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為了讓學生在科學的海洋里像魚一樣自由遨游,小學科學教師要創(chuàng)設開放式教學的源頭活水?!犊茖W(3-6)年級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科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在活動中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來理解科學本質與精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嘗試創(chuàng)設了以下的教學模式:提出問題——大膽假設——實踐驗證。
一、探究,從提出問題開始
1.設問。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要在教學中巧妙地設計實驗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供機會,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運用實驗、游戲等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手段,也可用直接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或者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如教學《沉浮的秘密》一課,筆者展示了大小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瓶子在水槽中,分別呈現(xiàn)出下沉、懸浮、飄浮的狀態(tài)??吹竭@一現(xiàn)象,學生的思維開始活動了:“為什么瓶子會沉下去?”“為什么有的瓶子會懸浮?”“為什么有的瓶子又會漂浮呢?”“為什么大小相同,卻會呈現(xiàn)不同的狀態(tài)呢?”……這些質疑,都與沉浮有關,這就形成質疑探究的主線。
2.提問。勾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也就等于激起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學生的問題就會如泉涌般冒出。如教學《毛細現(xiàn)象》一課,筆者先讓學生做一個實驗,將一條毛巾浸在水里,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水沿著毛巾往上升??墒恰叭送咛幾?,水往低處流”是眾所周知的,于是新知與舊知就有了矛盾沖突,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所以冒出了一個個問題:“水為什么往高處爬呢?”“如果換成其他物體,水也會向上爬嗎?”“跟物體的軟硬有關嗎?”“會不會與物體的孔隙有關?”……質疑層出不窮。學生帶著問題進入猜想、回憶、觀察、實踐。正是有了這些問題,學生才明確了探究的目標和方向,才使探究活動和思維具有了動力和契機。
3.追問。科學家波普爾指出,問題既是科學認識的起點,又是終點。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帶著問題離開課堂,延伸到課外。如結束《蠟燭熄了》一課,學生已初步得出“蠟燭燃燒時間長短與杯子空間大小有關”的結論,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繼續(xù)思考新的問題:“為什么與杯子空間大小有關?”“為什么實驗時,杯子與桌面不能有空隙?”“如果有空隙,蠟燭會熄嗎?”……培養(yǎng)學生追問的習慣,會形成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善于質疑的態(tài)度。
二、創(chuàng)新,源于大膽假設
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后就很想知道為什么,教師要引導學生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并對問題進行篩選,找出大家感興趣的、適合研究的、有價值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大膽猜測。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創(chuàng)新火花不斷迸射,都能發(fā)表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教學《電磁鐵》一課,讓學生圍繞“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各抒己見,熱烈探討。學生想法五花八門,有的說與線圈繞的方向有關,有的說與線圈匝數(shù)有關,有的說與磁芯粗細長短有關,還都頗有見地。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假設情境將學生引入思維假設,如《空氣的成分》一課,可先做燃燒實驗后再創(chuàng)設這個實驗情境:把一個開口鐘罩放入盛有紅顏色水的水槽中,用兩用氣筒把罩內氣體抽出來,這時學生就會看到罩內紅水“漲”起來了,反之則“落”下去。看到這種情境,學生會假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空氣燒掉一部分,鐘罩內水會漲一點;空氣燒完了罩內水會漲得更高;空氣中的某種成分被用掉,外面的空氣進入了,水又會變淺;空氣中有的氣體可助燃燒,可有些氣體不能燃燒。教師找到一個切入點,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自然和諧的情境、獨立自主思索的空間,讓學生自己找水喝。
三、實踐,用于檢驗設想
學生只有動手動腦,親自參與,經(jīng)歷實踐活動,在充分感知體驗的基礎上知識才能內化。如果脫離了實踐,那么探究創(chuàng)新就是無源之水。學生在大膽假設了原因后,一定非常想驗證自己的設想是否正確,那么也只有通過實踐來檢驗了。在實踐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方法獲得體驗。教師不隨意干涉,讓學生自己操作、發(fā)現(xiàn)、討論、表達,充分發(fā)揮個性思維,讓學生有所思,有所疑,有所得,讓學生真正進行科學探究。自主性還體現(xiàn)在教師不用同一個標準要求學生,如在《怎樣加快溶解》一課中,介紹了三種方法:①攪拌,或者不攪拌;②加熱,或者不加熱;③研制粉末,或者不研制粉末。教師設計了一個教學實驗——看誰的冰糖溶解得快?讓學生自己動手做實驗,學生迫不及待地動手、討論、實驗,方法也是多種多樣,后來歸納出方法如下:①簡單型,如教材出示的三種單一的方法;②綜合型,先研制成粉末,再倒熱水,最后攪拌;③創(chuàng)新型,先研制成粉末,再邊倒粉末,邊倒熱水邊攪拌。學生學得熱情十足,富有創(chuàng)意。
小學科學課是培養(yǎng)學生素質的主陣地,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實踐、創(chuàng)新,不斷進行探索,讓學生發(fā)展與個性齊飛。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縣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萬永勇