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糧
語文,作為三大重要的基礎學科之一,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化素養(yǎng)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為了適應新課程改革標準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要注重將其從“陽春白雪”轉化為“下里巴人”,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原來不是好似樓臺一樣高不可攀,而是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
1.能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和教學技能
生活化教學方式是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一種沖擊,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生活化教學方式的應用,有利于糾正學校和教師以考試成績?yōu)閷虻脑u估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讓語文學習更加具有實用性。所以,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努力使自身的教學模式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
2.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大多數(shù)小學生生性好動、貪玩,如果一味將其束縛在教科書、習題上,那么將會對學生的天性造成損傷。如果利用生活化教學模式,學生會發(fā)現(xiàn),原來語文竟然距離我們如此之近,在好奇心的驅動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激發(fā)出來,抑或并且自覺主動自愿地接受。
3.能將語文學習融入到生活中
語文的學習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日常生活的沉淀,需要的是日積月累。生活化教學方式能夠讓語文的學習融入到生活中,讓學生了解到生活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要性,從而可以讓學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語文的學習,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語文教學應用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1.鼓勵學生進行隨筆生活寫作
既然語文與生活緊密相關,那么,教師就應當將語文融入學生的生活中,通過讓學生寫隨筆的方式記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讓學生能夠通過日積月累的積淀,提高語文素養(yǎng)。教師在每節(jié)課的開始,都應鼓勵大家發(fā)言,分享一下自己今天或者是以前遇到的有感觸的事情,令自己感動的、喜悅的、氣憤的等都可以在課堂上分享。學生通過演講發(fā)表一下個人對此事件的看法,如果本人是事件主體會怎么做。有一位學生在一次發(fā)言中,談及學習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關心和呵護,不禁潸然落淚。演講之后,大家給予了她熱烈的掌聲。教師對孩子進行適時的引導,并且告訴孩子要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家人,鼓勵她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通過這種方法,不僅有效實施了生活化教學,而且在無形中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書面寫作能力。
2.引導學生將生活的美與語文的美相結合
走出課堂也是開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途徑之一。筆者在進行《燕子》這課的教學時,組織同學走出教室,去觀察小燕子,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景物以及燕子的外貌、習性等。并給大家布置一個任務:寫一段對于燕子的描寫。學生還可以使用相機或者是手機將自己喜歡的燕子或者將周邊的景物拍攝下來,作為自己寫作時的參照。學生們經過這次親身與大自然和與燕子的接觸,更增添了對燕子的了解和喜愛,從而自然而然地在描寫的過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生活中的美與語文的美相結合,豐富了語文的學習,也讓學生的表達更為清晰明白。
3.布置生活化作業(yè)
一般的小學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yè)時,通常都是讓學生把課后的字詞抄寫幾遍。但如果作業(yè)僅僅是單純抄寫,就會非??菰铮瑢W生則會產生極大的厭學情緒。所以,教師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業(yè),讓學生對語文更有興趣。比如,筆者在教學《黃果樹瀑布》這課時,僅依靠口頭描述,學生根本無法體會到瀑布氣勢磅礴的壯麗,所以在完成對本課系統(tǒng)的學習和概括后,筆者給學生們布置了作業(yè),就是利用互聯(lián)網觀看有關黃果樹瀑布的視頻,然后描述自己的感受,讓學生直觀地對黃果樹瀑布進行了解。學生非常喜歡這項作業(yè),同時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由此可見布置生活化作業(yè)的作用是很大的。
4.融合生活元素
語文被大多數(shù)人認為是文科性質的學科,但是其同時融合了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基礎學科,具有綜合性。因此,語文教學活動不應該是孤立的、片面的以及脫離日常生活的。小學語文教師要建立起知識點遷移和提升的能力,巧妙融入生活元素。比如,筆者在進行《一粒種子》教學時,提前做好了一些與之相關的思想政治和科學等方面知識的搜集與整理,并且在授課開始就向大家傳授了這些相關知識,成功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此外,還布置給大家一個長期的任務,就是回家自己種下一粒種子,觀察其生長,并且做好相關的記錄。學生們從生活中認識語文、實踐語文,增加了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語文本源于生活,反過來又服務于生活。就連隨處可見的標語也是語文和社會生活的結合。作為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有責任更要有信心,讓生活化教學為小學語文教學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樂安縣申銀萬國招攜希望小學)
□責任編輯: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