《小說的氣味》。2003年9月,莫言赴日本東京、京都等地,并在京都大學會館演講《〈檀香刑〉是一個巨大的寓言》。2004年9月,應聶華苓之邀,莫言赴美國參加艾奧瓦國際寫作計劃活動;12月,赴日本北海道訪問,在北海道大學演講《北海道映象》。2005年5月,莫言赴韓國參加第二屆首爾國際文學會議,并在“東亞文學大會”上演講《沒有個性就沒有共性》。2006年5月,莫言赴日本大阪、京都。在京都大學演講《小說與社會生活》;6月赴法國西北部城市圣馬路,參加當?shù)匚膶W圖書節(jié)。2007年5月,莫言赴意大利西西里島訪問,在科瑞大學、卡塔尼亞大學作講座;10月,與舒婷等二十二位作家赴韓國首爾等地訪問,在韓國全州亞非文學慶典上演講《離散與文學》。
莫言的作品在海外廣泛傳播,也得到了海外讀者的關注。
1999年,莫言去日本參加《豐乳肥臀》的首發(fā)式,一位二十多歲的酒吧侍者,聽說莫言晚上要去,當天下午還寫了一篇翻譯成中文大概三千多字的文章,分析了上官金童這個人物的象征意義。2002年9月,莫言赴意大利參加“曼托瓦文學節(jié)”,因為意文版的《豐乳肥臀》三個月內賣了七千冊,定價也很貴,相當于人民幣400元,出版社很高興,邀請莫言前去參加這個文學節(jié)。在意大利的大街上,莫言經常碰到讀者要簽名。當?shù)匾粋€有名的節(jié)目主持人邀莫言一起做節(jié)目,對《豐乳肥臀》的評價讓莫言感到很高興,他認為上官金童絕對是文學畫廊里的典型人物,他們看到的西方文學里面沒有過這樣的人物形象,這個人物是有象征意義的。
與大江健三郎的相似性
莫言與域外文學的交流,不能不提到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莫言也曾說過,他們之間的相似性,“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都來自于偏遠的農村,你來自日本四國島被森林包圍的小山村,我則來自位于中國山東高密東北鄉(xiāng),這個雖然沒有森林但曾經有過許多草地的閉塞村落。我們的故鄉(xiāng)文化都比較落后、地理環(huán)境比較閉塞,老百姓的物質生活也比較貧困”。
大江健三郎也說,“我們把在小村子里經歷的事情寫成文學,并且推向世界;或是能夠將世界的問題,在自己創(chuàng)作的一個小小的模型里放大,這種在世界和小村子之間的往返就是文學的原點”。
1994年,大江健三郎在諾貝爾文學獎授獎演說上說:“正是這些形象系統(tǒng),使我得以植根于我邊緣的日本乃至邊緣的土地,同時開拓出一條到達和表現(xiàn)普遍性的道路。不久后,這些系統(tǒng)還把我同韓國的金芝河、中國的莫言等結合到了一起?!笨梢姶蠼∪梢暷詾橥?,并預言莫言會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多次推薦莫言為諾貝爾獎候選人。
大江健三郎的高密之行是在2002年。日本NHK電視臺一檔名叫“二十一世紀的開拓者”的人物專題報道節(jié)目希望請大江健三郎擔綱采訪莫言,一向不愿參加此類活動的大江健三郎同意了。2002年2月9日下午,大江健三郎飛抵北京,來到莫言位于平安大街的家進行了禮節(jié)拜訪。第二天上午,大江健三郎與莫言在此家中進行了三個小時的訪談,下午,中國導演張藝謀加入了他們二人的訪談。這天晚上,大江健三郎和莫言飛抵青島。2月11日是大年三十,大江健三郎陪同莫言回到他山東高密大欄村的家中過年,按山東習俗與莫言一起祭祖、拜墳,與莫言的家人交談,晚上一起吃餃子度過中國的除夕夜。
大年初一上午,大江健三郎又與莫言在其大欄村家中的場院里繼續(xù)交流了一上午。2月13日,大江健三郎飛回日本。檢察日報社全程參與了兩位文學大師的活動。時任文藝副刊部主任孫麗(現(xiàn)任《方圓》雜志社社長)和時任檢察日報社記者肖杰(現(xiàn)任最高檢辦公廳調研員)跟著莫言到他們老家去過年,全程陪同并報道了此次會談。在莫言的老家,大江健三郎盤腿坐在熱乎乎的土炕上,在為大家收藏的他的中文版作品簽名后,又為報社文藝副刊題寫了“綠?!眱蓚€字。做完這一切,大江先生拿出日文版的《酒國》,讓莫言也給他簽名,并且讓莫言寫上這樣的話:“我們是世界文學的同行?!?/p>
據孫麗回憶,“他們兩個人專門坐下來對談的內容特別多。在這個過程中,莫老師也全面介紹了他的很多文學創(chuàng)作經歷。比如說他就講他的《紅高粱》這個作品從創(chuàng)作到寫成體現(xiàn)的是什么,怎么來的。后來他們兩個交流寫了一篇文章,關于《紅高粱》這個作品是怎么產生的”。在北京的時候,莫言也談到《紅高粱》發(fā)表之后是“怎么跟張藝謀去策劃,怎么把它編成一個電影的,包括他們拍電影的經過”。整個談話的過程莫言說至少有十個小時。莫言與大江健三郎交流了各自童年的生活經歷、文學感悟,文學與故鄉(xiāng)的關系,以及莫言幾部重要作品《酒國》、《豐乳肥臀》的創(chuàng)作經過和評價等,莫言還談到了川端康成對他的影響。
大江健三郎還來到莫言出生長大的老屋,站在莫言家的老屋前,聽莫言講述著童年的往事。他說,站在這里,莫言小說中讀到的許多情景,他都找到了。推開后窗,屋子后面是一條大河,早已成了枯河,沒有水,大江說他以前讀過莫言的小說《秋水》,里面描述河水像馬頭一樣,奔騰而來,他看到這個環(huán)境以后可以想象到這個場景。
此外,孫麗和肖杰還參與了莫言其他文學交流活動。其中一次是從2004年12月25日至2005年1月5日,莫言進行了為期12天的跨年北海道之行。莫言一行驅車1500多公里,跨越了大半個北海道,沿途進行了多次有關文學的演講。莫言說,文學創(chuàng)作中細節(jié)的描述最見功力,又與作家個人的感觀接觸密切相關。也許有一天,北海道的河流、冰雪、山林、動物會融入莫言的筆端,成為他營造的文學故鄉(xiāng)的一部分。
2008年5月28日,200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爾罕·帕慕克與莫言會面。在兩位作家的交流中,想象力成為重要話題。或許,正是這種想象力的存在,使得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與帕慕克最為著名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紅》的開頭在敘述方式和風格上驚人的相似。對于這樣的巧合,帕慕克笑著告訴記者:“所以,我們兩個能成為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